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先做先贏!40歲開始規畫、50歲開心打造,好房子讓你笑著住到老

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先做先贏!40歲開始規畫、50歲開心打造,好房子讓你笑著住到老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9072281
林黛羚
原點
2018年11月01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579072281
  • 叢書系列:Do-life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Do-life


  • 藝術設計 > 室內設計 > 住宅改造











      │好房子,讓你笑著住到老│

      40歲開始規畫、50歲開心打造!



      越住越年輕

      給自己一個安心減齡的家

      讓父母好用、自己未來也享受,別等「老了再說」!




      【老後的家,不是你所想的那樣!】

      ●高齡住家≠100%無障礙的家 ●老後的家≠一定要花很多錢

      ●熟年住家≠長照的家    ●在宅養老≠一定要搬家換房



      【熟年住得好,中年就得開始起跑!】



      ▎在宅養老第一步:翻修好?還是搬家好!

      ▎別讓他人決定你住在哪裡?怎麼住、和誰住!

      ▎熟年的家,零壓力改造!局部修整就很好用。

      ▎暖心再造,滿足個人志趣的家!

      ▎不是所有房子都有能力陪你到老:家的保存期限、體質再檢視!

      ▎預留孝親空間,需兼顧父母心理感受。

      ▎初老與中老期所需的空間特性。

      ▎「在地、在宅老化的家」必備三大要件。

      ▎斷捨離:簡單生活,是最容易達成的環保!

      ▎減物之後就是減念,掃除情緒囤積很重要!



      【先做先贏!保命防跌、好使用的局部設計】



      ?手:握、舉、拉、抬


      降低櫥櫃高度+升降設計∣走道扶手+夜光輔助設計



      ?腳:跨、站、坐、走

      樓梯升降梯選用∣出入口暫坐設計∣防跌高差設計∣由坐到站不吃力設計∣地板止滑設計



      ?視:光線、顏色、紋理

      防眼花的地板花色選用∣防炫光幻視的材質選用∣心情平緩明朗的色系選用



      【好好打造後半輩子家的人,會笑著住到老!】

      這本書想寫給的對象其實再明確不過了!是鎖定在38∼55歲、以「預計透過搬家或第二次翻修,創造住到老的家」的屋主。若要再更進一步聚焦,還包括「預計接長輩來住或住附近」、「僅與伴侶同住或獨居」及「想過簡單安全的老後生活」的人。



      後半輩子的居所,在購屋或裝修之前,首先要確定的是:自己住、還是跟別人住?這問題最好即早決定,以便在空間上儘早規劃、及早適應。



      因此,書中第一單元,從打破一般在宅養老、高齡住宅常見各式的迷思切入。告訴你,熟年的家不是養護中心,而是讓人可以越住越開懷、行動更靈活自如的好居所。如何讓自身興趣與家空間結合、空間移動不費力、取物置物很便利,甚至要讓機能設備充滿愉悅的美感......這些,才是最應該注重的。



      此外,本書更希望協助讀者以較少的預算負擔,較少的裝修更動,逐步計畫,踏實著手後半輩子的好居所。



      因此,書中拜訪了7位已經實踐了老後夢想的家的屋主,例如:設計師小曼,為腳力退化的80歲母親調動家的格局,走路更省力;60歲退休的阿俊,家中多了木工房,老後的理想家具自己動手做;阿瑤與小郁將住了8年的舊家改造,創造新的機能,更適合老後的彈性變化;40歲的奈麗,將斷捨離帶入空間中,無形中減少了更多時間與金錢的負擔……



      這些早早開始計畫、不再受限於不便的空間,舉手投足更為靈活、好好打造後半輩子的家的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都能笑著住到老!



    本書特色



      ★ 迷思破除:別等「老了再說」!針對自己與家人需求的關鍵養老裝修與思考。

      ★ 空間評估:老家結構是否適合養老。究竟是搬家好?還是就地補強整修比較好!

      ★ 減物心法:告訴你空間收納術、居家斷捨離如何降低耗能,創造安全動線。

      ★ 設備規畫:給你在宅養老設備、不同需求的精準選配與設計!

      ★ 真實案例分享:從40歲開始準備的硬體、軟體know how,經驗心得一次告訴你。


     





    Ch 1.越住越年輕!打造安心減齡的家



    Part 1. 別等老了再說!40~60歲是住的關鍵準備期


    01.老後的家≠100%無障礙的家—零壓力改造!局部修整就很好用 ?

    02.熟年住得好,中年就得開始起跑—別讓他人決定你住在哪裡?怎麼住!

    03.老後的家≠長照的家—打造滿足個人志趣的家!

    04.並不是所有房子都有能力陪你到老—家的保存期限?體質再檢視!

    05.預留孝親空間,需兼顧心理感受—讓自己安心?還是父母開心!



    Part 2.簡單生活,是居家「防弱措施」的第一步!

    01.反正收起來也會忘,不如給需要的人吧!—丟不掉嗎?試試《什麼東西不見了?》檢測法!

    02.減物,先從自己的東西開始!—學會「不惹怒家人」的優先整理術

    03.簡單生活,是最容易達成的環保!—減物不是浪費,還能降低耗能、創造安全動線

    04.長輩是斷捨離的最大敵手,怎麼辦?—避免正面衝突,調虎離山很好用!

    05.減物之後就是減念 —有情而不濫情,掃除情緒囤積小技巧



    Part 3.「在家養老」翻修觀念該知道

    01.初老與中老期所需的空間特性—以「水區」為核心,規畫浴室臥室廚房黃金三角

    02.「在宅老化的家」必備三大要件—好空間、社區聚點、無障礙動線,笑著住到老!

    03.熟齡住宅,翻修好還是搬家好?—在宅養老的住家改造原則



    Part 4. 局部改造:減法設計、保命防跌!

    01.手:握、舉、拉、抬—櫃設計+扶手設計,取物省力、移動穩定

    02.腳:跨、站、坐、走—升降椅、暫作設計、輔助扶手、防滑地板,四大安全規畫

    03.視:光亮、顏色、紋路—素色建材、防炫光折射物件,讓熟齡眼力清晰



    CH 2.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



    CASE 01讓腳力退化的母親,在家也能行動自如

    CASE 02 從40歲開始,幫生活�人生減重

    CASE 03家的第二次改造,新家感一次住到老

    CASE 04用手工藝暖心再造60歲以後的家

    CASE 05孩子不好意思,這裡沒有留你們的房間!

    CASE 06 吃喝聊天看藝術,我家就是美術館

    CASE 07盛年結莫逆,暮年相照拂!和鄰居一起開心變老



    ?





    前言



    40歲準備後半輩子的家,50歲打造剛剛好!




      如果問我,這本書想寫給的對象是誰呢?對象其實再明確不過了!是鎖定在38∼55歲、以「預計透過搬家或第二次翻修,創造住到老的家」的屋主。若要再更進一步聚焦,還包括「預計接長輩來住或住附近」、「僅與伴侶同住或獨居」及「想過簡單安全的老後生活」的人。



      以台灣而言,屋主與房子之間的關係,通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通常是小家庭形式,地點選定在學區或工作範圍附近、住上15到20年。屋主約在40歲∼60歲之間,隨著家庭成員增減或需求變化,通常會在居住上有所變動,有的選擇搬家、有的則是進行第二次翻修。



      高齡化國家如日本,人們有40歲就開始規劃中老年生活的共識。而台灣人天性較樂觀,我常聽到的是「到時候再說!」、「現在還很健康、不要想些有的沒的!」 這是因國人常把老年跟失能劃上等號,提到老後的家,直接聯想到的就是做扶手、做斜坡、無障礙,這是大錯特錯的既定概念。



      從中年轉到老年,可分為初老、中老及老老三階段。



      而佔比最長的初老(通常落在65∼80歲左右,且有增長的趨勢),如果好好的規劃,可能將會是人生最活躍最精華的一個片段。這個時期的住家,是實現夢想的墊腳石,也是塑型出老後生活的模具。



      ●第一步先思考,住哪裡?跟誰住?

    ?

      後半輩子的居所,在購屋或裝修之前,首先要確定的是:自己住、還是跟別人住?這問題最好即早決定,以便在空間上儘早規劃、及早適應。



      比我們早20年邁向高齡化的日本、大阪門真市醫師會,曾對一千名在地60歲患者做問卷,發現獨居者的生活滿意度為73.5分、超過與人同居者的68.3分,部分獨居者甚至有慢性病或退化症狀。獨居者的滿意度較高,主要原因是「不必配合家人要求、也不會讓家人感到困擾」。



      一旦家人之間溝通出現問題,冷戰、鬧彆扭,凝滯的氣氛就會降低生活滿意度。能夠把自己照顧的好好的,不必看人臉色、聽家人碎唸,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因此,在人人注重自主及自由的社會共識之下,一個人住、或者與伴侶或同齡親友同住,這種一到二人的居住型式,很可能會是將來的趨勢。



      以下整理出後半輩子的家,居住人數與坪數的適當配置:



      ◎兩人同住:

      主要分為伴侶、同齡親友或兒女。伴侶選擇兩房一廳,可作為偶爾分房睡的彈性調配。同齡親友或兒女,在隱私上或空間領域上僅公共空間重疊,則建議選擇2+1房,在空間上能更自由運用。



      ◎三人以上同住:

      只要牽涉到世代關係,例如有媳婦或女婿,則空間規劃盡量朝向兩個家庭的思考模式去想。



      例如,三房兩廳的家,最好規劃出一大一小的廚房,最大的房間中甚至可規劃小客廳。或者一棟三層樓透天,一樓有老人家的客廳,讓大小家庭都有喘息的空間、二樓也要有兒女自己家庭的客廳,讓直系姻親有自己的小空間。除非感情好到不得了、也很有默契,否則,二世代或三世代的家庭,若一定要住得近,還是建議分層、分戶為佳,寧可住隔壁或附近,也不要住一起。



      成員及空間需求確認後,再規畫後半輩子的家,如此一來,這樣的家,不但能守護,也能夠激發與促進居住者對生活的熱情,同時更提供了身心上的舒適感。而這就是我在這本書想探討強調的......如果能夠把老後的家設計到位,那麼,越老越幸福、越老越獨立自主,不會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




    其 他 著 作
    1. 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先做先贏!40歲開始規畫、50歲開心打造,好房子讓你笑著住到老(暢銷人氣版)
    2. 林黛羚住進後半輩子的家系列套書(二冊):《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在家CEO!賺進後半輩子從家開始》
    3. 居家好設計好生活系列套書(四冊):《找到家的好感覺》、《好設計,讓你的家多2坪》、《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在家CEO,賺進後半輩子從家開始》
    4. 在家CEO,賺進後半輩子從家開始:30、40、50世代,找出陪自己到老的工作與收入
    5. 從斷捨離出發,打造你的新家感!:住宅改造就從人的改造做起,斷捨離+簡單生活+通用綠住宅,免除再一次的惱人大翻修!
    6. 好宅雙書:老屋綠改造+想住一輩子的家
    7. 蓋自然的家屋:友善土地,就是友善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最新修訂版)
    8. 改造老房子:住在光影與記憶交會的家(最新修訂版)
    9. 想住一輩子的家:好心情的家事空間、採光通風的老屋綠改造、老後也不擔憂的安心住宅
    10. 台灣木職人才懂的享木生活:去住、去做、去學!跟家人住木民宿、替自己做木湯匙、幫房子做木家具。
    11. 這輩子一定要當一次農夫:不必棄業、不用下鄉,從菜園到餐桌的綠色療癒之旅
    12. 好感辦公室:工作好有fu!這裡也是我的第二個家!不論員工或老闆都能參與改造,創造綠色、健康、家感覺的辦公室 Green Office
    13. 老屋綠改造:綠色有機、通風採光、動線規劃、易學工法,實現老房子不須吹冷氣也能輕鬆過夏天的生活!
    14. 樂在原木生活:從餅乾椅、木相機到綠樹屋,16位台灣特有種木職人的玩木感動與享木生活
    15. 蓋自己的房子:25個私宅夢幸福大結局(2011年全新封面改版上市)
    16. 蓋自然的家屋:打造手感的家,享心安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