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論文寫作不藏私:文史哲教授通通告訴你(隨書附贈學術論文案例光碟)

論文寫作不藏私:文史哲教授通通告訴你(隨書附贈學術論文案例光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194394
林香伶
五南
2017年11月25日
173.00  元
HK$ 164.35  






ISBN:9789571194394
  • 叢書系列:研究方法系列
  • 規格:平裝 / 39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研究方法系列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論文寫作











    (隨書附贈學術論文案例光碟)





    推薦序………………………………………………………………………… 鍾宗憲

    推薦序………………………………………………………………………… 陳逢源

    主編序(約3951字)…………………………………………………………林香伶



    基礎觀念篇:從抽象到具象的論文知識

    第一章 關於文史哲學門的Capstone course:學術論文寫作的必要與需要(約2138字)………………… 林香伶

    第二章 盍各言爾志:文史哲論文的種類、結構與格式(約18579字)………………林香伶

      第一節 文史哲論文的種類與生成

      第二節 論文的結構與格式

    第三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史哲研究資料庫的運用與操作(約11217字)………林香伶、陳木青

      第一節 迎接寫作資料的數位化時代

      第二節 文史哲資料庫分類與內容

      第三節 電子資料庫實務操作:以近代文學為例

    第四章 諸事待辦:投稿與發表�畢業與升等(約20369字)…………………………… 林香伶

      第一節 交集、分叉還是平行:投稿與發表

      第二節 論文發表的另類思考——一個學術審查者的視角

      第三節 畢業論文與升等論文



    寫作實務篇:八位文史哲教授的實戰經驗

    在愛與不愛之間-〈「夢寐」與「不寐」-神女與閑邪類型辭賦之勸諭策略及意義〉(約7400字)………… 郭章裕

    理學家與水-〈「逝者如斯」、「上下同流」與「溥博淵泉」:二程思想之水喻論究〉(約4300字)……………… 黃繼立

    千載詩人拜蹇驢─〈文化意象與自我形象:論陸游的騎驢詩〉(約10207字)…………………?? 鍾曉峰

    從集大成到創造性詮釋-〈朱子孟學的詮釋特徵〉(約7909字)………………… 蔡家和

    窺探曲律萬花筒之奧祕-〈李玉《北詞廣正譜》收錄北曲尾聲曲牌之類型變化及其實際運用〉(約4100字)… 李佳蓮

    與爾同銷萬古愁-〈時代的悲吟與創憶:論晚清詩的苦難敘事〉(約7755字)……………………… 林香伶

    近代臺灣基督徒人際網絡的研究方法與實務(約16000字) ………… 王政文

    遊觀學術園林,探覽造園心法-〈餘園中的「殘紅新綠�如意天香」:中國知識份子的啟蒙心史與悖論美學圖景〉(約13500字)…… 朱衣仙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

    《文學遺產》文稿技術規範及徵稿啟事

    文史哲論文寫作相關數位資料庫

    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WWW 線上申請作業使用注意事項

    科技部補助大專學生研究計畫作業要點

    科技部106年度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申請書

    華東師範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格式要求

    華東師範大學2013級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流程及時間安排表

    關於印發《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國立臺灣大學碩、博士學位論文格式規範

    國立中央大學學位論文撰寫體例參考

    國立成功大學教師升等辦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師資格升等審查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師申請升等應繳送資料檢核一覽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師評審辦法

    ?





    主編序



    一直在路上,寫作仍要繼續




      關於這首自選曲



      為什麼念文學院?為什麼念中文系?文學院畢業可以做什麼?這些問題從學生時代一直到成為中文系教師,一直在我的耳際盤旋。我曾經被長輩問,被同儕問,被朋友問,有時我也拿來問自己,問和我一樣選擇文學院,選擇中文系的E世代新新人類們。其中,總有個答案會是:從事學術研究!啥?「從事學術研究」,這完全是一條仰之彌「艱」(臺灣文學院碩士養成少則三年,多至六年;拿到博士少則四年,「八年抗戰」、「十二年國教」,甚至半途而廢的人也有不少)、鑽之彌「高」(正所謂「高處不勝寒」,可以通過審查的申請書、計畫書、學位論文、期刊論文,每一件都是高手過招,沒有高見無法吸睛,其中難產、投遞無門、下落不明的數目,心酸只能往肚裡吞)的漫漫長路,耐不住寂寞,忍受不了孤獨的人,很難堅持走下去。



      在學術圈拚搏的師友們都知道:論文刊登順利、計畫申請通過,絕不會是一勞永逸、一次就好,這好比登山客,爬上一座高峰後,必須攀登另一座山巒;這也像是美食家,嚐過一道名菜,還會期待下一道美味。那些文學獎的常勝軍們,也絕不可能不經歷退稿,不用練筆就可以坐擁江山。想說的是,「學無止境」用在學術界絕對是真實而殘酷的,沒有人會因為高分通過博士論文口試,就不用再撰寫論文,更不可能因為升等教授就不用再念書,不必提計畫,不用指導學生。也許是受到大學師長「文史哲不分家」的觀念影響太深,大學成績單上羅列理則學、哲學概論、中國近代史等科目的修課分數,結交歷史系、哲學系的朋友,旁聽歷史系、哲學系的課程,就連這本原為中文系(所)論文寫作指導而構思的書,也一定要邀請同在一棟樓,同是一家人的歷史系和哲學系師長共同撰寫。因為,光憑我一個人的力量,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寫論文,尤其是寫一篇好的、優質的文學院論文,真的不簡單!



      身為主編,讓我先以自身為例,話說從頭吧!……



      轉益多師是我從大學(輔大)—碩士(政大)—博士(臺師大)的學習經歷。回想起第一次撰寫學術論文(也許只能勉強稱為學術報告)的記憶,其實是在很久以前——大二選修廖棟樑教授(當年廖師是全系最年輕的講師,現在已到政大中文系擔任教授多年)開設的中國古典小說課,那時我以「唐代俠義小說析論」為題,很認真地讀了文本,仔細做了分類,嘗試寫出自己的「發現」,那篇用六百字稿紙一字一字謄寫的文章,得到老師的讚許和肯定,也讓初出茅廬的我,自以為已經具備撰寫學術論文的能力。那一次,也是第一次,在大學眾多課程中,少數不是由老師指定題目和方向,自苦自力地完成文章。現在回想起來,那篇文章寫得坑坑巴巴,實在有些難為情,但那個膽子大、夠勇敢的荳蔻少女,能夠靜下心來念書、書寫,總是值得紀念啊!大學最正式的論文寫作訓練課程,其實是大四的必修課——「論文指導」,當時在學長姐(其中一位是在輔大念到博士,後留系任教,已轉任臺師大國文系多年的鍾宗憲教授)的建議下,我選了在系上素來以嚴謹聞名——王令樾老師(王老師以經學見長,是系上有名的硬課)開的班。從選題方向、大綱擬定,一直到論文格式、架構理路的舖陳、參考書目的羅列,老師的提點不少,可想而知,修改意見更多。最初,我只不過是想寫個《莊子》(配合大四選修課和選考研究所的專書)的討論,沒想到被老師刪刪改改,最後定稿時,只處理了一個「游」字。在老師看來,小題大作更可以看出學術功力,我原本以為,自己在既有基礎上可以游刃有餘,最後才發現學術研究並非一蹴可幾,比我想像的難上好幾倍。也因此,從郭象、向秀的註本,到現代學者陳鼓應、黃錦鋐、史次耘、莊萬壽等人的論文、專書,只得一篇篇看,一本本讀,一次又一次的做筆記,慢慢地調整寫作理路,我不敢說自己做到「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地步,但當時惟恐文獻掛一漏萬的兢兢業業,應該算得上竭心盡力了。在政大念碩士的必修課程中,謝海平教授開設「治學方法」,這不僅是同班同學見面的重要時刻,更是每週的「華山論劍」,既緊張又刺激。老師要我們學做治學卡片(為此我們買了一包又一包的卡片,還為他們穿孔繫線)、撰寫研究大綱,實際來個論文發表會,同學間彼此點評、盡情批判(這個習慣我一直延用到自己開設的研究生課程,學生在課程結束前的最後一堂課,必定要來個真人版的期末論文發表會),這一堂課比大四的論文指導更讓人加速腎上腺素的分泌,現在回想,同學相互切磋的過程,不只讓友誼快速升溫,更為我們這群學術菜鳥,打下紮實的基礎。諸般回憶,著實難忘,更是學術生涯中值得紀念的一段!



      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的寫作則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即便是同一位指導教授)。我相信,身為指導教授、口試委員,面對兩個不同階段的學位論文,期待與要求也有所歧異。我一直覺得,自己在寫作學位論文這件事上,是個極其幸運的人,我的恩師羅宗濤教授(曾任政大中文系主任、所長,政大文學院院長、教務長,後轉任玄奘大學中文系、宗教所任主任、所長,前幾年以講座教授身分榮退)學養深厚,為人溫潤良善,他不僅是我的經師,更是我的人師。我是個內在膽子小,卻喜歡冒險的人,碩士寫唐代游俠詩,博士處理近代南社文學,一跨就是好大一步。從碩士論文到博士論文的寫作過程,老師對於我的論題選擇完全尊重,但在大綱擬訂上則帶著我小小心心、亦步亦趨。老師不會拘泥細節,挑剔我的字字句句,但對我不可原諒的錯別字、大意出鎚的年代,或是邏輯不通的毛病們,會特別在意。博士論文從唐代跨到近代,老師非但沒有為難我,還幫我去詢問他認識的近代史學者,最終得到幾部極為重要的中國近代史參考用書。老師說:「這方面我們都不熟,一定要請教真正的專家!」雖然我做了唐代的叛徒(這是幾個唐代學會的師友一直叨叨念念的話),但因為有恩師的支持和鼓勵,使我能堅持學術的真心不悔,持續走下去,從唐代游俠到革命黨人,我掌握的原則是:一定要愛上研究對象、一定要找出研究對象的價值、一定要活出研究對象的特質。每一次的論文寫作(從學位論文、研討會論文、期刊論文、學術專書),我很清楚自己的有限,也知道為什麼選擇這些方向,如果沒法和研究對象談場戀愛(少則幾個月,多則十幾年)、確立研究對象的定位(特別是在歷史意義的詮釋)、研究發現沒法自圓其說(特別是寫些前無古人的論題時)……我會停下腳步,重新檢視寫作的環節,到底出了什麼錯?這幾年,學術論文愈寫愈多(就某個層面來看,其實也愈寫愈難,愈弄愈複雜),即使沒辦法毀其少作,湮滅證據,但龜毛如我,總會自我要求,精益求精,想想,這個特質,其實是從大學—碩士—博士一路內化的習性啊!有一回,我為了一個文本中的「發」字(簡體發、髮都是?),反反覆覆、來來回回找了堆積如山的資料,最後才確定是「發」,論文完成後,投稿期刊仍被打了回票,足足讓我抑鬱好一陣子。還有一回,研討會準備發表論文,臨上場時才知道考證不足,完全搞錯對象,當時差點沒臉發表,決定直接跟在場的學者們說聲抱歉,直陳錯誤。其實,更多的論文寫作事實是,在來回順稿的過程中,愈看愈不滿意,修修補補大戰好幾次,最後還因諸事纏身,一拖又是好幾年,等到找齊需要補足的資料,竟出現再回頭已百年身的錯覺。



      在好長一段時間的「課外閱讀」 記憶裡,我嘗試用近似一心一意的方式專注在必要的寫作思路中。碩士論文研究唐代游俠詩,偏向主題學的研究,《全唐詩》是主要的研究文本,「俠」字對我而言,不僅是未來被收到「全國博碩士論文資料網」(datas.ncl.edu.tw/theabs/1/)一定要出現的關鍵詞(key words)之一,在閱讀任何材料時,只要「俠」一出現,我都感覺對方(「俠」)在召喚我。博士論文處理社員上千人的南社,挑戰更大,我的腦容量頓時暴增,除了社刊二十二巨冊的《南社叢刻》,南社社員的字、號、別名、籍貫,參加過的社團,編輯過的刊物,誰和誰去了哪?為什麼吵架?我親愛的上帝啊!關鍵詞一百個都不夠!雖然我還是學術的小小咖(這絕對不是謙虛之詞,學界的長輩仍大有人在),升等教授證也才剛進入第四個年頭,但二十多年來所經歷的學術洗禮和考驗也算不少了。從學位論文修改版正式出書,投稿研討會、期刊的論文被退稿、被刊登,申請的計畫被拒絕、被接受……,昨日種種,應該可以給有志走向這條路(或正在這條路上踽踽獨行)的讀者們一些分享,少些冤枉,多些鼓舞。



      因此,這本書主要是為了論文寫作的學習者而寫。包括文史哲科系在學的大學生、研究生,只要是對從事學術研究有興趣、需要撰寫畢業論文、學位論文,或是需要在研討會、期刊發表,持續累積學術能量的人。其次,這本書也是為了指導論文寫作的教學者而寫。包括認同這本書的寫作理念、應用於實際的寫作教學,可做為上課教材的教師們。第三,這本書還為了陪伴持續寫作論文的學術新兵而寫。包括經常被莫名退稿,計畫未能通過,仍有升等需求,長期、持續寫作學術論文的朋友。簡單來說,這本書的寫作,真心希望可以給予以上的讀者一些指引與分享。當然,若您是學術論文寫作的好奇者,有意一窺文史哲師生的日常生活,本書應該也是一個傾囊相授、友善體貼的解說員。



      必須說明的是,詩無達詁,文無定法,基於「文史哲不分家」的理念,文史哲專業的論文寫作,確實有不少的相通之處,在現今強調跨領域合作的研究機制下,吸納不同學門老師的寫作經驗,絕對是值得思考與努力的方向。本書分兩大單元。「基礎觀念篇」主要由我執筆, 逐一開展從抽象到具象的文史哲論文寫作知識,包含「關於文史哲學門的Capstone course:學術論文寫作的必要與需要」、「盍各言爾志:文史哲論文的種類、結構與格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史哲研究資料庫的運用與操作」、「諸事待辦:投稿與發表�畢業與升等」四章。除了說明文史哲論文寫作的意涵、種類、生成背景、結構與格式外,也將常用的文史哲資料庫予以分類,概述內容,提供具體的實務操作方法,最後再針對論文寫作最實際的「出路」—投稿與發表�畢業與升等,收集相關辦法與申請表單,以「深碗式」的案語,進一步「與君細論文」、「且把金針度與人」。「寫作實務篇」則由本校林香伶、蔡家和、朱衣仙、王政文、李佳蓮、黃繼立、郭章裕、鍾曉峰八位文史哲教授分頭撰寫, 具體提供個人寫作的實戰經驗。為使體例一致,每篇再分「說書人簡介」、「前情提要」、「如何炒這盤論文的菜」、「給讀者的話」單元,讀者若搭配實體論文閱讀,研究作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分享與解析,舉凡論文寫作的發想、相關背景、構思、動機、進行模式、論題的確定、理論與方法的採用、材料的收集與整理、文獻的探討與反思、寫作遭遇的困難與解套、投稿單位的選擇、投稿策略與心路歷程、順利刊登後的修繕,以及後續與課程、其他論文寫作計畫的連結……等等內容,文史哲論文寫作操作的秘辛與技巧,應可瞭然於心。相較於一般的論文寫作指導專書,本書除了提供文史哲論文寫作的基礎概念與知識技巧外,更強調與論文實務的對應,滿足實際的需求。在此,感謝所有參與此書撰寫的夥伴朋友,更希望透過本書作者的無私分享,誘發不同學習者的興趣,提供一道CP值甚高的論文資訊餐點。以下,就請讀者跟隨本書的腳蹤,細心品嚐吧!

    ?
    林香伶




    其 他 著 作
    1. 南社詩話考述
    2. 反思.追索與新脈:南社研究外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