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新時代的台灣:邁向正常國家之路

新時代的台灣:邁向正常國家之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941959
黃昆輝
玉山社
2018年4月17日
127.00  元
HK$ 101.6  






ISBN:9789862941959
  • 叢書系列:玉山社.其他
  • 規格:平裝 / 304頁 / 25k正
    玉山社.其他


  •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歷史事件











      從九○年代到二十一世紀,歷任陸委會、內政部、總統府等政府機關,再到擔任台聯黨主席,黃昆輝在不同崗位上,經歷過許多台灣政治史上的大事。這本書所紀錄的,不只是個人的政治經歷,還有台灣在民主化過程中,為了維護主權、尊嚴,保障人民權益的歷史發展。

    全書以事件為經緯,記述台灣近三十年來的重大事件,透過他的口述,讀者更可以看到許多過去紀錄中不夠詳盡的部分。懷抱著對歷史的探究,展望台灣未來的方向,期望「新時代的台灣」,是有著民主、自由、人權、法治,人民能夠幸福生活的淨土。



    本書特色



      ◎「這位親身在歷史現場的局中人,試圖要揭開他所擁有的決策黑箱,見證若干關鍵時刻的實際真偽時,換做任何人,應該都是非常興奮的。」─鄒景雯(《自由時報》總編輯、本書作者之一)



      ◎擔任過台北市教育局長、台灣省教育廳長及、內政部長及陸委會主委等重要職務的黃昆輝,回顧三十年來的從政之路,同時見證台灣邁向新時代的轉變。整個過程,剛好是台灣政治從高壓禁錮被解放出來,最生猛活潑的階段。



      ◎這也正是台灣致力於政治民主化、國家主體化過程中,遭遇來自外部與內部挑戰的關鍵段落,這些段落串成了這三十年來台灣的發展演進,從而可以令人進一步思索:新時代的台灣,在前人努力所創造的既有基礎之上,將如何持續前進。


     





    著者序 口述歷史是一種搜集歷史的途徑

    前言

    一、海陸大戰(1991∼1994)

    二、辜汪會談(1993)

    三、千島湖事件(1994)

    四、錙銖必較(1991∼1994)

    五、首次總統直選(1996)

    六、國家發展會議(1996)

    七、海巡署成立(2000)

    八、群策會(2001)

    九、李登輝前總統卸任訪美(2005)

    十、接掌台灣團結聯盟(2007)

    十一、反大中國思想教育(2009)

    十二、ECFA公投(2010)

    十三、提告馬英九捏造「九二共識」(2011)

    十四、急統煞車板(2012)

    十五、推動反服貿(2013)

    十六、見證太陽花(2014)

    十七、「有線一百,無線必載」(2015)

    十八、新時代的台灣





    著者序



    口述歷史是一種搜集歷史的途徑




      2016年秋天,第三度政黨輪替的幾個月後,已經卸下台聯黨主席重擔的黃昆輝先生,邀我到立法院附近見面商談。當時,昆輝先生已經受邀出任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的董事長,從學界來,又回到他熱愛的教育領域去,應該是最閒適自在的時刻。



      黃董事長事前沒說明緣由,大家坐定閒聊了一段時間後,他才以非常試探、慎重的眼神,客氣地提起,他想把這麼多年來,在政治上經歷過的一些事情徹底說清楚;特別是過去遇到的若干爭執,基於各種理由,他選擇保持緘默,沒有機會完整講述,現在應該是時候了。



      認識昆輝先生,大約是1988年間的事,那時他才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未久,是李登輝初接總統大位所任命的第一批青壯代政務官;至今仍然深刻記得,在那個新舊並存、驚天動地的大時代,昆輝先生予人的第一印象,是一派摩拳擦掌、準備大展身手的意氣風發,很能代表著國民黨體系第一次誕生本土領導人,給所有人帶來無限夢想的社會氛圍。



      這些彷彿近在眼前的畫面,一晃眼,不料已經30年過去,而記憶的盒子一但開啟,可不得了,跳出的是一連串目不暇給的大小歷史片段,整個過程,剛好是台灣政治從高壓禁錮被解放出來,最生猛活潑的階段,因此真像是掉進了時間長河,久久無法上岸。



      作為一個一直在新聞第一線的觀察者,對於許多事件的面向,已經較遠距離的一般人看到的更多,然猶有許多被遮蔽的死角,無法一覽無遺、盡窺堂奧。因此當昆輝先生,這位親身在歷史現場的局中人,試圖要揭開他所擁有的決策黑箱,見證若干關鍵時刻的實際真偽時,換做任何人,應該都是非常興奮的。因為,任何事件的重新構築,必然是拼圖式的搭建,每一塊線索都不宜偏失,何況,屬於昆輝先生的這一塊拼圖,既是決策者,也是執行者,質與量均屬非常,倘若缺少了,不僅首尾倒置,事不成事,作為投身台灣政治的工作者,他也有責任要留下紀錄。



      第一時間,我就建議採取口述歷史的途徑與態度,來莊重處理每一段回憶與觀點,因為,這一路走來,昆輝先生因職務的關係,經歷過太多的事情,這些經過紀錄的原始材料,絕對具有史料的成分與價值;甚且,可能觸及的人事物,現在多仍存在,足供立即比對、考據、驗證。即使發行後可能引起爭辯,都非常珍貴,不管對於豐富歷史的真相,或是學術研究的來源,絕對會是貢獻。



      在這樣的共識下,昆輝先生深受鼓舞,願意投下精神、耗費心力,詳細述說他所經手的重大政策形成與轉折,我則以聽﹁故事﹂的心情,對照過去累積的採訪認知,反覆斟酌,適度提問,儘可能補足目前坊間所欠缺的視角。美國學者Donald A. Ritchie 在其著作《Doing oral history: a practical guide》中,對口述歷史做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定義,也就是:以錄音訪談的方式,蒐集口說記憶,以及具有歷史意義的個人觀點。昆輝先生的這本傳記,依照口述歷史的規格進行,自2016年底到2017年底,整整一年間,經過密集的訪談,全程錄音,詳實記載後,並且約訪數位事件當事人進行補充,交叉出屬於昆輝先生以及與其共事者一致的、對於事實真相的看法。



      初稿完成之後,再經昆輝先生多次補充說明,提供寶貴資料,又做修改更正,甚至再約談當時的政策執行者查詢,以完備敘事脈絡。全程是以認真、求實以及負責任的自我要求,忠誠面對各個事件,希望提供多元的視角,豐富日後從事歷史研究的素材,也坦然接受各方指正,使真理愈辯愈明。



      昆輝先生所口述的篇章,雖然是其個人的從政經歷,但事實上,這許多也正是台灣致力於政治民主化、國家主體化過程中,遭遇來自外部與內部挑戰的關鍵段落,這些段落串成了這三十年來台灣的發展演進,從而可以令人進一步思索:新時代的台灣,在前人努力所創造的既有基礎之上,將如何持續前進。



      身為著者之一,以及30年來一路旁觀,先生的思想價值體系,落實在具體實踐上,這條軸線一以貫之,少見偏移,甚至連權變的幅度都非常有限,如此堅定、頑強,經常時候,成了不太能打折扣的繩準,如今重新回顧,恐怕也會讓不少政治人物為之赧然吧!



      期望在2018年初將這本傳記付梓,是昆輝先生一開始的交付,慶幸我們一起努力達成了。這是先生與夫人結縭60週年的日子,他說:希望用這本書向牽手報告,這麼多年來,他在外面有在努力做一點事情。



      這樣的真情,於公於私,咸令我讚嘆。是為記之。


    鄒景雯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