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德蘭修女:召喚慈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71483
布萊恩•克洛狄舒克
宋偉航
心靈工坊
2019年4月18日
167.00 元
HK$ 141.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3571483
叢書系列:
Caring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Caring
分
類
宗教命理
>
天主教
同
類
書
推
薦
教會傳統中的耶穌基督
苦弱中彰顯的恩寵:試論一種現象學向度的恩寵神學模型
驅魔師進擊:善與惡、愛與仇恨的爭戰
從祈禱到全德之路: 詮釋聖女大德蘭《全德之路》最精采的20堂課
平日讀經反省典藏套書:激發信德與福傳行動(4冊不分售,作者印刷簽名祝福扉頁)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德蘭修女:來作我的光(修訂版)
德蘭修女沉思錄(封聖紀念版)
內
容
簡
介
繼2009年《來作我的光》揭露德蘭修女的靈修生活與掙扎,十年後同樣由修女摯友布賴恩.克洛迪舒克神父所編輯的《召喚慈悲》,呈現出她回應上主召喚,具體體現「慈悲」的事蹟。 ?
德蘭修女畢生為赤貧之人奉獻,獲得全球性的肯定。但她卻自認是個特別軟弱的罪人,日日夜夜仰賴天主施與愛、力量和悲憫。基於此,她的服事工作是體現基督的精神,在赤貧者中看見需要照顧的耶穌身影。
德蘭修女不推出大規模方案去解決世界各地的饑饉與急難,而在於遇到一個幫一個,一次好好幫一個。到最後,她的事工遍及世界。
除了物質的饑饉,德蘭修女還注意到:「不僅需要麵包止饑,也需要有愛止饑」,而且愛的饑饉更難消除。德蘭修女又發現,不論貧窮或富裕,不論階級、宗教,各處都有「靈性饑饉」。要消除這三種饑饉,所需唯有真誠的慈悲與積極的行動。
慈悲的真義不是施捨、不是上對下的憐憫,而是感受到別人的處境如同自己也在相同的處境。要對抗不義、撫平傷痕、消弭社會上各種對立歧視,需要我們召喚深藏心中的慈悲,從而召喚出充滿勇氣的行動,才能使這個世界成為更好的世界。
慈悲是存在每人心底的基本定律,能使我們誠摯地看待生命中遇到的每個人。——教宗方濟各
名家推薦
王增勇(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孫大川(監察院副院長、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楚? 雲(牧師)
趙可式(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鄭玉英(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專業督導)
黎建球(輔仁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前輔仁大學校長)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
目
錄
【推薦序一】在慈悲中,遇見自己? 王增勇
序
導言
第一章:饑者食之
第二章:渴者飲之
第三章:裸者衣之
第四章:收留旅人
第五章:照顧病人
第六章:探望囚者
第七章:埋葬死者
第八章:教導愚蒙
第九章:解人疑惑
第十章:勸人悔改
第十一章:忍耐磨難
第十二章;赦人侮辱
第十三章:安慰憂苦
第十四章:為生者死者祈求
結語
【附錄一】原註
【附錄二】譯註
?
序
推薦序
在慈悲中,遇見自己
王增勇(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在我大學時期,曾參加教會舉辦的生活體驗營,我這組分配到的就是跟著仁愛傳教司鐸會的修士到愛愛院幫老人洗澡、到和平醫院照顧病人,以及到精神療養院探望病患。這些都是修士每天的日常工作,在那三天體驗中,我經驗到一種為他人服務的單純、空虛了自己的踏實、以天主為依歸的豐富。這次經驗促成我後來轉念社會工作。我是個天主教徒,也是個社會工作者,但社工與天主教信仰兩者卻鮮少交會。因此,此次透過閱讀德蘭修女的事工,這段經驗再度浮現我腦海,讓我以社工作為對照,去思考慈悲召喚的歷程中,服事的助人者與被服事者之間的關係,我發現在助人工作中,社工是孤獨的。
布賴恩.克洛迪舒克神父如此定義德蘭修女的行動,「體現上主『慈悲』的具體模範,讓凡世人不要、世人不愛、世人排擠、世人遺忘的,感受到寬仁、慈悲,就會確信自己在神的眼裡何其珍貴。」這與社工希望透過助人行動幫助案主發揮潛能的理念是一致的;但真正的差別在於德蘭修女自認「她是軟弱的罪人,日日夜夜全然仰賴天主施與愛、力量和悲憫」,換句話說,德蘭修女認為自己跟這些被服務的人一樣都是等待救贖的罪人,而社工專業則認為自己是具有服務弱勢者的專業,並不與弱勢者居於相同的位置。社工與案主的二元對立造成許多社工無法面對自己的受傷,彷彿受傷經驗會減損其專業能力,造成在專業養成中沒有自我療傷的空間,對社工的專業養成反而造成阻礙,因此「受傷的助人者」於是被提出來,破除社工必須是全能的迷思。相反地,德蘭修女投入慈悲之初,就認定自己是罪人,耶穌親自召叫她時,就告訴過她:「妳啊,於我所知是最無能的一個人,軟弱,有罪,不過,正因為如此,妳才得我所用,為的是榮耀我!」這個起點全然推翻當代專業建構自身權威的原則,但允許助人者軟弱這對助人工作者是多大的釋放啊!
不同於社工專業的助人關係是以兩人為主,天主教的慈悲是三人同行。對德蘭修女而言,她看到的受苦者,同時也是十字架上的耶穌;她服務的不只是受苦者,更是臨死前呼喊「我渴」的耶穌。於是不論她走到何處,她回應的是世人渴慕天主的饑饉,她要成為天主的愛。因為耶穌的同行,案主與社工的二元對立得以超越,因為案主不再是他者,而與德蘭修女同樣是罪人,但也同時是帶來救贖的耶穌。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