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演義:明代四大奇書敘事研究

演義:明代四大奇書敘事研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632531
李志宏
五南
2019年2月01日
227.00  元
HK$ 215.65  






ISBN:9789577632531
  • 規格:平裝 / 53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有關明代四大奇書的文化身分、文體定位和藝術表現等,一直是中國古代小說研究場域中被關注和熱議的焦點,本書作者基於對話和重探的立場,從「演義」的文體視角著手,針對四大奇書的書寫性質、著述意識和思想命題進行探論。整體研究,旨在重新評估四大奇書的創作屬性、美學表現和思想寓意,並期能提供後續研究者深入探討中國古代通俗小說創作精神、敘事格局和意識形態等問題時據以參考的理論觀點。


     





    誌 謝

    序 言



    緒 論

     第一節 重讀經典:關於明代四大奇書文化身分的再思考

         一、成書:在世代累積與文人獨創之間

         二、重寫:在通俗小說與文人小說之間

     第二節 釋題:問題意識與研究進路

         一、問題意識

         二、研究進路



    上 編 「演義」總論



    第一章 「演義」:明代四大奇書的書寫性質


     第一節 「演義」辨題

         一、演

         二、衍義與演義

         三、傳與演義

     第二節 四大奇書文體�文類屬性的再認識

         一、「演義」作為一種文體�文類的基本認知

         二、「演義」作為一種文體�文類的話語表現

         三、「演義」作為一種文體�文類的接受情形

     第三節 四大奇書的敘述程式和話語展演

         一、「說話虛擬情境」的敘述程式

         二、「通俗為義」的話語展演



    第二章 「講史」:明代四大奇書的話語實踐

     第一節 「解史」:四大奇書敘事的歷史性

         一、世變書寫:闡釋歷史的自覺意圖

         二、取義為上:歷史敘事傳統的接受

     第二節 「擬史」:四大奇書敘事的情節建構

         一、總成一篇:預述性敘事框架的設置

         二、編年合傳:共成一傳的情節編排



    第三章 「經世」:明代四大奇書的寓言創造

     第一節 話語轉義:四大奇書敘事創造的取喻書寫

         一、感時憂國:奇書敘事的歷史意識

         二、一家之言:世變書寫的歷史考察

     第二節 故事新編:四大奇書敘事創造的寓言思維

         一、救世寓言:「經世思想」的詩性建構

         二、政治期望:「大學之道」的通俗化闡釋



    第四章 「知命」:明代四大奇書的思想命題

     第一節 面對歷史:「天命」作為後設命題

     第二節 探索天理:「命運」作為共同母題

         一、合 時

         二、察 勢

         三、承 命

     第三節 自我定位:「知命」作為意識形態素

         一、不俟命

         二、知天命



    下 編 「明代四大奇書」文本分析



    第五章 《三國志通俗演義》的經世思想及其寓言建構


     第一節 講史:奇書敘事的歷史性

     第二節 感時憂國:奇書敘事的歷史意識

     第三節 經世思想:奇書敘事創造的政治命題

         一、就「正統觀」而言

         二、就「忠君倫理」而言

     第四節 結 語



    第六章 《忠義水滸傳》敘事的後設命題及其話語構成

     第一節 重寫歷史:「天命」作為敘事生成的後設命題

         一、天人感應:疾病書寫作為歷史興亡治亂的隱喻形式

         二、天命人受:梁山泊三易首領的思維圖式

     第二節 身分�認同:游移在江湖倫理與政治倫理之間

         一、中心�邊緣:生存情境的再現

         二、個人�家國:自我本性的維持

         三、聚義�忠義:忠君倫理的籲求

     第三節 招安�死亡:政治焦慮的置換及其失落

         一、權與勢:知命及其價值選擇

         二、明君賢臣:理想政治形態的建構及其失落

     第四節 結 語



    第七章  失去樂園之後──孫悟空終成「?戰勝佛」的寓言闡釋

     第一節 西遊釋厄:孫悟空形象塑造的隱喻意涵

     第二節 理(禮)欲(慾)之辯:孫悟空為何失去樂園

     第三節 佛道之功:召喚樂園與宗教皈依的辯證

     第四節 己群之合:生命救贖與政治契約的履踐

     第五節 生命自由:明心見性與重返樂園的終極追求

     第六節 結 語



    第八章 《金瓶梅詞話》的情色書寫及其寓言闡釋

     第一節 情色書寫:作為歷史闡釋的基礎

     第二節 不刪鄭衛:寄意時俗的價值辯證

         一、風雅正變:政教書寫傳統的接受

         二、情色為禍:輔史教化的勸懲意圖

     第三節 克己復禮:道德良知的內在籲求

     第四節 家國寓言:政治期望的反向建構

     第五節 結 語



    結 論

     第一節 「史」與明代四大奇書生成的關係

     第二節 明代四大奇書敘事作為歷史的文本化表現

     第三節 明代四大奇書在歷史闡釋中的自我塑造表現



    參考文獻

     壹、明代四大奇書版本

     貳、專 書

       一、古 籍

       二、近人論著

       三、工具書

     參、論 文

       一、專書論文

       二、期刊論文

       三、學位論文



    後 記









      近年來,我的研究主題主要在於釐清中國古代小說文體的概念、關係和創作現象。關於此一研究課題,早在二十世紀二○年代起,即受到學界的關注,諸如魯迅、胡懷琛、鄭振鐸和日本學者青木正兒等,皆對於小說文體的分類概念提出見解,其中尤以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的影響最為深遠。時至今日,重新檢視學者所提出的文體概念,大抵可以發現其中存在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受到以西律中的小說觀念影響,對於小說創作表現的理解強調其敘事性和虛構性;二是對於文體分類標準的設定,往往呈現出題材與形式並置的情況。因此,長久以來,學界對於中國古代小說文體演變問題的考察,雖然仍持續的梳理和釐清,但在許多問題的詮解方面,不免尚留有諸多無法符應中國古代小說創作實際現象的空白,猶待進一步的解決。



      為能踵繼前賢研究成果,並嘗試提出一套研究觀點,我不揣學植尚淺,先以「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和「明代四大奇書」為研究對象,試圖立足於文化詩學觀點之上,重新探論中國古代通俗小說創作現象及其文體表現,期能與學界既有研究成果進行對話。



      首先,在「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研究方面,撰有《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敘事研究》一書,此為師事胡萬川先生時所撰作完成的博士論文。基本上,本書視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興起,乃一特殊文化現象。不論從流派觀點或類型觀點看待,才子佳人小說在程式化書寫中有其相對一致性的文體表現。為能深稽才子佳人小說創作的精神本體、美學規律、思想寓意和類型特徵,特借助於西方文藝美學理論進行總體性考察,以求明其創作的美學意義和文化價值。



      其次,在「明代四大奇書」研究方面,撰有《「演義」──明代四大奇書敘事研究》一書。四大奇書作為「經典」之作,自問世以來即受到讀者關注,且影響極為深遠。有關四大奇書的文化身分、文體定位和藝術表現問題,亦成為論者所關注的學術研究熱點。尤其在文體的界定方面,所謂「奇書體」、「奇傳體」的提出,皆有其不可忽視的學術見解。本書基於對話和重探的立場,特從「演義」的文體視角針對四大奇書的書寫性質和著述意識進行探論,以求明其敘事話語的實際表現。



      當今學術出版與經營的環境日益艱難,上述兩本學術專著原係由其他出版社出版,如今卻已無以為繼,令人深以為憾。惟承蒙五南圖書出版公司第六編輯室副總編輯黃文瓊小姐厚愛,力邀合作重新出版,因而讓既有的學術研究成果得以通過嶄新面貌再度問世。在此,本人特別以此新序向五南圖書出版公司衷心表達感謝之意,亦期望兩本學術專著能再持續為學界提供可資參考的研究見解和觀點,誠感萬幸。



      是為序。

    ?




    其 他 著 作
    1. 《金瓶梅》演義─儒學視野下的寓言闡釋
    2. 藥事管理法制(一):用藥安全與專業責任
    3.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敘事研究
    4. 演義明代四大奇書敘事研究
    5. 不思議之謎
    6. 漫畫學生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