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曆》是過去在民間很流行的一種曆書,它的正式書名是《御定萬年書》,在清朝才開始由欽天監推算。
第一本《萬年書》是在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編成的,年限從天命九年(明朝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到乾隆一百年(公元1835年)。它的內容有月大月小和閏月,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等三天的干支,以及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和時刻。在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又續修完《萬年書》,年限延長到乾隆二百年(公元1935年)。以後每位新皇帝登基繼位時就進行續修。
除第一本《萬年書》外,以後的《萬年書》都是根據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編成的《御制曆象考成後編》推算的。由於這書不夠精確,所以預算的月大月小有時也會算錯。
舊本《萬年書》是按北京地方時計算的,中共成立後,全國統一採用的是東經120°標準時,所以農曆也用這標準時來計算,同時也改正了舊本《萬年書》的錯誤。
雖然時代的年輪已經邁入21世紀,不過民間曆法卻沒有被淘汰,諸如農業季令、婚喪諸事、開市、動土以及星象命卜……無一不以陰曆為準繩而加以運作之,這是一本150年的陰陽曆對照表,相信在你人生的每個環節,都派得上用場,簡直是「一卷在手,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