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半百上學堂:北大家書集

半百上學堂:北大家書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85787
黃敏警
白象文化
2018年1月01日
83.00  元
HK$ 70.55  






ISBN:9789863585787
  • 叢書系列:MyBook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MyBook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都說女兒是爸爸前世的情人,這正是五十歲女兒寫給八十歲老父的情書,用的是台灣的眼睛,寫的是大陸的生活。



      ◎是時空跨界的書寫:既有求學當下的北京,也有從前成長的台灣;既有現實的課堂與食堂,也有書卷的古聖與西哲。



      ◎是身分與性格的錯置:這廂是台灣剛退休的國文「老」師,那廂卻又是北京大學博士班的「新」生。筆觸時而正經八百,時而為了綵衣娛親裝可愛。有年過知命的沉穩,更有生活在他鄉不時爆出的驚嘆……



      退休後的新選項:背著書包上學去!



      牛牽到北京當然還是牛,可去過北大的牛畢竟不一樣!



      博士滿街跑的新時代,念博士班真的沒啥稀奇,稀奇的是這個博士生已經五十歲啦!



      為什麼你該讀這本書?



      如果你青春正盛,你可以看看走在遠方的她;

      如果你已進入人生下半場,不妨陪她走一段…



      如果你是

      即將退休或已退休的夥伴,

      正在考慮要不要到大陸進修的人士,年齡不論;

      或者就只是單純想念靖雅老師的學生

      那麼你更該讀這本書



      先來偷瞄個幾眼



      •生活在北大,還真應了一句話:有「卡」不是萬能,但沒「卡」鐵定萬萬不能。食堂吃飯一定得配備飯卡,這張卡的正式名稱是「校園卡」,一卡多用:進出校門給保安檢查,驗明正身;進出宿舍刷一下,當「門卡」;到了圖書館憑卡借書,又變身成「借書證」。還可以在學校超市買東西,當作消費卡,學校為了安全考量,還設定一次消費超過30元得輸入消費密碼。女兒還有浴卡、洗衣卡、購電卡、電話卡、際電話卡、銀聯卡、公交卡……



      •台灣人不都說「龜笑鱉無尾」嗎?女兒這個「正港台灣人」來到這裡,變成人家眼中道地的「外省人」。最好笑的是在台灣,我老是因為一口還算標準的國語被誤認作外省人甚至大陸人。萬萬沒想到,來到這裡之後,只要一開口,人家馬上知道我是「台灣人」。這樣算不算「兩邊不是人」?



      •北大有號稱全國,甚至全亞洲最大的高校(台灣叫大學)圖書館,館藏之豐,足以睥睨全亞。開館時間也非常驚人喔:早上六點半到晚上十點半,是另類的7-11(把7-11往前各提早半個小時)。各教學大樓通常也開放給學生自習,開放時間依然是嚇死人的早,從早上七點或七點半,直到晚上十點半。真想讀書,這裡絕不乏資源,端看有心無心而已。

    ?


     





    自序 



    ◎卷一.秋去

    天意

    鄉音 

    卡卡 

    家樂福 

    吃在北京 

    語.文 

    學生苦樂 

    苦澀與甜美 

    課堂 

    冷 

    探親 

    湯先生 

    樓老師 

    我寫故我在 

    人啊人 

    面對 

    北大食堂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最後一堂課 

    機場 

    病毒 

    圖書館 



    ◎卷二.春來

    香港轉機 

    返校 

    殘雪 

    霧霾 

    張老師 

    康德 

    蕾貝嘉 

    校園怪客 

    放假的一天 

    學界 

    惡形惡狀 

    中國美術館 

    春暖花開 

    清明 

    日久生情 

    電影 

    讀書 

    北京的聲音 

    財富 

    北大校慶 

    錢學森 

    禪宗 

    觀功念恩 

    神通感應 

    讀書寫作 

    生活雜感 





    作者序



      年齡從來不是問題。



      真希望這句話是真的。



      可老子早就說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話不中聽,動聽的肯定是騙人的。活到半百,重新背著書包上學去,要說年齡不是問題,大概只有鬼相信。



      教了半輩子的書,明知自己一年老過一年,可跟青春飛揚的高中生站在一起,憑著老師的身分還是可以老得理直氣壯,連頭上的幾莖白髮彷彿也平添了幾分德高望重的味道。可一飛過台灣海峽,從台灣的「老」師變成彼岸的博士班「新」生,「高」齡五十就變成問題啦。



      學校把年齡當作入學門檻之一,招生簡章擺明「一般只收四十五周歲以下」。彼岸的「周歲」就是我們的「足歲」。幸好門檻雖設,倒也不是不能跨越的鐵板。「一般」之外還容許有例外,「經導師同意者不在此限」。



      超齡入學,尷尬事少不了。端坐在課堂,明明是正式入學的新生,可怎麼看都像慕名前來旁聽的社會人士。如果是跨系旁聽,比如說中文系、歷史系這種尊師重道的人文科系,年輕一點的老師一下課還會急忙走下講臺致意,以為我是哪個外系來的老師!相較之下,走在偌大的校園反倒悠游自在。



      北京大學是百年名校,與隔著一條大馬路的清華大學都是北京旅遊必到的景點,一年四季遊人如織。頂著一張老臉走在校園,冒充遊客真是輕而易舉──可有時也未必。我就曾經被問路的菜鳥「保安」(台灣叫「警衛」)攔住,劈頭就問:「妳是遊客還是老師?」



      保安篤定的語氣激起了本人的玩心,明知對方會有什麼反應,我故意慢吞吞地說:「我是學生。」「笑」果可真不錯,他驚嚇的表情完全沒有辜負本人的期待!



      根據往例,新生得在校醫院體檢。報到通知書上洋洋灑灑列了一堆疫苗,有強迫接種的,有自願接種的,後者還分作免費、付費。我事先在台灣作足了功課,結果去到現場,光排隊領表就耗了大半天。好不容易填完身家調查一般的表格,回到長長的隊伍,終於輪到我的時候,護士銳利的眼睛往我臉上一掃,伴著奇高的嗓音:「妳幾歲?」我回說「五十」,她立刻斬釘截鐵地說:「不必打!」



      開學不久,我們班的班會選在系館地下室召開。彼時的校園對新生仍然是一個奇大的迷宮,好不容易「千里跋涉」來到系館,守在門口的保安見了便嚷:「開班會的?往底下走。」



      緊接著就拉開喉嚨大聲說道:「是什麼班啊?年齡差距這麼大!」這陣尷尬才過,進了系館,正忙著往可能通向地下室會場的樓梯張望,一個在課堂遇過的男生瞥見,趕忙喊了一聲:「師姊」——這兒喊「師姊」與宗教完全無關,比較普遍的是指「年級」較高的「學姊」,另一個可能就是像我這種「年紀」大的——「師姊,妳要去哪兒聽課?樓下不上課。」一聽到我「也」要去開班會,他臉上掩不住的錯愕:「妳也是一三級的『新』生?」



      我一點也不想當新生。可年紀再怎麼大,還是得從新生當起。其實就算真有什麼巧門,讓我逕自跳到博二當「老生」(新生一年後自動轉成「老生」,他們沒有「舊生」這詞兒),五十歲當博二生還是太老呀!「幸好」北京終年霧霾不斷,戴著口罩出沒校園一點都不突兀。



      冬天頂上毛帽,夏天加戴太陽眼鏡,大半時間,一張老臉可以就此隱形,免除了不少尷尬。



      人生向來得失互見。活到知命之年,許多人生功課的學分老早修過了,宿舍門前與情人難捨難分的纏綿,早已是壓在記憶箱底的陳年舊事,連掀起一角偷覷的興致也一併喪失。年輕同學沈潛學海之餘,不時還得分神上岸,忙著馳騁情場;而我這個早已古井無波的半百老嫗,可以老神在在地頻繁進出北大那座號稱全亞洲高校藏書第一的圖書館,而後抱緊了卷帙安安分分地在宿舍當清末的中國,埋頭閉關自守。



      歲月催人老。年老催人跑。大學校園無處不在的青春氣息,不斷地提醒我自己有多老,還有,在家倚閭而望、比我更老的老父與老母。這一路快馬加鞭,五十歲背著書包上學堂,三年後的今天,當我的同班同學依照學制設定的節奏,開始埋首博士論文寫作時,我已經捧著提前到手的博士學位,收拾行囊回家啦!



      這個集子收錄的家書是博士班第一年的意外紀念。與父親的關係一直都是中國的舊傳統,父女情深,可相對無言,隔著海峽,透過電話尤其尷尬。開學不久,我就決定改變通訊方式,改發電郵給妹妹,妹妹列印之後即時快遞到府。電話當中說不出口的話,一旦轉成文字,自然從筆下源源而出──不只是屬於北大當下生活的,還有根植於心靈深處的,真是不亦快哉。

    ?




    其 他 著 作
    1. 極高明而道中庸:《尚書》天人視角下的儒家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