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強烈又迷人色彩的印度
謝發達 前經濟部次長、前經建會副主委�前駐瑞士、新加坡代表(大使)
印度是一個值得旅遊的國家,很高興鄧予立主席出版了這本印度遊記。
我是在擔任中華民國駐瑞士代表期間(二○○八至二○一二)與鄧予立主席相識。那時主席常因業務拓展的關係到瑞士訪問,幾次的會面都可以感受到鄧主席見多識廣的器度。他對不同領域的知識都有極大的興趣。二○一二年我轉任駐新加坡代表後,鄧主席仍會於訪問新加坡之際與我相約歡敘。同樣地,在談話間,我不斷地從他身上學到不少新的東西,也知道他是喜歡旅行的人。他的見識因不斷地隨著他到世界各地探訪而更加豐富,並且成為與朋友分享的寶藏,甚至出書與廣大的讀者們分享。我當然也是他大作的愛讀者之一,更曾建議他應該也將印度列為他未來的探訪國家,因為我曾去過那國家,我很肯定鄧主席會被這個國家的一切所吸引,也很肯定鄧主席可以比我有更寬廣的角度與慧眼去瞭解這個國家,並且將他的體驗與大家分享。沒想到鄧主席劍及履及,不久即數度訪問了印度。
印度是一文明古國。在過去數千年的歷史中,不管經歷了多少春秋歲月的刻劃或滋潤,她都一直保持著既有的文明成果,也能與時俱進,在傳統的社會中呈現接受現代文明的思潮與生活方式,而她的接受方式是如此的獨特,不管西方文明是怎樣地被介紹到這個國家,她的傳統元素仍會在各層面中被各個不同的種族、不同政治或宗教信仰的人,甚至不同的種姓頑固地保存著,而如同印度在歡慶色彩節(Holi)或新年排燈節(Diwali)塗抹潑灑的彩粉,這個國家的文化色彩是那麼樣地強烈又迷人。到訪這個國家,也會像歡度這彩色節慶所感染到的氣氛,人們會將他們心中不同的歡悅色彩往你身上潑灑,那是一種歡迎、祝褔,同時也在向你宣告她文化的多彩多姿。鄧主席即在他的書中形容印度為禮儀之邦也是一人種、語言與宗教的博物館。
鄧主席的印度深入旅行多有饒富趣味且發人深省的體會,他的印度之旅是從應邀參加友人姪女的婚禮開始,而印度的婚禮正是我們觀察印度繁雜禮儀的絕佳起點,包括了向長者施禮的方式、點畫吉祥痣(Tilak)的意義、進食乃至飲水的習慣等。我們可以從這些有趣的報導中瞭解到印度人對人際關係的看法,是未來我們前往印度旅行或與印度人交往的寶貴參考資訊。
鄧主席在書中帶領我們遊歷了許多的印度文化古城,其中有我們所熟悉的世界級名勝,如泰姬瑪哈陵、佛陀講道的聖跡等,也有我們並不是那麼熟悉的地方,如Aurangabad的Ajanta及Ellora洞穴等。鄧主席皆能以極細膩的觀察力及幽默的方式在他的書中向我們介紹,讓讀者足不出戶即可身歷其境。鄧主席也能以富有哲理的角度向我們分享他對某些景物的看法,他在恆河看到了印度人如何面對及處理生死問題。中國人認為死生亦大矣,而印度人則認為生命有靈魂、輪?,這樣的觀念透過恆河引導靈魂走向天堂之路而讓我們對印度的人生觀有更深的認識。只是鄧主席亦感嘆他看到一些在恆河進行的儀式已然淪為演秀了。他也以很幽默的文字描述了訪印度有名的色城卡修拉荷,文字間多少也讓我們瞭解印度人不見得是僅以世俗的色情角度去看待性事之事,它可是宇宙萬物創始繁殖的大事哪。
印度現已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以美元計價的GDP計算),鄧主席身為企業家當然也關切印度的經濟產業發展。他曾訪問了印度的電腦城海德拉巴,認為印度發展迅速,與他多年前所訪問的印度有相當的不同,現已具有相當大的經濟發展潛力。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裡描述騷人墨客登樓觀景會隨著心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但仁者觀物之情則常有超凡的心胸。鄧主席為人寬厚,他的許多遊記都常有異於一般人的精妙感想。他也因有寬廣的眼界與知識,以及喜追根究底的研究精神,常有極精闢的見解和他的讀友分享,並且喜作有趣的驗證,例如他遊恆河時就會想到馬克吐溫說過:「看恆河日出,不願與其他風景交換。」他遊歷恆河的感想顯然也驗證了這句話的真情。
推薦序
向流動的河水扣問生命
水敏 德國雷根斯堡大學經濟學博士
受邀為鄧先生第十本博文集《老玩童闖印度》寫序,深感榮幸,亦覺慚愧。鄧先生博學多聞,走過世界一百二十六個國家,筆耕寒暑。為鄧先生這本關於印度的書寫序,無疑使我最先讀到鄧先生在印度的奇特經歷,更可以使我有機會第一時間向他老人家學習旅行中的經驗和智慧,實是非常榮幸。
在過去的十來年,我曾經前往印度二十多次,多數情況下也是像鄧先生一樣,孤身一人。但鄧先生去過的許多地方,我其實只有聽聞,卻沒有機會親往,好生慚愧。但通過鄧先生書中生動無比的描述,使我覺得自己彷如再次置身那熟悉的國度,再次行走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並再次聽到那親切、熟悉的語言和口音。
印度是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歷史悠久,可看可寫之處,繁不勝數。是否可以在短時間內捕捉到所到之地的精華,端看每位行者遊人自己的內在功夫。鄧先生關於恆河的描述,有一句話讓我難忘。他說「(在這裡)生與死,只有百步之遙。」我去過恆河,那是我,少有的,像個遊客參訪過的地方,也正是在這樣一個地方,我卻曾像一個求道者那般,向天,向地,向那流動的河水扣問生命。
我是佛教徒,一再遠赴印度,許多時是為了參學佛法。我明白,朝聖佛陀的聖地,對瞭解佛法有很直接的助益,十分重要。書中,鄧先生對佛陀聖地鹿野苑的介紹令我感觸良多,感恩能夠有幸讀到鄧先生的這段文字。
閱讀鄧先生這本書,除了享受他老人家分享的大量信息,更在他書中學到寶貴的旅行經驗和智慧。其中,鄧先生一個旅行智慧我很認同,就是我們在參觀時,怎樣以一個良好的心態欣賞他人的文化和歷史成就。慈悲、寬容、平等地去看待他人、他國、他族的文化歷史和生命經歷,其實是對自己的文化和歷史有自信的表現。
懂得旅行的人都喜歡探討旅行的意義。是啊!我們花那麼多錢,那麼多時間,跑到一個陌生之地,僅是為了一瞥山河錯綜的野色,和一看天水相連的仙境嗎?我想,當我們走多了、看多了、悟多了,我們終會從顛沛的旅途,難忘的美景和與當地友人的互動中,凝煉出可以活潑心思、拓闊視野,甚至寬平我心的正面能量。
和鄧先生接觸,總因他老人家寬廣的胸襟和謙卑好學的精神所感動。我相信那是來自讀書、閱人和遊歷諸國凝煉出來的精神品質。
感謝鄧先生把這樣一本有意義的書獻給我們。
推薦序
同遊,彷如親臨
伍煥杰 香港培僑中學校長
鄧予立先生是一位我十分敬重的前輩。眾所周知,鄧兄是香港的「外匯教父」,現在又是酷愛旅遊和攝影的專家,經常周遊列國,實在是羡煞旁人。
收到鄧兄的邀請,為他的第十本博文集寫序,感到受寵若驚。應允為他的博文集寫序其實是想先睹為快,而且印度是我嚮往而又暫時未能啟程前往的國度。
鄧兄的遊記引人入勝,特別是他在博文中對當地文化的歷史背景的描述,更是一堂充實的歷史課,知識性十分強。有幸能拜讀鄧兄的著作,感覺就像跟隨他一同踏上旅途,感覺就如親臨其境,感受到他的旅遊體驗。
推薦序
「予」別不同印度遊
李靜宜 雋陸公關有限公司董事�香港電台《管理新思維》主持
一切從一場盛宴開始。
鄧予立先生周遊百國,不少遠在天邊的「山旮旯」小國都留下過足跡,偏偏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卻勾不起他的遊興。一次閒談問起鄧翁,他也說不出其所以然,可能就是緣分未到吧。
二○一三年,也是緣分把鄧翁拉到印度去,與他結緣的是一位朋友,而在當地結緣以至結縭的是一對年輕男女。這場婚宴,開展了鄧翁「予」別不同的印度旅程。
印度教三主神之一的創造之神梵天,形象為四頭、四面和四手。我常常從社交媒體上追看鄧予立先生的遊蹤,看到他周遊列國,而且都是深度遊,一年三百天都在途上,真有點懷疑鄧翁是否都有四面四手,馬不停蹄之餘還勤寫遊記,里數與字數一起累升。
我去過印度一次,老實說是典型旅行團式到此一遊。我們在導遊告誡下街邊小食不敢碰,買紀念品也是安坐旅遊巴上等導遊請小販到車旁販售,離開景點便上車,吃飯就回酒店,回想起來也夠「離地」的。
鄧翁的印度遊可與我的旅行團體驗大大不同,見他跑到貧民窟,走進原始的露天千人洗衣場,甚至和當地工人一起「示威遊行」,又有一次沒聽勸告在黃昏時分離開酒店跑到恆河邊觀看遺體火化,差點要導遊出動尋人,絕對落地又道地,也貫徹他頑皮愛玩的性格。
二○一五年,我有幸邀請到鄧翁到香港電台《管理新思維》節目,以「外匯教父的創業之旅」為題,聽他分享在創業、業務拓展、企業傳承,甚至個人足跡等方面所闖出的精彩旅程。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如他所言,人生是一個旅程,也是一場盛宴,鄧翁的千里之行較諸一眾旅者更顯恢宏不凡。在旅途上他敢攀峻嶺,有一覽眾山小的氣概;他參加盛宴則熱情投入,廣交天下摯友。
所以讀鄧翁的遊記,除了風光描畫,更可領會他的人文理想、豪情壯志和豁達態度。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千古人物為風景賦予歷史意義,同途旅人則令旅程更豐富。鄧翁喜歡獨自出遊,但旅途中往往遇見很多有趣的人,種種人和事不但是經歷的一部分,碰到志同道合者甚至結交成為朋友,網上組成多個朋友圈,貫徹他交遊廣闊的作風。
鄧翁視旅途為一場場奇幻宴會,我們就跟隨鄧翁的筆鋒一起參加印度的盛宴吧。
推薦序
Mr Tang Yu Lap is an energetic Individual full of life and interested in all aspects and cultures of people and Countries.
This book came about because we were invited to a friend’s niece’s wedding in Jaipur in 2013, Mr Tang’s first trip to India and he totally immersed himself into the cultures and nuances of a very traditional Indian wedding with 3000 guests.
We experienced applying henna and dressing up in traditional Indian wedding outfits. Mr Tang attended all the function, religious and cultural including dancing with the bride’s family on Bollywood songs!
Amongst all the rush, noise, constant horn hooting, dust and slums, Mr Tang got the bug of the charms of India, and totally immersed himself into the country, visiting 2 more times and travelling the length and breadth of this vast country. These trips included visiting 16 cities and going to places that probably most Indians have not gone to, like the slums of Mumbai!
He experienced immense heat, heavy rains and monsoons but his spirit was never dampened as his mission was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e and write a book about his trip and experiences.
I would highly recommend all the readers to read the book with interest and enjoy the spectacular photos, it will give you a great insight into the diversity, culture and differences that exist in India.
Nurmohamed Bashir,
Chief Executive Off icer of Hantec Market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