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為夢想單飛:一個台灣女生上哈佛的成長故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169773
尤虹文
天下文化
2019年6月04日
100.00 元
HK$ 80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2169773
叢書系列:
心理勵志
規格:平裝 / 206頁 / 14.8 x 21 x 1.0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心理勵志
分
類
社會科學
>
教育
>
其他
同
類
書
推
薦
高等教育工作者禪修正念學習與實踐心路歷程
博幼的故事:用教育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太陽(二版)
志氣凌雲:香港運動員奮鬥百年路
思辨是我們的義務:那些瑞典老師教我的事【新公民素養暢銷口碑版】
上一堂思辨國文課:瑞典扎根民主的語文素養教育
內
容
簡
介
國中畢業後,隻身赴美念高中;一面精進音樂,一面拚命念書。三年後,她以優秀成績進入哈佛經濟系。這本書紀錄她如何以堅強信念、意志力和正確方法;在異鄉熬過重重考驗、自我成長的生命故事。
除此之外,作者更想告訴大家,台灣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有機會走向世界的頂端,在最高學府實現夢想;也希望父母可以從書中看到讓孩子做夢,有勇氣追求求夢想,是孩子茁壯的必須。
?
目
錄
推薦序
激勵人心的一本好書 帕爾曼????????????????????????????????????????????
客居異鄉的美好相遇 馬元中
看到台灣孩子「愛拚才會贏」的精神 林知延
音符背後的故事 劉軒
媽媽的話 尤媽媽
?
前言
?
第一部 帶著勇氣與希望,出發
01小小年紀,大大夢想
02美國還是台灣?
03踏上陌生國度
04穿梭兩校之間的局外人
05文化大震撼
06原來,美國高中是這樣上課的
07親愛的老師們
08英文大突破
09從零開始的音樂路
?
第二部 自己敲開哈佛的門
10申請入學第一課
11下定決心申請哈佛
12勇闖天下第一關
13搞定AP 和GPA
14終極考驗──申請書與自傳
15面試停看聽
16?學金與推薦函
17慢半拍的新鮮人
18因為暫停,更明白上大學的真義
?
第三部 我的家永遠在台灣
19 當東方遇見西方
20 愛的力量
21一頭栽進古典樂
22斷指事件
23那些爸媽教我的事
24英文,讓我與世界接軌
25埋下追夢的種子
26從紐約到台灣
?
後記
序
序
二○○八年六月五日,哈佛校園北邊的紀念館安納堡廳。
這是一棟哥德式建築,高聳的尖塔、澎湃宏偉的大廳。紀念館裡,今夜燈火通明,人們不只為這壯觀的建築而讚歎。
哈佛大學三百五十七屆畢業典禮系列活動中最榮耀的一刻──榮譽博士學位的頒贈慶典儀式,即將開始。
早在幾個月前,正當我為了哈佛畢業考處於水深火熱中時,哈佛大學藝術總監特別來找我。他開門見山,希望我能夠在頒贈典禮上擔綱演出。我嚇了一跳,這是極大的殊榮,一般大學部畢業生並不會受邀參加榮譽博士專屬的特殊典禮。
總監聽過無數次我在校內外的演奏,對我深具信心。他告訴我可以自行選擇曲目,學校方面會全力配合。
儘管忐忑不安,最後我還是答應接下這個重責大任:我將以二○○八年畢業音樂家的代表身分,為哈佛校長、董事、貴賓、授?人,以及世界知名的精英學者,演奏大提琴。
當天,會場大廳布置得碧麗輝煌,嘉賓雲集。男士西裝筆挺,風度翩翩,女士穿著正式晚禮服,雍容華貴。
舞台上,《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穿著典雅的黑色小洋裝,臉上一抹淡淡的微笑;阿加汗親王殿下 (His Highness the Aga Khan),舉世聞名的科學家、藝術學者、歷史學家和大法官;美國第一政治家族成員愛德華.甘迺迪,也是受獎人之一。
環顧全場,即使是早已身經百戰的我,上台前手心還是微微出汗。我最在乎的聽眾,不是從容睿智的校長,也不是高高在上的榮譽學者。
我最心繫的兩個人,此刻正坐在安納堡廳舞台的另一端、遠處挑高的閣樓貴賓席上,沒有哈佛學位,也沒有傲人的家世。當哈佛的藝術總監特別下樓親切地接待他們時,他們生澀的笑容中夾帶著結結巴巴的英文。這兩個人,剛從台灣飛來,他們是我的爸爸媽媽。
校長致詞後,緊接著就是音樂演出,懸掛在安納堡廳頂端的大吊燈映著七色的彩繪玻璃。夜幕低垂,熱鬧喧譁的大廳漸漸安靜了下來。我最愛表演前那一秒鐘的純粹靜謐。
今夜,我不只擁有極大的殊榮代表哈佛大學以動人的音樂為這十位榮譽博士祝賀;同時,這也是我離家後第一次有機會,在哈佛大學畢業前夕,讓爸媽和最頂尖的學者一起親耳聆聽我的演出。
演出結束後,我先抬頭看見校長溫暖地點頭示意,再一瞥望向舞台下方,全場歡聲雷動。媽媽告訴我,她在遠方站起來為我大聲鼓掌時,淚水已在眼眶中打轉。
八年前,我一個人從台灣起飛。當時的我完全沒想到,像我這般出身平凡的台灣女孩,竟然也能站在世界的舞台。我的爸媽也從來沒有預料到,有朝一日能夠受邀參與哈佛大學的榮譽儀式。
回首過去,我和家人分離了多年,流過淚水,走過孤寂,也曾經失落迷惘。
我的名字是尤虹文,一個道地的台灣孩子。這本書,是我從高雄單飛到申請上哈佛大學,高中三年,一個人在世界另一端奮鬥學習的故事。
推薦序
Lynn Chang 哈佛董事�小提琴家
在這本動人的書裡,我們看到一個離家千萬哩、勇敢聰慧的孩子,在全新陌生環境中如何克服萬難,奮戰不懈。虹文的故事,讓我想要一直看下去,因為她是如此努力地超越恐懼、愁苦,排除一路上所有的障礙,可說是一位藝文雙修、才華洋溢的音樂家和作家。這是一本激勵人心的作品。──小提琴天王帕爾曼 Itzhak Perlman
虹文的寫作和她的大提琴造詣同樣燦爛繽紛,一定要讀!
看到台灣孩子「愛拚才會贏」的精神
林知延�中華民國哈佛大學校友會會長
虹文在哈佛大學四年中不僅專研經濟,受教於美國前財長和校長桑默斯的高徒安德魯•施萊佛(Andrei Shleifer)教授;在音樂領域的耕耘更辛勤,大提琴琴藝精益求精,臻於純熟,年紀輕輕就成為母校大提琴家之中,台灣的唯一代表。
2010年,她加入哈佛台灣校友會為會員,用心參與校友會和母校的活動;記得去年底我們初次在台北亞都麗緻酒店見面,我很訝異我們竟然除了英語之外還能夠兼用國語和台語交談。
我曾以過來人的身分建議她:「出國那麼久,一定要試著待在台灣至少一年。台灣,這麼好的地方,只要能適應第一年,心就可以留下來。」
我不知道她有沒有照我說的話做,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她用自己的方式寫了這本書,讓她的心聲透過文字和孕育她的土地「台灣」緊密相連。
這本書紀錄了她在美國最初三年的點滴歲月,娓娓道出所有小留學生的異鄉心聲。從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台灣孩子「愛拚才會贏」的精神;願這本書能夠給台灣關心教育的父母和成長中的莘莘學子,開啟一扇深入美國教育精髓的窗口,點亮登入世界殿堂的一道新火炬。
摘自《為夢想單飛─一個台灣女生上哈佛的成長故事》推薦序
客居異鄉的美好相遇
馬元中�藝術家
和 Mimi認識不超過十分鐘,就能感覺到她是個外向但是又很內斂的人。初見面,她就告訴我們最近和航空公司在電話上周旋時發生的笑話:「因為我的大提琴也要坐一個位子,但是機票一定要有名有姓,所以我就說,一張是Mimi Yu,另一張是Cello Yu。結果對方非常認真地問我,『這位Cello Yu是先生還是小姐?』」
她總是活潑開朗,凡事直率面對。隻身離鄉背井超過十年,有時候她的天真爛漫又使我吃驚,再怎麼微不足道的小事,說給她聽之後,都會變得有趣百倍。但是在這樣的外表底下,她是沉靜的,用她的方式去捕捉和表現每一個瞬間。
我們曾經在飯館裡,一邊吃小菜,一邊討論怎麼樣結合她的音樂世界和我的視覺世界,一邊在我寸步不離身的筆記本上塗塗畫畫:這邊這樣,那裡那樣。然後,我們要去哪裡申請補助,場地的問題呢……總有一天,要付諸實現。
現在,Mimi要把她的成長和體會寫給大家。我也很期待,她的所聞所思是不是會和同樣少年離家的我相仿呢?像我們這樣子為了現實和理想努力,覺得自己代表從小居住生長的土地,期許自己以客居之姿嶄露頭角。
恭喜 Mimi。我們一起加油。
摘自《為夢想單飛─一個台灣女生上哈佛的成長故事》推薦序
音符背後的故事
劉軒�作家、音樂人
認識Mimi不算很久,但我覺得彼此已是深交,一來她是我哈佛學妹,二來也是茱麗葉音樂學院的校友,我們之間有不少共同的記憶可聊。而且,Mimi讓我想起許多認識的小留學生:彬彬有禮、積極進取,但也有一種長期在國外獨自生活所鍛煉出來的韌性。
而這也只是表面。背井離鄉的辛酸、文化的衝突、沒有家庭安全網的狀態下尋找自己......在Mimi喜氣洋洋的談笑中,看不到舊傷,但這是每個小留學生都得面對的課題。每個人的狀態不同,出路也不同。我和Mimi不曾聊過這些,但閱讀她的這本書,還是心有戚戚焉。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出國念書,只要功課好就沒問題。但即使是光鮮亮麗的名校,也有黑暗之處,有時甚至因為學校光環太大,蓋過了個人內心的燭光,被吹熄了也難以察覺。我所認識的名校學生,曾經叛逆迷失的大有人在。我甚至懷疑,八成要經過了這個過程,才能搞清楚自己是誰,才知道在家庭、社會和文化中該站在哪裡。
Mimi是個成功的例子。這不僅因環境塑造,也靠自己苦修。環境就像一把好琴,讓人更容易練出悅耳的音色,但如何在正確的音符中注入靈魂,讓琴為之歌誦,除了高度的技巧,更需深度的自省。最終,過去的歡樂悲傷才是音樂的能量,心坎才是真正的共鳴器。
每次與Mimi見面都談笑甚歡,而今在她的新書裡,我看到了音符背後的故事。她的音樂就是文字最好的伴奏,她的文字就是音樂的最佳註解,兩者相輔相成,譜出的雙部合音,值得回味。
摘自《為夢想單飛─一個台灣女生上哈佛的成長故事》推薦序
尤媽媽的話
一直以來,我們只希望能夠當女兒背後的推手、抱琴的書僮,從來不曾預期她可以出國,更沒有想到,她會申請上哈佛。當虹文願意自己寫書,分享她的心路歷程時,她的爸爸和我心中都非常訝異,也感動莫名。
因為,她的故事不同於任何坊間教你「如何上哈佛」參考書;她的經驗不僅可以成為台灣孩子申請名校的另外一面鏡子,更希望藉由她的分享,讓大朋友、小朋友知道:虹文曾經鋼琴成績最低、手受傷不能練習、PSAT分數只有同學的一半、大提琴老師不看好……。剛到美國,她不是明星學生,沒有家世背景,又是台灣來的局外人,沒有任何條件值得哈佛大學的青睞。她什麼都沒有,有的只是多一點的努力,等久一點的恆心,還有,永遠不放棄的毅力。
虹文憑自己的實力幸運進入哈佛。她的故事,讓我們做父母的也受到激勵。即使前面有再高的山擋路,如果虹文做到了,那麼,你也可以的。
摘自《為夢想單飛─一個台灣女生上哈佛的成長故事》推薦序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