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定價650.00元
8
折優惠:
HK$52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臺灣攝影家:余如季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571783
王靜儀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18年11月01日
150.00 元
HK$ 13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0571783
叢書系列:
臺灣攝影家
規格:平裝 / 168頁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臺灣攝影家
分
類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文化/藝術
>
藝術欣賞
同
類
書
推
薦
傳藝季刊第143期(111/12):奔跑吧!傳藝
拾鱗:廢棄魚鱗×生質材料×工藝新用
木工基本機具操作工具書
循絲:臺灣蠶絲材料工藝探索
藝脈相傳:林瑞華陶藝創作展
內
容
簡
介
中部資深攝影記者余如季長年記錄新聞與外交事件,亦曾花費7年,以相機、電影機記錄鷺鷥生態。一生倡導保育自然生態、守護民俗文化,並付諸行動,促成綠川美化(同心花園運動)與臺中民俗公園之成立。
作品囊括庶民生活、自然生態、影視劇照、新聞時事、空拍與省政建設等多樣風貌。尤其長期記錄中部地景與常民生活,留存的畫面成為中部環境變遷的重要歷史紀錄。
余如季是臺灣空拍攝影始祖。《白鷺人家》紀錄片獲1967年亞洲影展金禾獎,同年獲選第6屆十大傑出青年。拍攝的紀錄片、新聞攝影曾獲數座金鐘獎、金馬獎。
目
錄
部長序
館長序
小傳
1.「白鷺人家」掌鏡人
來臺依親
「攝影」開啟一生的工作
鷺鷥記錄與得獎影片
2.新聞報導與紀實攝影
時事留影紀實
臺中的外交大事
臺中昔日地景與常民生活
影視劇照
3.動靜態影像雙紀錄
紀錄片敲開臺灣電視公司大門
省政報導與重大建設
4.攝影師、攝影記者、攝影家
推廣攝影教育的行者
構築城市美學的社會回饋
影像留於青史遺作公諸世人
附錄
注釋
余如季大事紀
參考書目
?
序
導讀
小傳:臺灣攝影家 余如季(1932-2016)
余如季,1932 年出生於福建省漳州。1945 年雙親過世,擔任臺中女中校長的大姐余麗華將弟妹接來臺灣。就讀臺中一中初中部時,余如季接觸了大姊代學校保管的方型120 中片幅相機,開啟與攝影的不解之緣。臺中一中畢業前,余如季向同學的父親商借相機,替全校師生拍攝在校活動照片,收錄在畢業紀念冊,這是他第一本攝影作品。大學聯考落榜後,余如季在市府兵役科擔任臨時雇員,負責記錄徵兵業務相關情況,他善用拍照專長,拍攝照片做為程序說明,藉此獲得了隨行拍攝臺中市林金標市長視察市政的機會。為求照片發布的時效性,決定自己學習沖洗技術,後於1957 年創辦「攝影之友社」。
1959 年,余如季開始拍攝白鷺鷥群居生態,幾乎與拍照同時,他也以動態影像(使用電影機錄影)記錄鷺鷥生態。克服候鳥的季節性並更新攝影設備,耗費7 年時間於1966 年完成《白鷺人家》黑白紀錄片,於1967 年獲第14 屆亞洲影展金禾獎,可說是本土生態攝影的先驅。之後進一步與編劇張永祥、導演林福地合作拍攝《白鷺人家》劇情片,該片榮獲1968 年西班牙國際兒童影展最高推崇獎,以及第6 屆金馬獎最佳黑白攝影,余如季更在該年獲選第6 屆十大傑出青年。
余如季深耕中部多年,以鏡頭記錄意外災害、大小事件、政治外交等新聞時事,如:1959 年八七水災、1961 年臺中市美國新聞處成立、1963 年泰王浦美蓬訪問臺中、1969 年金龍少棒隊凱旋歸來時民眾於臺中車站歡迎場面,乃至1957 至1965 年外賓至霧峰北溝故宮博物院參訪等,都被他詳實記錄下來。以報導記者身分認識導演李行後,更有機會前往側拍中央電影公司拍攝的電影,曾為1960 年代健康寫實電影《蚵女》(1964)與《養鴨人家》(1965)、愛國電影《還我河山》(1966)等捕捉許多生動畫面。
1956 年拍攝第11 屆臺灣省運動會照片時,余如季有感靜態影像無法捕捉運動的力與美,萌生以影片來記錄的念頭。1959 年他嘗試用8 厘米電影機錄製臺中師管區例行性演習,完成個人首部紀錄片《寶光一號動員演習》。
余如季是臺灣空拍攝影始祖,早在1969 年他便搭乘直升機拍攝臺中市區,留下臺中市景的歷史畫面。1970 年起,余如季成為專職的臺視特派中部記者。同年,受委託拍攝建設中山高速公路的紀錄影片,他在工地間穿梭捕捉鏡頭、在直升機上俯視空拍,歷經7 年完成《康莊大道》紀錄片,於1978 年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此後也陸續拍攝長榮海運紀錄片、臺中港、南迴鐵路等,這些珍貴的影像至今仍持續被引用與觀閱。
1982 年余如季以直升機空拍方式報導南部九三水災,獲得生平第一座新聞攝影電視金鐘獎。爾後數年間,亦不斷有報導作品獲得獎項肯定。
余如季不遺餘力培養攝影人才,擔任臺中市攝影學會理事長的12 年間,開設免費攝影課程以及補習班型態的攝影速成班、攝影進修班、錄影研習班等,教育推廣成果豐碩。余如季也熱心社會公益,曾任臺中扶輪社社長、惠明盲童學校董事,倡導保育自然生態、推動書香社會和特殊兒童教育。1995 年余如季自臺視退休,此後南極、北極、亞馬遜雨林、東非、西藏高原、崑崙山脈,都有他的蹤跡。一生強調公共文化財概念,余如季的遺願是將所有創作公諸世人,讓中外人士得以回顧與利用。「不斷追求創新」是余如季的座右銘,他的鏡頭始終是忠實的見證者,默默地記錄,將影像留於青史。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臺灣全志卷十三人物志•政治與經濟篇
2.
臺灣省議會歷任議長副議長略傳
3.
臺灣省議會議員小傳及前傳
4.
臺灣省議會議員小傳及前傳[精裝/三冊]
5.
臺灣省參議會參議員小傳[精裝]
6.
臺灣省諮議會諮議員小傳及前傳[精裝]
7.
臺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小傳及前傳[精裝]
8.
國際學校在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