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低限•無限•李再鈐(附DVD)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567151
劉永仁
藝術家
2018年11月13日
200.00 元
HK$ 180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0567151
叢書系列: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
規格:平裝 / 160頁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
分
類
藝術設計
>
繪畫
>
畫家傳記/文集
同
類
書
推
薦
從巴黎左岸,到台東比西里岸:藝術家江賢二的故事
臺灣美術全集37:林惺嶽
藝術主宰者安格爾:〈荷馬禮贊〉、〈大宮女〉、〈路易十三的宣誓〉追求古典主義,復刻文藝復興,凌駕一切之上的是對拉斐爾的敬愛
文藝復興之神米開朗基羅:跨足繪畫、建築、詩歌,造就無數經典的傳奇天才,卻鑿不出理想的人生
寫實主義先驅米勒:〈拾穗〉、〈晚禱〉、〈牧羊女與羊群〉,生於土地安於土地,從大地母親身上汲取醇厚溫暖的力量
內
容
簡
介
李再鈐,1928年出生於福建仙遊,是臺灣資深嚴謹的幾何抽象雕塑家。自幼生長於書畫世家的李再鈐,家學淵源造就了他深厚的藝術造詣。1948年來到臺灣,考取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但因看不慣訓導處的要求而不願配合,後來竟然不知原由地被學校退學。離開學院教育,投入社會工作後的李再鈐,在師院教授儲小石的引薦下到印染廠擔任布花設計師,1958年又轉入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就職。當時的李再鈐雖在設計界工作,心中卻不時尋思如何創造單純的藝術造形。這段歷練及沉潛的歲月,造就他日後邁向雕塑創作之路。
論及李再鈐雕塑創作的觀念,強調在形、面和量體之間,必然有其邏輯的構成秩序,進而表現出理想中的造形;「數與形」則是思想的核心,由一組相同的基本造形單元構成,例如:立方體、三角錐體、圓柱體、弧形體,純粹幾何造形的巧妙組合,用來表現創作者心靈中的感知與主觀秩序。
1985年發表的雕塑作品〈低限的無限〉,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期間,被人誣指為「從某個角度看似一顆紅星」,引發轟動一時的藝術事件,頓時讓他成為藝術圈中人人關注的人物。該事件幾經波折,最終獲得平反,還給李再鈐一個公道,也讓民眾上了寶貴的一課,了解到藝術創作的真諦。回顧李再鈐的藝術創作歷程,曲折而堅定,從1960年代初努力不懈迄今,至今他已九十一歲高齡,仍持續投入藝術創作,在雕塑藝術上具有卓越成就。
本書特色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系列叢書,
精選十位各擅油畫、版畫、雕塑等領域之臺灣資深美術家,
細述他們生命旅途中的層層風景,以及銘刻在臺灣藝壇的美術成就。
全套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結合電子書與影音的多元化閱讀模式,
為讀者打造一套兼具美感、質感,輕鬆認識臺灣美術史的優質讀物。
?
目
錄
一、仙鄉童年,戰火青春
?8
仙遊畫派與家族薰陶 10
四六學潮掀起波瀾 14
學院教育遭逢政治染色 19
?
二、現代設計與手工藝
?22
設計與現代藝術造形深化 24
手工業推廣中心百變任務 34
放眼世界的寬廣探尋 36
?
三、幾何哲思建構抽象雕塑
?48
焊鐵鑿石、抽象語言 50
理性幾何、單純低限 59
數學、哲學與藝術之詩 71
?
四、紅色與藝術聯想事件
?84
社會與藝術行政官僚憾事 86
喚起藝術創作獨立探討 89
創傷彌補與再出發 93
?
五、神州壯遊,訪藝探親
?102
海峽隔離、親情夢迴 104
鬼斧神工、山川文物 109
東方精神、哲學深化 116
?
六、藝居金山,成就登峰
?124
與山嵐海潮共體脈動 126
關懷寬廣、傳承啟發 137
低限無限,體證人生哲理 153
?
附錄
李再鈐生平年表 158
參考資料 159
序
序
照耀歷史的美術家風采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於民國八十一年起陸續策劃編印出版,網羅二十世紀以來活躍於藝術界的前輩美術家,涵蓋面遍及視覺藝術諸領域,累積當代人對前輩美術家成就的認知與肯定,闡述彼等在我國美術史上承先啟後的貢獻,是重要的藝術經典,同時,更是大眾了解臺灣美術、認識臺灣美術家的捷徑,也是學子及社會人士閱讀美術家創作精華的最佳叢書。
美術家的創作結晶,對國家社會以及人生都有很重要的價值。優美的藝術作品能美化國家社會的環境,淨化人類的心靈,更是一國文化的發展指標,而出版「美術家傳記」則是厚實文化基底的重要工作,也讓中華民國美術發展的結晶,成為豐饒的文化資產。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