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為美好生活的教育-教改往哪裡走?

為美好生活的教育-教改往哪裡走?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199535
王立昇
五南
2018年11月28日
73.00  元
HK$ 69.35  






ISBN:9789571199535
  • 叢書系列:博雅文庫
  • 規格:平裝 / 18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博雅文庫


  • 社會科學 > 教育 > 其他











      教改往哪裡走?教育的目的是甚麼?經過作者多年的觀察與體悟,歸結到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要讓學子有美好的生活。本書於是從民情的觀點出發,再從誠信價值觀及適性、公義、民情、素養與競爭力等角度來分析過去二十多年來教育改革措施的利弊得失,包括四一○教改、十二年國教、大學入學制度、學用落差問題、技職教育等,點出關鍵問題並提出因應方案。



      本書不但具參考及學術價值,並或將對未來的教育政策產生重要的影響。



      本書特別強調要落實天、地、人合一的適性教育,並提出具體辦法。有了方案,還要有周全的策略才能順利推動,書中闡述了理想的教育決策機制,分析如何以「穩紮穩打、按部就班」的方式推動教育百年大計。

    ?


     





    推薦序一(李家同教授) ??

    推薦序二(吳武典教授) ??

    推薦序三(黃光國教授) ??

    推薦序四(陳正倉教授) ??

    自序 ??

    總論

    第一章 緒論 ??2

    第二章 民情—是載舟還是覆舟? ??

    教改措施因應方略

    第三章 四一○教改—是快樂學習還是擴大落差? ??

    第四章 十二年國教—是成就孩子還是延誤學習? ??

    第五章 大學入學制度—是多元還是關係? ??

    第六章 學用落差—是學歷還是學力? ??

    第七章 技職教育—是就業還是升學? ??

    為美好生活的準備

    第八章 適性教育—是適性還是隨性? ??

    第九章 教育決策機制—是系統還是民粹? ??

    第十章 總結 ??

    附錄

    附錄一 各國教育決策程序簡介 ??

    附錄二 各國教育政策推動實例 ??

    附錄三 各國高中入學制度簡介 ??

    附錄四 各國大學入學制度簡介 ??

    附錄五 少子化衝擊影響 ??

    附錄六 教育政策相關連署書 ??

    附錄七 產業調查問卷(二○一六年四月)









      人的生命總是充滿了變化,隨著需求而調整步伐與方向,以前聽說游牧民族在大草原上「逐水草而居」,感覺上是在過一種漂泊不定的生活。但身在都會區的人們,則是「隨需求而為」,如果需求常常在變,生活不就也隨著不安定嗎?



      我的生命亦是如此,十五年前過的是大學教授做研究及教學的安定生活,但之後因孩子進入國中讀書,「天下父母心」,為了給孩子更優質學習環境的需求,我開始參與家長會的運作,生命也從此與教育現場結了緣。因為教改引發的諸多爭議,過於理想化及不安定的教育政策使我的生命變得不安定了。



      一九九四年四一○教改遊行以來,台灣的教育改革措施一波一波地推動,推動之初都規劃得讓人充滿希望,但為何後來總是變了調呢?當我在二○一一年擔任台北市高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總會長時,前總統馬英九於元旦文告中宣布十二年國教將於二○一四年上路。這個在當時讓很多民眾期待的訊息,卻引發了許多家長的關切。當大家看到方案中所述,超額比序將納入抽籤方式時,不滿情緒開始高漲,有家長說:「這樣孩子努力還有什麼用呢?」、「孩子的未來怎麼變成是隨機的呢?」、「志願序要扣分,那志願該怎麼填呢?」一連串的疑問在家長團體中激盪。



      有一些關心教育的朋友將憂慮化為具體的行動,決定發起十二年國教「捍衛教育選擇權、尊重地方自治權、反對孩子當白老鼠」的連署,並找我加入一起推動。於是,基於對教育的關心及國家人才培育的擔心,我投入了教育政策批判及研議的行列,並和一萬名連署人共同成立了長期監督教育政策的「國教行動聯盟」。



      我是學工程的,以前未曾做過教育政策的研究,有何資格來批判教育政策呢?我的批判基礎來自民情,來自教育政策最直接的利害關係人—家長。因此,我一開始對自己的定位是家長的代言人,主要任務就是反映家長的聲音及民情,確保學生的受教權及家長的參與權。在十二年國教執行的爭議中,我曾兩次受邀到行政院參加由行政院長主持的十二年國教入學制度協商會議,努力爭取學生的權益。



      經過一段時間的參與後,我深刻的體會到,教育的目的是要為了讓孩子能在社會上安身立命,並促成國家社會的進步,也就是符應杜威所言「教育即生活」的意義。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教育政策的規劃因而不能離開民情。如果一個教育政策讓許多學生不安、家長焦慮,就必然不是一個好的政策。但為何教育政策制定者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卻往往在執行失敗後歸責於家長的不配合呢?



      家長代表的是民情,教育政策就應該以民情為本,再考量價值、專業、可操作性來研擬。為了深入研究這個問題,在台大政法中心的支持下,我執行了三件教育相關的研究計畫,分別是關於教育政策制定程序、審議式民主、學用落差等主題,建構了我教育理念的基礎,使我參與教育政策的方式跳脫了「反映民意」的階段,而有了自己的想法與論述。



      為了將我的心得與大家分享,並提供教育當局參考,我彙整了過去參與教育政策的經驗及三個教育相關研究計畫的成果撰寫此書,希望這裡的分析與建議能夠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期待教育當局能審慎思考本書提出與分析的核心問題及建議的教育措施,並參照當前的社會需要及國際局勢審酌落實。



      教育政策如果能安定下來,很多關心教育的朋友和我也才能過安定的生活。



      感謝過去及現在與我一起為教育努力的朋友與夥伴,大家的寶貴意見與指教使我得以在教育政策的領域中學習及成長;感謝台大政法中心的資助,使我的研究得以順利進行,並形塑了我的教育理念;感謝李家同教授、吳武典教授、黃光國教授、陳正倉教授的推薦,讓本書的價值得以更為彰顯;感謝多位教育夥伴及親朋好友協助本書的修改;感謝我的牽手毓瑩提供的寶貴建議,她的教育專業使得本書中的許多觀念更為成熟。感謝我的三個孩子易如、玄如、道如使我的人生更為精彩而豐富。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感謝各位讀者的閱讀,教育改革之路尚未成功,我們繼續一起努力!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