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當了媽媽,更要練習做自己:拋開對完美的執著,找回人生的主導權

當了媽媽,更要練習做自己:拋開對完美的執著,找回人生的主導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52781
劉淑慧
新手父母
2019年6月20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865752781
  • 叢書系列:好家教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3 x 17 x 1.7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好家教


  •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當了媽媽才能體會什麼是真正的斜槓人生。

    讓母親以外的角色得分,也在為母親這個身分加分。

    最終的目的不是樣樣拿滿分,而在於平衡與取捨。




    女兒的障礙教我轉念與放鬆,兒子的直接教我面對與示弱。

    當我不再努力要把所有事做到滿分,願意接納自己真實的模樣,

    反而能從不太不完美的人生中,看見孩子與自己的亮點。

    嘗試重拾母親以外的三個重要身分(太太、女人、女兒),

    練習把「自己」放回生命中每一個最適當的位置。





    很多人在成為母親後,會潛意識地把這個角色無限放大。

    大到壓過同時存在的其他身分,更不用說,愈來愈渺小的「自己」。

    但人生中的每個角色都不該被偏廢,每層關係都該好好被經營。

    透過陪伴與等待孩子的過程,我找回了一個又一個屬於我的角色。





    -當母親教會我的事-

    媽媽不只是媽媽,教養不只在家裡

    堅持應該保有彈性。接受不完美的孩子,練習當不完美的媽媽。

    曾以為努力就能給孩子全世界,後來才懂放手能讓世界教孩子更多。



    -當太太教會我的事-

    生命中真正的另一半是先生,不是孩子

    意外狀況是練習不同以往的生活節奏。適時放過自己才能享受人妻角色。

    製造機會讓另一半體驗當媽的辛苦,但別把教養孩子當成夫妻共同的興趣。



    -當女人教會我的事-

    不論成不成家,興趣不能犧牲,夢想不能放掉

    到頭來都免不了一個人過日子,刻意練習獨處與隨便,享受孤獨與自在。

    維持實力,別與社會脫節。人生不只要學會踩煞車,更要懂得何時該轉彎。



    -當女兒教會我的事-

    用行動證明孩子的重要,安全感讓人長出信心

    在母親的懷抱裡,我可以放心做自己,因為知道她一直在,我不怕跌倒。

    媽媽做公益的背影,以利他為圓心的人生信念,影響我下半生的職涯選擇。



    【看完這本書•他們這樣說】



    「懂得脆弱,才是真正的堅強。

    當父母必須在摸索中學習、不斷嘗試中成長,對多數人來說是挑戰,對淑慧來說,是場障礙賽。但她超越障礙在愛孩子的同時,學著愛自己。唯有拋開自責,才能多點當父母的自信。」_王永福(福哥)•頂尖職業講師、簡報教練



    「這本書給人活出精采的生命力量。有了孩子後,做母親就是一輩子。淑慧這個母親,面臨更多的課題與挑戰。但當她願意接受孩子與自己的不完美,不再事事逼自己做到滿分後,逐漸找到自我探索的那條路。」_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多重角色下的不簡單人生。同時擁有媽媽、太太、女兒等多重角色,看似醫生娘與高學歷的人生勝利組背後,有著身心障礙者父母走出黑暗世界的日常。人可以選擇在黑暗裡繼續待著,也有資格像淑慧一樣,迎向光明。」_謝文憲(憲哥)•知名講師、作家、主持人



    【真情按讚•感動推薦】

    何飛鵬 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林書煒 POP Radio電臺臺長、主持人

    許皓宜 諮商心理師

    葉丙成 臺大電機系教授

    謝文憲(憲哥) 知名講師、作家、主持人

    王永福(福哥) 頂尖職業講師、簡報教練

    王聖儒(小白醫師) 輔大附醫兒童急診科主任

    陳藹玲 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盧克文 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理事長


     





    [前言]

    終於不再把母親

    這個角色無限放大





    [輯一]

    當母親教會我的事-

    媽媽不只是媽媽,教養不只在家裡



    01/以為只有笑不容易,原來哭也是

    ?1出乎意料的情節:不會哭的新生命

    ?2忐忑的一百八十天:就怕她忘記呼吸

    ?3棘手的狀況:連吃奶的力氣都沒有

    ?4無助的衝擊:一個孩子我都搞不定

    ?5要「像個正常人」,還是「過得像個人」



    02/低潮是爬出生命困境的梯子

    ?1做好的心理準備,仍然不堪現實一擊

    ?2擔心女兒的不美麗,找不到方式彌補

    ?3人生到了谷底,不代表就無路可走



    03/再怎麼努力,都給不了全世界

    ?1女兒最好的朋友也「不會說話」

    ?2父母給的有限,世界才能給孩子更多

    ?3約好時間地點,卻等不到朋友赴約



    04/兒子喜歡的,是媽媽最不愛的

    ?1我超怕老鼠,兒子卻堅持養老鼠

    ?2雖言之過早,還是得預備當人婆婆

    ?3在愛裡沒有委屈,但要設定底線



    05/到大學旁聽的那一學期

    ?1等了十年,才聽到女兒叫「媽」

    ?2讓自己歸零,才能重新學習

    ?3接受不完美孩子,練習當不完美媽媽



    06/彈性中有堅持,堅持中有彈性

    ?1「你就不能假裝一下嗎?」

    ?2小小年紀就懂在彈性中有所堅持

    ?3結緣與禮貌的取捨-我能選朋友嗎?



    07/親子去旅行,看見彼此的需要

    ?1讓孩子知道:無論如何,爸媽都會等他

    ?2從只顧自己到懂得顧別人的揪團旅行

    ?3期待孩子在旅程中學的三件事



    08/兒子從姐姐身上學的練習本質

    ?1動機太複雜,再多興趣也不是動力

    ?2特殊兒的反覆練習成為手足的學習

    ?3每一種練習都不是為了旁人眼光



    09/肩膀骨刺的警訊:是該放下的時候

    ?1該來的還是會來(只是沒想到這麼快)

    ?2伴隨而來的是另一道無形的傷

    ?3從「對不起」到「謝謝你」



    10/在害怕裡,認識更真實的自己

    ?1「媽媽,為什麼只有我會害怕?」

    ?2勇敢不是不怕,而是懂得害怕

    ?3恐懼,是更深刻認識自己的機會





    [輯二]

    當太太教會我的事-

    生命中真正的另一半是先生,不是孩子



    01/結婚之後,第一次離家出走

    ?1孤軍奮戰的怒氣一觸即發

    ?2我想要先生體諒,卻很少體諒先生

    ?3製造機會讓先生體驗當媽媽的苦



    02/從學做菜中體會的人生哲學

    ?1很會做菜的媽媽,討厭做菜的我

    ?2做菜應該自在,而不是充滿規範

    ?3害怕失敗會讓人停滯不前



    03/突發「撞」況是最好的情商課

    ?1為了搏女一笑,開啟「點烽火」的瘋狂

    ?2繼續困在泥淖,或拍掉沙土往前走

    ?3攜手面對意外插曲,是最好的情商課



    04/說好每星期一,帶點壓力的浪漫

    ?1找一個夫妻兩人的專屬時光

    ?2說好的星期一,從期待變壓力

    ?3別讓夫妻共同興趣只剩「教養小孩」



    05/煎牛排不難,但我就是學不會

    ?1明明沒那麼難,我卻始終做不來

    ?2給伴侶新舞臺,讓他看見新可能

    ?3女人不必用凡事都能,來證明自己



    06/適時放過自己,才能享受人妻角色

    ?1適時放過自己,不用事事要求滿分

    ?2練習不同以往的生活節奏





    [輯三]

    當女人教會我的事-

    不論成不成家,興趣不能犧牲,夢想不能放掉



    01/曾經我也徘徊在憂鬱的邊緣

    ?1醫學直覺告訴我「我的心出狀況了」

    ?2忽略身體警告,以為假裝可以撫平一切

    ?3想雨過天青,先要有面對的勇氣



    02/練習獨處的能力,培養老後的活力

    ?1到頭來都避免不了「一個人過日子」

    ?2刻意練習獨處,享受一個人的自在

    ?3透過「閱讀」學會與自己相處



    03/從油畫課學到隨便的處世態度

    ?1等腰三角形兩腰不等長的插花理論

    ?2理科邏輯和意外人生打了一架

    ?3刻意練習「隨便」,生活反而更自在



    04/滑雪教我的事1:人生要懂得轉彎

    ?1X!為何我又站在雪地上

    ?2直線前進快卻危險,走下坡時愈彎愈好

    ?3人生要學會踩煞車,更要學會轉彎



    05/滑雪教我的事2:跌倒不能太多次

    ?1跌倒太多次,會失去站起來的力氣

    ?2一個有力的後盾,啟動預備好的勇氣

    ?3做孩子的人生教練,教他做自己的主人



    06/滑雪教我的事3:拉人一把的終極精神

    ?1無助時的浮板,指引一個心安的方向

    ?2不求回報,拉人一把的終極精神

    ?3沒有目的,單純付出就是快樂



    07/維持自己的實力,千萬別與社會脫節

    ?1閱讀力:維持實力的最低門檻

    ?2表達力:參與人群與連結社會必備

    ?3挑戰力:改掉自以為是的最佳鍛鍊





    [輯四]

    當女兒教會我的事-

    用行動證明孩子的重要,安全感讓人長出信心



    01/我是看著做公益的背影長大的

    ?1開著小貨車,擔任連接資源的角色

    ?2沒有刻意沒有怨言沒有委屈的付出

    ?3以「利他」為圓心的人生信念

    ?4媽媽的背影,影響我下半場職涯選擇



    02/從不問薪水多少,只問我快不快樂

    ?1念研究所的初衷,都是現實考量

    ?2不是每個媽媽都會問「上班開不開心」

    ?3獲得信任的孩子,才會擁有自信心

    ?4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03/愛無關有無血緣,只在願不願意

    ?1媽媽是同時被兩個家庭疼愛的孩子

    ?2長者要的不只是照護,還有尊重與尊嚴

    ?3超乎血緣的愛-沒有前提,沒有條件



    04/當直升機媽媽不是最難的

    ?1每天早上七點的一通電話

    ?2孩子知道你在,就不害怕跌倒

    ?3抓緊孩子不難,有智慧放手才難



    05/約失戀的我看鐵達尼卻呼呼大睡的媽媽

    ?1想盡辦法讓我不覺得孤單的媽媽

    ?2實際陪伴遠比講大道理更有效

    ?3足夠的安全感讓我長出信心



    06/「就是想親眼看到我女兒沒事!」

    ?1意外真的來的比明天還要快

    ?2阻止不了媽媽想親眼確認的「任性」

    ?3用行動力證明孩子的重要性



    07/是母親也是女兒,角色都很重要

    ?1『我怎麼不在妳身邊?』我想對女兒說

    ?2『妳可以放過自己嗎?』母親含淚對我說

    ?3當媽媽不是考試,不用要求一百分





    [結語]

    當這樣的小米

    看見象徵希望的極光





    【多重角色下的不簡單人生】



    您相信緣分嗎?



    第一次跟淑慧見面,是在福華文教會館卓越堂,我擔綱其中一場名為〈業務風暴〉的專題演講的講師,透過知名紀錄片《一首搖滾上月球》故事主角巫錦輝(巫爸)的引薦,我認識了她。想起來,不得不相信緣分的安排。畢竟,一場業務型態的演講,配上一對擁有身心障礙者子女的家長,好衝突啊。



    當天中午我們一起在圓桌吃飯,我才知道淑慧的家庭與巫爸相似,家裡都有一位特殊兒。一位辛苦的母親,眼神中閃露的是堅毅與光芒。過程中,我們聊到身為基督徒,如何透過信仰的力量讓他們度過難關,及如何透過麥克風與信念,改變世界。是的,我們之間的對話從來沒有悲苦。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表達我跟他們相處時的情境,我會說「辛苦的人,常擁有快樂的心。」事實證明「我錯了。」他們不是不悲苦,而是隱藏了起來,或者說「他們不得不隱藏起來。」



    過沒多久,我看到淑慧出現在我的課堂裡。堅毅的決心,再度讓我看見身為人母的強大及身為人妻的苦處。訴說與探索,揭露與療癒,成為身心障礙者父母走出黑暗世界的日常。人可以選擇在黑暗裡繼續待著,但也有資格選擇迎向光明,存乎一心。



    兩堂課中間會有一個月的成果發表準備期,那段時間她認真參與,別人交一次錄音檔,她就交了好幾次。我可以想像,她每次訴說自己的故事時,那把心中的刀,一次又一次的劃開心裡最深的傷口,一次一次的流血,又一次一次的癒合,直到傷口消失,變成今天大家看到的她。期末,淑慧在課堂上拿到很好的成績,無須博得眾人的同情,單純用她的真誠與真實,就足以撼動所有人。



    隨後在我們公司舉辦的STEP年會活動中,淑慧再度用自己的故事,感動所有人,臺下跟我一起聆聽的,除了我與合夥人及近兩百位同學外,還包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先生、臺大教授葉丙成先生、永齡基金會劉宥彤執行長等。他們三位都向我表示:「淑慧的堅強,超乎尋常。」



    身為女性,同時擁有媽媽、太太、女兒的多重角色,看似醫生娘與高學歷的人生勝利組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令人動容的人生故事,書中都有完整交代。我還是想強調,淑慧無須得到同情,老公一句「你做得很好。」是她最想要的體諒。另外,她學著不再把母親這角色無限放大,而是在各個角色中,取得平衡。。



    你會喜歡這本書。



    --謝文憲(知名講師、作家、主持人)




    其 他 著 作
    1. 陳式太極拳三十六式套路分解教學(附DVD)
    2. 諮商研究法 Research Design in Counseling, 3e
    3. 諮商與心理治療:多元文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