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地窖裡的男孩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797677
凱薩琳.馬歇
劉清彥
未來出版
2019年7月18日
127.00 元
HK$ 101.6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4797677
叢書系列:
未來出版小說館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0.5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未來出版小說館
分
類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兒童故事/小說
>
偵探/冒險
同
類
書
推
薦
【SOS!公主出任務】5-8集套書 (中高年級讀本•解救動物�調查推理)
廁所幫少年偵探2:珍珠奶茶事件(三版)
貓戰士暢銷紀念版:四部曲套書(附隨機戰士卡)
怪盜亞森·羅蘋6:碧眼少女
可能小學的愛臺灣任務1:真假荷蘭公主(暢銷紀念版)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敵人派
爆笑校園 2
爆笑校園 1
爆笑校園 3
爆笑校園 4
爆笑校園 5
內
容
簡
介
★授出17個國家版權
阿罕是來自敘利亞的14歲非法移民,
舉目無親,只能躲藏在久未使用的地窖裡;
馬克斯來自美國,異文化、陌生的環境,讓他感覺無助孤寂。
一次意外的相遇,讓兩個男孩的友誼開始增長。
強烈的傳達了在充滿恐懼、懷疑和道德困境的氛圍中,
相信另一個人所需的勇氣。
在暴雨中,來自敘利亞的14歲非法移民阿罕,從人口走私販手中逃走,在古老的住宅中找到一個久未使用的地窖避難。
13歲的馬克斯最近從他熟悉的美國,移居比利時,對新的習俗、文化、語言完全不適應,在新學校更被一幫男孩欺負 ,他感到孤單寂寞!
一次意外的相遇,馬克斯和阿罕的生活相互激盪,友誼開始增長。他們共同克服眼前的重重難關,相互激勵學習,因而扭轉了地窖男孩的命運。
透過兩個男孩日益加深的友誼,作者提供了一個現代感、有趣的懸疑故事,同時強烈的傳達了在充滿恐懼、懷疑和道德困境的氛圍中,相信另一個人所需的勇氣。
這本書情節生動、真實,電影感十足,傳達現代人對「非我族類」恐懼的理解。讀者透過閱讀這本小說,學會成長,獲得自信、自尊,並理解、欣賞與看似陌生的人交朋友,儘管他們的生活可能跟我們不一樣,但懷抱的是同樣的價值觀,同樣期待在世界找到一席之地。
得獎紀錄
★美國《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兒童讀物
★美國芝加哥公共圖書館年度最佳書籍
★美國亞馬遜當月最佳書籍
★美國銀行街年度最佳兒童書
★美國圖書館協會推荐
★《紐約時報》推荐
好評推薦
一個充滿青少年創傷療育、同理心、勇氣和希望的故事。 ──美國《書單》
這本精心布局的懸疑小說,以敏銳和優雅的筆調,敘述難民、族群融合、恐怖主義、伊斯蘭教和敘利亞內戰等主題。一本圍繞當前難民危機話語的迷人之書。──美國《柯克思書評》
深入觸及移民、仇視伊斯蘭和恐怖主義,必須優先閱讀的書單。 ──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
透過兩個男孩日益加深的友誼,作者提供了一個具有現代感、有趣的懸疑故事,同時強烈的傳達了在充滿恐懼、懷疑和道德困境的氛圍中,相信另一個人所需的勇氣。 ──美國《出版人週刊》
非常適合課堂上閱讀,這本現代感十足的小說及鮮明強的主角形塑,有助於關於友誼、伊斯蘭教和世界各地難民困境的討論。──美國《青少年倡導之聲》(VOYA)
?
序
作品賞析
陳安儀
什麼是難民?你眼中的難民是什麼樣子?什麼人會變成難民?
是破破爛爛,窮得一文不值?還是沒受過教育、大字不識幾個?
是來自飢荒、戰亂的落後地區?還是住在大帳篷裡,每天只等吃大鍋飯?
是運氣不好的倒霉鬼,還是與我不相干的其他民族?
如果你這樣問一個身處在安居樂業的台灣、每天不愁吃穿,只擔心偶像演唱會票買不到的青少年,他可能會給你一個制式「難民畫像」的回答,也或者他會眼皮一翻,覺得事不關己。
然而,事實上,難民就跟你我一樣,可能上一刻還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上班族、學生、老師、老闆、家庭主婦……下一刻便因著戰爭、天災人禍,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為了保住性命,不得不拋下一切,遠渡重洋,到陌生的國度尋找希望。就和「地窖裡的男孩」阿罕一樣。
2011年敘利亞爆發內戰,數以百萬的難民流離失所。阿罕的家遭到了轟炸,為了爭取活下去的希望,阿罕和爸爸不畏艱險的搭乘小艇逃往附近的土耳其、希臘……甚至是千里之外的歐洲。然而,在波濤洶湧的海上,阿罕失去了爸爸的蹤影,只能跟著伊拉克的同船難民一起住在比利時暫時搭起的難民營。但是,在歐盟政策中,敘伊拉克難民即將遣返,所以阿罕只好孤身一人繼續逃亡。途中,他被人口販子所騙,不得已躲進了一個酒窖。
在這裡,他遇到了美國少年馬克思。
馬克思因為父母工作的關係,遷居至布魯塞爾,在法語學校裡上課。他在陌生的語言環境中,孤單、挫折,也因此與阿罕一見如故。兩個離家千里的男孩,建立起了真摯的友誼,也展開了一連串驚心動魄的冒險。藉由馬克思的眼睛、耳朵,我們看到了一般人對「難民」、「穆斯林」各種不同的歧視與偏見 ; 但藉由馬克思意欲效法二戰期間「雅伯嘉納」援助猶太人的精神,我們也看到,這世界之所以美麗,就是因為醜惡的人性中,總不乏捨己救人、善良同理的溫柔光輝。
2015年,一張溺斃在沙灘上的三歲敘利亞男孩照片,在網路上瘋傳,引起了社會大眾的震驚,也影響了歐盟的難民政策。原本基於國家安全考量而將難民推拒於外的國家開始伸出援手,難民的問題日漸受到重視。這幾年描述難民的小說如雨後春筍,希望喚起大眾的同理心 ; 然而,一本精彩的小說,不只是描寫苦難,而是要能讓讀者感同身受、體會同樣身而為「人」的情感。
「地窖裡的男孩」去除了複雜的地理歷史背景,極為精準的以友誼作為主線,緊緊扣住讀者心弦,隨著劇情起伏而為他們緊張、為他們開心、為他們惋惜、也為他們打抱不平。每一個性格鮮活的角色,都讓我們更加了解:這世界即便有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生活習慣 ; 但是卻有同樣的善良、同樣的正義、同樣的勇敢,與同樣的------愛。推薦給大家。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