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531978
錢穆
台灣商務
2019年4月01日
283.00  元
HK$ 240.55  






ISBN:9789570531978
  • 叢書系列:OPEN 2
  • 規格:平裝 / 688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 出版地:台灣
    OPEN 2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文化史











    五四運動百週年紀念版



      錢穆先生畢生重要代表作

      以「人」為主軸,細查清代學術思想之沿革

      用語簡潔,指涉深遠

      以史學家深邃的目光

      力圖在傳統文化中,尋找民族自立自強的力量




      錢穆先生自序開端,提及成書始末:「民國二十年秋,余始任教國立北京大學,為諸生講近三百年學術史,因撮記要指備誦覽……」,文中又載「斯編初講,正值九一八事變驟起,五載以來,身處故都,不啻邊塞,大難目擊,別有會心……」。



      錢穆先生研究清代學術史的力作—

      以史學家的智慧來解讀

      中國傳統思想的傳承和演變,

      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

      周詳地分析了清代學術思想之全貌。




      五四運動後,學術與思想正經歷巨大的改變,

      也正因戰亂,北平各界罕見文本盛行,

      錢穆先生接觸到的書籍,較前人更為豐富齊備,

      先生以人為脈絡,重新打造清代思想學者的全神堂:

      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戴震、章學誠、龔自珍、曾國藩、陳灃、康有為…… 等。



      本書為錢穆先生研究清代學術史的重要作品,書中共敘述五十一位學術人物的思想,涵蓋整個清代的學術發展,以思想史大師為主,規模有如一部「清儒學案」,指出漢學家對於天下治亂的用心所在。引證廣博,考證精深,堪稱中國近代最重要學術史著作之一。與梁啟超先生的同名著作各領風騷,奠定了清代學術史研究的基本格局。



      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汎森教授專文導讀∼∼



      班雅明在〈歷史哲學論綱〉一文中,借用了保羅?克利的一幅畫〈新天使〉(Angelus Novus)闡釋他對歷史的看法:「歷史天使的臉望向過去,身體前進到未來。」 歷史的研究即帶有這個特色。……《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是一部八十多年的書了,在這麼長的時間內,思想史的寫法已有相當大的變化。……不同時期的學者從各種不同角度閱讀錢書時,彷彿是新天使移動的腳步。譬如楊樹達日記裡說:「閱錢賓四(穆)《近三百年學術史》。『注重實踐』,『嚴夷夏之防』,所見甚正。文亦足達其所見。佳書也。」楊樹達讀此書時在1943年,此時「歷史天使」的身體前進到了對日戰爭,但他的臉望向過去、望向錢穆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時,所看到的重點是「注重實踐」、「嚴夷夏之防」,與之前之後的讀者都有所不同。我個人相信未來不同時代的讀者,也都將在這本書中看出不同的重點與意義來。



    ?


     





    導讀? 重訪錢穆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

    自序



    第一章 引論

    上 兩宋學術

    下 晚明東林學派



    第二章 黃梨洲 附 陳乾初 潘用微 呂晚村

    傳略

    學術思想之大要

    一 梨洲論劉蕺山

    二 梨洲論王陽明

    三 梨洲晚年思想

    四 梨洲經史之學

    五 梨洲之政治理想

    梨洲同時幾位學者與梨洲思想之關係

    一 陳乾初

    小傳

    乾初與梨洲之交游

    乾初論學要旨及梨洲之意見

    乾初大學辨要旨

    二 潘用微

    小傳

    潘用微軼事

    潘用微求仁錄大意

    黃梨洲駁潘用微

    三 呂晚村

    小傳

    呂晚村與梨洲兄弟之交游

    呂晚村之尊朱闢王論

    呂晚村四書講義

    附錄? 陳乾初大學辨



    第三章 王船山

    傳略

    學術大要

    船山政治理想



    第四章 顧亭林 附 馬驌

    傳略

    學術大要

    亭林之政治理想

    亭林與梨洲兩人之異同

    附 馬驌傳略

    附 著述大要



    第五章 顏習齋李恕谷

    習齋傳略

    學術大要

    恕谷傳略

    學術師友大要



    第六章 閻潛邱毛西河 附 姚立方 馮山公 程綿莊 胡東樵 顧宛溪

    潛邱傳略

    潛邱之考據及其制行

    西河傳略

    西河軼事及其著書之道德

    西河潛邱兩人對理學之態度

    潛邱西河辨古文尚書真偽



    第七章 李穆堂 附 萬孺廬 王白田 朱止泉 全謝山 蔡元鳳

    傳略

    清初之朱陸異同論

    穆堂之朱陸異同論

    附 萬孺盧

    王白田與朱止泉

    全謝山

    蔡元鳳



    第八章 戴東原 附 江慎修 惠定宇 程易田

    傳略

    戴學大要

    戴學與江永

    東原論學之第一期

    戴學與惠棟

    東原論學之第二期

    東原言義理三書

    東原哲學之大體

    原善

    緒言

    孟子字義疏證

    東原思想之淵源

    戴學之流衍

    戴學與程瑤田



    第九章 章實齋 附 袁簡齋 汪容甫

    傳略

    學術述要

    文史通義與經學

    浙東學派與浙西學派

    經學與史學

    學問與功力

    纂類與著述

    著述與事功

    性情與風氣

    專家與通識

    方法與門路

    校讎與著錄

    實齋學風之影響

    實齋文字編年要目

    附 袁簡齋

    簡齋論學語

    汪容甫

    容甫學術大要

    附錄?? 章實齋與孫淵如觀察論學十規



    第十章 焦里堂阮芸臺凌次仲 附 許周生 方植之

    里堂傳略

    里堂著述大要

    里堂論性善

    里堂論異端與執一

    里堂論一貫忠恕

    里堂論同異一多

    里堂論漢學考據

    里堂論命

    芸臺傳略

    芸臺論學宗旨

    次仲傳略

    次仲與東原

    次仲之復禮論

    次仲之好惡說

    次仲論慎獨格物

    次仲論漢學流弊

    次仲之史學

    附 許周生

    周生論學語

    方植之

    方氏論學大要



    第十一章 龔定菴 附 莊方耕 莊葆琛 劉申受 宋于庭 魏默深 戴子高 沈子敦 潘四農

    一 常州莊氏

    二 劉宋

    三 魏默深

    四 龔定菴

    傳略

    定菴之論政

    定菴之論學

    五 戴子高

    六 沈子敦

    七 潘四農



    第十二章 曾滌生 附 羅羅山

    傳略

    曾氏學術淵源

    曾氏之風俗論

    曾氏之禮論

    曾氏之文章論

    附 羅澤南

    羅氏學術大要



    第十三章 陳蘭甫 附 朱鼎甫

    傳略

    著書大要

    東塾遺稿

    東塾論漢學流弊

    東塾所欲提倡之新學風

    附 朱鼎甫

    鼎甫論學語



    第十四章 康長素 附 朱子襄 廖季平 譚復生

    傳略

    康氏之長興講學

    康氏之新考據

    康氏之大同書

    康氏思想之兩極端

    康氏之孔教論

    附? 表



    ?





    導讀



    重訪錢穆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部分摘錄)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是一個非常光輝的學術領域,梁啟超、胡適、錢穆都曾圍繞這個主題,做了各式各樣引人入勝的研究。這使我想起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在〈歷史哲學論綱〉一文中,借用了保羅•克利(Paul Klee)的一幅畫〈新天使〉(Angelus Novus)闡釋他對歷史的看法:「歷史天使的臉望向過去,身體前進到未來。」歷史的研究即帶有這個特色,故每一代人「身體前進到未來」時,他們對於所講的過去,選材敘述並不一定相同。如清代嘉慶年間形成的《儒林傳稿》,其中所選的人物與近百年學者所關注的就有許多不同,在當時的標準中被認為最精彩、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有高愈、謝文洊、應撝謙、嚴衍、潘天成、曹本榮、薛鳳祚、陳厚耀、沈彤、朱鶴齡、劉源淥、范鎬鼎、徐文靖、李光波、孔興?等。但這些學者大多不再出現在後來的學術史中,或是不再被當成那麼重要的學術人物。



      晚清思潮動盪甚大,外國思想資源湧入、內在社會政治環境的大變等,都使得「新天使」的臉所看到的近三百年思想有所變化。特別是經過晚清的變法、革命思潮洗禮之後,學者所關注的重點及人物,每每與先前有所不同,而這一波又一波的衝擊與「近三百年學術史」這個學域的形成是有密切關係的。以《國粹學報》、《國粹叢書》為例,當時至少有幾種現實關懷深刻地影響到「國粹運動」的參與者對近三百年思想學術的取捨。他們重視的是:一、與「君學」相反的「民學」,重視「細民」、「下」的思想。二、批判專制制度,以及與它關係密切的「利祿之學」。三、強調比較接近現代科學精神的「客觀徵實」之學。四、重視任何能與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合拍的傳統思想質素,其中有些是帶有創新性、異端性、解放性的。五、帶有與西方近代功利主義意味的思想家。六、關注經世致用議題者。



      在這些新標準之下,被突出的人物是李贄、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顏元、李塨、戴震、章學誠、汪中、包世臣等人物。即使在刊刻書籍時,背後也每每有上面提到的關懷。譬如鄧實在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原善》合刻本的跋語中說:「其解理字也,以為理出於欲,情得其平,是為循理,與西國民主之制公好惡於民,而倡人類平等之說相合。」劉師培跋包世臣《說儲》云:「其說多出于崑山顧氏,行之于今,頗與泰西憲政之制相合。」鄧實也認為《湖隱外史》一書實可稱為「民史」,「世每謂中國無民史,此非其一邪。」又認為宋代鄧牧的《伯牙琴》:「黃梨洲著《明夷待訪錄》,其〈原君〉、〈原臣〉二篇,斥君權,排專制,為千古之創議,然其說原出于先生〈君道〉、〈吏道〉二篇」,都是這方面的例子。



      我們可以說,在形成「近三百年學術史」的系譜時,晚清以來的時局與思潮起了重要的作用,人們做了很多篩選,使得他們筆下清代儒者「全神堂」的人物與地位大幅改變了。



      一、「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領域的形成



      對於「近三百年學術史」這個領域有過影響的人物很多,章太炎、劉師培等都是,但就錢穆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而論,起比較直接影響作用的是梁啟超的《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以及《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梁啟超的《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曾分期刊於《新民叢報》,他認為清儒饒有科學的精神。在這個階段,胡適顯然受到梁啟超啟發,故跟著主張清儒體現科學精神。但是即使在這個階段,梁啟超對清代學術的看法也有多面性。梁啟超一方面說清儒「饒有科學精神」,同時也說「本朝考據學之支離破碎,汨歿性靈,此吾儕十年來所排斥不遺餘力者也。」



      這與梁氏的學術傾向有關。梁啟超早年對於學術的態度比較傾向其師康有為,強調今文經學和宋明理學,尤其是王陽明這一脈。所以,他一方面肯定清儒的治學方法,但同時也痛罵清代二百年來之學問「皆牛鬼蛇神」。可是在新文化運動後,因胡適提倡以科學精神「整理國故」,並得到四方景從,梁氏也隨即跟上。胡適在一九二一年五月的日記評論《清代學術概論》說:「此次付印,另加惠棟一章,戴氏後學一章,章炳麟一章,此原稿所無。此外,如毛西河一節,略有褒辭,袁枚一節全刪,姚際恆與崔適的加入,皆是我的意見。」一九二二年十二月,胡適在日記中又認為梁啟超在一九二○年出版《清代學術概論》是受其影響,他說:「其實任公對於清代學術的見解,本沒有定見。他在〈論私德〉篇中,痛詆漢學,有云:『夫宋明之學,曷嘗無缺點之可指摘?顧吾獨不許鹵莽滅裂之漢學家容其喙也。彼漢學則何所謂學?……吾見夫本朝二百年來學者之所學,皆牛鬼蛇神類耳!』……任公編集時,不刪此文,而獨刪去《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之第八章。近來因為我們把漢學抬出來,他就也引他那已刪之文來自誇了。」也就是說胡適先受到梁啟超的啟發,後來梁啟超這一個本來視清代考證學為「牛鬼蛇神」的人,反過來受胡適的影響,寫成《清代學術概論》,並開課講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在五四運動之後,「以科學整理國故」之風大暢,「歷史的天使」身體到了五四,但他面向過去的臉,所看到的是不大一樣的場景。此時一批不同的學術人物登上舞台,從胡適與梁啟超的書中便能看出這一點。梁啟超強調經世致用,現實的、實踐的,所以顏元、李塨出現在他的視野之內;他強調與西方民主自由比較相近的價值,所以黃宗羲等人也在內。又因為強調科學精神,故講王錫闡、梅文鼎,以及比較重視客觀精神考證文獻的胡渭、閻若璩等人,尤其是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用了四章的篇幅講〈清代學整理舊學之總成績〉。



      二、梁啟超與錢穆



      民國二十年,錢穆先生在北大歷史系任教,是其在大學講授歷史課程之開始,依錢先生回憶,他所開授的課,一為中國上古史,一為秦漢史,皆是由學校所指定的必修課,另一門選修課由他自定,決定開「近三百年學術史」。他說:「此一課程,梁任公曾在清華研究所已開過,其講義余曾在雜誌上讀之,任公卒後,某書肆印此書,梁家以此書乃任公未定稿,版權所屬,不准書肆發行。」後來他終於在北京的東安市場的非正式管道中買到一部,「余因與任公意見相異,故新開此課程,自編講義。」錢穆對梁啟超書中反覆強調的兩個重點並不同意:第一點是清學是對宋明理學的反動,第二、清學是客觀徵實之學,近於科學。錢穆說:「余本好宋明理學家言,而不喜清代乾嘉諸儒之為學。及余在大學任教,專談學術,少涉人事,幾乎絕無宋明書院精神。人又疑余喜治乾嘉學,則又一無可奈何之事矣。」所以,錢穆的這本書雖然承繼了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的題目,但它的宗旨其實是有出入的。借用余英時先生的話說,錢穆在動手撰寫《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時便已將「體」或「框架」確立下來。在「體」確認下來之後,錢穆所選取的人物與思想潮流便與梁啟超有所不同。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一書的第一部份是對明末清初大儒的闡發:黃宗羲、顧炎武、閻若璩、王船山、朱舜水。接下來是史學:萬斯同、全祖望;程朱學派:張履祥、陸世儀、陸隴其、王懋竑;實踐主義:顏元、李塨;科學之曙光:王錫闡、梅文鼎。這些安排有兩個重點,即清學是「厭倦主觀的冥想而傾向於客觀的考察」,「排斥理論提倡實踐」。梁任公書的第個二主體是「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十三—十六章),這個部分應該是受到「整理國故運動」的影響,故以科學的客觀精神為主體,一方面說清代學術為科學的,一方面突出清代學者整理舊學的成績。從目前梁書的樣子看,錢穆云:「梁家以此書乃任公未定稿」,恐怕是事實。方諸於《清代學術概論》,後者主旨明確,線索貫串、一氣呵成,則《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顯然並未完全定稿。



      與梁書相比,錢書有一些不同的安排。書中的安排、取材、所選人物雖與梁啟超有所重疊,但是重點卻有不同。他的整個主脈是清學與宋明理學的發展是不可切斷的,它對宋明理學有修正、有反動,但更有抹不掉的底色,如錢穆自己說:「余本好宋明理學家言,而不喜清代乾嘉諸儒之為學」。故錢穆反對梁任公近三百年學術史一開始的標題「反動與先驅」。用余英時先生在〈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中所說的,「反動論」好像認為「反」即可以「反」出一部清代學術史來。另外,錢穆對梁氏所說的清儒「厭倦主觀的冥想而傾向於客觀的觀察」,也並不完全同意。這裡的「主觀冥想」顯然是指宋明理學,而他認為如果說「厭倦」宋明理學是啟動清學最主要的動力,顯然不合乎史實。梁啟超認為,清學與宋學不大有關係,錢穆則注意到在,即使在考證學最盛時,清代理學仍有其活力,應當正面陳述。尤其在晚清,宋代理學的流衍及復興發揮很大的現實作用。



      錢穆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的〈引論〉是這樣說的:「治近代學術者當何自始?曰:必始於宋。何以當始於宋?曰:近世揭櫫漢學之名以與宋學敵,不知宋學,則無以平漢宋之是非。且言漢學淵源者,必溯諸晚明諸遺老,然其時如夏?、梨洲、二曲、船山、桴亭、亭林、蒿菴、習齋,一世魁儒耆碩,靡不寢饋於宋學。繼此而降,如恕谷、望溪、穆堂、謝山乃至慎修諸人,皆於宋學有甚深契詣。而時已及乾隆。漢學之名,始稍稍起。」接著他從唐宋一路講下來,講清學開山三大儒——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此後在講清代中晚期思想時,也指理學在當時像是泡在水中的咖啡,雖然看不到咖啡粉,但時時可見其色彩。此外,在處理清代的樸學時,錢穆認為他們不只是在「整理」舊學,還有思想的面向。



      可能因為上述的傾向,所以錢穆撰寫《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時,在有意無意之間也產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即他的書雖以「學術史」為名,但多講思想,且對若干清代考據學大家像王念孫之流竟而完全未加著墨。



      (更多內容請見書中)

    ?




    其 他 著 作
    1. 晚學盲言(上)(二版)
    2. 晚學盲言(上)(精)(附贈藏書票)
    3. 晚學盲言(下)(二版)
    4. 中國史學發微(精)(附贈藏書票)
    5.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精)(附贈藏書票)
    6.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精)(附贈藏書票)
    7. 中國歷史研究法(精)(附贈藏書票)
    8. 晚學盲言(下)(精)(附贈藏書票)
    9. 現代中國學術論衡(三版)
    10. 中華文化十二講(精)(附贈藏書票)
    11. 現代中國學術論衡(精)(附贈藏書票)
    12. 莊子纂箋(精)(附贈藏書票)
    13. 文化與教育(三版)
    14. 文化與教育(精)(二版)(附贈藏書票)
    15. 莊老通辨(二版)
    16. 人生十論(精)(附贈藏書票)
    17. 莊老通辨(精)(附贈藏書票)
    18. 中國文化叢談(三版)
    19. 中國文化叢談(精)(二版)(附贈藏書票)
    20. 湖上閒思錄(二版)
    21.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精)(附贈藏書票)
    22. 民族與文化(三版)
    23. 中國文學論叢(三版)
    24. 中國文學論叢(精)(附贈藏書票)
    25. 中國史學名著(精)(附贈藏書票)
    26. 民族與文化(精)(附贈藏書票)
    27. 先秦諸子繫年(上/下)(精)(附贈藏書票)
    28. 湖上閒思錄(精)(附贈藏書票)
    29.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30. 新亞遺鐸(上/下)(精)
    31. 歷史與文化論叢(三版)
    32. 歷史與文化論叢(精)(附贈藏書票)
    33. 宋代理學三書隨劄(二版)
    34. 宋代理學三書隨劄(精)(附贈藏書票)
    35.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三版)
    36.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精)(附贈藏書票)
    37. 國史新論(精)(附贈藏書票)
    38. 孔子與論語(二版)
    39. 國史大綱【出版83週年紀念版】
    40. 朱子學提綱(精)(附贈藏書票)
    41. 孔子傳(精)(附贈藏書票)
    42.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三版)
    43.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二版)
    44.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二版)
    45.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三版)
    46.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五)(二版)
    47.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六)(二版)
    48.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七)(二版)
    49.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三版)
    50.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精)
    51.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精)
    52.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精)
    53.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精)
    54.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五)(精)
    55.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六)(精)
    56.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七)(精)
    57.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精)
    58. 中國歷史精神(四版)
    59. 古史地理論叢(精)(附贈藏書票)
    60. 中國歷史精神(精)(附贈藏書票)
    61. 黃帝(精)(附贈藏書票)
    62. 黃帝(三版)
    63. 秦漢史(精)(附贈藏書票)
    64. 論語新解(精)(附贈藏書票)
    65. 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精)(附贈藏書票)
    66. 秦漢史(三版)
    67. 古史地理論叢(三版)
    68. 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五版)
    69. 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二版)
    70.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三版)
    71. 先秦諸子繫年(上/下)(三版)
    72. 中國歷史研究法(三版)
    73. 孔子傳(三版)
    74.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四版)
    75. 莊子纂箋(七版)
    76. 中國史學名著(四版)
    77. 中國史學發微(三版)
    78. 論語新解(四版)
    79. 中國文化史導論(修訂本)(二版)
    80. 人生十論(三版)
    81.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五版)
    82. 中華文化十二講(五版)
    83. 朱子學提綱(二版)
    84. 國史新論(四版)
    85. 理學六家詩鈔
    86. 靈魂與心(二版)
    87. 國史大綱 (上下冊)【臺灣商務70週年典藏紀念版】四版
    88. 民族與文化(二版)
    89. 新亞遺鐸(二版)
    90.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第二版)
    91. 古史地理論叢(二版)
    92.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二版)
    93. 黃帝(二版)
    94.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四版)
    95. 中國史學名著
    96.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二版)
    97. 古今本竹書紀年8種 (4版)
    98. 先秦諸子繫年
    99. 現代中國學術論衡
    100.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