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如愛一般的存在

如愛一般的存在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376271
王琄
時報出版
2019年1月15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9571376271
  • 叢書系列:新人間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0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新人間


  • 心理勵志 > 勵志故事/散文 > 真實人生故事











    當王琄說起故事,就像地下室透進了陽光

    首度展開生命書寫,探索自我內在的療癒旅程,

    發現平凡日子裡的看見與接受,皆是生命禮物。



      金鐘影后--王琄拾筆寫起六、七?年代生活周遭的親人和朋友,分享那個時代的人們如何用愛與信任餵養起整代人。她在書中談情、談義、談愛、談生活,透過堅毅平實的書寫,幽默自在述說自己的生命故事,給無數恐懼的心找回單純柔軟的境地,重新獲得感知「愛」的能力,也讓存在於虛無徬徨時空的我們,找回陪伴自身的溫柔力量。



      ? 談家庭,王琄說:時間可以讓人變老變無奈,像殺豬的刀一般。而時間也可以像釀酒,可以釀出一家人的情,釀出一屋子的歡樂。

      ? 談自我,王琄說:是這樣嗎?我要自己試試才知道,我才能決定要或不要。

      ? 談教育,王琄說:在慢時光的節奏中,孩子們可以像野生的植物不用急著長大,不用忙著成為什麼,有屬於自己的小宇宙。

      ? 談生命,王琄說:在我們年輕時,總想快點解決「現在」的問題,吃飯、寫作業、起床、整理房間、工作、人際、愛情等等,這些似乎到了某個階段,都不是問題了呢?



    本書特色



      ☆ 王琄首本生命書寫,袒露直面生命歷程的勇氣。

      ☆ 一覽舞台下的王琄,戲外真實人生經歷的困境、悲傷、快樂與溫情。

      ☆ 透過恬淡深遠的故事輕巧陪伴讀者的每一天。



    名人推薦



      張曼娟、郭強生、曾寶儀、鄧九雲、鄧惠文、魏世芬 真誠推薦



      「那天我問王琄,想不想回到年輕時代?

      她斬釘截鐵的說:『當然不要啦。好不容易走過來,現在一身清爽,誰還要回到過去的爛泥裡?現在的我,比任何時候都美好。』

      我知道,這是認真活過的見證,是無悔的人生。」──張曼娟



      「戲裡的王琄跟文字裡的王琄,都有一種認真與勇敢的特質,投身所愛,化身為愛,更召喚出長大後的我們早已遺忘的種種愛。」──郭強生



      「琄姐的新書像是一把鑰匙,在閱讀的過程中,除了陪她再重溫一次她生命中愛的故事外,那些文字也逐漸打開了我心裡裝著回憶的那個盒子,流出來的,除了滿滿的畫面,還有那些畫面伴隨的感動與愛。」──曾寶儀



      「她總是想辦法把自己安定好,像純氧,易燃燒,卻內建煞車(滅火)系統,絕不會輕易耗盡自己。闔上書本,我也開始懷念起爸媽口中村子的故事,以及那些不熟卻疼惜著我的遠方親戚們。」──鄧九雲



    ?


     





    自序

    點滴

    推薦序

    愛無所不在………曾寶儀

    還有那些村子……鄧九雲

    ????? ?

    最近特別想念您


    親愛的母親,我已經來到了您半夜睡不著將我打醒的年紀,想著您那時在想什麼?擔心什麼?身體的感受又是什麼?對於青春是否早已遙遠的留在臺灣黑水溝裡了呢?



    異次元時空

    我想要舉辦一個「慢時光•不做事夏令營」,帶孩子們回到那什麼都不用做也沒有罪惡感的學習狀態,不用交學習單,懶成一條蟲的課程設計,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買單?



    那一個,無人知曉的早晨

    此刻,問自己相不相信愛情?「愛情,像是被頭腦堆砌出來的概念,有條線、有SOP,必須符合自己心中的那款浪漫,才能稱之為愛情。」而我相信「友善」的初衷。



    母親是一個家的基礎

    七?年代的母親們,她們的陪伴是孩子的心靈雞湯。在慢時光的節奏中,孩子們可以像野生的植物不用急著長大,不用忙著成為什麼,有屬於自己的小宇宙。



    選擇

    這種「不要、不要」的個性養成,使得我在學習人生道路上,有著質疑的態度,臉上常保持著一種「是這樣嗎?我要自己試試才知道」,我才能決定要或不要。



    不需被完整

    是什麼讓孩子厭世不再好奇了呢?是不是太多資訊,混亂了簡單?是不是渴望成就淹沒了看見個體差異?是不是密集關注少了獨處時間?是不是孩子是大人的理想模子,可以灌注一個完美的自己,彌補未成的自己?



    路遙遠,不怕

    從村子口走到家門口,從來沒有覺得路有這麼遙遠。呼吸與心跳都加速了,而腳步卻是極緩又慢。空氣是凝滯的,路上沒有行人、沒有鄰居,早上九點多,覺得村子像一座空城,好安靜、好詭異。



    女孩,別哭!

    原來,我無力承擔的深深恐懼就是「爸爸老了,而我還沒準備好。」他不再是可以一手把我抱起來的那個強大男子,而是行動緩慢,蒼蒼白髮需要親情陪伴的老爸爸了。



    愛散步

    已成大人的我們,也都經歷過「談戀愛是不是等於做愛」的這些矛盾、困惑,卻沒有正視戀愛是一種練習,需要在過程中,慢慢認識什麼樣的人是適合自己的,也認識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印記

    認識語言就是認識文化的開端,但打壓或閹割語言,背後的意識型態可能是沒自信及恐懼吧,亦或是驕傲。思維背後的想法,才是決定了我們如何對應這些詭譎多變外境的鏡子吧!



    前衛女性

    是不是六、七?年代的人,包容不完美,接受孩子的差異性,也給孩子在成長中更多犯錯及冒險的空間呢?在資訊不發達的年代,孩子們還有機會保住自己的尊嚴,而且是整體社會一起保護,讓他們有修正自己的空間。



    想我藝院同學們

    古怪的我們,如果沒有藝術的滋養,肯定只是社會邊緣人,過著活在他人期待中卻不快樂的日子。我呢?肯定不是現在的我。「認清自己」的古怪,接受自己的古怪,發展自己的古怪,都使當初不被理解的孤獨感,似乎成了一種自在——反正沒人懂,也不用偽裝乖乖牌,自在。



    風兒多可愛

    學習是件有趣又漫長的路,也因為六、七?年代的物質不豐盛,讓人面對自己的大把時光要消磨,所以無中生有創造了台灣錢淹腳目的八?年代榮景嗎?



    復古文藝腔

    愛嗎?有共同願景嗎?沒共識而有性行為只是像上健身房做運動,彼此都是對方的健身器材,誰會對健身器材付出真心與愛?誰會與器材共創未來,除非它能生財。



    在時間中「女神變老女人」?

    年齡漸長,對於從事表演工作的我必須更加面對「我是誰」這個大哉問。無法以青春取勝,就向內朝聖吧,不想被外在價值取決,就充實自己吧,無法回到青春就接受自己吧!



    釀香

    時間可以讓人變老變無奈,像殺豬的刀一般。而時間也可以像釀酒,可以釀出一家人的情,釀出一屋子的歡樂。



    或許

    人生是矛盾的,在終於願意放下的時期,我卻要拾起,這不是中年叛逆找麻煩嗎?或許,那是我可以圈起全家童年的記憶,也可能想重建父母尚在的過年氣氛,更是渴望家人彼此不相忘的儀式。



    真是,令人討厭。

    面對角色的生命,演員是謙卑的。角色生命的長河,歷經了多少駭浪、驚濤,在劇本中被書寫出來的只有一小部分,只是「它」的某些人生,而演員是依照這些片段、地圖,走回「角色」內在最幽微的洞穴,一窺他最隱藏的欲望。



    生日雜想之想爹娘

    跑步、散步、瑜伽、健身、改善飲食、覺察自我、意識轉化等,無論哪一種,也都是希望自己的下一階段不要太麻煩別人吧。



    家庭肥皂劇

    在家庭中一定有一個最脆弱且被視為麻煩製造者或頭痛人物,是全家關注的焦點或是逃避的話題。



    老派,你好嗎?

    有時,在我們年輕時,總想快點解決現在的問題:吃飯、寫作業、起床、整理房間、工作、人際、愛情等等,這些似乎到了某個階段,都不是問題了呢?





    ?





    推薦序



    還有那些村子



    鄧九雲




      好像沒有事難得倒她,於是一不小心,就忘記琄姐也曾當過一個小女兒/孩。



      她穿著媽媽親手縫製的水手服,帶著弟弟當老大,乖乖跟在姊姊屁股後面偷學大人打麻將。琄姐寫故事時,會說我們「村子」。我總忍不住把目光停在這兩個字上,小小唸出聲音-村子。我的父母也是在眷村長大的,從小就聽他們說著村子裡的大小事(還有和村子外的村子一天到晚打架)。那是敦親睦鄰藏不住秘密的時代,一起與「村子」這個詞彙,慢慢從台灣淡去了。



      原來琄姐的爸媽跟我爺爺一樣,都從江西過來的。記得中學時期,教官看著我的資料,露出少見柔軟的聲音念著我的祖籍(現在學生資料不知道還要不要填這個):「江西南昌,呦妳跟我同鄉呢!」我立刻睜大眼睛裝出驚訝又開心地回應:「真的啊!呵呵。」但其實連江西在哪裡,都得在心裡默念地圖才能確認。大學時,每學期都被爺爺帶去江西同鄉會領獎學金,心情總是一點莫名(我也是同鄉會員嗎)卻十分暗爽(不管了零用錢加碼真好)。後來因為舞台劇的關係,開始去內地巡演了幾年,對「同鄉」這概念的感覺才真正複雜起來。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分別來自江西、四川、湖北、東北,這些地方的故事我都聽過一些,當我到了大陸,那些來自當地的小夥伴一聽見我的背景,眼睛立刻飛出許多小愛心,甚至情不自禁牽起我的手想跟我擁抱(why?)。更別說那些跟大人重新聯絡上的遠親們,全都想把我拐回家吃飯。我抱著好回台灣給個交代的心態去赴約,他們的盛情有時燻得我頭昏眼花,最後都抱著一堆禮物落荒而逃。回到飯店卻又因自己的不領情,內在產生一股歉疚感。他們見到我的感動,能理解卻無法同感,總覺得中間遺落了一些不太可能找得回來的東西。我回去跟爸媽說,以後去大陸不要叫我去找那個誰的什麼阿姨叔公大伯了。當然立刻被指責了一番,他們說,血濃於水,這點道理都不懂嗎?



      確實很長一段時間,我對家族的情感是薄弱的。我把血緣視為一種宿命,與死亡一樣是無法選擇的,因此十分抽離。我深信人與人之間在時間培養下,能聚合出純度更高的情感,甚至可以超越血緣。我和琄姐不一樣,生長在典型的四口小家庭,沒住過眷村,對於所謂的根源,都是聽來的。自己的故事倒是全都發生在台北這塊小盆地裡,七年級台北小孩的懷舊感似乎也僅止於沒有手機的年代。到後來,我甚至對那些從小聽到大卻完全不認識的地方故事開始無感。赫然發現,很少再聽見「村子」兩個字了。



      直到去年,我參與了一次「家族排列」工作坊後,才真正了解血緣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家族排列是由德國心靈大師伯特海寧格所發展出來的一種心靈治療方法。透過理解家族裡深藏在潛意識的動力,進而把動力帶到意識層,同時尋找途徑調整被干擾或受阻礙的家族系統,將自己重置在屬於自己的人生位置。過程中我找到我的家族中,有一位一直被忽略的大外婆(外公跟國民政府來台前的太太),因為戰亂的關係,從此沒能再相見。即使後來兩岸開放探親,媽媽也沒能與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重新聯繫上,這似乎是媽媽心裡一個很深的遺憾,我在很小的時候隱約記得這件事,後來幾乎沒有人再談起過。我從小就非常沒有安全感,總是幻想會被綁架然後沒有人願意把我贖回去。本來以為是保姆帶大的關係,但講師說,某種程度我似乎是走入了大外婆的「位置」,承接了那份遺棄感。這提醒也暗示了我與外婆和母親的關係質地裡,總少不了一股摩擦。講師說,人類追溯起來都源自同一根源,所以在集體潛意識,我們能感知到彼此。而血緣越親影響越大,即使根本從未見過對方,深藏在血液裡的動能依然拽著我們。或許就是這種神奇的力量,把根源靠近的我與琄姊,輕輕拉在一起,一轉眼也十年了。



      其實我們從沒有一起待過同一個劇組。琄姐沒有演過我的媽媽,卻是我不折不扣的大姊。我從來沒有當過她的學生,她卻是我永遠隨問隨答的表演導師。每次我們見面,「聊療」的過程都是非常深刻的,從表演談到人生,還不時穿插一些超異能事件分享,卻從沒聽過她說村子的事。謝謝她寫下了這些故事,讓我明白人立體的形象,絕不能少掉邊邊角角的陰影面。如果說她是「像愛一樣的存在」在我身邊,這份愛的確如同「日常氧氣」,不只是內在心理的恆溫作用,更多是來自「理解」。她總愛說:表演是從了解自己接受自己開始。這份氧氣,她是從小「養」起的,來自與家人之間的相互愛惜與包容,轉化成一份對「他者」本質的尊重與理解。她擁有屬於時代的那種純粹的童年與青春,生命之流越走越清澈,總能一眼看清水裡還承載了哪些東西。有的是需要清理的小垃圾,有的是等著被撈起的小生物,她看得很清楚,但不見得會說,時候到了才會伸手,她接住過許多墜落的人。



      這大概就是琄姐身上「老派」的溫柔,是從消失的四分之三閣樓帶出來的寶物。 她總是想辦法把自己安定好,像純氧,易燃燒,卻內建煞車(滅火)系統,絕不會輕易耗盡自己。闔上書本,我也開始懷念起爸媽口中村子的故事,以及那些不熟卻疼惜著我的遠方親戚們。



    ?




    其 他 著 作
    1. 逆光:我的家庭劇碼,成就我的人生藍圖
    2. 逆光(限量親簽版,加贈「逆境有光!」作者手繪透光書頁籤)
    3. 這輩子,演得最好的是自己:金鐘影后王琄開啟人生第三幕的32道幽默守則
    4. 只要心中還有溫柔就好:你的認同與我無關,王琄最勇敢的大齡宣言
    5. 親子共讀—做個聲音銀行家
    6. 愛上表演課
    7. 肢體密碼──戲劇輔導手冊
    8. 0003. 一日性,你敢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