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貝聿銘:現代主義建築大師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393257
麥可•坎奈爾
蕭美惠
足智文化有限公司
2019年4月16日
173.00 元
HK$ 138.4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8393257
叢書系列:
政經歷史
規格:平裝 / 432頁 / 15 x 21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政經歷史
分
類
藝術設計
>
建築
>
建築家傳記/文集
同
類
書
推
薦
逆溯自己的原型象徵 : 劉克峰的維豐橡膠大樓建築故事
搞怪建築師進化中:林淵源的內心劇場爆炸公開
建築的無為:造屋、常民、謝英俊 Inaction of Architecture
庫哈斯談建築的危險:給年輕人的建築啟蒙課
【百位工程與建築大師套書】(二冊):《50位史上最偉大的工程師》、《50位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師》
內
容
簡
介
※ 「建築,是賦予人類尊嚴、對引力的反抗、對力量的想望,具體可見的型式。建築,是『力量』的代名詞。」——尼采
※ 貝聿銘的建築作品證明了:不必訴諸過度裝飾或歷史陳腔濫調,一樣可以創造出絕妙的公共空間。
一九八八年七月,羅浮宮拿破崙廣場上,升起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壯麗的景觀吸引了全世界的注目。一度,玻璃金字塔取代艾菲爾鐵塔,成為巴黎的新地標。
沒有建築師比貝聿銘對過去五十年的社會和政治景觀造成更難以磨滅的影響。他將外交手腕和設計的獨特混合運用在甘迺迪家族、保羅.梅儂、密特朗、歐維茲和中國銀行等客戶身上。
貝聿銘所到之處都引人注意。儘管它長袖善舞、八面玲瓏,與企業大老闆、藝術家和國家元首交情匪淺,私底下的貝聿銘仍是難以捉摸的。恍如童年時代四面高的祖宅,它的內心世界不是西方人所能理解的;即使是他以前的合夥人也表示不曾真正跟他親近過。解開這謎團的線索就在上海複雜的社會階級,甚至在古老庭園的石頭和潺潺流水之間。
貝聿銘不僅是建築大師也是生活大師,他是一個很講求現實的人,做事認真、謙虛、沉著穩重,他有一句話:「人生不要浪費時間在追悔」。他說:「建築不僅是人類蔽避風雨的住所,更是人類供應居所的一種方式。隨著文明的進展,人們居住的方式及觀念跟著有所改變,進而反映在建築上,或者說建築是文明的一面忠實的鏡子」,一棟建築可以看出一個地方的文化,建築也是一個地方的象徵。他曾說:「生平遇到最大的挑戰,但也是最大的驕傲,就是法國羅浮宮的創作。」
作者麥克.坎奈爾追蹤這名建築師如何從甘迺迪計畫中的災厄,華府國家藝廊東廂的政治傾軋,巴黎民眾對他羅浮宮改建計畫的反對聲浪,以及波士頓漢考克大樓超大型窗戶紛紛掉落街上的有名災難事件中全身而退;且依然能以其過人的才華和精力,躋身於本世紀最重要建築師的行列。並證明:不必訴諸過度裝飾或歷史陳腔濫調,一樣可以創造出絕妙的公共空間。
這是一本有關建築物和權力、移民和同化、美式奔放和中式收斂、實用主義和華麗報導、東方和西方的傳記。書中附有珍貴照片幾十幀,均為貝聿銘和世界名人合照及其代表性建築作品:如中國香山飯店、香港中銀大廈、甘迺迪紀念圖書館、美國國家藝廊東廂、巴黎羅浮宮金字塔等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
各界推薦
★ 本書獲美國亞馬遜 4.5 顆星評價!
★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強力推薦!
★ 《書單》雜誌、《Inside Flap》電台等好評推薦!
目
錄
一位最傑出的同學 貝聿銘
前言
第一章 金字塔之役
第二章 上海與蘇州
第三章 一名劍橋的中國留學生
第四章 我們將改變這一切
第五章 未能實現的諾言
第六章 甘迺迪的祝福
第七章 成立建築師事務所
第八章 柯普利廣場上的窗戶
第九章 美國最敏感的地點
第十章 不朽的建築
第十一章 辯護
第十二章 回歸中國
第十三章 壞風水
第十四章 尾聲
序
前言
貝聿銘所到之處都引人注意。儘管他長袖善舞、八面玲瓏,與企業大老闆、藝術家和國家元首交情匪淺,私底下的貝聿銘仍是難以捉摸的。恍如童年時代四面高牆的祖宅,他的內心世界不是西方所能瞭解的;即使是他以前的合夥人也表示不曾真正跟他親近過。解開這團謎的線索就在上海複雜的社會階級,甚至在古老庭園的石頭和潺潺流水之間。
建築界對貝聿銘亦不甚明瞭。他是當今業界最有成就的人物,但是知識分子常將他視為壓抑自我的卓越建築師。一如麥克奇姆.美德及懷特公司,他的建築師事務所規模龐大,與政界和社會人士往來密切。他擅長表達抽象力量的建築物,他精於將談話化為具體成果的神秘工作,施工的一貫品質已成為嚴苛標準。紐約時報的保羅.高伯格曾說:「貝聿銘具有商業表象,但將之提升到最高成就水準。」未若其死對頭菲利浦.強生將現代風格推廣到令人非難的地步,貝聿銘向來對現代主義充滿信心。貝聿銘童年時期的中國教導他一以貫之的價值,因此他非但沒有揚棄這種遭人中傷的風格,反而將之帶領到無人能及的精緻、抒情和美麗,使之具有人性。
所以,這本書是一位藝術家的肖像,是有關建築物、權力、移民和同化、美式奔放和中式收斂、頑固的實用主義和細緻華麗的報導,是東方與西方的故事。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