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臺中學.第二輯

臺中學.第二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537604
朱書漢
遠景
2017年11月10日
500.00  元
HK$ 425  






ISBN:9789860537604
  • 規格:平裝 / 104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其他











      關於「臺中學」:



      地方學能完整描繪地區的獨特歷史發展脈絡,傳承及活化運用在地文化智慧,因此,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對「臺中學」書系的策畫,選擇臺中市具代表性的生活面指標為主題,發掘臺中地區最具本土性、獨特性的特色,運用柔性的筆觸與豐富的圖像,期能讓本地市民更親近、關注自身的生活脈絡,也提供外地大眾了解在地文化的媒介。



      《驛動軌?: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



      位於臺灣中部的臺中火車站,日日旅客川流,人聲雜沓。人群裡對話喧騰,步伐緊湊,火車來了又走,去又復返,流動的是時間是人是火車,唯一矗立百年沉默不語的只有這座火車站。本書開篇首站來到日治時期,當時臺中滿城歡慶迎接第一代簡易型木構造車站的到來。第二站抵達戰後,因乘載需求而增建車站設施蛻變為第二代火車站的新面貌。第三站我們看見歷經九二一地震與SARS的嚴厲考驗後,以鐵路高架化面世的第三代火車站。駛過三代火車站,火車繼續開往中南線鐵路、手押臺車的懷舊路線,同時回顧鐵道周圍的舊宿舍等建築。火車不斷向前,當人們回望臺中火車站,將會看見何種身影與記憶?百年臺中火車站的追尋之旅,邀你同行。



      《市街之味:臺中第二市場的百年風味》



      臺中中區三民路與臺灣大道一段路口的臺中人老朋友──第二市場,起源於日治時期,當時稱為新富町市場。走一遭第二市場,味蕾記憶登時甦醒,人心被熱情包圍,耳邊響起親和力十足的叫賣,置身於此絕不孤單。《市街之味》一書,讓我們看見日治初期落實衛生的概念於城市規劃中,與民息息相關的第二市場如何體現「衛生第一」的觀念。紅磚、角樓、六條通的設計,透露出第二市場獨具魅力的建築風格及暗藏巧妙玄機的空間配置。與晨起的脈動同步,第二市場牽繫住商業消費與日常生活的緊密互動,而百年飄香的它更曾是和食臺食共和國。光復之後,國、臺語交雜增添熱鬧了第二市場的家鄉味。直至今日,第二市場的古早味依舊四溢,成為一種呼吸,亦是庶民尋味的好去處。



      《書店滄桑:中央書局的興衰與風華》



      1895年,美麗的臺灣有了新主人,那時傳統文化蒙塵,資訊與語言失衡傾斜。縱然歷史洪流滔滔,一群承襲奮勇血液的臺灣文士菁英仍徒手磚磚瓦瓦建造一座維繫漢文命脈、廣博識見、啟迪思想的文化城堡──那年是1927,中央書局面世。書局落腳臺中,文化運動的重鎮、城市地理的優越,使「心向中央」的書局向著臺中人追逐自由自主的心底扎根。賣書賣雜誌賣文藝,回首七十餘載,使命與情義讓中央書局屹立於洶湧時局,同時承載難以數計的未來文壇燦燦之星。時光似水,淘洗過中央書局,而今新舊如何連結、回憶怎麼喚醒?隨著《書店滄桑》翻飛的書頁,我們將能窺見所有美麗哀愁的故事與回答。



      《劇場演義:演藝娛樂現代化的天外天劇場》



      電影道盡人生悲歡,歌仔戲搬演忠孝節義,胡琴鑼鼓齊鳴換京劇登臺,藝術之餘兼及飲食休閒,天外天劇場榮景曾如斯。話說從頭,日治時期中部首富吳鸞旂傳奇一生,私人戲院由其子吳子瑜出資擴建為劇場,第三代吳燕生傳承詩詣,吳家三代層層疊出劇場與櫟社共通的俠氣背景。昔時天外天劇場歐式建築風采壯觀華麗,藝文娛樂盛極一時,文雅春風吹拂得劇場一片欣欣向榮、繁花錦簇。戰後劇場進入如秋的憂鬱,易主以國際戲院繼續闖蕩江湖,無奈生機漸失宛若冬之冷寂,終與藝文漸行漸遠,空遺一身傲骨。九天之外有否曙光?時至今日,我們仍殷殷詰問。《劇場演義》好戲開鑼,欲知詳情,君請入座。



      《踢躂膠彩:臺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



      純樸的臺中大雅上楓村是他生命的起點,殖民母國日本東京奠定他紮實的畫藝,而臺灣則是他心念深埋的根。一代膠彩畫大師林之助,出身殷實卻無富家子嬌氣,留日期間不流俗不慕名利,青年藝術家一心追尋美的大道。帝國美術學校畢業後,青年春風得意,出手即是驚豔畫壇的大作。正當前景看好,無情的二戰烽火瞬間扭轉畫家的未來,卻也造就返臺貢獻的契機。儘管囿限重重,這顆畫壇的絢爛之星回臺後依舊璀璨,投身美術組織、推展全民美育、傳藝於竹籬笆畫室,更幾度奔波為膠彩畫定名,一手造就臺中為膠彩畫重鎮。《踢躂膠彩》由林之助弟子執筆書寫,訴說對大師的近身觀察,收錄珍貴及逗趣的言行事例,文如畫筆精確勾勒大師的迷人風采,重現這位在大時代下穩健步向美的天地,而終成美的最佳代言者的「臺灣膠彩畫之父」最真實立體的神態。

    ?





    序�導讀



    儲備臺中的人文精神




      近年來,做為宜居城市臺中市吸引各地的民眾陸續移入,人口大幅成長,躍居全臺第二大城,同時民眾對生活品質的訴求相對提高,人文精神也隨之抬頭。政府應如何規劃城市願景,以符合市民期待,這一步極為重要。



      現今的臺中,能受到愈來愈多人的認同,過去打下的基礎功不可沒。許多在地的民間團體在此基礎上,活絡熱切地在臺中各地舉辨藝文活動,布置閱讀、品茗、及享用文創餐飲的舒適生活空間,或透過舉辦讀書會、講座等不同方式推展這座文化之城,使它的生活面貌、運轉軌跡可以清楚地被自身與外界所認識。而市府的文化團隊也不落於人後,以出版的力量凝聚這些人文精神,用以滿足這座對自身文化越來越有自覺的城市。



      為了與過去眾多學術性的調查研究報告做區別,臺中市政府文化局特別策畫出「臺中學」叢書,以故事傾訴當地,以圖片還原環境,讓大眾透過這套書去發掘更多臺中的美好,進而典藏臺中的歷史、文化與生活。去年付梓的臺中學專書裡,分別暢談「臺中公園的今昔」、「領航者林獻堂」、「葫蘆墩圳探源」、「清水人文地誌學」、「世界珍奶與臺中茶飲」等五大主題,都獲得廣泛的回響。



      今年,我們聘請宋德熹與朱書漢、游博清、方秋停、郭?富與蘇全正、林景淵與曾得標等專家學者,撰寫第二輯的臺中學,推出《驛動軌?: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市街之味:臺中第二市場的百年風味》、《書店滄桑:中央書局的興衰與風華》、《劇場演義:演藝娛樂現代化的天外天劇場》、《踢躂膠彩:臺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希望大家透過這五部專著看到臺中昔日的風華、現今正在進行的輪廓,與未來城市發展的藍圖,了解這塊土地的身世背景,進一步與臺中產生深厚的情感與歷史文化連結。



      得以在一座人文風氣濃厚的城市中生活,無疑是幸福的。當然,臺中文化重鎮的地位之所以屹立不搖,靠的無非是一種長時間文化的累積,我們現在走的每一步路都是為將來進行儲備,所以我們也會持續出版一系列與臺中學相關的書籍,透過記錄不同階段、不同層面的人事物,增加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厚度。


    林佳龍




    其 他 著 作
    1. 城翼:臺中州廳的百年翱翔
    2. 城翼:臺中州廳的百年翱翔(獨家贈臺中州廳限定提袋)
    3. 圳水生穗:豐原區.翁仔社
    4. 驛動軌?: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