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韓非子今註今譯(全二冊)(三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531787
邵增樺
台灣商務
2018年12月01日
533.00 元
HK$ 453.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0531787
叢書系列:
古籍今註今譯
規格:平裝 / 1248頁 / 17 x 23 x 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出版地:台灣
古籍今註今譯
分
類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其他各家思想
同
類
書
推
薦
程顥.程頤(二版)
韓非子(下) :【以清•王先慎集解之《韓非子集解》為依據版本】
韓非子(上) :【以清•王先慎集解之《韓非子集解》為依據版本】
荀子天人分合之哲學思想
新譯尸子讀本(二版)
內
容
簡
介
強兵富國,亂世爭鋒,
波譎雲詭,韓非攻略。
一部定亂世、平天下的領導哲學。
崇尚與時俱進的法制規範。
韓非主張賞罰分明,
以「法」、「術」、「勢」三者並重,
作為君主治國之鑰。
從性惡思維出發,立下助秦朝一統六國的法治致富強主張。
韓非並擅以寓言說理,具文學高度,
例如「老馬識途」、「守株待兔」、「濫竽充數」、「自相矛盾」等傳世典故,
即來自《韓非子》一書。
「明君之道,使智者盡其慮,而君因以斷事,故君不窮於智;
賢者效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窮於能;
有功則君有其賢,有過則臣任其罪,故君不窮於名。
是故不賢而為賢者師,不智而為智者正。
臣有其勞,君有其成功,此之謂賢主之經也。」
──《韓非子.主道》
《韓非子》又稱《韓子》,是中國先秦時期法家代表人物韓非的論著,為法家集大成的思想作品。韓非的文章長於理則,篤信「性惡」之說,以為徒恃禮治不足以範圍人的行為,故主張法治,厲行國家制裁。韓非有系統地對政治策略的闡發,以及深度地對統治技術的探究,汲取先秦諸子多派的觀點,內容充滿詰問與思辨,是一部對各個法家流派集其大成的曠世鉅作。
「本書註譯,即以陳啟天《韓非子校釋》為主要依據,篇次亦依校釋所改訂,並參照其他各家古本進行校註。﹝註釋﹞部分,則選集前人在法家上的精闢解說;﹝今譯﹞部分基本上是依前人註解而語譯,盡量求譯文的確當性。意有未周者,則以「今按」提出己見。」──「緒言」,邵增樺
此部古籍除了正文之註釋、語譯詳贍易懂之外,前面的「緒言」一篇更是條列清晰,對韓非其人其書、思想淵源、學說體系及評價,皆有完整且獨到的介紹,故堪稱現今研讀《韓非子》之最佳用書。
本系列「古籍今註今譯」是由臺灣商務印書館與中華文化總會、國家教育研究院合作出版,為中華文化之精髓。為了便利閱讀,把一部一部古書用今天的語言,以今天的解釋,整理編印起來,稱為今註今譯。每部書所約請的註譯者都是學識豐富,而且對其所註譯之書有深入研究的學者,他們從事註譯工作的態度也都相當嚴謹,有時為一字一句之考證、勘誤,參閱與該註譯之古籍有關書典達數十種之多者,絕對是值得珍藏的經典古籍權威大作!
目
錄
【上 冊】
卷一
顯學
五蠹
難勢
定法
問辯
六反
詭使
亡徵
南面
?
卷二
八說
八經
二柄
八姦
備內
飾邪
姦劫弒臣
說疑
有度
?
卷三
說難
孤憤
和氏
難言
問田
?
卷四
難一
難二
難三
難四
?
【下 冊】
卷五
內儲說上—七術
內儲說下—六微
外儲說左上
外儲說左下
外儲說右上
外儲說右下
?
卷六
說林上
說林下
十過
?
卷七
主道
揚搉
大體
觀行
?
卷八
解老
喻老
?
卷九
人主
用人
守道
三守
功名
安危
心度
忠孝
飭令
制分
愛臣
?
卷十
初見秦
存韓
附 李斯上秦王書
附 李斯上韓王書
?
序
緒言(部分摘錄)
一、韓非事略
韓非,是戰國後期韓國的庶孽公子,他的父親可能是韓釐王或韓桓惠王,不過並未得勢。他生長在空前動亂的戰國時代,而韓國則是當時最為削弱的國家,外受強鄰的侵迫,內苦重臣的把持。他了解前輩法家管仲、子產、吳起、商鞅等的成就,申不害輔佐韓昭侯,國治兵強,諸侯不敢侵伐,對他更有影響作用,所以喜好刑名法術之學,而努力探究。後來又到楚國向大儒荀卿學習,李斯曾經和他同學,自以為趕不上他。他回國以後,屢次以行法治致富強的主張,建議於韓王。因為他口吃,不善言談,又被當時的權貴重臣所扼阻,沒被採用。因而發憤著述,作孤憤、五 、內外儲說、說林、說難等十餘萬言。他的著作流傳到秦國,秦王政(秦始皇)讀後,大為贊賞,嘆息著說:「我若能會見這個人,和他交遊談論,死時便沒有遺憾了。」李斯告訴秦王,這是韓非作的。後來秦國攻打韓國,韓王派遣韓非往秦國謀求緩兵。秦王政十三年(西元前二三四年),韓非到咸陽謁見秦王,說以存韓攻趙對秦有利,又攻擊秦國的大臣姚賈。秦王很喜愛韓非,尚未聽信他的言論。這時李斯已獲得秦王的信任,嫉妒韓非的才學在自己以上,深怕秦王重用他,就聯合姚賈,共同攻擊韓非,說他是韓國的公子,真正的目的是幫助韓國,不會為秦國效忠。又說他久留秦國,知道秦國的底細,如果放他回去,一定對秦國不利,不如加以罪名,把他殺死。秦王聽信他們的話,就把韓非交付刑官治罪。韓非想向秦王申訴,未獲允許。李斯私自送給他毒藥,使他自殺。秦王政十四年,韓非死在雲陽獄中(舊雲陽城在今陝西省淳化縣西北)。後秦王悔悟,派人去赦免他,已經遲了。
二、學說淵源
一個人的學說,不能完全出於創造,而必有若干成分的承襲。在韓非以前,已先後有許多法家,在實際上或理論上有若干貢獻。這些貢獻,便成為韓非學說的主要淵源。
管仲是法家的開山祖師,這不是因為他有什麼學說,而是因為他的事功粗具法家的規模,管子一書是後人依託而成的。後來鄭國的子產,也是一位實行的法家。他不怕非議,而決然「鑄刑書」,「作丘賦」。他說:「惟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若猛。」這是一種法家施政的態度,和管仲同為法家的先驅。李悝是戰國初期的法家,曾為魏上地守,並相魏文侯。他的貢獻,第一是造法經,較以前鄭刑書和晉刑鼎更進步,為成文法典的嚆矢。有了成文法典,法家的法治主義纔能漸次確立。第二是盡地力,也就是增加農產,為重農主義的先河。重農主義是法家共同的主張。李悝不但是實行的法家,而且是理論的法家。吳起本以兵家著名,同時又是實行的法家。他後來相楚悼王,「明審法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之疏遠者,以撫養戰 之士。」就是法家的作法。法家當中最重要的,當推商鞅。他在秦國變法,是整個的,徹底的,嚴格的。他的政治上實行法治主義,軍事上實行軍國主義,經濟上實行重農主義。他認清了時代的趨勢,是以君主國家代替封建國家,就是以郡縣制度代替封建制度,以官僚政治代替貴族政治,以自由名田制度代替井田制度。所以他的變法,便是適應這種時代趨勢,而嚴格加以推進。他在秦國用事二十多年,即繼續貫徹變法。他雖於孝公死後遭反對派殺害,然他的變法,仍舊在秦國繼續推行,並未人亡政息。自他變法以後,秦國漸次強盛,不但立定了秦併六國的初基,而且立定了秦以後兩千多年政制的模型。他是一個典型的法家,他的事功不僅震動當時,亦且影響後世。他雖不曾立意著書,然後人將他的言論輯為商君二十九卷,可作為他變法的一種說明。和商鞅同時的有一位申不害,是實行的法家,也是理論的法家。他相韓昭侯十多年,使韓國國治兵強。不過商鞅重在任法,而他卻重在任術。他著有申子二篇,宋以後便散失了。稍後還有一位慎到,著有十二論,今已不傳。他是道家,也是法家。他在法家中的貢獻,不在實行,而在理論。他的法家理論,雖不廢法,然而特別重勢。韓非學說中對於勢的重視,便是受了慎到的影響。韓非以前其他法家,當還不少,而以史書不詳,或原著散佚,不甚可考……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