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從電影中發現社會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924543
胡正文
新銳文創
2019年7月01日
93.00 元
HK$ 74.4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8924543
叢書系列:
新美學
規格:平裝 / 176頁 / 16 x 23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新美學
分
類
藝術設計
>
電影
>
電影評論
同
類
書
推
薦
OS ISSUE 2 家族舔祕密 Home Sweet Hole(附逢魔奇幻風手繪海報)
一邊吃著爆米花、一邊療著傷:透過電影看見我們說不出口的心理創傷
異色的雜念:看電影的人02
運動電影感想
陶醉影畫
內
容
簡
介
「試著讓自己的心靈像是面三稜鏡,讓不同的光折射進來。」
──美國社會學家 米爾斯(C. W. Mills)《社會學的想像》(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電影觸動人們的感官,
延伸心靈與思維層面的敏銳度,
引領觀影者從不同的角度檢視自己與社會的關係。
本書討論了五部電影:在《雙面勞倫斯》中,探討「跨性別」者在生活中實質困境與自我印象形塑的兩難,從社會各層面敵意與歧視的眼光,來檢視當代社會文化中的規範與行為體制;而《完美陌生人》是由人性弱點、窺視欲望、個體與他人互動、和諧與真實等面向切入,解剖的是婚姻長久經營的疲乏真相與各種困頓障礙;《悲慘世界》則是由影片思考社會中無處不在的偏見及對權力的傲慢,引出社會真實與假象的防護機制,釐清善惡與權力的界線;《飛越杜鵑窩》揭露體制衍生的社會議題與意識形態,本片的意涵早已跨越時空的限制,值得當代社會再行反思;《東京奏鳴曲》以普羅大眾「夾縫中求生存」的敘事內容,展現父權違建以及家庭與社會的偽善,揭露現代社會的壓抑與苦悶。
本書特色
?電影是觸動人心的優質娛樂,在心靈與思維層面引發深刻的連鎖效應。
?經典電影躍然於紙上,藉由精闢的分析,帶領讀者檢視自身與社會的關係。
?
目
錄
自序 對電影的思考匯聚
Chapter 1 導論
從社會脈絡走進電影故事
電影潛藏的心靈地圖
社會學想像中的個人與社會
研究者的定位
Chapter 2 文獻閱讀的發展脈絡
故事展演下的現實生活
日常生活中「做性別」的擴展
社會學的想像與觀察
電影之於社會的延伸與牽絆
Chapter 3 性別扮演與情愛流動—《雙面勞倫斯》
前言
無法遏止的雙面旅程
重新定義下的「性別扮演」
愛的侷限與糾結—「破繭成蝶」
母親,共同脈動的覺醒
跨越性別的情欲流動
結語—是開始也是結束
Chapter 4 在移動中跨越的現實—《完美陌生人》
前言
愛、窺視與隱私
月全蝕之夜的無限可能—以愛為名
「前後臺」的雙軌—隱藏的祕密
粉墨登場後的卸妝—走過必留下痕跡
愛、欲望與出軌—偽照的真實
結語—煙霧與鏡像的迷宮
Chapter 5 社會邊緣:從《悲慘世界》觸碰真實與假象
前言
問題的起點—規章、監禁與暴力
蒼穹無垠下的一道裂痕—今是昨非
跌落萬丈深淵後的心境轉折
沉痛的命運埋伏
黑暗中的陽光—今是昨非
結語—揭開律法權力的偽善
Chapter 6 衝撞體制後的火炬傳接—《飛越杜鵑窩》
前言
神話故事—化身推石頭上山的西西弗斯
螳臂擋車後的無奈和優雅
彷如戲劇扮演—衝撞體制
一種瘋狂、兩種世界
權力的隱藏VS自由的渴求
結語—看見的是內在、可能與限制
Chapter 7 被動的人生—在夾縫中生存的《東京奏鳴曲》
前言
被動的人生—中產階級的恐懼
戲劇的隱喻—轉向自己、假面撕破
走出沉默陰影的苦澀
從脫軌到重組的家庭結構
結語—高夫曼與影片的交叉凝視
參考書目
出版心語
?
序
自序
對電影的思考匯聚
這是一本由社會學角度思考分析,對電影文本研究撰寫的書籍,也是個人近年來對一些電影思考的匯聚,其中蒐羅的大抵是作者在觀影過程中心有所感的作品;所舉隅的電影,一方面深感其具代表性,能充分反映出社會的價值、文化的變遷、生活經驗與意識形態;一方面是建立在能否表達出社會建構的脈絡,敘事展演的合理性以及能充分顯現人類思想情感的心靈延伸;當然,更多程度是想藉由凝視不同的故事核心中,嘗試閱讀出電影研究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概念:回答一部電影所隱含的意識形態、美學文化、敘事問題與導演傳達不同程度的意義。
欣賞電影其實是再享受不過的事,完整而美好。分析反而是尷尬又殺風景,甚至是多餘的。不過,矛盾的是,「分析」卻也是你我內在隨時都發生的心理情事;舉凡接觸的人際溝通、情境互動、態度行為、語言表情或僅止於觀察時的種種感覺及思考,都透過我們專注的眼神,精巧的心思在逐條、逐項、逐步的閱讀與「分析」中;區別只是把公共的場景轉移至銀幕上,在隱密黑暗中張揚又公開;不過,單純觀賞和以深度的審視分析電影,的確是有著大大不同的感受,也唯有透過深度的檢視,方能將潛藏於社會意義的電影與生活相互呼應。
Mills就曾說:「要試著讓自己的心靈像是個三稜鏡,讓不同的光折射進來。」也就是提醒我們要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大的社會脈絡來看自己的處境,並嘗試開鑿個人的不同感官與延伸其感受與想像;而最輕鬆的觸媒就是觀賞電影。換言之,如果我們願意更謙卑的觀看影像敘述的社會故事、顯示的價值信念、透露的社會意義, 這將是你我生命中信手拈來最強大反身性的思考機會。
祝福所有喜歡看電影的朋友,都能各自由我們的心出發,自由的凝視,自由的享受,由電影不同的故事中為自己萃取不同的能量。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