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某一天突然成為癌症病人。
例如健康檢查被告知:「肺和胃部看到陰影。請到有專門醫師的醫院進一步檢查。」聽到時一定難以置信。到了健檢機構介紹的大學醫院或癌症中心,第一次見面的醫師毫不隱瞞地
說:「應該是肺癌」或「大概是胃癌吧」,然後排定完整的精密檢查,並指定住院及手術時間。
來我門診的病人常描述:「簡直跟輸送帶一樣」「好像是野戰醫院」。
悲哀的是,第一次碰到這種事,而且欠缺知識,只有聽從醫師的指示。被宣告為癌症的衝擊,很多人話都說不出來,只能問:「如果置之不理會如何?」或「我還能活多久?」
然後醫師回答:「若置之不理,癌細胞會擴散和轉移」「不接受手術的話,只能再活半年」,病人聽到後眼前一片黑暗。這就是現在癌症治療的實際狀況。
也有病人鼓起勇氣提出請求:「希望能到其他醫院聽聽看第二意見。」但不論去哪一所醫院,醫師指示的治療方針與前面的醫院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異。我稱這種現象為「金太郎糖果意見」(金太郎糖果為日本糖果傳統手工藝的一種,圓柱形的糖果切開,截面都是金太郎的臉形,以此比喻千篇一律)。? ?
「置之不理的話,癌細胞會擴大」「只剩半年壽命」,聽到這些話的病人,不是按照醫師指示接受治療,就是找尋其他療法而與原來的醫師斷絕關係。因此日本任何大醫院的醫師,都只診治接受他治療的病人。但為什麼醫師會知道置之不理時的剩餘壽命呢?你不覺得很不可思議嗎?
我從慶應義塾大學醫院時代到今天,曾診察過數百位對各種癌症置之不理的病人,也看過許多接受了癌症治療的病人,因此很清楚治療之後會如何。可以肯定地說,醫師所說的剩餘壽命都是騙人的。
請思考一下。如果醫師坦白地向病患說:「即使不管它,或許還可以存活五年左右」,那麼同意接受危險手術或化療的人將會大幅減少,甚至可能減至零。這樣的話,醫師都無事可做了。因此必須欺騙或威脅,使健康的人接受不必要的治療。
我於2013年4月在東京澀谷開設「近藤誠第二意見門診」(www.kondo-makoto.com)。到2005年10月為止,共見過5000組以上的諮詢者。包括胃癌、乳癌、肺癌、攝護腺癌、惡性淋巴癌等各種癌症、各種病期的病患。
在門診詢問的結果,發現關於剩餘壽命幾乎都被欺騙。所謂的存活時間其實都是接受了手術或化療後的時間。
很遺憾的,在癌症治療的領域,期望醫師清廉潔白而誠實簡直像作夢一般。從年輕醫師到資深名醫,他們都可說是藉欺騙、恫嚇手段來治療的「恫嚇醫療」的實踐者。
而且發現95%以上的案例都被勸說接受不必要的治療。其中包括以不治療為佳,以及採用其他治療法較為適當的案例。後者接受了治療後,可能受到無法挽回的後遺症所苦,甚至不幸死亡。
本書就是以各種癌症為主題,彙整、重現第二意見門診的諮詢狀況,讓癌症患者、家屬和一般人知道這種癌症治療的現狀。
所有內容都是依據實際諮詢案例,不過並沒有特定人物,年齡等也作了少許更改。
閱讀本書的人,或許也有人關心癌症以外的疾病,因此書中也收錄了高血壓、流行性感冒疫苗等門診中較具話題性的事項。
下面舉出閱讀本文前希望讀者先知道的事情。
??? ?由於受篇幅限制,無法列舉所有的癌症,也無法解說所有的病期。如果沒有提到讀者所關心的事項,請根據其他的敘述來類推。例如有關胃癌、肺癌、大腸癌、乳癌等癌細胞形成塊狀的實質癌(solid carcinoma),不論發生在身體哪一個部位,癌症的性質、治療的效果都很相似。
??? ?書中提到「假性癌」與「真性癌」,這是依有沒有轉移來區分。胃和肺部發現原發病灶(primary lesion,最初發生癌細胞的部位)時,會利用CT等的全身檢查來調查是否有向骨骼或肝臟等其他器官轉移,但幾乎都沒有發現。
不過還是可能有看不見的隱性轉移。CT只能看到數公釐以上的轉移病灶,但長到1公釐的階段,已經含有100萬個癌細胞。
這種悄悄轉移的癌細胞稱為「真性癌」,只有1公釐,或是沒有1個癌細胞轉移的稱為「假性癌」。被發現的原發病灶含有10億個以上的癌細胞,但增至此數目的過程中沒有轉移的癌症,或許是因為細胞不具有轉移能力。假設如此,由於沒有轉移能力,應該就不會再轉移。因此,「假性癌」即使置之不理也不會轉移,病人也不會因為轉移而死亡。
??? ?「置之不理」含有兩個意義。一是可能隱藏在身體的某個部位,接受健康檢查也未能檢查出來。另一個是已發現癌細胞,但不進行治療而置之不理。
不過並非任何癌症都不予理會,若是有使生活品質下降的重大自覺症狀,還是要考慮採取因應對策。因為消除自覺症狀使身體健康,一定能延長壽命。
??? ?本書雖敘述「抗癌劑沒有效果」,但這是意味著對於胃癌、肺癌等實質固態瘤(solid cancer)沒有治癒能力,也沒有延長壽命的效果。但對於急性白血病或惡性淋巴癌等「血液腫瘤」,抗癌劑還是有治癒的可能。
第二意見門診的案例中,主治醫師能提出適當治療法的,幾乎都是血液腫瘤的病例。不過血液腫瘤中,還是有提出不適當治療法的案例(換言之,不接受治療或是採取其他治療法比較好)。
衷心希望本書能讓更多的人從醫師或治療的枷鎖中解放出來。
?
近藤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