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食藥兩用唯「吃醋」?
陳啟楨
自從出版了《酒•醋與酵素》之後,很多讀者反應,看了書才充分了解到「酒」、「醋」與「酵素」三者間的關係,也才知道原來釀酒、造醋有那麼多的學問:酒竟然可以變成醋、醋可以製成酵素,但不可逆(醋不可能還原成酒,酵素更不可能回復成醋或酒)。
醋療全書符合最多人需要
從研究中發現,酒、醋與酵素都具有「食藥兩用」的特色,但酵素多作為保健營養補充品使用,「食」的成分較少;酒雖可天天吃,不過過量易亂性且有害,其在「藥」的方面通常只當「藥引」。嚴格說起來,似乎唯有醋真正可以食藥兩用。比如在過去醫藥不發達時代,醫者常以「肘後方」的形式將「醋」當作藥物使用,歷代的傳統醫學大家幾乎都有「醋療方」傳世;可以說古今中外均不乏用「醋」治病的案例,各種「驗方」、「食療法(偏方)」多不勝數。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這些醋療驗方或民間用法本來僅是研究參考資料之一,放進書中僅供參考。結果讀者最感興趣的反而是這一塊,紛紛要求出版「吃醋」的實用版,以利隨時應用(目前客觀者太少)。因此乃再度整理過去的相關研究(醋),並蒐集、篩選一些成方、驗方與民間常用食療法,同時註明出典(來源與典故),希望有助於需要者參考。
?
東方人特別愛吃醋
國人的「吃醋」歷史相當久遠,根據文獻記載,大概在西元前1058年的《周禮》中,便有「醯」、「酢」或「米醋」、「苦酒」之記載;從此之後,醋就幾乎成為生活必需品,甚至當做藥物使用,歷朝各代都有食醋方或醋療驗方傳世。時至今日,醋在東方人的生活裡可說無所不在,除了各地都有規模龐大的醋作坊(工廠)之外,貴州、山西等地的人還有「無醋不歡」、「一天不吃醋就手腳痠軟無力」之說,可見吃醋文化真是淵遠流長。
資料顯示,至遲到了西元369年或404年間,醋的釀造法已經由中土傳入日本;喜愛「吃醋」的日本人進一步將醋發揚光大,在各種日式飲食中都可以看到醋的影子,例如做壽司的「醋飯」、「醋漬昆布」,或是風靡一時的「醋蛋」等。根據近代的研究資料,日本人的平均吃醋量大約為每年每人7.88公斤,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愛吃醋的民族。
其實不僅亞洲人如此,愛吃醋可以說是一種普遍現象。西方文獻記載,古埃及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發源地,早在西元前便已懂得喝醋來對抗瘟疫,傳說埃及豔后克利歐佩脫拉的美艷秘訣也是每天喝醋,亦即吃醋有助於維持長春不老。現代的研究顯示,「吃醋確實有益身體健康」,如能與飲食習慣配合,加上定期運動,應該有助於預防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病」,例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所謂「三高」現象,甚至有助於減肥等等。
醋療包括成方(驗方)與食療兩大類
本書即將「醋療」簡單劃分為成方(驗方)與食療兩大類,「食療」以日本人的花樣最多、研究最深入;中國大陸雖以擁有多家老醋廠、擅釀醋、愛吃醋自詡,但偏重在單純的「食」,也就是調味方面,雖然近來已努力開發醋漬產品,如醋豆、醋花生等,但仍大大不如日本。本書即從「食療」觀點,介紹幾種曾經大為風行,而且簡單易行,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動手做」的醋漬食品,包括:醋蛋、醋豆(黃豆、黑豆或花生)、醋大蒜及醋漬香菇、生薑、胡蘿蔔或南瓜,以及醋漬蘆薈等農產品,還有醋漬小魚乾、海帶或海帶芽、醋漬海參等「海味」,並以食用者的體驗說明「黑醋」的作用,希望有助於增加大家的吃醋信心。
? ?
而醋療成方或驗方主要以傳統典籍上記載的「名醫名方」為主,本書又特別著重在內科及婦科的常見不適與吃法,希望大家吃得美味、吃出健康。
? ?
商品標示將強制規定
在我研究醋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商品的標示與實際不合,加上受到廣告的影響,消費者對醋的了解可說已經積非成是,魚目混珠的現象更所在多有;加上中國大陸的老陳醋也大舉進駐,消費者真有無所適從之感。好在政府已經注意及此,未來即將訂定標準,若有違反將予重罰(請參考「結語」),相信政府的這個「為國人的健康把關」作為,應有助於增加國人的吃醋信心。而本書的詳細分析希望有助於衛生主管機關訂定標準的參考。
個人因生涯規畫的緣故,去年旅居國外;此地有很多進步設施與技術,但也有不方便與不習慣之處;例如吃不到多樣化的醋。走筆至此,不禁深深懷念起台灣的醋味,口水都快要滴下來了。
2017年12月於旅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