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博士在本書嘗試展現如何徵引聖經研究各種鑑別法,透視經文背後的世界(the world behind the text)、呈現經文的世界(the world in the text)、觸動經文前的世界(the world in front of the text),以讓讀者全面和具體明白經文、投入經文、並受經文塑造,實在難能可貴。在已經發表的福音書研究裡,曾博士成功展示敘事鑑別法對研讀福音書的貢獻和力量。在這本新作,除了敘事鑑別法,曾博士藉修辭鑑別法(rhetorical criticism)的觀點,更具體地探索作者的意圖,使讀者對路加福音的了解,並不止於歷史的陳述和記錄。近年學術界基於遠古「口傳」文化習俗,探討「口傳」對傳播經文目的和效果的作用。誠然,「口傳」不僅旨在傳遞文字資訊,更多的是塑造信念、激發行動──言說與行為緊密相連。曾博士引入言說行動理論(speech-act theories),以詮釋學理論說明經文的力量,在文字和生活之間架起了橋梁。的確,言說行動理論顯示語言的力量,並非紙張上的文字或腦袋裡的觀念,而是態度、決定、行動。曾博士的新作實在有建構新約倫理的貢獻和影響。最後,上世紀西方學界討論甚為熾熱的「後殖民觀點」(postcolonial perspective),鮮為華人福音派聖經學者所提及或徵引。這無疑是頗為諷刺的。畢竟,以亞洲處境而言,大部份華人所在的地方,都是曾經或依然、直接或間接「被殖民」。「後殖民」的詮釋觀點,無疑是開啟經文的一扇窗、一條鑰匙。然而,在華語聖經研究界,這扇窗似乎還是關閉著,鑰匙依然有待使用。曾博士的新作,不是象牙塔的夢囈,而是在具體生活裡面對權勢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