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什麼是暴力?

什麼是暴力?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668231
艾維.佛特勒爾
李沅洳
開學文化
2018年11月09日
83.00  元
HK$ 70.55  






ISBN:9789869668231
  • 叢書系列:哲學之道
  • 規格:平裝 / 200頁 / 10.6 x 17.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哲學之道


  • 人文史地 > 當代思潮 > 法國哲學

















      【獨家引進】法國哲學百年老店──富杭出版社(Vrin)

      《什麼是……?》哲學之道叢書

      一書一概念 理解當代思潮

      跟著作者的思辨道路 並透過經典導讀 感受法國哲學方法論




      從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後,社會就充斥著對暴力概念直覺上的譴責,好似任何事與暴力牽扯上關係都是絕對邪惡或是泯滅人性的,暴力這個概念一開始就被視為一種不法的行為。相較於多數人純粹相信的單一性,其實暴力在多重語意的變換下,它已變成一個過於廣義的欄目,也就是說,從不同角度切入下,暴力一詞已變成模糊且是可多重定義的。暴力無所不在,暴力是力量的錯誤運用它存在於人性的一部分,是人不可被切割的本質。暴力是誘人的,暴力是脆弱的,暴力是連續性的,暴力與理性的關係是什麼?它和侵略性和惡又有什麼差異?



      政治暴力、網路暴力、性暴力、甚至是言語暴力……你說,在這暴力的時代為什麼還要探討它?但就是在生處於這樣的年代,才更需要去思索、去理解暴力的本質,才能真正的處理它。本書展開了一連串哲學的辯論,引用各學家來分析暴力其本身的特性。《什麼是暴力》一書將帶你打破迷思、抽絲剝繭思考暴力的本質,並試著對暴力的影響做省思,讓讀者與暴力來一場哲學的對話。


     





    暴力的特性:幾項基本區分

    暴力、力量、權能

    暴力與侵略性

    暴力與邪惡

    面對暴力的理性



    個體暴力的機制

    暴力的時間性

    認可的慾望和模仿的慾望

    惡性循環

    踰越禁令



    政治暴力的習題

    抗暴與非暴力,民主與容忍

    從消滅到監禁

    介於自願從屬與抗議式暴力之間的民眾

    極權體系的機制

    戰爭是暴力的極點

    屠殺、種族滅絕、死亡集中營

    尾聲:暴力是否為歷史的動力?



    文章與評論

    文章1:湯瑪斯.霍布斯,《利維坦》

    評論:暴力與自然狀態

    文章2:尚-保羅.沙特,《道德筆記》

    評論:自由的道德不可能性與暴力





    推薦序



    暴力的個體起源和社會起源



    顧忠華�開學文化出版社發行人




      暴力的現象,如本書導論所言,是「無所不在」的,它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包括人際關係、組織制度、乃至如語言、圖像等象徵意義,都可能牽涉到暴力的展現和應用。只不過,當我們追問:「什麼是暴力?」時,往往暴力�非暴力之間的界線又會模糊起來,因為各式各樣對於暴力的想像,通常是在很不同的個體經驗和社會脈絡之下形成的,這也構成探求暴力現象的哲學思辨之必要。



      本書主張,欲釐清暴力概念,可依邏輯順序由三方面著手:一是清除混淆式的濫用,也就是確定暴力有著「危害企圖」的前提;其次則是限定暴力屬於個體行動的選擇,因此和道德脫不了關係;最後強調暴力亦可視作是國家的有組織性作為,乃是政治的場域。經過範圍的縮小,這的確可以稍為聚焦來思考暴力的種種類型。



      作者接著展開了哲學論述,援引各家學說來分析暴力本身的特性,但也對於「理性」究竟能否對抗、甚至消滅暴力提出了質疑。畢竟在人類歷史上,暴力經常「工具化」理性,相對地,理性面對暴力的瘋狂和不確定時,似乎總是束手無策。那麼,進一步要問的是:粗暴的人(運用暴力)究竟想要什麼?



      如果根據薩德(Sade)的說法,個體會沈迷於暴力,是想擁有更大的快感和享受,但這種直接的個體暴力行為,不只引發道德性的爭議,更啟動了愈來愈綿密的制度性制裁,如現代司法便阻斷了各種暴力形式,包括私刑和復仇等等宣洩個體衝動的正當性。在這裡,從社會學觀點可以參考伊里亞斯(N. Elias)的「文明化理論」,他從西方中世紀開始傳播餐桌禮儀等文明舉止來論證,「自我節制」乃是現代人最重要的心理機制之一,其個體起源就如本書扼要的分析所指出,文明的進程與國家壟斷了肉體暴力的合法施行息息相關,個體暴力的機制其實移轉到了其他欲望(如體育競賽)的滿足。



      真正令人不寒而慄的暴力,應該是類如戰爭、種族屠殺、和死亡集中營等集體的毀滅性舉動,回顧人類一再上演的相互殘殺歷史,作者明確表態,暴力不應該被視為是一種動力,更不容加以正當化。這看起來像是道德宣示,不過,正如台灣在「轉型正義」中進行的反省般,任何暴力絕對會有「受害者」,而遲來的正義遠不如從源頭處就預防性地遏止暴力,才不致鑄下無法彌補的錯誤。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