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實證佛教修行方法

實證佛教修行方法
9789863586357
呂真觀
白象文化
2018年5月01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863586357
  • 叢書系列:WISE
  • 規格:平裝 / 424頁 / 16k菊
    WISE


  • 宗教命理 > 佛教 > 佛教經典/解說

















    開闢一條不必依賴信仰的實證法門,發現生命和世界的真相,從而解脫煩惱。

    ?

      ◎提供佛教不共外道的核心義理與實證法門祕笈,直接接受正法佛教的薰陶。



      ◎提出認識和求知方法的原則,讓人以理性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證得世間學問和出世間的智慧。



      ◎真如三昧是修學實證佛教最重要的事,以作為大乘見道的基礎,直到究竟成佛。

    ?

      宗教學博士、佛法明師呂真觀,繼《文藝佛心》以小說、電影、歌曲開方便門引領大眾親近佛法哲理後,一本正典的佛學論述,循序漸進、深入淺出,闡述佛教的基本概念、認識論與方法論、修行法門、重要觀行,讓人長驅直入真如三昧的修習法要。

    ?

      佛教的核心是實證,注重實證,便容易證果!

    依證果的難易,可以區分三種佛教。能讓許多人證果的教法稱為正法佛教,正法佛教注重實證,因此也可以稱為實證佛教。只有少數人可以證果的教法稱為像法佛教。沒有人能證果的教法稱為末法佛教。

    ?

      佛教特別注重四依和三量,遵循四依三量才能證果!

      三量中最重要的是現量,也就是親證,

      必須蒐集足夠的證據讓自己不再懷疑,才能解脫煩惱。

      能夠依循四依三量的人,服順真理,在真理面前拋棄自己的偏見和執著,

      只要碰到正法佛教,便能很快改正錯誤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從而證得果位。

    ?


     





    自序──騎獅騎象的菩提勇士???

    ?

    第一章 佛教的基本概念

    ?

    第一節 佛、法、僧???

    法???

    佛???

    僧???

    第二節 能生與所生???

    萬物生成的理論???

    經教依據???????

    不生不滅???????

    真妄和合???????

    第三節 世俗諦與勝義諦???

    如所有性與盡所有性???

    聲聞乘住於勝義諦???????

    幾個重要的原則???

    第四節 正法、像法、末法???????

    正法佛教???????

    像法佛教???????

    末法佛教???????

    三期佛教???????

    第五節 實證佛教???????

    信仰與實證???

    實證佛教宣言???????

    佛教要求的實證???

    信仰的佛教???

    哲學的佛教???

    ?

    第二章 佛教的認識論與方法論

    ?

    第一節 佛教的認識論???????

    現量???????

    比量???????

    正教量???

    非量???????

    第二節 佛教的方法論???????

    依法不依人???

    依義不依語???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依智不依識???

    ?

    第三章 修行法門

    ?

    第一節 修行的次第???

    第二節 戒律???????

    三種戒律???????

    在家居士的戒律???

    五戒???????

    自慰不違反五戒???

    適合現代人的戒律???????

    第三節 兩種入手方便???????

    從禪定入手???

    從觀行入手???

    第四節 觀行法門?

    只聽一次法就證初果???

    善知識因緣???

    障礙見道的三種煩惱???

    兩種錯誤觀念???????

    正確的觀行方法???

    ?

    第四章 聲聞法的觀行

    ?

    第一節 聲聞法概述???

    苦苦、壞苦、行苦???????

    六見處???

    第二節 色蘊的觀行???

    色蘊的定義???

    組成物的無常???????

    四大種的無常???????

    無常即苦???????

    色、聲、香、味、觸???

    第三節 受蘊的觀行???

    受蘊的定義???

    受蘊的無常???

    第四節 想蘊的觀行???

    想蘊的定義???

    想蘊的無常???

    第五節 行蘊的觀行???

    行蘊的定義???

    行蘊的無常???

    第六節 識蘊的觀行???

    識蘊的定義???

    識蘊的無常???

    第七節 常住法的觀行???????

    常住法「我」???????

    六道輪迴和因果報應???

    輪迴中不變易的我???????

    問與答???

    第八節 斷除三縛結???

    我見???????

    疑見???????

    戒禁取見???????

    寫修行筆記???

    ?

    第五章 略述因緣法和大乘法的觀行

    ?

    第一節 因緣法概述???

    無明???????

    行???

    識???

    名色???????

    六處???????

    觸???

    受???

    愛???

    取???

    有???

    生???

    老死???????

    第二節 大乘法概述???

    大乘法實證的內容???????

    能藏、所藏、執藏???????

    真妄和合???????

    ?

    第六章 真如三昧修習法要

    ?

    第一節 以般若慧為所緣的定學???????

    聞所成慧???????

    思所成慧???????

    修所成慧???????

    分證解脫???????

    三種般若???????

    第二節 心經所說的般若智慧???

    觀自在???

    般若波羅蜜???

    四種涅槃???????

    五蘊皆空???????

    諸法空相???????

    無智亦無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三節 真如三昧及其功德???????

    一大事因緣???

    廣義與狹義的真如???????

    修習真如三昧的方法???

    真如三昧的功德???

    第四節 修習真如三昧的要訣???

    因聞思成熟而發起真如三昧???????

    修習真如三昧的遮障???

    修習真如三昧的口訣???

    問與答???

    第五節 大乘見道永不退轉???????

    大乘見道的定義???

    破參而沒有轉依???

    成佛的唯一法門???

    善知識的護持???????

    如理正念真如法???

    有法及法???????

    入流亡所???????

    鞏固大乘見道功德???????

    ?

    第七章 最後叮囑

    ?

    勇發普賢行願總攝戒行???????

    安住真如三昧深入禪定???????

    遵循四依三量增上慧學???????

    三乘的開悟與見道???????

    ?

    實證佛教研究中心???????

    ?





    作者序

      騎獅騎象的菩提勇士

    ?

      佛教有信仰也有哲學,但它的核心是實證。注重實證,便很容易證果。證果,是證得見道位以上的果位。見道位,是轉凡成聖的起點,包括聲聞見道、緣覺見道和菩薩見道,合稱三乘見道。

    ?

      反過來說,要是不注重實證,落入信仰和哲學,便很難證果。以哲學的思維理解佛教,容易脫離現實,流於戲論,落入這種流弊的,以知識分子為主。群眾則大多落入信仰。信仰對某些人有顯著正面的效果。比如拜懺,參加的人被宗教儀式的肅穆、虔誠氛圍所感動,產生強烈的信仰,這種信仰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幫助他改過向善,得到人天福報。

    ?

      但是信仰也有流弊,一些邪教會利用信仰給徒眾洗腦,控制徒眾的行為,甚至發生聚眾淫亂、動用私刑、集體自殺、顛覆政府(如清朝的白蓮教)等違背社會善良風俗和國家法律的事情。輕一點的會控制你,讓你不敢講真話,讓你去打擊正當的修行人。宗教控制是在一點一滴中建立起宗教師的權威,讓信眾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接受錯誤的戒律和說法,喪失自己的判斷能力,甘心被人利用,最後變成宗教師的奴隸。

    ?

      依證果的難易,可以區分三種佛教。能讓許多人證果的教法稱為正法佛教,正法佛教注重實證,因此也可以稱為實證佛教。只有少數人可以證果的教法稱為像法佛教。沒有人能證果的教法稱為末法佛教。這三種佛教最大的區別在於「法」和「律」。

    ?

      佛教把「法」分為常住法和無常法。無常法又叫做有為法,也就是有生、住、異、滅的現象。常住法又叫做無為法,沒有生、住、異、滅,是永恆的存在。一般人都能認識有為法,只有出世間的聖賢能夠實證無為法,所以《金剛經》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正法佛教能夠把常住法和無常法區分得很清楚。像法佛教雖然承認有常住法,但是在實際觀行的時候發生了錯誤,把某個無常法當成是常住法。像法與正法沒有太大的差異,徒眾中若有人能遵循四依三量抉擇正確的教法,仍然可以證果。末法佛教不承認有常住法,認為一切都是無常法,把常住法一律當成是外道法,因為有這種錯誤認知的緣故,沒有人可以證果。

    ?

      「律」是戒律,一切身、口、意的行為規範都是戒律,但是這裡是指與修證直接相關的行為規範,不包括吃飯前忘記供養這種不影響證果的小戒。把符合戒律的事情說成違反戒律,叫「律言非律」,例如把弘揚佛法說成破和合僧。把違反戒律的事情說成符合戒律,叫「非律言律」。出家人不能結婚、不能行淫,但是有人說出家人可以結婚、可以行淫,這就是「非律言律」。「非律言律」和「律言非律」,都是末法佛教的特徵。

    ?

      有一個網站把在家居士手淫當成是重大戒律的邪淫,甚至把意淫也當成重戒。其實,在家居士手淫並不違反五戒,也不妨礙證初果(聲聞見道位)和二果,只會障礙三果。因為初果和二果都是欲界的果位,三果則是色界的果位,必須斷絕欲界貪愛才能證得。至於意淫,則是欲界眾生很難避免的事,即使是一個正人君子,也會偶然閃過淫念。要求自己去遵守做不到的戒律,會經常處於懊悔和自責之中,無法出離,哪裡還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正法、去做觀行呢?所以,修行人要把「律」與「非律」分清楚,還要按照修證層次來調整適用的戒律,給自己適當的休息和娛樂,過正常的生活,才能長久地修行,不會因為疲累而退轉。

    ?

      比「非律言律,律言非律」情節輕一點的是「重戒言輕,輕戒言重」,這是像法佛教的特徵。輕重的標準,是以煩惱的輕重為準。要是沒有煩惱,就不違犯戒律。有反省能力的人,自然會有判斷能力,不需要別人來替他決定。要是用反覆的教育讓人接受違背良知的行為規範,就成為一種洗腦和控制。

    ?

      受控制的人(例如許多自願修習雙身法的明妃)會出現被迫害的心理特徵。追求解脫卻反而增加煩惱,這是錯修佛法的結果。解脫必須從發現真相而來,真相必須由自己蒐集足夠的證據而確認,不能由別人代勞,如果有依人不依法的心態,必定與解脫背道而馳。

    有一位出家人離開了寺廟,委託幾位在家居士去寺廟幫他取回個人物品。前去取物品的人在寺廟住持的現場監督和確認下把物品領走,交給委託人。事後,有人說他們拿錯了,有的東西不是私人的,而是信眾捐給寺廟的公產。

    ?

      於是,幫忙拿東西的人統統被認定為「侵毀常住」,被要求依重罪懺悔,必須每天痛哭流涕,直到出現「好相」為止。後來,負責戒律的執事也覺得太過頭,便改依輕罪處理,但他又宣稱:「雖然是輕罪,但是依重罪來懺悔並沒有什麼不好。」在這個事例當中,如果當事人確實是輕罪,那麼依「侵毀常住」的重罪懺悔的做法便是輕戒說重,乃是像法佛教的特徵。不幸的是,這裡的認定是錯誤的。將無故意過失的行為,說成違反戒律,這已是末法佛教的特徵。

    ?

      修行人要如實地反省自己的煩惱,因為這就是苦聖諦的觀察,它是修行的基本功夫。這個地方觀察不成就,說修證有多好,都是自欺欺人。選擇宗教師,除了要看他的知見是否符合三量之外,還要看他是否有基本的德行,才能確定他已完成苦聖諦的現觀,有初果以上的證量。能夠如實觀察苦聖諦的人,一定經常反省自己,寧可自己受苦,也不願把煩惱加到別人身上。如果某人總是用各種自欺欺人的理由惱害他人,例如把打擊異己的權力鬥爭說成「護法」,就可以從比量判斷:此人還沒有完成苦聖諦的觀察。苦聖諦的如實觀察,屬於現量,只有現量才能讓人解脫煩惱。現量是符合事實的觀察,一定要用科學、理性的態度和方法才能成就,而不能只依靠信心。宗教師缺乏苦聖諦的現量,才會想要樹立權威,企圖控制徒眾。徒眾則因為崇拜權威,以為只要靠信心便可以得到解脫,從而被人控制。宗教控制的事例不斷發生,就會加深許多人對宗教的戒心,唯恐自己的親友也陷入其中。

    ?

      佛教一向反對宗教控制,特別注重四依和三量。四依是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智不依識。三量是現量、比量、正教量。三量裡面最重要的是現量,也就是親證。你必須蒐集足夠的證據讓自己不再懷疑,才能解脫煩惱。現代人已接受足夠的科學教育,只要保持文明、理性、科學的態度就足以證果,不一定需要信仰。能夠依循四依三量的人,即使沒有信仰三寶或皈依三寶的形式,卻早已在實質上皈依「法」(事實真相)。他們服順真理,在真理面前能夠拋棄自己的偏見和執著。這種人非常難得,只要碰到正法佛教,便能很快地改正錯誤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從而證得果位。

    ?

      遵循四依三量才能證果。違背四依三量,要想證果就很困難。控制性很強的道場,因為違背四依三量,徒眾或者屈從權勢,或者拾人牙慧,或者無法獨立判斷法與非法、律與非律,即使被印證開悟,卻不見得符合三乘見道的標準。只要權威人士講一句話,就算是錯的,他們也不敢反對,完全缺乏從宗出教的氣魄,怎能期望他們有什麼作為?只有嚴格遵循四依三量的佛弟子,敢於挑戰權威,糾正錯誤的法、律,他們才是「騎獅騎象的菩提勇士」,能夠荷擔如來末法事業,延長正法佛教住世的時間。

    ?

      佛教團體一般都承認四依三量,但是在實際運作當中,則出現相當的落差。因為這個緣故,我們大力提倡四依三量,希望能開闢一條不必仰賴信仰的入道法門,讓科學、理性的現代人可以超越信仰的層次,發現生命和世界的真相,從而解脫煩惱。還有很多佛教徒,最初是以信心入門,當他們深入經教之後,逐漸發現信仰的侷限,開始尋求實證,盼望終極地解決煩惱與痛苦。對這些佛教徒而言,實證佛教可以作為他們進階的門徑。

    ?

      實證佛教奠基的著作是《實證佛教導論》,它內容豐富,立論嚴謹,文字卻比較簡略,有些地方並未詳細說明。真觀曾經講解這本書,編成《實證佛教入門》函授教材。《實證佛教入門》是講課的紀錄,文字比較淺白,卻缺乏體系。因此由智平編輯為本書的前五章,命名為《實證佛教觀行法門》。第六章原本是另一本書《真如三昧修習法要》,它是智平從真觀豆瓣日記和《實證佛教通訊》電子期刊,蒐集與真如三昧有關的文稿編輯而成的。智平分別編成之後,發現字數不多,與其分開,還不如合併成一本書。真如三昧非常重要,它是從聞思跨越到修證,最重要的法門,可以讓大家隨順解脫,最終必能大乘見道。這本書已經函蓋大乘小乘,具足戒定慧三學,因此命名為《實證佛教修行方法》。

    ?

      第一章是佛教不共外道的核心義理,它是實證佛教的祕笈,如果不懂得這部分義理,絕對不可能證得出世間的果位,為了顯示它的重要,放在本書最前面。第二章則是認識和求知方法的原則,它是共於世間智者的學問,可以讓人以理性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證得世間學問和出世間的智慧,它是實證佛教異於哲學與信仰最重要的差別所在。這兩章的內容比較生硬,一般的讀者可以從第三章開始,直到讀完第四章或第五章之後,再回頭讀第一章和第二章。佛學底子深厚(特別是自認為「正法弟子」或「證悟者」)的朋友可以按照順序閱讀。不管是哪一種讀者,只要你能夠拋棄成見,以真理為依歸,一定會發現自己的錯誤與盲點,遠離顛倒夢想,從此上上升進,直到究竟成佛。

    ?

    ?




    其 他 著 作
    1. 文藝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