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和日本文豪一起遊京都:晨市、街町、河源、寺廟,還有庶民生活……

和日本文豪一起遊京都:晨市、街町、河源、寺廟,還有庶民生活……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550529
夏目漱石
四塊玉文創
2017年11月07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9869550529
  • 叢書系列:小感日常
  •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正
    小感日常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日本文學











    跟著柳宗悅逛晨市

    隨宮本百合子的舞妓穿過小路

    遇見和?哲郎用色彩描繪的京都四季

    聆聽木下?太郎娓娓道來街町上人們的對話

    和十三位文豪漫步京都

    看見不一樣的古都面貌



    文豪們的古都一瞬

    「不變」與「變」都是永恆





    ◎寫在前面

    〈京都歲月:日本巨匠作家筆下的古都物語〉�王文萱(日本京都大學博士)



    ●一番風景

    抵京之夕�夏目漱石

    京都晨市�柳宗悅

    京都學校札記�福澤諭吉

    昔日京都�上村松園

    京都夏景�上村松園



    ●時節趣味

    京都四季�和?哲郎

    香魚勝地�北大路魯山人

    京都的石伏魚茶泡飯�北大路魯山人

    夏日小點�北大路魯山人

    衹園的枝垂櫻�九鬼周造

    京都人的生活�宮本百合子

    高台寺�宮本百合子



    ●人間劇

    鳥羽伏見之戰�菊池寬

    阿忍�芥川龍之介

    京都日記�芥川龍之介

    京阪見聞錄�木下?太郎

    大阪的憂?�織田作之助

    本鄉的林蔭大道—─學生街兩樣情�?口安吾

    ?





    寫在前面



    〈京都歲月:日本巨匠作家筆下的古都物語〉

    �王文萱(日本京都大學博士)




      曾做為日本千年都城的京都,像是本活的日本史。上一頁還講述著平安時代的繁華,翻過一頁便跳躍了千百年,記錄著經歷明治維新的千年都城,如何邁向新時代。從古至今的日本,都被記載在現下、眼前的這個京都當中。漫步在京都,常讓人覺得像是穿梭來去在不同的時空。



      京都因此迷人。無論於什麼時代造訪,都可能在不經意之處,一窺她的昔日面容。自古至今,文豪們陸續造訪,不但留下了記載著當下的文字,做了時代見證,也為京都的歷史,添增了數筆文豪們帶來的故事。京都見證了文豪們,抑或說是文豪們見證了京都。



      從幕府鎖國踏入開化文明、到民藝運動



      安土桃山時代,許多基督教傳教士進入日本,其後引起江戶幕府頒布「禁教令」,進而鎖國。芥川龍之介的〈阿忍〉,描寫的便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之下,外來的基督教與日本固有的思想,有著甚麼樣的衝突及矛盾。文章開頭的「南蠻寺」,指的是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興建在日本的教堂。故事結束於神父與女子對話之間的衝突,令人深思基督教的一神信仰遇上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究竟是相斥、是矛盾,或是能夠融合、進而取得平衡?



      時代來到明治時期。菊池寬的〈鳥羽伏見之戰〉,寫實地記載了這場在京都南郊鳥羽伏見爆發的武裝衝突及其前因。由於新政府決定要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向朝廷返還官位和領地,因此支持幕府的藩軍決定向京都進軍。明治元(一八六八)年,新政府軍隊與幕府軍隊於京都南郊交戰,後者戰敗。在此戰之後,幕府將軍德川慶喜逃回江戶,並且交出職權,預告了新時代即將來臨。



      福澤諭吉於明治五(一八七二)年造訪京都考察,在〈京都學校記述〉當中,詳實地記下進入新時代之後,在京都創立的新學校,有著哪些設備、課程內容,以及上課情形。「四所國中聘雇外國人,教授英、法、德語。授課內容與東京、大阪大同小異。(中略)……有中學設置英語教學女工廠。雇用英國籍教師夫婦,先生教授男子英語,夫人照顧女孩……。」可窺知當時日本颳起的這陣洋風,以何種模樣吹進了京都。



      國家近代化,帶動商業活動,許多商品被大量生產並消費,因而粗糙濫製,這般背景促成了「民藝運動」的興起。民藝運動的中心人物柳宗悅,受十九世紀後期由英國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帶領的「藝術與工藝美術運動(Arts & Crafts Movement)」影響,致力於發掘民眾日常用品之美。柳宗悅在關東大地震(一九二三)之後移居京都共九年,期間他時常造訪京都晨市,蒐集市井雜貨。他在〈京都晨市〉一文當中記載的兩大晨市——弘法晨市及天神晨市,現今仍於每個月舉行,聚集了許多當地人及觀光客。而民藝運動的中心思想「民藝」兩字,其實正是來自於柳宗悅在市集中聽到的俗語「下手物」這個詞,「下手」表示物品的質普遍又低廉。後來這個詞彙被廣為流傳,為了避免遭誤解,柳宗悅等人才選定了用來取代的「民藝」兩字。由此可見京都的晨市,對柳宗悅推廣民藝運動,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力。



      文豪們眼中的京都四季



      生長於京都的女性畫家上村松園,筆下的京都柔軟可親。〈昔日京都〉、〈京都夏景〉細膩描繪出她懷想中的昔日京都面容。街上女人們梳著日本髮、插上精緻的髮簪,三味線、淨?璃、民謠、胡弓……是城裡四處不時傳出的背景音樂。七月祇園祭、八月中元節,清涼又閒適的夏季景色,歷歷在目。



      而京都四季當中最誘人的景色,莫過於春櫻了,特別是哲學家九鬼周造為之撰文的〈祇園的枝垂櫻〉。「在這美神的身旁,我覺得一切皆美,一切至善。……(中略)……無論人們多麼瘋狂,做出多麼離經叛道的行為,在這櫻樹之前,未必是一件醜事。……(中略)……我打從心底祝福這些不知打哪來的人們,願他們都能幸福。接木的老櫻樹啊,快點重返年輕吧。展現你的美與愛,成為維護人性的守護神吧。」擅於使用西洋哲學方法來解析日本傳統文化精髓的哲學家九鬼周造,不避談櫻花樹下的醉漢、或站著小便的男子。或者可說,正因為這些欣喜賞櫻的人們,在櫻樹下展露出「人」的各種樣貌,櫻花的美才更為美。



      春日京都,不可或缺的除了櫻花之外,還有舞藝妓們登台公演的大型盛會「都舞」。「都舞(都???)」是京都最大花街(「花街」指舞藝妓屋匯集的區域)「祇園甲部」舞藝妓們的舞踊表演,現今於每年四月一日至四月三十日,在京都祇園甲部的「歌舞練場」舉行。宮本百合子的〈高台寺〉便是以此為背景寫成的短篇小說。透過對話,桃龍、里榮這兩位活潑的舞妓,好似活脫脫地在我們眼前,舉著櫻花枝跳舞、嬉鬧、惡作劇……。文中描繪了舞妓的生活日常,這種有些平凡、又有些特別的場景,充滿了京都風情。



      哲學家和?哲郎,則是用「色彩」描繪了〈京都四季〉。他居住京都十年,回到東京之後,才發現京都經驗讓他感到東京的植物色調令人生厭。他仔細描寫不同季節、不同樹木的各種色調變化,例如只是幾十棵楓樹,就分成四、五種不同顏色的新芽。葉片由綠變黃、由黃轉褐或紅,到了冬天還有常綠樹與白雪搭配而成的美景。京都就在這份平靜且低調的冬日景致當中,準備迎接一年之始。



      料理界的孤高帝王魯山人



      說到京都的美食,很難有比北大路魯山人,更適合談論的了。他對「美」十分敏感,自早便顯露出才華,擁有美食家、陶藝家、書法家、篆刻家、畫家……等多樣身分,因此他對於「食」,追求的不只有滋味,更講究「美」。而且他自信過人,個性孤僻、桀傲不馴,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由於魯山人批評他人毫不留情,說話率直甚至刻薄,所以透過他的文章,可窺知許多異於平常的想法。



      例如在〈香魚勝地〉一文當中,魯山人指出了各地人們總愛敝帚自珍的盲點。「當地生產的新鮮農作物,滋味自然鮮美,大老遠送來的食物,豈會好吃?大部分的鄉下人,因為這個緣故,認為只有當地的食物最好吃。……(中略)……井底之蛙眼中的世界極小,永遠看不見真正的價值。」對美食標準如此嚴苛的魯山人,也認定京都北部「丹波和知川的香魚,實屬上乘,……(中略)……目前尚無能出其右者。」可見京都的香魚,的確值得一嘗。



      出身於京都上賀茂神社世襲神職之家的魯山人,二十歲之前主要在京都成長,早年曾因家庭環境而顛沛流離。他成名後也以食客身分在京都鑽研美食,這樣的背景讓他有機會嘗遍京都的各種料理。〈京都的石伏魚茶泡飯〉一文中的石伏魚,是連京都人都鮮少嘗過的京都美味,而〈夏日小點〉一文中的「雪虎」、「錦木」、「白瓜皮」、「鰹魚中落味噌湯」等,則是簡單、地道又質樸的京都小品。現今即便造訪京都可能也少有機會能夠品嘗這些料理,但透過魯山人對味覺的精準描寫,讓人對京都美食的渴望,又多了幾分。



      他鄉文豪遇京都



      來自他鄉的文豪們,在京都各自看到了不同風貌。文豪夏目漱石,一生共造訪四次京都。〈抵京之夕〉是他辭去教職、成為職業作家後,最初寫作的小品文,記載著他於明治四十(一九○七)年、也就是第二次造訪京都時的見聞及心境。當時正值三、四月嚴冬,在漱石眼中,「京都本是個孤寂之處……(中略)…...縱使數至百?,活了千年,京都依然孤寂吧?」。而這份孤寂當中,還交雜著漱石懷念已逝舊友正岡子規的思緒。



      木下?太郎的〈京阪見聞錄〉,仔細地記述了他於明治四十三(一九一○)年三月二十九日至四月三日,在京都、大阪、神戶所見的人事物。明治時代的京都有許多現今已不復存在的景色,例如市街上可見到人們染布——「把各色布塊放進四斗樽裡,以木棒用力攪動」、「灰色河原石頭上, 到處都晾著濃淡不一的鮮豔布塊」,相反地,也有許多與今日相去不遠的景致。例如「京都已經習慣面對眾多漫遊的人……(中略)……有不少舞妓與外國人的強烈對照」、「(京都)恰如藝妓與舞妓,整座城市完全是針對他鄉客的設計」。看來如何應對接納來自全世界的觀光客,百年來始終是京都的課題。而這篇文章更值得一讀的,在於對大阪的描寫。「(大阪)有一種在東京淺草、京都京極看不到的趣味。……(中略)……鳥瞰這城市,不像東京那樣散漫,更像是一個有機體,可以玩味大阪市的形態與生態。」他仔細描寫明治時期的大阪街景、大眾藝能、以及人情世故,對?太郎來說,不為外來遊客存在的大阪,比起滿是觀光客的京都,更有情趣。



      而大正時期的京都,記載在芥川龍之介的〈京都日記〉當中。芥川多次造訪京都,甚至以古時京都為背景,寫下了有名的短篇小說〈竹藪中〉(黑澤明改編拍成電影題名為「羅生門」)、〈羅生門〉等,卻鮮少在文章內提及自己的京都經歷。這篇文章是他於大正七(一九一八 )年造訪京都時,少數所寫下的見聞。這趟旅程為他領路的,是京都出身的日本畫畫家小林雨郊(一八 九五—一九七六)。他們一同走過位於北區鷹峰的光悅寺、四?大橋、祇園花街、建仁寺的竹林,最後留在芥川心中的,是藏身於京都各處的竹林。他眼中的京都竹林,不僅無剛健之氣,還透露出脂粉氣息。



      宮本百合子於大正十五(一九二六)年刊載的〈京都人的生活〉、以及?口安吾於昭和十三(一九三八)年刊載的〈本鄉的林蔭大道──學生街兩樣情〉,則用了不一樣的角度來觀察京都。



      宮本百合子出身東京,她在短短的文章當中,觀察了京都人的生活並加以分析,從外在與特質、從男女分工與家庭結構,歸納出了結論──「京都人,無分男女,都是現實主義者」。?口安吾曾數次短居京都,他眼中的京都,像是一條學生街,全被氾濫的學生佔領了,這些學生們霸道又高調。他拿京都來與東京的本鄉做比較,本鄉是東京首屈一指的文教區,東京大學的校區便位於此。此外,文中提到的牧野信一,可說是提拔?口安吾成為小說家的恩人。



      與前述〈京阪見聞錄〉一文相對的,是織田作之助〈大阪的憂鬱〉。織田作之助出身大阪,擅於描繪大阪的平民生活。此篇文章寫作於二戰剛結束的昭和二十一(一九四六)年八月,描寫了大阪的黑市、私菸、戰後的蕭條及不堪。「京都本來就是個美麗的都市。想到這是唯一躲過戰火的大都市,看在損傷慘重,燒成一片灰色的大阪眼中,如今的京都更美了,簡直像一場騙局,更使人覺得大阪骯髒」、「京都原是大阪的小妾,與那飽經災害,殘破、污穢的老公─大阪分手後,反而出落的更標緻、更明豔了,甚到還找回生機」。作之助如此形容戰後的京都與大阪,與前述的〈京阪見聞錄〉相較,可看見半個世紀以來京阪依存關係的變化,值得令人玩味。



      追憶昔日京都



      柳宗悅在文章內寫道「直到大正的尾聲,我才聽說晨市的事,最好的時期已經過去了」(〈京都晨市〉)。上村松園也寫道「京都的街頭如今徒具古都之名,跟我小時候相比,已換上不同的風貌,宛如另一個國度……(中略)……我還是感到懷念,往日依舊美好」(〈京都夏景〉)。顯然無論哪個年代,人們都在追憶上個年代的京都,緬懷京都逝去的人事物,而這種現象到了今日亦然。這正是因為京都有太多千百年來的「不變」與「變」,兩道力量皆強勁又極端。人們面對著有如洪水般湧來的變動,措手不及,只得奮力抓住千百年來未曾變動的永恆,才能確保自己不被洪水吞噬。於是,文豪們見證了京都在各個年代經歷過的變與不變,並且將這些變動,一筆一字,刻劃在京都這本史書上。隨著時光流逝,書頁翻過了一頁又一頁,這些變動漸漸沉澱成為歷史,千百年後,終將成為京都的另一筆永恆。




    其 他 著 作
    1. 日本經典文學:夏目漱石短篇小說集(二版)
    2. 我是貓【新版】
    3. 夏目漱石:坊??? 少爺(二)一天一句,中日對照,笑??日本語進化論(25K+QR碼線上音檔)
    4. 行人:你和我的心究竟相通到哪裡?夏目漱石探究人心的思想代表作
    5. 行人:你和我的心究竟相通到哪裡?夏目漱石探究人心的思想代表作
    6. 夏目漱石:坊??? 少爺(一)一天一段落,中文日文一起來,從幽默中學日語(25K+QR碼線上音檔)
    7. 死線已是十天前:日本文豪的截稿地獄實錄
    8. 日本三大文豪必讀經典,漫步日本文學的三重宇宙:我是貓+羅生門+痴人之愛【典藏套書】
    9. 少爺:獨家收錄【心之王者】,夏目漱石作品精華箴言集【經典珍藏版】
    10. 彼岸過迄:夏目漱石探索人性明暗的極致大作【典藏紀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