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經學研究三集

經學研究三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517858
胡楚生
台灣學生書局
2019年1月01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571517858
  • 規格:平裝 / 221頁 / 15 x 21 x 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文學小說 > 中國古典文學 > 經史子集











      此書繼拙稿《經學研究論集》、《經學研究續集》而作,所收論文九篇,分別討論《詩經》、《尚書》、《周易》、《春秋》、《孟子》各經之問題,此外,〈顧亭林「通經致用」之為學精神〉一篇,則歸納亭林先生治經之主要精神,在於「緊扣時代脈息,用為鑒戒;引歸修齊治平,國計民生」,此一精神,自然也是筆者研治經學時,衷心嚮往效法的目標。


     





    自 敘



    壹、孫毓《毛詩異同評》與陳統《難孫氏毛詩評》析論

    一、引 言

    二、孫毓書輯本之分析

    三、陳統書輯本之分析

    四、結 語

    五、附論:孫毓陳統二書在《詩經》學史上之意義



    貳、〈文侯之命〉論考

    一、引 言

    二、論「文侯」是「晉文侯」抑是「晉文公」

    三、論周平王的歷史評價

    四、結 語



    參、《周易》古經之形式結構與義理系統

    一、引 言

    二、《周易》古經形式結構的產生

    三、《周易》古經有無義理系統的問題

    四、結 語



    肆、論《春秋》弒君兼書「及其大夫」之義例

    一、引 言

    二、分 析

    三、結 語



    伍、《春秋公羊傳》中「惡戰伐而尚和平」之精神

    一、引 言

    二、《春秋公羊傳》中厭惡戰爭侵伐的行徑

    三、《春秋公羊傳》中稱許符合義戰的行為

    四、《春秋公羊傳》中獎勵和平仁愛的行事

    五、結 語



    陸、范甯對《春秋》三《傳》之評論

    一、引 言

    二、范甯舉例說明三傳之缺點

    三、范甯綜論三傳之得失

    四、結 語



    柒、陳岳《春秋折衷論》析評

    一、引 言

    二、析 評

    三、結 語



    捌、《孟子》知言養氣章闡釋

    一、引 言

    二、論「不動心」

    三、論「養氣」

    四、論「知言」

    五、結 語



    玖、顧亭林「通經致用」之為學精神

    一、引 言

    二、顧亭林「通經致用」之實踐

    三、結 語

    ?





    自敘



      拙稿《經學研究論集》,出版於民國九十一年,《經學研究續集》,出版於民國九十六年,近期以來,賡續有作,得稿九篇,今將彙為一編,鋟版印行,茲將各篇內容,略述如下,以供參稽之用。



      第一篇,孫毓《毛詩異同評》與陳統《難孫氏毛詩評》析論。



      漢代《毛詩》之學,有毛公之《傳》,鄭玄之《箋》,王肅之《注》,及至晉代,孫毓撰《毛詩異同評》,評論毛、鄭、王三家之異同得失,而陳統針對孫毓之書,又有《難孫氏毛詩評》之作,二家之書,雖已亡佚,清代馬國翰仍有輯本,可供參考。



      此文分析孫毓與陳統兩家著作之內容,並舉出例證,作出評論,以見二家之書,在《詩經》學研究歷史上,所具有之地位。



      第二篇,〈文侯之命〉論考。



      此文考證《尚書•文侯之命》篇中的兩個重要問題,其一,〈文侯之命〉篇中的「文侯」,究竟是晉文侯?抑或是晉文公?連帶地,篇中的周天子,究竟是周平王?抑或是周襄王?其二,〈文侯之命〉篇中的周天子,如果是周平王,則平王在歷史上的地位,究竟應該作出怎樣的評價。



      此文徵引歷代學者的意見,而作出分析考證,並對〈文侯之命〉中的歷史人物,作出客觀地評論。



      第三篇,《周易》古經之形式結構與義理系統。



      《周易》古經中有形式結構,也可能有義理系統,形式結構是已經存在的事實,義理系統的有無,似乎還在爭議之中,一方面,主張《周易》古經,只是卜筮之書,其中並不具有意義的聯繫,可以朱伯崑先生的意見為代表。其次,主張《周易》古經之中,有其完整的意義聯繫,可以屈萬里先生的意見為代表。



      此文之作,從分析《周易》古經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爻所使用的爻詞入手,枚舉例證,說明在前述兩種意見之中,仍然要以屈萬里先生的看法,較為接近事實的真相。



      第四篇,論《春秋》弒君兼書「及其大夫」之義例。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云:「《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已經指出,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中,有三十六位國君被臣下所弒。



      在《春秋》記錄的弒君行為中,一般的記載,都只記錄弒君者以及被弒國君的姓名,但是,在《春秋》之中,卻有三次記錄國君被弒之時,又用「及」字,記錄其大臣同時被殺者的姓名。



      對於《春秋》之中,因弒君兼書「及其大夫」的情形,歷代的學者,卻有不同的看法。



      此文之作,針對這些不同的看法,作出比較分析,以尋求《春秋》本身之義例。



      第五篇,《春秋公羊傳》中「惡戰伐而尚和平」之精神。



      《春秋公羊傳》是一部充滿理想的著作,在它的思想中,蘊含了不少憎惡戰爭侵略的感情,也蘊含了許多崇尚和平的意念。



      此文之作,分別徵引《公羊傳》闡釋《春秋》的一些事例,用以彰顯其「惡戰伐而尚和平」之精神。



      第六篇,范甯對《春秋》三《傳》之評論。



      《漢書•藝文志》著錄《春秋》古經之外,又著錄《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鄒氏傳》、《夾氏傳》五種。《鄒氏傳》、《夾氏傳》,已經亡佚,故《春秋》一經,僅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流傳至今。



      晉代范甯,撰有《春秋穀梁傳集解》一書,解釋《穀梁傳》之要義,又於該書〈自序〉之中,評論三傳得失,頗為深刻中理。



      此文之作,即就范甯所論三《傳》得失之處,引述三《傳》之記載,加以疏通佐證,以說明范甯評論三《傳》意見之為是為非,孰得孰失。



      第七篇,陳岳《春秋折衷論》析評。



      《春秋》三《傳》,釋《經》觀點,已多不同,唐代陳岳,曾撰《春秋折衷論》三十卷,於三《傳》釋《經》之異同處,加以折衷,或求其會通。



      陳岳之書,雖已久佚,清代馬國翰,曾輯得三十條,較之原書,相距雖遠,仍可以窺見其書內容之大要。



      此文之作,從現存陳氏書中,刺取例證,加以評論,以彰顯陳書之要旨,及其在《春秋》學史上之地位。



      第八篇,孟子知言養氣章闡釋。



      《孟子•公孫丑上》中知言養氣一章,在孟子的思想學說之中,極為重要,歷來解釋此章意趣的學者,為數甚多,古代的學者,以趙岐、朱熹、焦循為代表。當代的學者,可以戴君仁、徐復觀、蔡仁厚、余培林、黃俊傑、李明輝為代表。



      作者溫習《孟子》此章,仍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撰成此文,以供參稽之用。



      第九篇,顧亭林「通經致用」之為學精神。



      顧亭林生於晚明清初之際,遭逢異族入侵,國家滅亡之變,因此,在他的學術著述之中,往往強調「通經致用」的精神,將經書中的思想義理,引歸到身心行為,國計民生的應用方面,以求有用於國家,有益於人民。



      此文試就顧亭林的《日知錄》之中,枚舉研究的例證,以說明顧氏為學的精神所在。

    ?




    其 他 著 作
    1. 敏求軒讀書記【POD】
    2. 柳文選析【POD】
    3. 韓文選析【POD】
    4. 中國目錄學研究【POD】
    5. 訓詁學大綱
    6. 烽火下的學術論著:抗戰時期十種文史著作探微
    7. 顧亭林《日知錄》研究【POD印刷】
    8. 新譯論語新編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