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建築計畫:一個從無到有的設計思考過程與可行之道(2版)

建築計畫:一個從無到有的設計思考過程與可行之道(2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631114
李峻霖,莊亦婷
五南
2018年11月10日
200.00  元
HK$ 190  






ISBN:9789577631114
  • 規格:平裝 / 49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 出版地:台灣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建築與設計類 > 建築設計











      本書作為相關建築系所學生在進入建築設計課程操作前的基礎入門讀物,我們的著眼點在於一個建築計畫首重設計分析、設計思考與設計決策這三者的完整度與深度,接續是執行設計構想的可行之道,諸如結構計畫、機電計畫、財務計畫、永續計畫……等。本書提供了相關學院裡中低年級同學進入建築設計課程的操作前,關於建築設計的基本認知與前置作業的架構說明,希望藉由此一基礎入門之介紹能夠給予同學建構一個與設計教師溝通的專業平臺,也就是建立一個共同的建築空間語言基礎。



      我們同時希望強化同學在建築設計程序上的觀念,並提供初步的設計思考學理說明介紹與方向,讓學生能夠逐漸地在學習建築設計的過程中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的設計方法論;另一個在書中不斷強調的是建築計畫的內涵是建構在以設計分析、設計思考與設計決策為基礎並據以擬定將其付諸實踐的各項專業行動計畫。



      當前臺灣建築界需要的是一種面對地域環境種種課題的深刻反省與態度之積極論述,進而採取一種永久且持續性的空間實踐,而不是聚焦在風格呈現的自我陶醉中。最後,我們由衷的希望仍在建築這條路上奮進與堅持的準建築人們,請先學會走,走穩了再跑,會跑了之後再飛,只有你/妳相信自己能飛,你/妳才有機會展翅高飛!

    ?


     





    前言



    第1章 建築計畫——一個從無到有的建築設計思考過程

    一、在開始建築之前

    二、企劃與計畫:建築計畫的內涵

    三、建築計畫的定位:承先啟後的基礎



    第2章 建築設計的基本認知及內涵

    一、在日常生活的本質中發現建築

    二、空間的概念

    三、建築設計的基本認知

    四、空間語言與建築語彙

    五、空間尺度、比例與模矩

    六、人體工學與單元空間

    七、建築繪圖基本原則

    八、永續—節能減碳的設計觀

    九、結構系統與建築

    十、建築構造與材料

    十一、通用設計與無障礙環境

    十二、營建法規架構

    十三、數位建築與設計軟體



    第3章 建築設計的程序

    一、設計思考的意涵

    二、業務(客戶)類型與設計專案背景

    三、分析與結論:界定設計的課題

    四、建築案例與類型分析

    五、設計思考的意涵與操作

    六、對策擬定與決策—解決問題的可行之道



    第4章 建築計畫的廣義內涵

    一、緒論

    二、空間計畫:空間需求說明及定性與定量

    三、基地環境分析

    四、都市計畫與營建法規分析

    五、規劃設計課題

    六、相關案例分析

    七、規劃設計構想

    八、規劃設計指導原則(準則)

    九、景觀與植栽計畫

    十、綠建築計畫

    十一、通用設計與無障礙設施計畫

    十二、性別平等空間計畫

    十三、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十四、建築物夜間照明計畫

    十五、智慧建築計畫

    十六、結構系統計畫

    十七、機電與特殊設備計畫

    十八、綠營建計畫

    十九、成本計畫

    二十、作業進度管理計畫

    二十一、工程發包策略

    二十二、管理維護計畫

    二十三、節能減碳計畫

    二十四、建成環境使用後評估

    二十五、永續與整合:B.I.M 導入



    第5章 趨勢與願景

    一、趨勢:跨領域的多元整合

    二、臺灣建築教育的進化

    三、臺灣建築環境的在地觀點



    附錄 設計思考在建築設計之應用









      關於什麼是建築計畫?誠如民國95 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建築師考試試題中的論述,同時亦作為本書的核心價值與出發點:



      建築計畫書的撰寫(Programming)是一個界定設計工作範圍與性質的專業作業過程,它是好的設計的重要基礎。撰寫計畫書的過程中,需要蒐集與分析現況的資料,以提出設計的限制與可能性,包括設計目標、基地、使用者、法規、社會文化等資料,以及,要能在過程中回應周邊社區,或是未來基地與建物的使用者的真實需要。一個典型的計畫書可能包含以下的層級結構,從任務與目標(Goals and Objectives)、展現的效能要求(Performance Requirements)到空間設計構想(Design Ideas)。而撰寫計畫書需要以下的能力:空間與社會研究的能力、人與環境研究或是心理學的理論知識,以及將理論概念轉換成為空間的初步構想的能力。



      接著,無可避免地將面臨著諸如何時要擬定建築計畫?誰可以擬訂建築計畫?建築計畫擬定的正當性?它的功能以及預期成果為何等,而這些都是尚待釐清及界定的課題。以建築計畫在臺灣建築實務界的狀態而言,在公部門的公共工程案中似乎多被隱藏在所謂的「先期規劃報告」中,在民間的投資項目中也似乎由投資方委託的銷售�代銷�市調公司所取代。無論是先期規劃報告抑或是銷售�代銷�市調公司,其著眼點多半是土地價值與基地容積的最大化利用及配合市場銷售趨勢,其中缺乏回歸社經發展、人口成長、國土計畫與社會住宅政策等的探討,當這些無法回歸真實生活的需求面與住居正義的考量,其結果多半容易導致蚊子館現象與住居空間供需失衡的狀態。



      在學院教育部分,建築計畫的定位長期以來也是非常模糊與莫衷一是,普遍缺乏結合國土發展趨勢、本土地域特色與社會潮流脈動等鮮明的設計教育型態與方向。在前述的考試試題中亦提到:



      目前臺灣建築實務界所撰寫的建築計畫書內容,其重點經常在於房間幾間等空間需求,然後再加上一些如「既能展現西方科學之先進,又能兼顧東方文化之豐厚」等有關建築風格的空洞要求。然而未來空間使用與表現的基本特性為何?它如何在社區與使用者之互動中完成?這些議題卻缺乏反省與討論。結果,建築設計成為「既有的」空間分類在一特定基地中的組合而已,失去了建築設計早期階段所應發揮的作用,也限制了下階段建築設計構想發揮的潛能。建築計畫是建築設計做為成功的解決方案的堅實基礎,不能等閒視之。



      而上述的命題無疑且非常清楚地給臺灣建築界定訂了一個關於建築計畫的架構與方向。筆者在因緣際會下進入學校擔任兼任教職工作,在此感謝五南圖書提供的機會,我們得以著手將這幾年擔任建築計畫授課(2010?2015)、指導研究生建築設計課程(2011?2017)與大學部畢業設計課程(2010?2017),同時結合開業以來的些許設計實務的心得予以彙整。本書作為相關建築系所學生在進入建築設計訓練前的基礎入門讀物,如同副標題:一個建築設計的前導。關於此書,我們的著眼點在於一個建築計畫的成功與否取決於設計分析、設計思考與設計決策這三者的完整度與深度,也就是說建築設計構想與執行方向的重要性大於整個計畫擬定的規模與內容完整度。



      因此,本書預期提供建築相關科系低年級同學,在進入建築設計課程的操作前,關於建築設計的基本認知與前置作業的架構說明,例如第貳部分的(1) 建築與日常生活、(2) 空間的概念、(3) 建築設計的意涵、(4) 空間語言與建築語彙、(5) 空間尺度、比例與模矩、(6) 人體工學與單元空間、(7) 建築繪圖基本原則、(8) 永續—節能減碳的設計觀、(9) 結構系統、(10) 建築構造與材料、(11) 通用設計與無障礙環境、(12) 營建法規架構及(13) 數位建築與設計軟體等的介紹,希望能夠藉由此一基礎入門之介紹能夠給予同學建構一個與設計老師溝通的共同平台,也就是建立一個共同的建築空間語言基礎。



      我們同時希望提供一個幫助同學在建築設計程序或方法上的觀點,例如第參部分的(1) 設計思考的意涵、(2) 業務類型與設計專案背景、(3) 分析與結論:界定設計的課題、(4) 建築案例與類型分析、(5) 設計思考意涵與操作、(6) 對策擬定與決策—解決問題的可行之道、(7) 擬定規劃設計需求項目及原則等,我們將提供初步的學理說明介紹與方向,讓學生能夠逐漸地在學習建築設計的過程中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的設計方法論。



      我們另一個在書中不斷強調的是建築計畫的內涵是建構在以設計分析、設計思考與設計決策為基礎並據以擬定將其付諸實踐的各項作業計畫;一般而言,這個計畫廣義上包含了如第肆部分的(1) 緒論、(2) 空間計畫:空間需求說明與定性定量、(3) 基地環境分析、(4) 都市計畫與營建法規分析、(5) 規劃設計課題、(6) 相關案例分析、(7) 規劃設計構想、(8)規劃設計指導原則、(9) 景觀與植栽計畫、(10) 綠建築計畫、(11) 通用設計與無障礙環境設施計畫、(12) 性別平等空間計畫、(13) 公共藝術設置計畫、(14) 建築物夜間照明計畫、(15) 智慧建築計劃、(16) 結構系統計劃、(17) 機電與特殊設備計畫、(18) 綠營建計畫、(19) 成本計畫、(20) 作業進度與管理計畫、(21) 工程發包策略、(22) 管理維護計畫、(23) 節能減碳計畫、(24) 建成環境使用後評估與(25) 永續與整合:B.I.M 整合。這部分我們希望提供一個初步的建築計畫架構,主要在說明一個好的建築設計除了創意及美學的呈現外,更是需要其他建築專業的支持才得以成就。



      本書的最後,記錄了這幾年我們在海外執行設計業務(緬甸、柬埔寨、中國與多明尼加)與在國際學術交流機會(新加坡、奧地利、紐西蘭、日本、韓國與中國)的些許經驗與心得,分別是(1) 趨勢—跨領域的多元整合、(2) 臺灣建築教育的進化與(3) 臺灣建築環境的在地觀點。臺灣建築環境與空間專業表現實在需要急起直追,這需要公部門、教育單位與家長等在心態與觀念在本質上的改革,尤其是在強調百年大計的教育體制的改革。以色列本古里大學科學教育教授伊夏克(Haim Eshack)曾言到:我們希望學校老師能鼓勵小孩子問問題,但不直接告訴答案,讓他們自己思考。問問題本身比回答問題更重要!無疑地,目前臺灣各級學生普遍呈現的問題之一就是膽怯開口提問與表達自己的觀點,其原因可能是口語表達的訓練不足或是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現象的改善是非常必要且急迫的。



      本書之諸多內容因多來自筆者多年前準備建築師考試的學習資料與課堂筆記、執業與學術交流過程的心得,以及在教學過程中的回饋等集結而成,因筆者才疏學淺,在能力及時間有限的情形下,未察書中有疏漏不及備註出處及錯誤,還請不吝指教,並給予我們更正之機會。



      建築計畫的擬定作為建築設計操作的指導(Guide line),同時也作為落實建築項目的總體策略,它集結且整合了建築學裡大多數的專業及工程技術,以一種文件(Document)及圖像(Diagram)的方式予以記錄與規範;因此,一個具有一定效能的建築計畫實有賴更多相關領域的專業投入及支持,而非來自建築師的觀點。



      當前臺灣建築(學術)界需要的是一種面對地域文化及生存環境種種課題的深刻反省與專業回應之積極論述,進而採取一種永久且持續性的空間策略,而不僅僅聚焦在風格呈現的自我陶醉中。最後,我們由衷的期盼仍在建築這條路上奮進與堅持的準建築人們,請先學會走,走穩了再跑,會跑了之後再飛,只有你�妳相信自己能飛,你�妳才有機會展翅高飛!

    ?




    其 他 著 作
    1. 建築計畫(3版)
    2. 建築設計:涵構與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