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20世紀極簡歐洲史:這一百年為何如此重要?因為歷史在這裡加速,勾勒出現代的民主、信仰、醫療、流行與性自主

20世紀極簡歐洲史:這一百年為何如此重要?因為歷史在這裡加速,勾勒出現代的民主、信仰、醫療、流行與性自主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9164078
派屈克•奧雷尼克
廖桓偉
大是文化
2018年3月01日
100.00  元
HK$ 80  






ISBN:9789579164078
  • 叢書系列:TELL
  • 規格:平裝 / 208頁 / 25k正
    TELL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地區史 > 歐洲地區











      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大力推薦

      捷克共和國被翻譯成最多語言傳布世界的作品。

      

      20世紀,這一百年為何如此重要? 因為 :

      •女人是這樣開始參與世界的:寫信鼓舞前線士兵,也製造毒氣屠殺敵軍。

      •人們開始遠離宗教,互嗆誰的種族較優。

      •性獨立,對世界的影響超乎你想像。

      •人開始講效率:有四大最棒發明,這個世紀也殺了最多人。

      

      胸罩、芭比娃娃、山達基、優生學、網路、戰爭、種族滅絕與集中營,

      這些看似無關的主題,怎麼會環環相扣著寫下歷史?意外,引人入勝、甚至駭人。

      大文豪、捷克文學基金獎得主派屈克•奧雷尼克用8則故事告訴你。

      

      ◎優生學取代上帝

      •神跑哪去了?末日教派與優生學橫行

      這個世紀,優生學成為清除弱勢的藉口。

      德國納粹斷定,就算絕育、去勢、強迫墮胎也需要花費社會的錢,

      不如透過安樂死,來抹消人類發展中的反社會者,比較省事。

      

      •20世紀發生60次種族滅絕,納粹不算拔頭籌

      猶太人大屠殺──「這起事件並非種族滅絕,而是超越種族滅絕。」

      土耳其、俄羅斯也幹過種族滅絕。土耳其士兵射殺所有亞美尼亞男人,

      將女人與小孩,流放到美索不達米亞沙漠。遇害者不比猶太集中營少。

      

      ◎戰爭與兒時創傷哪個嚴重?他倆說民主為害最烈

      •民主腐化了一切。共產主義與納粹要新秩序

      民主讓人變成同性戀、無政府主義者、寄生蟲、懷疑論者、個人主義者與酒鬼。

      於是,1935年,納粹通過一條法律,禁止猶太人與非猶太人通婚,以免雅利安血統

      受猶太主義荼毒。

      

      ◎不信神,共產和民主都不能信,那信什麼?

      

      •當人們不那麼信神,就開創各種哲學主義

      達達主義者用之前沒用過的東西創造藝術,像是纜線、火柴、口號、報紙標題與

      電話簿。表現主義者則用全新的未知語言寫詩,以展現所有語言都是平等的

      ──無論是否能被理解。

      

      •六○年代來了!流行青春,流行動物權

      再也不想窮困潦倒;每個人都想要冰箱、無線電話、貓、狗與按摩器,

      以及精神分析。都市人愛貓、愛狗……愛護動物,因為沒人作朋友。

      

      ◎歷史正在消失而我們正在目睹

      歷史其實已經結束,因為現代科學與新通訊使人類發達。

      紀念碑比博物館或文件檔案更能發人深省,因為它的訴求是記憶,不是歷史。

      

      這一百年為何如此重要?

      因為歷史在這裡加速,勾勒出現代的民主、信仰、醫療、流行與性自主。



    名人推薦



      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教授 張台麟

      知名臉書部落客 海獅說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共同創辦人 蕭宇辰

      


     





    導 讀 鑑往知來�張台麟

    推薦序 進步還野蠻、理智或瘋狂?──難以定義的二十世紀�海獅說



    第一章 歷史在這一百年加速,在歐洲勾勒現在這世界

    1. 這一百年為何如此重要?

    2. 人們開始遠離宗教,互嗆誰的種族較優

    3. 性獨立比投票權更有用

    4. 初次對世界末日有感

    5. 女人是這樣開始參與世界的

    6. 人開始講效率:有四大最棒發明,也殺了最多人



    第二章 優生學取代上帝

    1. 舊世界的新出路──有些人不配

    2. 神跑哪去了?末日教派與優生學橫行

    3. 六十次種族滅絕,納粹不算拔頭籌

    4. 先進國家的絕育法,與優生效率



    第三章 戰爭與兒時創傷哪個嚴重?他倆說民主為害最烈

    1. 芭比娃娃(穿集中營囚服)的深刻意義

    2. 精神分析──我感覺好多了,因為大家也憂鬱、神經質

    3. 人道組織出現──因為被俘下場生不如死

    4. 民主腐化了一切。共產主義與納粹要新秩序



    第四章 不信神,共產和民主不能信,那信什麼?

    1. 當人們不那麼信神,就開創各種哲學主義

    2. 舊世界結束、新世界沒來,還在種族滅絕

    3. 精神官能症、憂鬱症大流行,但真正有病的是……

    4. 六○年代來了!流行青春,流行動物權

    5. 文青曾加入納粹,後來很水瓶座



    第五章 國界消失中,人類剛開始說相同語言

    1. 除了健康還要政治正確和性別正確,才活得久

    2. 大家說相同語言世界就會和平。萬一都說木語?

    3. 被選中的人,可以坐在上帝右邊或成為孩子的爹



    第六章 人性繼續被消費中

    1. 醫療進步是為了延長壽命,還是扮演上帝?

    2. 吉普賽人遭到大屠殺,猶太人你怎麼看?

    3. 篤信某種思想的少數人掌權的可怕後果



    第七章 歷史正在消失而我們正在目睹

    1. 相對論:為了守護文明,發明毀滅性武器

    2. 不同國的人越來越像,國家反而更被凸顯

    3. 全世界都自由民主,歷史會終結也開創

    ?





    導讀



    鑑往知來

    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教授�張台麟




      「鑑往知來」四個字,是讀完這本書後最強烈的感受。本書作者是捷克籍,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東西冷戰最高峰的時期,同時也在共產主義統治下成長,並終於在1984年──東歐掀起民主化浪潮之際,離開捷克、移居法國巴黎。



      從作者成長背景來看,我們不難理解,書中經由歷史轉折的脈絡,所強調的問題意識以及思維。這本書其實並不是敘述年代的歷史,而是作者觀察20世紀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悲劇,並在隨後產生各種人類文明史中的思想變遷下,選擇了7項值得大家關注的議題,加以解讀並分析。



      作者選擇「歐洲戰爭中的殘酷與荒謬」、「猶太人被德國納粹的屠殺及種族滅絕」、「歐洲女權運動與性愛的解放」、「歐洲的民主與不民主」、「歐洲的科技,與生活型態的改變」、「共產主義的瓦解」、「20世紀科技的進步,與生命的再詮釋」,以及「歷史會消失,抑或被紀念碑永存」等八種面向,來探討20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的發展與變遷。



      這本書給人一種感覺,歐洲似乎仍停留在戰爭的陰影,與國家之間的愛恨情仇,讀者讀起來難免感受沉重的氛圍。不過,如果我們觀察這本書是作者於2001年所撰寫,當時中東歐國家(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立陶宛等)才剛脫離蘇聯的控制,且尚未正式加入歐洲聯盟,作者可能希望藉由出版書籍,以及強調議題,進而提醒歐洲有志之士莫忘「前車之鑑」。



      事實上,如果我們從歐洲21世紀的發展,特別是近60年的歷史來觀察,作者應該可以感覺到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因為歐洲不可能會再發生戰爭,或是種族人才的迫害與滅絕。1950年代起,有鑑於歐洲在20年間,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並帶來大量人民的死亡與財產的損失,歐洲有志之士因而開始推動歐洲的統合運動,以期經由各方面的合作,避免戰爭再度發生,並達成「和平」、「安全」與「繁榮」的目標。



      經過近70年的發展,歐洲統合運動,由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的6個創始會員國開始,歷經了「歐洲共同體」的9個會員國,之後的「歐洲聯盟」12個會員國,持續擴大到如今的28個會員國。歐洲人民不但完成了「人員」、「資金」、「貨物」、「勞務」四大流通之目標,同時在經濟與貨幣整合上,也建立了歐元與歐元區(現有19個國家),這些發展與經驗,皆已被視為21世紀以來,人類文明史上獨一無二的創舉。



      雖然當前的「歐洲聯盟」仍面臨著許多嚴峻的挑戰,包括英國脫歐、移民問題、失業問題,以及恐怖主義威脅等議題,但歐洲未來維持和平、安全與繁榮的願景,仍應可樂觀期待。



      (本文作者係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教授,兼歐盟研究中心主任、歐盟莫內計畫主持人、臺灣歐洲聯盟中心副主任。其研究主攻歐洲聯盟政經整合、法國政府與政治、法語文化與教學;個人專著有《法國政府與政治》、《政治生活》、《法國總統的權力》等;另擔任多本與歐盟相關議題之專書主編,包括《歐洲聯盟推動建構共同文化政策的發展與挑戰》、《歐洲聯盟推動建構共同高等教育政策的發展與挑戰:理論與實際》等。2010年獲法國政府頒授官員級教育學術勳章〔Officier dans l’Ordre des Palmes academiques〕。)



    推薦序



    進步還野蠻、理智或瘋狂?──難以定義的20世紀

    知名臉書部落客�海獅說




      「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不論說好說壞,都只能用最高級的形容詞,來描述它。」狄更斯用以形容法國大革命的名言,依舊適用於20世紀。從物質方面來說,20世紀絕對是個飛躍的世紀,而這個進步打從第一年便已經開始。



      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開幕,歌頌人類創造有史以來最璀璨的科技文明。訪客乘坐於會移動的人行道上、對藝術趨勢嘖嘖稱奇。對於沒能參與盛會的人來說,科技進步也在後幾年內,改變他們的生活:城市開始有電,留聲機的旋律劃破夜晚的沉靜。到了二戰之後,冰箱、洗衣機與電視開始普及,人們從最新設備中接收萬里以外的國際情勢。



      當許多新科技傳進生活中時,往往會發生許多有趣的事情。比方說,有些老人家習慣回答電視或廣播主持人的問題。當主持人問:「你覺得明天的天氣會怎樣?」老人家習慣回答:「是該下點雨了。」而供水系統首次供應熱水時,窮苦人與鄉下人還怕熱水、怕了很久。政府人員還得宣揚熱水的好。



      不過,兩次世界大戰迅速將人們從「直線進步」迷夢中拉回現實。人們認清若使用不良,科技對人類的危害無比強大。1917年有一名義大利士兵,寫信告訴家人:「我心中的一切美好事物,都逐漸遠去。我每天都更加篤定這件事。」



      在戰後,最早提出質疑的,便是德國歷史哲學家史賓格勒(Oswald Spengler)的《西方的沒落》(Der Untergang des Abendlandes),這本書起先惹來批評,反對者宣稱在這本「惡的預言書」中,史賓格勒扮演一種類似西方文明的輓歌者。但是,書中預言很快被戰後的物質匱乏、精神衰落所證實。而在二戰以後,《啟蒙的辯證》(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更加質疑直線進步觀。人們終於拋棄19世紀以來的絕對自信,不再相信人類能終結貧窮與不公;工業革命帶來的機會遠超過人們的夢想,但其所造成的損害,也大於人們的夢魘。



      人們該如何定義20世紀?我們是前往天堂,還是跌進谷底?此書顛覆傳統歷史學編年式的寫法,從物質、科技、宗教、意識型態……探討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



      也許每個人讀完後,對極端年代的定義依舊莫衷一是,但肯定21世紀的我們看完之後,一定能夠了解──我們的文明何以成為現今的樣子。



      (本文作者為漢堡大學歷史碩士,往研究之路狂奔10年之後,發覺自己志在成為天橋底下的說書人;研究的是共產黨、過的卻很資本主義;擅長中世紀卻離不開現代科技。總之,是一個集各種衝突元素於一身,卻泰然與之共處的人。海獅說臉書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magicsealion/。)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