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觀瀾索源:先秦兩漢思想史新探

觀瀾索源:先秦兩漢思想史新探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782093
萬卷樓
2018年10月01日
167.00  元
HK$ 141.95  






ISBN:9789864782093
  • 叢書系列:哲學研究叢書.學術思想叢刊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哲學研究叢書.學術思想叢刊


  •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儒家











      先秦兩漢儒家思想的發展,經歷一個高低起伏的歷史,值得重新注視。加上近年利用出土文獻的大量發現和整理,重寫先秦兩漢思想史的呼聲高唱入雲。本書各篇文章多能利用最新出土文獻,並浸潤於傳世文獻中,以求對此段思想大潮加以析述。全書共收文章十九篇,主題圍繞先秦兩漢思想與教育為主,開啟了二千年來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中國文化。


     





    序 i

    先秦兩漢的歷史趨勢 張偉保 1

    禮的起源 魯士春 13

    一 理論方面 13

    二 儀節方面 19

    三 歷史時期方面 23

    天命有德—商遺民在周初的地位問題 張偉保 29

    論先秦儒、道的「道」 楊永漢 53

    一 孔子的道 53

    二 老子的道 59

    (一)道生萬物 61

    (二)道法自然 63

    (三)物極必反與反者道之動 63

    三 莊子的道 67

    (一)莊子的境界 68

    (二)莊子的天道觀 70

    四 結語 73

    論孔、孟的勇 楊永漢 77

    一 前言 77

    二 實踐道德行為的支持力—勇 78

    三 勇與志 82

    四 孔子的勇 86

    五 孟子的勇 88

    六 結語 96

    孔子讚許命、讚許仁—「子罕言利與命與仁」確解 張偉保 99

    一 引言 99

    二 學者對「子罕言利與命與仁」的不同理解 100

    三 從句式、語法方面的分析 104

    四 從利、命、仁三方面來探討 105

    五 結語 112

    門弟子論孔子 張偉保 113

    論孟子「人」與「禽獸」之別 楊永漢 123

    一 從孔子到孟子 123

    二 「禽獸」與「人」 125

    三 如何從「禽獸」到成「人」 135

    四 結論 139

    戰國大儒荀卿的生卒年考訂 張偉保 143

    Major Figures of Legalist School in Pre-Qin Wen Rujia 153

    1 Li Kui 李悝 155

    1.1 The biography of Li Kui 155

    1.2 The doctrine of Li Kui 156

    2 Shang Yang 商鞅 157

    2.1 The biography of Shang Yang 158

    2.2 The doctrine of Shang Yang 161

    3 Li Si 李斯 165

    3.1 The biography of Li Si 165

    3.2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 from Li Si 166

    4 Han Fei 韓非 167

    4.1 The biography of Han Fei 167

    4.2 The work of Han Fei 170

    5 The influence of Legalist school 175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eaching Materials of Legalist’ School Wen Rujia 177

    A preliminary study on “Official-learn-to-be” and “Official as Teacher” of the Qin Bamboo Slips of Yunmeng Shuihudi Wen Rujia, Cheung Wai Po 189

    黃老學說與司馬遷的經濟思想 趙善軒 199

    一 前言 199

    二 黃老學說與漢初政治 201

    三 司馬遷時代與黃老學說 210

    三 總結 218

    從英譯《史記》看司馬遷「善者因之」 趙善軒 221

    一 前言 221

    二 析論 222

    (一)釋「善者因之」 224

    (二)釋「其次」 231

    (三)釋「利道之」 233

    (四)釋「教誨之」 236

    (五)釋「整齊之」 237

    (六)釋「與之爭」 239

    三 結語 244

    從路徑依賴看漢武帝新政—以司馬遷為中心 趙善軒、張偉保 249

    一 前言 249

    二 選仕制度的一元化 251

    三 經濟政策的一元化 256

    四 結語 264

    《史記.貨殖列傳》中的經濟思想 鄭潤培 265

    一 前言 265

    二 民本經濟思想 266

    三 商業經營思想 268

    (一)進行經濟預測和市場預測 268

    (二)避實擊虛的經營決策 269

    (三)著重供求與市場價格關係 269

    (四)重視資金周轉 270

    (五)司馬遷把商業與農、工、虞三業並列起來,視為能增大「衣食之原」的致富之道。 271

    四 管理思想 271

    (一)講究商品質量,以信譽、誠實專一取勝 271

    (二)卓越的人才管理藝術 273

    (三)重視職業素質 273

    五 劃分全國的經濟區域 274

    六 結語 277

    《漢紀》「上惠不通」釋疑

    —漢代經濟史與思想史的交叉觀察 趙善軒 279

    一 前言 279

    二 漢初的農民都是佃農嗎? 281

    三 對「上惠不通」與「入粟受爵」 284

    四 商人是大地主嗎? 289

    五 結語 293

    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到「承負說」

    —《太平經》中「承負」說再探 劉志輝 297

    一 引言 297

    二 中國傳統的「善惡報應」說 298

    三 《太平經》中的「承負」說 301

    四 「人」—一切災禍之源 305

    五 個人努力的重要性—守一、成仙與「承負」之責的消解 311

    六 結語 315

    參考文獻 317

    從《赤松子中誡經》看早期道教的勸善思想 劉志輝 319

    一 前言 319

    二 「赤松子」是雨師還是成仙的指導者? 321

    三 《赤松子中誡經》〈序〉中的人生問題 323

    四 《赤松子中誡經》的幾個核心思想 331

    (一)本經的核心問題—世人禍福的不均 331

    (二)「氣」與「善惡報應」 333

    (三)「司命」之神與承負之說 338

    (四)佛教對《赤松子中誡經》的影響 342

    五 結語 345

    參考文獻 348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