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我的名字叫伊瑪奇蕾:種族滅絕倖存者的真實告白(二版)

我的名字叫伊瑪奇蕾:種族滅絕倖存者的真實告白(二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6939143
伊瑪奇蕾•伊莉芭吉札
傅振焜
張老師文化
2018年5月07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576939143
  • 叢書系列:心靈拓展系列
  • 規格:平裝 / 30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心靈拓展系列


  • 社會科學 > 文化研究 > 文化人類學











      ◆一次療癒一顆心,我們終能療癒盧安達,以及我們的世界。



      西元一九九四年,非洲中部的盧安達境內掀起腥風血雨,執政的胡圖族展開滅族大屠殺,三個月總共屠殺了約一百萬圖西族人,導致屍橫遍野,生靈塗炭,國家停擺。伊瑪奇蕾與其他七名圖西族婦女幸得一位胡圖族牧師收留,藏匿在窄小的衛浴間,度過漫長驚恐的九十一天……



      ˙我聽到那群殺紅眼的劊子手在呼叫我的名字,「伊瑪奇蕾在這裡……我們知道她就躲在某個角落……快把她找出來。」

      「我已經殺了三百九十九隻蟑螂,殺了伊瑪奇蕾就剛好湊成四百,好極了。」

      ˙我的名字叫伊瑪奇蕾.伊莉芭吉札。這本書講的是我在這場史上最血腥的種族大屠殺期間,如何體悟到上帝的故事。



    好評推薦



      伊瑪奇蕾所經歷的恐怖、堅忍、療癒與寬恕的故事,使我對她非凡的靈性感到謙卑。身為盧安達人,我以我們能夠超越錯誤的差異觀點為榮,這個錯誤在一九九四年造成無數孩童及成人被殘忍地謀殺。伊瑪奇蕾的種族屠殺倖存者告白令人驚心動魄,給予我們希望去克服那些因著自私自利、毫無人性的人所製造出來的分裂。每個人都應該讀這本書──不論是倖存者或加害者。我盼望每個人都能體驗伊瑪奇蕾深刻的靈性轉化歷程,成為使國家合一、永續的鼓舞力量。──盧安達第一夫人珍妮特.卡加米(Jeannette Kagame)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斷氣之前,替那些將他釘上十字架,並且在十字架下面嘲諷他的敵人向上帝禱告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今天我們在本書的作者伊瑪奇蕾身上,又再一次看到這種饒恕敵人所發出的永恆愛的光芒。──蔡茂堂(台北和平長老教會牧師,現已退休,積極於宣道服事)



      二二八的陰影長期困擾台灣社會。或許是因為我國沒有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寬恕傳統,才會希望先有真相及道歉,再談和解及寬恕;但從伊瑪奇蕾的親身經驗中,我們看到的卻是她在加害者尚未道歉、要求寬恕時,就先選擇原諒對方,不讓仇恨在她身上停留生根,這才是本書中最寶貴的信息。──嚴震生(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


     





    二 版 序? 選擇寬恕,重獲自由? 嚴震生

    初版序一? 不再讓仇恨生根? 嚴震生

    初版序二? 父啊!赦免他們? 蔡茂堂

    序言? 在神,凡事都能!



    序幕? 我的名字叫伊瑪奇蕾

    第一篇:風起雲湧

    1.恆春福地

    2.圖西人起立!

    3.進階學習

    4.離家上大學

    5.返家

    6.無法返校

    7.牧師的家

    8.手足離別



    第二篇:銷聲匿跡

    9.藏身衛浴間

    10.面對憤怒

    11.寬恕與仇恨間的掙扎

    12.無友可依

    13.孤兒不孤

    14.語言天賦

    15.意外的救星

    16.堅定信念



    第三篇:邁向新生

    17.自由的代價

    18.達瑪辛的最後一封信

    19.營地的舒坦

    20.投奔反抗軍之路

    21.奔向吉佳利

    22.上帝的安排

    23.埋藏亡者

    24.寬恕生者



    後記 新愛情,新生活

    二○一四年版後記

    ?





    二版序



    〈選擇寬恕,重獲自由〉



    嚴震生

    ?


    《我的名字叫伊瑪奇蕾──種族滅絕倖存者的真實告白》的新版即將問世,我在第一版的中文譯本在台灣問世時,有幸能為該書寫序,這次出版社再度邀約,我也同作者在新版中加上後記一般,想將這些年在臺大及政大政治系擔任非洲政治課程的一些心得,以及對作者伊瑪奇蕾.伊莉芭吉札一路走來將愛傳播的感染力,做出回應,並介紹給讀者。



    幾乎所有上過我非洲政治課的學生,都有機會觀看《盧安達飯店》這部記載盧安達種族滅絕悲劇的好萊塢電影。這是因為我的教科書中有一章是討論非洲的認同及族群問題,而盧安達的胡圖(Hutu)與圖西(Tutsi)族間的矛盾與衝突,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案例研究。或許是因為想要忘記這段悲劇,或許是想要將此陰影完全從民眾的心目中抹去,盧安達在種族滅絕十週年時,將族群(ethnicity)從教科書中刪除,胡圖與圖西都不再被使用,全國都是盧安達人。這是因為執政者相信如果人民對族群的認知來自於學習,那也可以透過學習將這個族群的概念除去。真的嗎?這會不會是一種鴕鳥心態,沒有真實地面對問題,因為長期以來就存在的標籤,不是能靠政府的政策宣示及學校教育就可以改變的。



    伊瑪奇蕾在她的書中,不僅敘述她如何在種族滅絕的屠殺行動中倖存,也一再強調因為她篤信上帝在主禱文中所說:「赦免我們的罪,如同我們免了人的罪」,讓她選擇饒恕那些讓她失去家人的加害者。這本書曾經榮獲暢銷書的第一名,也被許多教會學校挑中,成為必讀的課外讀物。由於故事感人,伊瑪奇蕾也被邀請到學校演講,分享她從父母的愛中所得到愛人的力量,及如何在虔誠的信仰中認識到什麼是饒恕。雖然她的母語是法語,但上帝讓她在躲避大屠殺的三個月期間,學習到英語,也因為有英語的表達能力,伊瑪奇蕾成為一個勵志演講者(motivational speaker),讓上帝使用她幫助無數過去活在仇恨、無法饒恕的人,走出他們的困境。



    我在本書第一版中提到二二八事件六十年的一些感觸,如今七十年已經過去了,但該事件所造成的傷痕似乎還無法完全消除。我們社會當中並非沒有饒恕加害者的案例,上個世紀九○年代初期在「台北神話KTV」縱火案中喪失弟弟的杜花明,選擇原諒加害者湯銘雄,還帶領他相信上帝,讓他在走上死刑前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罪,這個故事還拍成紀錄片「回家」,感動不少受刑人及受害人家屬。或許因為杜花明並不是一個勵志演講者,或許這僅是一個刑事案件,因此饒恕的力量還沒有在台灣社會生根。



    個人祈禱,希望過去白色恐怖受害者,或是二二八受害者的家屬,特別是有知名度的公眾人物,願意做出像伊瑪奇蕾一樣的選擇,協助我們弭平過去的傷痕。伊瑪奇蕾在新版的後記中,提到她如何重建家園,並在落成時邀請對她遠房親戚加害的胡圖族人與會,然後宣布這個充滿愛及饒恕的地方,是屬於該村落的,當地的圖西族及胡圖族則是共同在上帝面前祈求和平、寬恕與祝福,這是一幅多美的圖畫,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伊瑪奇蕾拋棄報復,選擇饒恕,因為她對加害者的態度,有如《聖經》〈路加福音〉耶穌向上帝的禱告一般:「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如果我們選擇仇恨,就可能永遠活在想要報復的轄制中,但若能選擇寬恕,或許能夠脫離枷鎖,重新獲得自由。

    ?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