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最高教養法:認知心理專家教你把握孩子發育關鍵期

最高教養法:認知心理專家教你把握孩子發育關鍵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799646
杉山崇
藍嘉楹
世茂
2019年1月04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9578799646
  • 叢書系列:婦幼館系列叢書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婦幼館系列叢書


  • 親子教養 > 潛能/學習力啟發











    國家認證的導師級心理學家,

    以醫學、認知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為本,

    將最新的育兒知識、父母最頭痛的疑難雜症,

    用科學方法輕鬆解讀,幫助父母走出教養困境!



      ※以最新的心理學、腦神經科學為本,用科學方法教養孩子



      【教養方式要配合腦部成長的速度】



      瞭解嬰兒腦部發展過程,滿足各時期的腦部需求,作者以科學方式,將大腦演化過程分為:

      任性而為的鱷魚腦→能夠表現喜惡的馬腦→社會化的猴腦→逐漸發展成熟的人腦滿足各個階段的腦部需求,給與孩子足夠關愛與安全感,這是教養幸福、聰明孩子的基礎。



      【心理學家.腦科學家 推薦與不推薦的育兒技巧】



      OK

      ──回應寶寶的牙牙學語

      →育兒心態是「有做就會有回應」

      ──與寶寶眼神交流

      →寶寶的腦部對眼神接觸反應強烈

      ──在孩子滿6歲之前,當作「寶貝」呵護珍惜

      →培育孩子「好好愛自己」的心



      NG

      ──3歲定終身?抓緊時間大腦開發

      →缺乏證據的3歲定終身理論

      ──孩子說謊或搗蛋,父母都採取嚴格標準

      →方扮黑臉,一方扮白臉,過於嚴格反而讓孩子留下心理創傷

      ──夫妻之間育兒和家事都採取分工制

      →分太清反而更容易不平衡



      【培養孩子在現代社會必備的生存技能】



      *成功必備的情緒智能

      孩子愛生氣、耍賴嗎?本書提出幾個簡單的小活動,幫助孩子察覺自己和別人的情感,理解造成情緒波動的根源為何,並控制情緒



      *高度韌性的逆境智能

      孩子好勝輸不起、沒有自信嗎?父母應該如何鼓勵�責罵孩子?用正確方式讓孩子養成更多勇氣



      *靈活思考的想像力

      孩子學習力低落,容易分心嗎?本書提出各種親子遊戲,從中培養創造力與注意力



    名人推薦



      ※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好評推薦


     





    第1章?? ?配合腦部發育成長的教養方式

    【停止自尋煩惱篇】

     嬰幼兒大腦開發大受好評的理由

     專欄 一再捲土重來的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真的有必要嗎?「關鍵期」的真相

     專欄 想到「孩子可能會趕不上」就坐立難安的理由

     如何培養生存力

     情緒智能是左右個人經濟的能力

     ──如何培養情緒智能?



    【腦部成長機制.科學篇】

     與生俱來的遺傳因素和生長環境的交互作用

     專欄 「被愛的孩子」更能有效運用「智力」

     專欄 家庭教育影響最大的三個部分

     大腦從鱷魚腦→馬腦→猴腦→人腦的演化過程

     表 「鱷魚�馬�猴子�人腦」

     想要培養「有人性的腦」,兩歲之前絕對需要關愛



    【讓孩子幸福成長的家庭教養篇】

     教養方式要配合腦部成長發育的速度

     幫助孩子能力大放異彩的方程式

     母性本能神話是對母親的沉重壓力



    第2章?? ?心理學家.腦科學家推薦的育兒技巧

    【讓育兒變得愈來愈快樂篇】

     讓小寶寶多握父母的手指

     ──催產素有助無壓的育兒

     專欄 對腦部造成負面影響的壓力荷爾蒙

     利用「搔癢」,讓孩子知道什麼事不該做

     玩「摀臉躲貓貓」的遊戲

     ──同時培養安定的情緒與展望力

     專欄 工作記憶讓「摀臉躲貓貓」發揮更大的效果

     把孩子興趣缺缺的繪本和玩具放在隨手能拿到的地方

     父親是孩子最好的玩伴

     ──與孩子未來社會性發展和年收入的關係

     「兩歲惡魔期」,給予孩子成功的體驗

     利用獎勵與讚美,培養希望孩子養成的習慣

     ──以「塑造」採取逐步進階的行動

    「自然體驗」要量力而為

     ──重點並非是「自然」,而是「體驗」

     在孩子滿6歲之前當作「寶貝」呵護珍惜

     ──培育孩子「好好愛自己」的心

     專欄 6歲之後的課題?勤勞 VS 低人一等的感覺



    【培育「成功的孩子」祕訣篇】

     多與寶寶眼神交流

     ──寶寶的腦部對眼神接觸反應強烈

     專欄 「新生兒微笑」是為了生存

     深信「我的孩子一定會成功」

     ──培養「韌性」的秘訣

     回應寶寶的牙牙學語

     ──育兒心態是「有做就會有回應」

     專欄 牙牙學語、開口講話和媽媽語

     讓孩子多用手拿東西吃

     ──鱷魚腦與感覺統合

     專欄 替孩子準備很多玩具和教具並非必要

     運用手指訓練孩子的共享式注意力

     ──培養情緒智能和知性

     模仿與讚美

     ──一切學習的基本

     父母模仿孩子的行為是一種認同

     和孩子一起看看雲,訓練想像力

     透過「故事」向孩子傳達教訓與禁忌

     利用意想不到的「獎勵」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正確「責罵」孩子的方式

     ──在罵孩子之前,父母別忘記真正的「目的」

     專欄 正確責罵,引導孩子學習對錯父母執行的三步驟

     專欄 積極型基因與消極型基因

     訓練孩子的耐心

     ──棉花糖實驗的啟示

     聖誕老心所帶來的教育意義



    【養育幸福孩子的每日習慣篇】

     乖巧不哭鬧的寶寶父母要更注意

     ──沉默嬰兒的悲劇

     父母不必事事滿足孩子

     養成生活好習慣的方法

     ──日常的習慣加上儀式感

     孩子心愛的玩偶和毯子是安全感的來源

     和孩子多玩肢體遊戲

     ──如何用遊戲鍛鍊大腦抑制力

    專家問卷調查1

    你們的專業知識,是否實際運用在育或夫妻關係的經營呢?



    第3章?? ?心理學家.腦科學家不建議的育兒方式

    【常見的育兒誤區篇】

     「胎教教材」是否能夠給予胎兒腦部刺激

     「腦部柔軟的時候」是孩子吸收的最好時機?

     一定要「在3歲之前」全力大腦開發嗎?

     ──缺乏證據的3歲定終身理論

     專欄 3歲定終身的理論來自對研究結果的曲解



     充實孩子的嬰兒時期,體驗愈多愈好?

     讓孩子從嬰兒期一定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作息?

     ──夜貓子基因問題

     矯正孩子的不良習慣,是否要再三耳提面命?

     ──把握「一種情況一句話」為原則

     學習要趁早,不管年齡還太小,早點送入名校幼稚園?

     真實體驗從小愈多愈好,愈早愈好?



    【發育成長的負面影響篇】

     隨便給孩子吃奶嘴

     阻止孩子把東西放進嘴巴

     抱著「如果他是兒子(女兒)就好了」的想法

     常常開電視不關

     責罵孩子「給我適可而止!」「你為什麼做不到!」

     ──不當管教只會摧毀孩子的韌性

     專欄 處罰必須拿捏輕重

     不讓孩子玩樹枝或石頭

     從兩歲開始再不教就太晚了!

     把孩子和其他手足或朋友比較

     對兄弟姊妹「一律平等」

     ──重視獨特性勝於平等

     問題發生時,批評孩子的朋友和老師

    專家問卷調查2

    後天的教育方式和與生俱來的特質,哪一方面的影響力比較強呢?

    專家問卷調查3

    請問專家自己家裡採用的是不責罵�讚美的教育方式嗎?

    專家問卷調查4

    孩子還不滿3歲,應該要教他不能說謊嗎?想聽聽專家自己的經驗。



    第4章?? ?心理學家.腦科學家給夫妻的關係經營處方箋

    【經營夫妻關係篇】

     比起追求完美的育兒,更應把媽媽放在第一位

     ──對媽媽的尊重有助孩子的情緒穩定

     經常說感謝的話

     ──讓夫妻成為「經營家庭」的共同夥伴

     爸爸要支持媽媽帶孩子回娘家

     只要有時間請多陪伴孩子

     夫妻共同體驗孩子成長的喜悅

     和彼此的原生家庭保持良好關係



    【夫妻間的地雷篇】

     不論育兒或家事皆採取分工制

     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讓孩子知道其實「父母的感情很好」

     孩子說謊或搗蛋,父母採取一貫標準

     ──過於嚴格反而可能讓孩子留下心理創傷



    專家問卷調查5

    請專家談談你對大腦開發和智力開發的看法?

    ?





    前言



      日本是相當熱衷於早期教育的國家,對「大腦開發」和「智力開發」的關注程度很高。不過,心理學家和腦科學家已掌握的心智與腦部的實際成長狀態,某部分對一般家長而言仍顯得陌生。有關大腦開發和智力開發,不少人打著專家的名號發表自己的看法,但每個人的說法各不相同,互有牴觸。再者,有些從科學角度看來,分明是錯誤的資訊,但某些自詡為專家的人,卻說得振振有詞,一副煞有介事的模樣。事實上,我在接受育兒諮商的過程中,也時常遇到媽媽或爸爸向我訴苦,問「我到底該相信哪種說法呢?」



      本書彙整目前可信度最高、有關兒童發展的科學式論點,還有心理與腦科學學者們視為最理想並親身實踐的教養方法。說得具體一點,本書專為各位介紹的是讓普天下的家長們從此不再迷惘與不安,不但有助家庭的和樂,而且孩子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後獲得更大成功的方法。



      我身為心理學家,目前研究內容為「融合認知神經科學(腦科學)的新世代型的心理療法」。我以臨床心理師的身分,從事心理諮商的工作超過二十年,其中也包括育兒方面的諮商。



      不過,聽到心理學家談起腦部,各位是否會覺得不可思議?在日本,一般人對心理學的認知是文科,而腦科學屬於理科,認為兩者是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兩門學問。其實,精神的基礎,就是無數個「腦部」的神經細胞(神經元)的活動總稱。所以,現代的心理學家們,建立以腦部神經活動的機制和作用為出發點的假說,進行科學檢證和心理療法。按照目前的趨勢而言,心理學和腦科學已經是不可切割的關係。



      我本身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書中的方法我每天都在實踐。因此,向各位介紹的每一項方法,都是我覺得很理想,實際執行後也得到良好效果的絕招。育兒的知識會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推陳出新。我想,以目前最完善的方法教育我們的下一代,讓孩子們得到幸福,並擁有最燦爛的未來,是所有父母共同的心願。讓我們一起努力!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