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簡明大歷史:從宇宙誕生、文明發展、西方崛起到現代世界,重點掌握138億年的關鍵紀事

簡明大歷史:從宇宙誕生、文明發展、西方崛起到現代世界,重點掌握138億年的關鍵紀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773640
伊恩.克羅夫頓
丁超
商周出版
2018年1月06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4773640
  • 叢書系列:漫遊歷史
  • 規格:平裝 / 352頁 / 21 x 15 x 1.8 cm / 普通級
    漫遊歷史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通史











    作家 公孫策、建中歷史老師 黃春木、親子作家 羅怡君 聯合推薦

    將歷史分割成容易掌握卻又全面的時間框架,
    內容橫跨宇宙、星球、生命及一切

    《簡明大歷史》試圖將從大爆炸至今的故事濃縮成一本易讀可親的書。書中從歷史、宇宙學、物理學及生物學等廣泛角度,將宇宙如何誕生、行星為何形成、生命如何演進,以及文明與世界的發展過程描繪出來。

    本書特色:
    ◎敘事簡明,每部最前面會列出重大紀事,每個標題約1~2頁(約千字),附有簡單圖解、小box、名人摘文,適合學生與各年齡層對歷史知識有興趣的入門讀者。
    ◎專業學者與編輯合著,適合學生族群做為參考書。




     





    第一部:好戲登場
    大事年表
    最初
    星體的誕生與死亡
    適居帶
    躁動的地球
    地面的生成
    何謂生命?
    能量從何而來?
    當生命變得複雜
    生命如何存續
    物種起源
    生命藍圖

    第二部:動物星球
    大事年表
    最初的動物
    登陸的生命
    恐龍紀元
    大滅絕
    哺乳類動物登場
    我們從何而來?

    第三部:人類為王
    大事年表
    過去與現今的人類
    人之所以為人的理由
    文化
    人類如何遍居地球
    冰的影響
    從拾荒者到狩獵者

    狩獵採集技術
    語言
    親族關係
    早期的宗教
    藝術的源頭
    庇護所
    穿衣
    陶藝
    最早的農夫
    豢養家畜
    利用動物從事農活
    輪子
    游牧民族
    從石頭到青銅

    第四部:文明發展
    大事年表
    早期貿易路線
    城市的誕生
    交通
    從以物易物到貨幣
    紙幣
    信用、貸款與投資
    書寫
    法律
    古帝國
    帝國何以殞落
    從多神信仰到一神論
    史詩
    書寫歷史
    事實的本質
    何謂好生活?
    科學的誕生
    傳染病
    轉變中的歐洲
    土地、勞力與權力
    文化的衝撞

    第五部:西方崛起
    大事年表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格
    漫長的包容之路
    印刷
    科學革命
    歐洲勢力擴張
    啟蒙運動
    工業革命
    農業革命
    社會契約
    從商業本位到自由市場資本主義
    民族主義與國家
    都市化
    擴張領土
    帝國主義高峰
    工會、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

    第六部:現代世界
    大事年表
    藝術中的現代主義
    邁向性別平等
    科學變革
    對抗疾病
    世界大戰
    有計畫的屠殺
    凡爾賽合約及其影響
    各項革命
    全球經濟崩盤
    極權主義
    全面開戰
    種族滅絕
    核戰年代
    冷戰
    冷戰之後
    資訊革命
    生物科技的前景
    國際主義、全球主義與單一民族獨立國家的未來
    人口
    遷徙
    經濟發展
    環境問題
    人類的未來
    宇宙的命運

    圖片出處
    索引






    推薦序 探求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黃春木

    「大歷史」(Big History),138億年!
    初看書名,有些摸不著頭緒,即使是地球的歷史,不也就46億年左右,何來138億年呢?原來,這是從「大霹靂」(Big Bang)算起;但這未免扯得太遠了呀,不要說「地球」的歷史,光是「人類」的歷史就已經十分浩瀚,甚至還紛擾不休,我們能抽得出空來探索「宇宙」,或者說有必要從「宇宙」來重探、反思歷史嗎?
    自古以來,當人類仰望星空時,「渺小」、「好奇」、「敬畏」等感覺經常油然而生;更重要的是,許多文明都將人類自己與浩瀚星空緊密關聯,一方面將星空神格化,另一方面視為自己生命源起,或良善靈魂可以飛升的所在。
    現在的我們已經知道眼前某一個與地球相距10萬光年的星體,映入眼簾的其實是10萬年前的景象,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想要看到它現在的樣子,得再等10萬年!這樣的覺知,甚至會令人「不寒而慄」。不過,我們也知道,單單自己所在的銀河系(直徑大約10萬光年)就可能有3,000億顆恆星,以及至少1,000億顆行星,而在宇宙中,大大小小的銀河系可能多達10萬個,如此說來,地球怎可能是獨一無二的呢?人類怎可能是唯一存在的「高等生命」?
    1968年,在人類成功登陸月球的前一年,美國大導演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1928~1999)完成《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這部在影史上具有「文化、歷史和審美上重要價值」,已為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所典藏的作品,即是在探索「擁有科技、高度進化的人類從宇宙何處而來」的大問題。影片的結局沒有提供確切的答案,留下無限想像空間。值得注意的是,電影用了「奧德賽」(Odyssey)作為片名,荷馬史詩中的「奧德賽」向來具有「旅行」(Journey)、「家」(Home)的意象,這樣的「用典」或許顯示了航向星空的起心動念。
    2001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發射火星探測衛星「奧德賽號」(2001 Mars Odyssey),命名直接引用《2001太空漫遊》典故;「奧德賽號」目的是尋找火星上水與相關地質活動的跡象,一般咸認火星可能存在、或曾經存在生命的活動,而其大氣與地質的適宜條件,應該是目前人類移居的首選。可能不久之後,這會是攸關人類未來如何影響太陽系的課題,簡單的說,我們將會開拓太陽系,甚至更為遙遠的太空。
    人類想要探索大霹靂以來的萬物起源,追查自己的身世,發現宇宙的真相,尋求太空旅行與移民�殖民的可能,充分顯示作為「高等生命」足以求證推論、回顧、前瞻、系統謀劃、集體動員、持續探究的特質;然而,在「大歷史」關照中,晚近數千年來的人類同時也是極其殘忍、愚昧的存在,國家爭戰、殖民屠殺、階級壓迫、物種滅絕、環境破壞、全球暖化等,最終極可能吞噬人類自身。
    說實在的,當今人類似乎已經淡忘從前仰望星空那份原初的好奇、困惑與敬畏,癥結應該是人類「自大」了,在忙碌向外鑽營掠奪中,逐漸失去齊觀物我、四海一家的襟懷,因此也就難以謙卑地洞察人類的存在是多麼地脆弱與無常!
    伊恩.克羅夫頓(Ian Crofton)、傑瑞米.布雷克(Jeremy Black)的論著,是這一波「大歷史」研究風潮的力作,他們就是以上述的用心,試圖引導人類重新在廣袤的宇宙中認識自己、定位自己,並在人類自己的歷史中記取教訓,為生態環境與文明找尋世代良善永續的機會。
    或許如此,我們才不會毀家,而是真正地回家——無論在地球上,或者未來有一天可能航向的星空。

    (本文作者為建國中學歷史老師)




    其 他 著 作
    1. 有趣的歷史套書(BUB006X原來,古羅馬人這樣過日子!+BUB018簡明大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