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向左走向右走:台灣當代基督教的反思與實踐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018310
陳文珊
前衛
2017年12月01日
107.00 元
HK$ 90.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8018310
叢書系列:
新國民文庫
規格:平裝 / 288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新國民文庫
分
類
社會科學
>
性別研究
同
類
書
推
薦
「老女人」的生命尋訪:女性主義老年學研究
從生命書寫到藝術越界
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歐美學校指定教學用書)
從零開始打造月經平權:從使用者到創業家,台灣第一本生理用品發展紀錄
從零開始打造月經平權:從使用者到創業家,台灣第一本生理用品發展紀錄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我們何懼之有?基督信仰與同志群體的會遇
不再是我:同性戀兒子與心碎母親的歸家之路
內
容
簡
介
當性別多元的時代到來,
台灣的基督教傳統,該如何面對教會內外的性少眾?
對於同志、婚姻平權,又該具備什麼樣的認識?
目
錄
推薦序一 龔立人 左與右從不是絕對
推薦序二 胡露茜 文珊與我的結緣
推薦序三 廖元豪 不被保守派挾持的基督徒
推薦序四 官曉薇 除了右派以外的基督徒選項
推薦序五 釋昭慧 拒絕「從眾」的獨行俠
自序 陳文珊
第一部 向左走向右走
.該解放的是性,還是正義
──回應〈性騷擾受害者的性解放〉一文
.台灣本土婦女神學運動的回顧與展望
.反思宗教干政的隱憂
.除了宗教右派之外,基督徒的另類抉擇……
.在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
.談「隔空」如何「辦案」
.教宗方濟各即將跨出的一大步
.當問題成了「阿魯巴」,受害者是「葉永鋕」
──社會究竟該如何規範性?權究竟是誰的?
.宗教,或不宗教,這成了個問題
.第十四位淚眼使徒
.宗教如何得以自由?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凶惡
.死刑火線上
.我們記憶的是同一個宗教改革嗎?
.婚姻大地震又怎麼樣?
.「宗教改革」是否為倖存者偏差?
.從閹人的釋經爭議談酷兒神學的建構
──從「姬別霸王」到「太監別使徒」
第二部 生命自有其道
.上主至善
.激進的愛
.在光中行走
.未來有上帝在掌權
第三部 雜記
.讓他們都聽見
.跨島越嶼一線牽
.性�別,說好的自決呢?
附錄
.台灣〈宗教界支持同性婚姻立法之聲明文〉
?
序
自序
不是我要研究性少眾的議題,是性少眾的議題找上我。
早在二○○一年,當我出第一本談基督宗教如何看死刑的書時,「信望愛全球資訊網」轉來一封讀者的來信,問我既然這樣看待死刑,會如何處理同志的議題。我當時並沒有回這封讀者來函,很驚訝死刑到底如何讓他聯想到同志議題。
之後,第一次在玉山神學院演講,使用阿美族原住民盲婦娥莎璞的故事,開始走上本土婦女神學的旅程時,又有一位聽眾提問,問我從性別正義的角度如何看待變性的課題。我那時對這方面的議題並沒有深入的研究,只簡單地以尊重個人自決及性別人權的角度做了回應。
那時我總不覺得這是我的議題,總認為這合該是同志或性少眾基督徒才應該或有資格發言的事。
是在二○○五年,一位布農族的年青牧者改變了我的看法。當我誤打誤撞隨口道出他的同志身分,甚至在晚上作異夢,指認出他伴侶的聖職身分時,他徹底地向我出櫃。那是一個長長的夜晚,他從自己高中時的遭遇講起,一路提到自己數段感情中的掙扎。是在彼此各自經歷的孤單與痛苦中,一個異性戀女性,始得以和一個同性戀男性的心靈相遇。他是我的知交,我在病痛長期折磨中的情感倚靠。我們傾聽對方在電話的那端,傷心到號淘大哭的聲音,也會在沮喪時,開著對方的玩笑,來振奮精神。吵架有時,但各自生氣個幾天之後,也總會和好。他帶給我的生命禮物便是:「跟他在一起,我總是可以開心做自己,並且學著做一個更好的自己,學著去寬容別人,學著去體諒別人,學著遇事勇敢而不自憐。」
如果他不是同志,如果他也能成家,或許沒有那個美國時間可以分心來扶助我。他送給我的最後也是最大的一份祝福,發生在他過世的那一晚。我經歷了某種神秘經驗,就像年幼的撒母耳接受上帝的呼召一樣。至今,我仍無法參透其中的奧秘。然而,就像是黑夜中的一盞燭光,光線再幽微,也能帶給行路者走下去的盼望。我向自己許諾,從此不管多挫折多絕望,都要努力好好活著,不只為自己,更要替他活那一份。
十年多過去了,我還在努力著之前他沒有機會達成的夢想,試著補足他生命中的遺憾,實現那些我們曾提過的卻沒有機會一起去實踐的計劃。與他生命的交會,讓我確信,上帝愛同志就如同愛我一樣。我再沒看過比他更像「為羊捨命的好牧人」的牧師。是他,開啟了我做性別神學的一扇窗,豐富了我對同志基督徒的同情共理,提醒自己,要學著用更廣寬的心胸去看待人生。
二○一五年年底,當反同的基督教聲音甚囂塵上時,我成立了「宗教右派讀書會」臉書專頁,想為他,為我當年的遺憾,為之後我認識的同志弟兄姐妹們做一點事。做為第一代沒有教會家族背景的平信徒,我並不天真,知道自己會面對什麼排山倒海的壓力,那些來自教會內無可避免的排擠與打壓。但我堅信知識就是力量,愚公可以移山,之後連著每學期舉辦講座和研討會。這期間,那些反同的,不是沒有過威脅,說要來拉白布條抗議。也不是沒有過恐嚇,在我的臉書上留言,叫我去死的,大有人在。也碰到一些教會內挺同的、見不得我好的,批評我,認為我是在利用同志的議題,搶風頭,爭舞台,用罕見的、難聽的話罵我。也遇過不敢出櫃的學生,迫於族群的壓力,在課堂上公開質疑挑戰我的神學立場的。
藉著祈禱,我把這一切交託給上主,交給我這位在天上的好友。學著用更強大的內心力量,來對抗外界接踵而至的壓迫。用等待,來護持我心底微小的聲音。多年來學不會的信仰功課,「你們得救在於回歸安息,得力在於平靜安穩」,現在的我如同嬰孩般,開始蹣跚上路。不時有朋友問,我在花蓮可好?我總是回答他們:「謝謝關心,我都好,上主特別恩待軟弱小信的我,讓我心裡沒有懼怕。」
這本小書收集了不少分散在各個不同刊物的文章,主題看似多元,其實都關乎一個核心議題:到底基督徒該如何建構公共神學,參與政治等公領域的討論?死刑,修復式正義,殘障,婦女,宗教改革,乃至於婚姻平權的各個議題,都是環繞著這個核心的關切而展開的。過去這些年所有議題的神學之旅,促成我起草了〈宗教界支持同性婚姻立法之聲明文〉,邀集到一群師友共同發起網路連署。
有不少挺同的教會朋友質疑我在聲明文中提到政教分離,在他們看來,基督徒不論挺同或反同的,都是有著相同的對政治和社會的關懷,差別只在於,大家對於同志的聖經詮釋和信仰體會有所不同。
我的回應都是:「我與那些萌萌們才不一樣!我從來不認為基督徒的公共參與,可以直接搬聖經出來。宗教信念當然可以是公共理性的基礎,但必須言之有據,基督徒必須證明自己具備公共討論的能力。對內部信仰社群的教導,與對外部非基督徒的論述,依據的是不同的原則,一是聖經,一是憲法及人權公約,把聖經抽離上下文脈和歷史處境,直接拿來『點對點』地運用在公共議題上,是完全去脈絡化的作法,是要不得的。」
我採取的策略與另一些挺同的牧者相左,我選擇不從酷兒聖經詮釋開始立論,這不代表酷兒釋經不重要,但我不認為那是最為首要的。在一個基督信徒不到百分之五的多元台灣文化處境中,最重要的,是找出不同立場在公共政策制定上的最大公約數,而這必須是既符合信仰又符合建基在社會契約論上的憲政國家的。所以,我花大力氣的所在,不在證成酷兒釋經,而在說明基督徒從信仰的立場如何可以接受一個世俗政府基於人人平等及人權保障所制定公共政策。
我不完美,想法也不可能完美,但願將這本書獻給上主和我在天上的朋友,更期望,上主能夠使用它,藉此能夠讓更多基督徒或牧長,願意真正落實「愛人如己」的誡命,打開心胸,接納那些基督業已為他們死如同為我們死一般的同志朋友。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哭泣的天使
2.
韶華盛放
3.
申命記新詮
4.
非非反叛-本土婦女與神學的對話
5.
台灣本土-婦女神學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