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給你5萬雙祝福:一個小小行動,如何改變世界

給你5萬雙祝福:一個小小行動,如何改變世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986302
楊右任,戴芯榆
校園書房
2018年9月01日
44.00  元
HK$ 41.8  






ISBN:9789861986302
  • 叢書系列:校園叢書
  • 規格:平裝 / 128頁 / 12.2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校園叢書


  • 宗教命理 > 基督教 > 心靈關懷/成長











    ★本書版稅全數捐贈肯亞「恩亞(Grace of Asia)教室」建設基金



      2018冬˙最熱血的聖誕禮物書!

      在上帝的計畫裡,遇見「失控」的美好祝福!

      ˙【舊鞋救命】事工創辦人楊右任的生命故事

      ˙ 陪你看見:一個小小行動,如何改變世界

      ˙ 送給這世代青少年,最迫切的生命禮物



      2014年起爆紅的【舊鞋救命X送鞋到非洲】慈善工作,

      到現在仍持續延燒不止;不只各大新聞媒體爭相報導,

      各級學生踴躍參與,事工本身也已經從起初的肯亞,

      擴及烏干達、剛果、南蘇丹等非洲偏鄉地區。



      究竟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

      為什麼這個基督徒,竟在一般主流媒體引起軒然大波?

      一張簡單的文宣,居然一次募集超過3千個包裹=1個貨櫃=5萬雙鞋子?

      這一次,【舊鞋救命】事工創辦人楊右任親自告訴你,

      他那平凡卻曲折的生命故事,是如何因耶穌而全面翻轉!



      Q1沙蚤是什麼?

      東非偏鄉的一種寄生蟲,會傷害當地人的腳趾頭跟趾甲;一旦傷口接觸到地上的垃圾跟細菌,容易導致併發症,輕則潰爛、截肢,重則危及生命。這一切,只要有一雙鞋子可穿,就能預防。



      Q2慈善事工,真的能幫助當地人嗎?

      有人質疑捐助是否真能改善當地人的生活、是否會傷害當地輕工業發展,以致影響就業機會等。但其實,慈善事工本來就不是永久的,目標是能幫助當地居民維持生活基本需求,讓居民能先生存下去。只說不做,永遠也不能真正觸及問題核心;多做多嘗試,反而有可能在不完美中找到解決方案。



      Q3我該如何參與改變世界的行動?

      首先,買下本書。本書版稅全數捐贈給肯亞【恩亞教室】建設基金。接著,可以搜尋【舊鞋救命】機構,參與義工服事。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如果你還不是基督徒,你可以跟我一起禱告,認識改變世界的上帝:



      親愛的上帝,我想要認識?。我要將自己生命中的重擔與困惑交託在?手中,我想經歷?所給予的祝福、關愛與原諒。如果?是那真實的神,請透過我所能理解的方式,帶領我認識?。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各界聯合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李健寶(梧棲敬拜教會牧師)

      汪倩如(三立新聞台「消失的國界」記者)

      柳子駿(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

      高天圓(中壢校區基督教會主任牧師)

      張文亮(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

      連加恩(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博士進修中)

      彭書睿(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理事長)

      葉競聲(至善國中學務主任)

      道森•牧登約(Dawson Mudenyo,東非家庭教會系統總牧師)

      雷可樂(Kara Remley,舊鞋救命國際基督關懷協會共同發起人)

      戴裕霖(馬偕紀念醫院兒科醫師)


     





    ※目錄頁※

    推薦序�一頭栽進浩瀚的榮耀中�柳子駿? 012

    00舊鞋能救命?? 014

    01輟學、刺青、非法塗鴉的小屁孩? 028

    02她的身高比我高? 046

    03成為什麼人,比完成什麼事更重要? 062

    04不認識你又怎樣?? 080

    05誰是真正的朋友?? 094

    06「失控」的人生,「失控」的祝福? 108

    小小行動�二手捐贈物資如何改變世界? 124



    ?





    前言



    舊鞋能救命?




      2014年,我與太太的身影登上了《壹週刊》,不過,不是什麼跟名人搶版面的驚天緋聞,而是一張照片。照片裡,除了我跟太太,剩下的都是鞋子——因為,我們從台灣各地收到了五萬雙鞋。



      那一天,我和家人愣愣地站在客廳,在我們面前的,是一雙又一雙的舊鞋、一袋又一袋的鞋盒,層層堆放,交疊如山。原本屬於沙發、電視、桌几等家具的位置,全都被鞋子淹沒得無法辨識、不見蹤影。



      看著眼前的客廳喔不,是「資源回收場」,我心裡唯一一句話是:「天啊,怎麼會這樣?」



      現在回頭看,一切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失控」的?



      2014年,我的大女兒剛出生,岳父來台探望我們一家人。我的太太是加拿大人,但岳父長期在非洲當宣教士,聊天時,他提到東非國家肯亞的偏鄉有一種寄生蟲,叫做「沙蚤」(Jigger)。



      這些沙蚤,會鑽入當地小孩的腳指頭跟指甲,留下傷口;一旦腳上的傷口直接接觸地上的泥土、垃圾和病菌,就容易導致併發症。輕微的話,會導致雙腳潰爛、截肢,嚴重的話,則會奪去孩子的性命。



      那麼,只要別光腳走在路上,應該就能預防沙蚤吧?「但是,他們都是偏鄉的窮人,根本買不起鞋子。」岳父說。



      意外湧入的舊鞋潮



      很難想像,一個小孩竟會因為沒鞋穿而失去生命。我大學沒畢業,不過學的是設計;雖然覺得自己幫不上什麼忙,最後還是做了一張募鞋的文宣,想了個標題「舊鞋救命」,放到臉書上。隔天早上,三大輛郵局的綠色貨車停在我家門口,全是來自台灣各地的鞋子。



      對台灣人而言,鞋子早已是唾手可得的存在。以學生而言,穿制服時配皮鞋、體育課穿舊布鞋、海邊度假換涼鞋,出門倒垃圾則來雙藍白拖;而跟姊妹淘約會,最好挑雙特別的帆布鞋,跟哥兒們打球,當然就得炫耀那雙最新款的潮鞋囉!



      這樣隨便算一算,一個人就可能擁有近十雙鞋。鞋多了,總會出現幾雙令人尷尬的存在——不好穿、不想穿、隨著成長不合時宜與尺寸,久了,就逐漸被遺忘在鞋櫃角落,等到逢年過節,一併丟往垃圾車。



      大概因為如此,那張「舊鞋救命」的文宣被瘋狂轉傳。我家的地址,成了全台那些無處可去鞋隻的歸宿,甚至還有來自日本、香港、馬來西亞的包裹。



      每天,一輛輛郵務車往我家開,一包包鞋子往我家倒。包裹得簽收,一天三千個包裹,我們就簽收三千次,整間客廳都被鞋子塞滿,還得一雙雙整理、挑選、清潔。偶爾人手不足,鄰居阿姨、隔壁小孩、教會青年,全都來幫忙。我哥原本從事電腦維修,那段時間,鄰居路過門口,都好奇地問他:「你們現在不做電腦維修,改做資源回收囉?」



      最後,我們募了五萬雙鞋和運費,正好裝滿一個四十呎貨櫃。貨櫃一寄出,我就將這件事拋到九霄雲外,回到原本清淨的生活。



      直到兩三個月後的某一天,我收到一封信。信裡有張照片,照片裡,肯亞一間育幼院的孩子穿著我們送出的舊鞋。



      鞋子背後的一連串困境



      當貨櫃千里迢迢從台灣港口出發,飄洋過海,一路經過肯亞的沙漠、高山,終於送達肯亞偏鄉村莊時,他們最驚訝的第一件事是:「台灣在哪裡?為什麼台灣人能送這麼多鞋子過來?」



      之後,我不停收到他們寄來的信件,一封信就是一個故事,每天回家,我都有不同故事可以聽——原來,鞋子真的能決定一個孩子的健康;原來,高中生如果沒鞋穿,不能去學校;原來,缺鞋只是當地環環相扣的困境其中一環,還有很多困難需要面對。



      一批鞋子,打開了我的眼界,看見更多問題。我和太太決定,我們不能坐在台灣的冷氣房裡,想著可以幫肯亞什麼忙,於是帶著女兒到肯亞住了兩個月。那段期間,我們發現鞋子不只能救急、預防沙蚤,還能帶來許多意外的附加價值。



      一雙鞋,能減輕學生的就學壓力,讓村裡的媽媽們不用再集資為孩子買鞋,而運鞋的貨櫃,則就地成了當地學校的新教室;我們學習台灣醫生連加恩在西非服役的經驗,舉辦「垃圾換舊鞋」,一天就把滿地垃圾的村莊清乾淨,減少環境污染和病症傳染;我們與政府合作,種樹、挖水井,來幫忙的村民都可以換一雙舊鞋;在這裡,幾乎每個人都會燒磚塊,但無處可用,我們請大家每天帶二十塊磚來換鞋,磚塊就拿來蓋學校與育幼院。我告訴村民:「這雙鞋子是大家靠自身能力賺來的。」又告訴育幼院的牧師:「這是你們自己人燒出來的磚塊。」



      這段期間,我們的志工越來越多,台灣也越來越多學校、教會、公司機構,紛紛加入募集鞋子的行列,「舊鞋救命」協會正式成立,隔年,我們送出了十五個貨櫃,物資也開始送到烏干達、史瓦帝尼、奈及利亞、南蘇丹、剛果、坦尚尼亞等有需要的鄰近國家。



      「失控」的開始



      隨著更多資源投入,我們的計畫也越來越「失控」,水井、蓋教室、微型農場、布衛生棉早已超出供鞋範圍,全都透過當地教會與組織運作,目標是我們有一天能夠離開;那一天,代表他們已能自立,再也不需要我們。



      2017年,我獲頒「十大傑出青年」獎,穿著西裝,披上紅獎帶,跟總統拍了一張正經八百的合照。以前,我曾在動物保護協會上班,哥哥想起我過去工作的樣子,忍不住笑我:「以前掃狗屎的,也能得『十大傑出青年』喔?」



      「以前掃狗屎的,也能得『十大傑出青年』喔?」



      這句話對我來說,好像可以是個填不完的照樣造句題。



      以前只念到國中畢業,也能得「十大傑出青年」喔?



      以前愛刺青、街頭塗鴉、跑給警察追的小屁孩,也能得「十大傑出青年」喔?



      以前月薪22K的補習班英文老師,也能得「十大傑出青年」喔?



      我的人生,似乎就是一連串「失控」的過程......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