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修道院.十字軍.羅馬藝術

修道院.十字軍.羅馬藝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926239
烏韋.吉斯
王為祺,張馨方,謝汝萱,宓儀
閣林
2017年3月01日
3300.00  元
HK$ 2805  






ISBN:9789862926239
  • 規格:精裝 / 568頁 / 28.8 x 39 x 7.9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博物館/美術館











    羅馬藝術引領哥德藝術與巴洛克藝術,邁向文藝復興!

    帶您探訪十字軍東征與朝聖之路,飽覽修道院與大教堂內的藝術瑰寶!



      比薩奇蹟廣場

      比薩主教座堂、比薩斜塔、聖若望洗禮堂、聖墓園,四大建築的外牆面均由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的羅馬式建築風格,對11∼14世紀義大利建築藝術有巨大影響。1987年,整個廣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遺產。



      必看1:比薩主教座堂

      建於1063年,教堂平面呈長方的拉丁十字形,縱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圓柱。縱深的中堂與寬闊的耳堂相交處為一橢圓形拱頂所覆蓋。古羅馬的柱式、拱券式建築特徵,形成了羅馬式建築風格。



      必看2:比薩主教座堂的吊燈與鐘擺定律

      據說伽利略曾在比薩主教座堂內觀察吊燈的擺動,而悟出鐘擺定律。



      必看3:比薩斜塔

      世界著名建築奇觀,始建於1173年,工程開始後不久,便由於地基土層鬆軟而傾斜,1372年完工,目前的傾斜約5.5度,每年傾斜約1毫米。8層鐘樓共有7口鐘,但是由於擔心鐘響振動會導致倒塌而沒有撞響過。



      必看4:伽利略的比薩斜塔自由落體實驗

      傳說1590年時,伽利略曾在比薩斜塔上做自由落體實驗,將兩個重量不同的球體從相同的高度同時扔下,結果兩個鉛球同時落地,由此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推翻了此前亞里士多德認為的重的物體會先到達地面的觀點。



      必看5:聖墓園 (Campo Santo)

      位於比薩主教座堂右側,是一個長方形且具四面迴廊的建築,墓地白牆內的土壤是當年十字軍東征時從耶穌受難地各各他山運來的,傳言這裡的土可在幾天內將屍體變成骨架。



      必看6:聖墓園內的壁畫《死神的勝利》

      聖墓園北側房間內有三幅壁畫:《死神的勝利》、《最後的審判》和《地獄》。能被埋葬在這個地方,連死亡都變成了永恆的美麗。



      必看7:聖若望洗禮堂

      位於主教座堂的前方,是義大利最大的洗禮堂,也是從羅馬式建築過渡到哥德式建築風格的例子。下層使用羅馬式的圓形拱門,而上層採用哥德式風格的尖拱。該堂有內外兩層屋頂,內層為金字塔形屋頂,外層為圓頂,兩層屋頂之間形成共鳴腔,使內部聽覺效果完美。



      必看8:洗禮堂內的八角形洗禮盆

      位於聖若望洗禮堂內的中央,盆中央的雕像與圓頂上方的雕像相呼應,都是曾幫耶穌進行洗禮的施洗者約翰。



    本書特色



      珍藏本書的5大理由



      1.全球最經典羅馬式藝術薈萃於此,空前絕後,精彩絕倫!


      比薩的奇蹟廣場、聖本篤修道院、挪威的木板教堂、法國聖米歇爾山修道院教堂、貝葉壁毯,以及無數名垂千古的精彩羅馬式藝術均在本書中一一完整呈現,無與倫比!



      2.世界級權威企劃,精挑細選珍貴資料,圖片畫質清晰完美,精彩非凡!

      由資深藝術圖書總監領銜企劃,精挑細選珍貴資料;數十位專業攝影家深入全歐洲,用鏡頭呈現羅馬式建築的多樣性,捕捉精準光源,圖片畫質清晰完美,精彩非凡!



      3.精緻專業,由建築和藝術史頂級學者撰文,清楚闡明羅馬式藝術的精髓!

      敦聘十位建築和藝術史頂級學者撰文介紹,深入淺出,旁徵博引,可以讓讀者透過文圖,洞察羅馬式藝術相關的宗教、歷史、文化和美學。



      4.完整清晰的編輯特色,結合學術研究與優雅欣賞,開拓您的閱讀新視野!

      將分散全歐的羅馬式建築與藝術品統合起來,按類別依序介紹,發展脈絡清晰完整。書後附「羅馬式建築平面圖」、「詞彙解說」及索引,結合了學術研究與優雅閱覽,是各圖書館必不可少的藏書,也適合大眾購藏。



      5.最壯觀的大開本設計,鉅細靡遺,讓您享受賞心悅目的閱讀樂趣!

      以28.8x39.8cm的超大版面,呈現壯闊的畫面及局部特寫的纖毫細節,翻開頁面,映入眼簾的全景式畫面,充滿您的視覺領域,讓您彷彿置身其中,實境暢遊,其樂無窮!

    ?


     





    推薦序



    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名譽教授 陳景容




      一般人聽到「中世紀」都會聯想到「黑暗時期」(約公元370∼1000年),而就在黑暗時期開始前的公元313 年,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I)宣布帝國百姓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於是基督教徒便把握機會,離開設在地下的「教堂兼墓穴」,並光明正大地開始建設有著木造天花板的長方形建築—巴西利卡(basillica),巴西利卡式建築的外圍有一圈柱廊,入口位於長邊,短邊則有耳室,並採用條形拱券作為屋頂;後來的教堂建築即源自於巴西利卡。文藝復興前期的畫家弗蘭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也曾在義大利阿雷佐(Arezzo)的聖法蘭切斯可教堂(Basilique San Francesco)描繪關於君士坦丁大帝與基督教的壁畫:《聖十字架的傳說》(Legend of the True Cross)。這件作品裡描繪君士坦丁大帝在睡夢中遇見一位天使,這位天使告訴他,在隔日與敵人交鋒時需出示十字架。隔日,君士坦丁聽從夢中天使的指示,並在戰爭中獲得了勝利。這幅壁畫彷彿暗示著基督教將隨之盛行。



      羅馬是一個易攻難守的首都,自西元前27年開創以來,經常遭到北方蠻族的入侵。繼君士坦丁大帝之後的七任皇帝,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成為最後一任統治帝國的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去世後,帝國便分為東西兩部分,但依然延續羅馬帝國的國號。公元410年,西哥德人(Visigoth)重挫西羅馬帝國,導致一蹶不振,最終在476年滅亡;而東羅馬帝國則在西元1453年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滅,史學家們稱東羅馬為拜占庭帝國。至於在文化藝術方面,根據羅吉.亞諾恩(Roger Hanoune)與約翰.施奇德(John Scheid)合著的《羅馬人》(Nos ancetres les Romains)一書中提及:「公元前八世紀至克洛維時代(Clovis I,公元481∼511年),羅馬帝國在衝突、戰爭和文化交流中建立。早期深受伊特魯里亞(Etruria)和希臘影響的義大利古城—羅馬,從西元二世紀起成為世界的中心。這個多元文化帝國的一部分,一直延續到西元五世紀。」義大利的羅馬飽受蠻族的入侵,也造就了羅馬文化的多樣化,與過去崇尚古希臘、羅馬的優雅寫實風格大為不同。到了十一世紀,由於國際貿易蓬勃發展、都市興盛及十字軍東征的關係,也隨之促進了歐洲的藝術發展。十二世紀時,「羅馬式」的藝術在整個歐洲彷彿甦醒般興起。



      關於東羅馬的拜占庭藝術,教堂裡的壁畫和鑲嵌畫強調以平面化、單純簡潔的觀念來作畫,可是這種風格,讓文藝復興初期的畫家覺得這些制式化的聖徒好像都是睜大眼睛、舉起雙手、表情吃驚,以致到了文藝復興初期,喬托(Giotto di Bondone)的作品改成有人性、有個性的生動人物,而逐漸步入文藝復興的盛期。建築方面,則從木造天花板改成石造天花板,外壁加上雕刻與大理石裝飾,此風格的建築雖然法國南部較多,但在西班牙北部也有不少,並且沿著往西班牙聖地牙哥-德-康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朝聖之路而盛行。建築牆體巨大而厚實,顯得沉重封閉,不過在建築外側發明了「肋」以加強拱的承重能力,我們稱這些特點為「羅馬式建築」,羅馬式建築大多以教堂與修道院為主。以上的探討是依照舊的常識所帶來的對於中世紀黑暗時期的基本認識。然若以新的史觀來定義並探討此時期,如本書的導論所述,將可重新發掘出羅馬式藝術的新層面,並在歷史和宗教的綜觀下,較全面地認識這一段在以往藝術史上被過度負面詮釋的時期。



      我在1958年赴日留學並開始接觸濕壁畫與鑲嵌畫,對於盛行於古典羅馬及拜占庭的藝術十分關切。1990年,我在法國巴黎購置了一間工作室,一年約有五個月的時間旅居在歐洲,參觀了不少美術館和教堂,尤其對於羅馬式教堂的壁畫、雕刻和鑲嵌畫都有所研究,感到十分喜愛。在我的巴黎工作室附近剛好有一間專門收藏中世紀藝術品的國立中世紀博物館(Musee de Cluny),另外一間常造訪的,是位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的加泰隆尼亞國家藝術美術館(Museu Nacional d’Art de Catalunya),它們在羅馬式繪畫與雕刻的收藏上可說相當豐富與精美,充滿了對基督信仰的敬畏,莊嚴的氣氛帶給我深刻的印象。而此種感受,透過閣林文創公司以大開本印製發行的《羅馬藝術》,竟然也能感染到相同的氛圍。更難得的是,本書運用系統的文字介紹和精美的圖片所帶來的豐富內容,能讓讀者擺脫「黑暗時期」的刻板窠臼,重新認識中世紀盛期羅馬式藝術的價值。這是本書難能可貴之處,也期許身在此一資訊如繁星滿載時代的讀者們,能藉由收藏《羅馬藝術》這本書,重新感受羅馬式藝術創作,體會網路頁面上無法獲得的藝術之美,就讓我們翻開這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在書本上慢慢欣賞圖片,靜心思考其中文字。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