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製本仕事人:日本三百年出版簡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590539
稻泉連
李喬智
世潮
2018年2月02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2590539
  • 叢書系列:閱讀世界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閱讀世界


  • 社會科學 > 文化研究 > 其他











    故事是作者的靈魂

    紙和文字,是製本仕事人賦予書籍的聲音。

    一窺日本天皇御用裝訂師青木寅松的堅持、

    宮崎駿名作「魔女宅急便」原作者角野榮子的創作歷程!



      作者完稿後,書就是書了嗎?

      編輯修改之後,書就完成了嗎?

      從「紙稿」到「書籍」的過程,隨著科技進步,又有哪些變化呢?




      「在引進雕刻機之前,活字模板是由擁有高超技術的師傅,用倒著寫的方式,親手一筆一畫用雕刻刀在木材上雕出來的。當活字模板開始量產,等於是見證了一個『專業技術』消失的瞬間。」



      即便不敵歷史洪流,職人們仍抱持著信念與堅持。

      手作書,有著獨特的溫度。



      「長時間所累積而來的基本技術,可以活用在各個層面,就算只是薄薄的詩集,也可以透過技術,成為一本品質優且質感佳的好書。我始終相信,書本的世界還非常深奧,並且也有許多真正能夠觸動人心的價值存在。」



      日本字型「秀英體」重刻計畫的推手伊藤正樹、

      堅持保留活版印刷的「活版印刷萬事通」溪山丈介、

      讓直木獎作家贊不絕口的前新潮社校對部長矢彥孝彥、

      將書籍用紙由「酸性」改為「中性」的三菱製紙、

      每年至少出版5000本翻譯書的Tuttle-Mori、

      設計夏目漱石著作封面的橋口五葉、津田青楓...

      出版領域的重要人物齊聚一堂!



      擁有40年經驗的書封設計師:「設計is社會運動」

      日本文學大師們的御用校對:「想當好的校對,就先去喝酒吧」

      松本清張是拖稿王,司馬遼太郎則有顆少女心?

      行內人才知道的出版業日常,也將一併公開!



    愛書推薦



      國際芥川龍之介學會 臺灣分會會長 林水福

      活水來冊房主人 藏書界竹野內豐 黃震南

      編輯小姐Yuli

      華康字型


     





    前言

    第一章? 文字,是書的聲音

    主題大聲宏亮,內容則輕聲細語

    日文字型兩大主流之一

    邁向專業領域

    被遺忘的字型

    如何讓字型重新回到現代的舞台

    展開平成字型大重刻的重大計畫

    創造獨具魅力的字型

    百年後的讀者



    第二章? 德國學到的裝訂技巧

    彌足珍貴的裝訂大師

    火花四散的景象

    為了成為頂尖的達人

    機械化製程讓一切改觀

    要上大學,還是到德國學習呢?

    儘管到了不同國家,製作書籍仍是大同小異

    技術一旦學會,就不容易忘記

    為自己訂下出版標準



    第三章? 六坪大的活版印刷公司

    文字實體存在的地方

    活版印刷的經驗

    中學開始雕刻字版

    接觸電腦製板印刷技術

    難得一見的印刷工具

    不閱讀文章,單純拼湊文字

    活版印刷的師傅們

    自立自強

    活版印刷在現代的意義



    第四章? 在紙稿上校對

    第三者的銳利眼光

    單打獨鬥的孤獨行者

    透過校對樣稿與作者溝通

    對於充滿文化氣息的出版社,我想說的是……

    重視校稿的公司文化

    以文學為根基

    透過原稿感受作者的思考邏輯



    第五章? 所有的書都是一頁一頁的紙

    書是工業製品

    書籍用紙大多在東北生產

    工廠的嘆息

    書籍用紙的革命

    生產書籍用紙的困難之處

    適合用在印刷機的中性紙材

    中川工廠的回憶

    高手的技術,讓顏色準確無比

    什麼才是好的紙張

    借助技術的力量超越過往的質感



    第六章? 封面設計的重點在於細節

    在細節處保持玩樂之心的「漱石本」

    每個地方都有應該要存在的東西

    年輕時我曾以成為畫家為目標

    第一本書籍封面設計

    書的內容是主人,設計師是藝人

    在哪裡設計都可以

    設計出一本讓讀者願意放在身邊的書

    傳承自平賀先生的經驗

    隨著時代而推陳出新的事物

    以打造一本「漂亮的書」為目標



    第七章? 與國際上的好書搭起橋樑

    想要以其他國家的語言出版

    世界各國與日本的差別

    編輯及代理商的會議

    戰後Tuttle就立刻投入這個領域

    TOM MORI的存在感

    對於作品擁有敏銳的嗅覺

    新的管道



    第八章? 大人創作的童書

    持續創作給小孩子們看的童話故事書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書」

    「閱讀」與「聆聽」

    自己的狀況不會影響到角色設定

    下一頁會有什麼呢?

    從天馬行空的幻想開啟閱讀之旅

    與「魔女宅急便」氛圍相同

    創作故事的魔法

    後記

    ?





    前言



      我是「非小說類」作家,或者可以說是「紀實類書籍」作家。



      一般來說,我的工作就是去採訪某個人,或是到社會事件的現場取材,經過整理後寫成文章。採訪的主要對象除了來自於出版社編輯的企劃提案之外,也有我醞釀多年的主題,不過基本上所做的事情都大同小異。



      要將撰寫完成的文章付梓出版,其實需要耗費不少時間,因此我總是認為這份工作非常特別。



      主動出擊蒐集素材,然後撰寫成稿件。



      在這個過程中,必須不斷與出版社的編輯討論內容,而且還得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



      接著,我們會用印刷機將撰寫完成的「原始稿件」列印出來(也就是經過排版之後,呈現出書籍內文的樣貌,字型與版型都是排版完成的狀態),等待著我們的,就是用紅筆繼續針對細節,一點一點慢慢修改潤飾的浩大工程。好不容易所有編輯作業都完成了,終於送上印刷機付印。經過一連串的印刷過程,一本嶄新的書籍熱騰騰地送到我們手上,在那個當下內心總會有滿滿的成就感,畢竟那是花了許多時間及心力才終於完成的作品。



      不過,其實仔細想想,在這部「作品」的生產過程中,與作者有密切關聯的部分並不多。在列印出紙稿,開始進入「一校」、「二校」的時候,雖然作者會拿到稿件,但事實上大部分的工作都已經完成了。接下來只能靜靜等待書籍發售日期之前,出版社所寄來的樣本。



      一本書的完成,並非只是靠作者以及編輯而已,還有許許多多「書籍出版」的相關人等,在整個過程中盡心盡力、堅守崗位。雖然這聽起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對我來說,在自己的書籍遂行出版的過程中,有哪些人負責了什麼樣的工作、哪些想法灌注其中,我其實不得而知。



      在開始動筆撰寫這本書的五年之前,我開始意識到這件事,並且為此感到惴惴不安。



      當時日本東北發生了大地震,我親自前往災區探訪受災的書店。



      有個在津波開設書店的老闆,儘管門市已經頹傾殘破,但仍根據留在手邊的地址,將客人所預定的書一一寄送出去;另外,在那片一間店都沒有的災後荒地,因為核電廠爆炸而湧入許多避難的災民,有間「書店」卻排除萬難地開門營業了;還有一個書店的店員,淚眼婆娑地一邊從架上拿下泡過水紙頁膨脹的書本,一邊叨叨絮絮地說自己有多不捨。



      那時候,我為了撰寫「重生的書店:日本三一一災後書店紀實」(二○一二年出版)這本書,自己跑到災區探訪了好幾家受災的書店,深入了解這些書店重新再起的過程。



      震災的影響非常巨大,災區可以說是滿目瘡痍,然而大地震發生的隔天,馬上就有人希望書店可以趕快重新開始營業,幾位書店老闆受到激勵,努力投入重建,好讓讀者能早一日買到書。與這些堅持自己使命的書店主人們相遇的情景,會是我人生中重要的回憶,一輩子都難以忘懷。



      從那之後,我確切地感受到,「書」的意義對我來說已經產生了變化。最重要的是,有個想法在我心裡越來越強烈,那就是──



      好想深入了解與「書籍出版」相關的所有人……



      在漫長的「書籍出版」過程中,書店所扮演的角色是從「負責製作的團隊」手上,接過一本一本的作品,然後販售給有興趣的讀者。



      請容許我借助大自然的偉大現象來形容「書籍出版」這件事。我認為「書籍出版」就好像是涓涓細流從山頂慢慢匯集,花了許多時間終於形成一條河川,而河川的水最後流入大海的那一瞬間,就像是一本書終於完成。



      書店就是海洋與河川的交界處,把書和讀者串聯起來,我有幸在書店現場與許多「書籍出版」的相關人等對談,這讓我燃起熊熊熱情,希望能以「紀實類書籍」作家的身分,在這條漫長的河川上溯其源頭。



      比方說,現在有一本精裝書,大小剛好是可以放進背包的尺寸,厚度則是恰到好處。



      請試著想像一下,這樣的一本「東西」,在送到你手上的過程中,究竟會經過多少人之手呢?



      設計封面及內文版面的美編設計師;將設計師所挑選的字型製作出來的人;出版社將原本一頁一頁分散開來的內容統合成一本書,使其成為可以在市場流通的商品。另外,在造紙工廠負責生產印刷用紙張的專業人才;負責校對原稿內容正確性的校對人員;如果是翻譯書的話,還得有人負責與其他國家洽談版權代理,才能將國外的書引進到日本。



      在「書籍出版」的過程中,在書本的世界裡,上述人才的工作可以說是缺一不可,然而平常幾乎很難看到他們的工作表現。



      因此,我期許自己能寫一本書,專門介紹以「書籍出版」為志業的人們,將他們的工作內容攤在陽光下,最重要的是讓更多人知道這些幕後英雄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



      同樣的一本「書」,以他們的角度來看,會是怎樣的光景呢?



      透過他們的專業眼光,以他們的語言來說明一本「書」,究竟會讓我們對書產生什麼樣不同的看法呢?



      基於這樣的想法,我懷抱著滿滿的熱情,與「書籍出版」有關的人做了深入的對談,並將其精簡地記錄下來,最後,彙集成你手上的這本書。

    ?




    其 他 著 作
    1. 重生的書店:日本三一一災後書店紀實
    2. 重生的書店:日本三一一災後書店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