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科普藝術套書 (《鬱金香》+《城市裡的鳥巢》+《上面有什麼,下面有什麼? 》+ 《胡蘿蔔忍者忍忍》+《失去生物的島嶼》)

科普藝術套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8667106508964
荒井真紀,芭芭拉•貝許,羅拉 M. 胥弗爾,古矢香,田川日出夫
王蘊潔,蔡宜容,邱承宗
步步
2018年12月12日
527.00  元
HK$ 500.65  






ISBN:8667106508964
  • 規格:精裝 / 180頁 / 23 x 31 x 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圖畫書 > 知識繪本









    作者序



    《鬱金香》



    動手種鬱金香球根



    文�荒井真




      九月之後,就可以在園藝店買到鬱金香的球根,但要到紅葉盛開的時候,才是把球根種進泥土的好時機。最好等紅葉即將結束時,再把球根種下去。種好之後,要慢慢地澆足量的水分。於是,球根就會開始生長。但要注意,也不能澆太多水,同時,要讓球根在冬天時「受凍」一下。種在花盆後,放在能夠淋到雨和雪的地方。正如這本繪本中所畫,球根會在泥土下努力生長,不妨想像著球根在泥土下的變化,等待春天的到來。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根球就會接連吐出嫩芽,一個勁地向上生長。不久之後,就可以欣賞色彩鮮豔又可愛的鬱金香。



    譯者序



    《上面有什麼?下面有什麼?



    驚擾書籍的秩序…你敢不敢?文�本書譯者 蔡宜容




      「我是否膽敢,膽敢驚擾宇宙?」



      詩人T•S•艾略特在他的《普魯夫洛克的情歌》中,藉由一位前往宴會途中的男子,走過黃昏的街道,對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我記得初次讀到這首詩時心想,不過就是參加一場宴會,規格居然拉到「驚擾宇宙」?普魯夫洛克,你還真有事。



      若干年後,當我讀到美國繪本畫家芭芭拉•貝許的「上面有什麼?下面有什麼?」,心中不期然浮現這段詩句,不免啞然失笑,是啊,不過是一冊繪本,規格居然拉到「驚擾宇宙」?蔡宜容,你還真有事。



      當然,我並不是要談T•S•艾略特,我要談的也不只是芭芭拉•貝許,我想要談的是書籍的秩序,以及挑戰書籍的秩序。



      法國歷史學者侯瑞•夏提葉在《書籍的秩序》這本有趣的書中探討閱讀的自由與限制,他認為讀者非但無法脫離「所有物質形式的抽象或非現實的文本」,事實上,書籍的外觀與形狀,一定程度主導讀者閱讀的方式,甚至可以這麼說,書籍呈現的形式足以「塑造讀者的預期心理、暗示文本的新讀者與新用途」。



      當我們翻閱紙本書,或者滑撥電子書,小心啊讀者,書籍總是意圖對我們施加影響,希望我們遵循某種秩序!



      那麼,貝許這本打破翻頁書規律,卻提供一個箭頭,指引讀者「從下往上讀,從上往下讀,上下中間別錯過」的繪本,豈非一方面挑戰舊秩序,一方面建立新秩序?



      那麼,做為讀者,我們難道只能乖乖跟著新舊秩序行動:要嘛乖乖翻頁,從右至左,從左至右?要嘛跟著箭頭從上到下,從下到上?



      當然不是!也不可能是。



      儘管讀者一定程度受到書籍的秩序規範,一旦進入文本世界,那就形同放牛吃草,讀者牛兒們逐水草而居,有時候牛脾氣一來,甚至不吃草,躺在河邊數星星,或者數蒼蠅,簡直有一種「書籍秩序」於我何有哉的悠閒況味…想著想著,我畢竟鬆了口氣。做為一名讀者,我熱愛秩序,同時熱愛打亂秩序,所以,我可以乖乖跟著貝許挑戰閱讀的方向,透過各種生命的眼光看世界,儘管每一種眼光都其限制,都只看見自己想看見的,或者能夠看見的,鼴鼠緊盯著土裡的草鬚,草兒瞧著癩蛤蟆,癩蛤蟆眼裡只有野花…做為一頭逐水草而居的讀者牛,我卻從外太空急轉直下,一路直探深海盡頭,我也可以把秩序什麼的拋到一旁,大聲朗讀書裡那些「軟蓬蓬的白雲」以及「呼咻呼咻的浪花」。



      我突然覺得開心。



      書籍有秩序,秩序要求遵守,同時也召喚破壞,有時候兩者同時並行,甚至一體兩面;做為一頭柔順又失控的讀者牛,我突然覺得開心,因為我敢喔,我敢遵守並且驚擾書籍的秩序…你敢不敢?



    推薦序



    《城市裡的鳥巢



    「今日鳥類,明日人類」



    文�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袁孝維教授




      2050年時,預估將會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口移居到都市城鎮裡,而隨著都市城鎮版圖的擴大,周邊的野生動物就會和人類愈靠愈近。無法適應的動物將逐漸消失,而能充分利用人類所營造之環境的動物,則有機會落地生根,且吸引更多的同伴前來。《城市裡的鳥巢》娓娓道來鳥兒們,如何在車水馬龍與高樓林立的都會區裡和人類共存共榮,有知性有感性,更有人類如何觀察並對待鳥兒的提醒。



      這是一本非常典雅優美的繪本,鳥的羽色、型態、眼神、行為等都十分真確而生動,而它們所居住或築巢繁衍後代的橋墩、屋頂、屋簷、路燈、甚至手套鞋子等,亦是栩栩如生的呈現在都市的各處角落。這本書不僅讓我們對毗鄰而居的鳥兒有更多的認識,也告訴了我們,鳥兒們需要在不受干擾的棲地休息並繁衍後代。「今日鳥類,明日人類」,鳥兒們是環境的健康指標,維護一個都市生態系裡多樣的生物,才是對人類居住品質的保障。



      在台灣的都市裡,我們也有許多可愛的鳥鄰居。書中所描繪的鴿子、麻雀、夜鷹、家燕等,也都是這裡的原住民;還有會在陽台盆栽築巢的白頭翁和綠繡眼,在樹洞築巢、色彩鮮豔的五色鳥等。另外大家常常會在都會公園裡看到站在地上,一動也不動的「大笨鳥」黑冠麻鷺,也是在最近十幾年來逐漸往都市播遷擴散。牠們之所以能夠在此安身立命,主要的原因是都市裡的天敵較少,而蚯蚓是牠們的主食,是在公園綠地中非常豐富又具獨占性的資源,此外還有成蔭的大樹受到保護而數量穩定,提供了黑冠麻鷺最適合的築巢地點。



      都市生態系是近年來很夯的議題,因為在水泥叢林裡,大家逐漸體會到當密閉空間的周遭不再有綠意盎然,對身心都非常不健康。隨著熱島效應,也就是水泥、柏油鋪面造成的溫度上升,車輛排放的廢氣與產生的熱汙染,已經讓夏天變得更加無法忍受,也讓都市的生活品質是不愉悅、不舒適的。公園是分散在都市各處的綠洲,綠色綿延的行道樹則成為動物在綠洲間移動的生態走廊。都市的鳥兒是聰明的機會主義者,張開雙眼,觀察生活周遭小精靈的食衣住行,希望有一天,你會走入大自然,關心在山村海邊,豐富而多樣的野生動物朋友們。



    推薦序



    《生物消失的島嶼



    一座重新演化的島嶼



    文�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你去過幾座島嶼呢?也許很多,也許很少。然而,無論臺澎金馬,我們都生活在島嶼上,應該對島嶼不會太陌生,也應該瞭解島嶼的生態特性。



      島嶼往往是一個搖搖欲墜的孤獨環境,在島上求生存可不容易。



      會這麼說,有兩個原因。首先,島嶼是四周環海的小陸地,島上的自然資源非常有限。如果島嶼的面積愈小,可以讓生物覓食、棲息和繁殖的資源和空間也就愈少。除非遇到罕見的偶發事件,或是漫長等待著陸塊漂移,否則島嶼的面積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之下,島嶼所能滋養的生物種類與數量自然就受到限制。這是控制島嶼生態的第一項因素:「面積」。



      第二,也和島嶼四面環海有關。即使是風和日麗、晴空萬里的海洋,對許多生物來說也是難以跨越雷池一步的險峻環境。一旦不小心掉進海水中,幾乎就只能等死。所以,島嶼的宿命就是受到海洋的隔離,與另一塊陸地的距離愈遙遠,對許多生物是艱難萬分的任務。這是另一項因素:「距離」。



      綜合「面積」和「距離」,各位可以想像,在「又小又偏遠的島嶼」上,恐怕沒有太多的生物生存,例如夏威夷的雷仙島,或是地球上最孤立的布威島。同樣地,在「又大又靠近大陸的島嶼」上,應該會有繽紛又多樣的生物,例如臺灣和日本。這個概念,稱為「島嶼生物地理學理論」,是相當重要的學說,有許多研究案例支持,也廣泛應用在保育策略上。



      「失去生物的島嶼」介紹的是「喀拉喀托島」在1883年的火山爆發而失去大半土地,許多島上的生物也因此消失。雖然喀拉喀托島的面積變得更小,幸好她離大塊的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很近。在此之後,來自四面八方的生物陸續進駐,島嶼上的自然環境逐漸復甦,恢復以往欣欣向榮的生機,盪漾在溫暖的熱帶海洋。



      這一本小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畫介紹了島嶼生物地理學的概念,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第一次見到以這個經典理論為主題的童書繪本。雖然前面提到島嶼生態的艱辛,「能不能到」和「能不能活」,是生物進駐島嶼的兩大考驗。但是,反過來說,一旦順利抵達並且繁殖後代,就很有機會長久地生存下去。



      無論如何,隔離終究是島嶼的宿命,和廣大的大陸相比,島嶼的生物相當容易滅絕。然而,隔離也是島嶼的優勢,其他生物難以進駐,就少有天敵、少有競爭者,有些生物因而體型變大、有些變小、有些甚至放棄了飛行能力,彷彿能在島上悠哉度日。久而久之,隔離會累積特色,島嶼生物很容易演化成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特有物種。各個島嶼的生態風貌,因而有了各自的獨家亮點,全球僅此一家,絕無分號。







    用不同的視野認識一座島嶼的重生



    文�簡志祥(新竹市光華國中生物老師、阿簡生物筆記作者)




      幾個月前我在一塊小花圃做了一個實驗,這個花圃因為長年缺乏灌溉,只剩下一片乾燥的土壤,沒有任何植物在上面生長。我想知道如果我每天澆一桶水,這個花圃會發生什麼事情?在開始澆水的第二週,我發現有幾片迷你的葉子從土裡冒出頭了,這些也許是以前就藏在土裡的種子,也可能是最近靠風吹來的種子。隨著這些植物慢慢長大,開始有些吃植物的昆蟲出現在葉片上,後來甚至在花圃裡還會有麻雀和白頭翁來找食物,而且這些鳥不只來吃東西,牠們也絲毫不客氣地在花圃裡拉屎。才短短幾個月,這塊花圃居然就長出構樹了!它是靠動物傳播種子的,它的出現顯然和那些小鳥脫不了關係。一塊乾燥的花圃可以因為每天的澆水而變得不一樣,那麼如果是一個因為火山爆發而生物消失的島嶼呢?還會有生物出現嗎?答案就在這本書裡。



      這本書是一本延續百年的生態調查紀錄,作者說的是一個島嶼從生物完全消失到重新繁盛的故事。這本書值得你用不同的閱讀方式來閱讀理解,在打開書之前,心裡先思考著這些我幫你準備的問題,在白紙上寫下來你的答案,再從書中一頁一頁驗證你的想法和實際發生的故事是不是相同,這本書即將帶你發現一些你從來沒想過的現象。而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可別只想著動物,也要去考慮植物的例子。



      當大海上出現了一個沒有生物的島嶼,你認為哪些生物會出現在島上?他們用什麼方式來的?不會飛也不會游泳的生物有機會進入島嶼嗎?他們怎麼上去的?他們是自願的或是被動的?相反的,有哪些類型的生物絕對不可能進入島嶼,或是也不可能在島嶼上生存?為什麼?先登島的植物會出現在海岸邊還是島嶼內陸?島嶼和附近陸地的距離也很重要,當距離非常遙遠或是近在咫尺,那麼這個島嶼出現的生物會有什麼不同?



      從吃與被吃的角度去想想,先登上島嶼的生物一定可以存活下來嗎?什麼生物即使進入島嶼,也沒辦法活下來?為什麼牠們活不下來?已經登島的生物種類和數量一定會越來越多嗎?有哪些特徵的生物一開始有很多數量,但是會逐漸變少?而哪些特徵的生物是一開始數量很少,到後來才會比較多?那些變少或消失的生物,是不是從此就不會出現在島上?什麼情況下他們又有機會在島上建立族群?



      閱讀完這本書之後,也想想如果是一片野火肆虐後的林地,生物復甦的情況和這本書裡的喀拉喀托島會有什麼不同?



      找到這些答案之後,如果意猶未盡,我也鼓勵你像我一樣做個簡單實驗,只需要找一個花盆裝一些土壤,用燒過的土或是別的地方挖來的土都可以試試,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每天在花盆裡澆一些水,花幾分鐘觀察並做紀錄,你也可以像這本書一樣,像個科學家寫下生物隨時間變化的紀錄,發現一些和喀拉喀托島相似的現象。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