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直擊緬甸內戰現場:一部穿越印度、緬北到中國的2275公里採訪實錄

直擊緬甸內戰現場:一部穿越印度、緬北到中國的2275公里採訪實錄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759770
柏提爾.林納
林玉菁
馬可孛羅
2019年8月03日
193.00  元
HK$ 164.05  






ISBN:9789578759770
  • 叢書系列:Visum
  • 規格:平裝 / 496頁 / 21 x 15 x 3.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Visum


  • 社會科學 > 大眾傳播/新聞學











    一部了解緬甸內戰實況的政治經典報導

    《中國的印度戰爭》柏提爾.林納,記者生涯代表作




    一塊被世人遺忘40年的翡翠大地、一趟穿越密林與深谷2275公里的長征之旅

    30萬文字與近100張照片,記錄緬甸人民歷經內戰的磨難




    戰地記者林納攜家帶子深入緬北,鎮日上演跟政府軍貓抓老鼠的遊戲

    竄改簽證、變裝易容、偽造文書樣樣都來!

    只為忠實呈現內戰下,各少數民族軍區與緬甸共產黨的第一手實況




    一九八五至一九八七年間,柏提爾與森倫.林納夫妻,帶著途中出生的女兒,花了一年半的時間,穿越緬甸北部與東部。透過本書,他們以少有的深刻洞見,描述緬北少數民族對抗緬甸軍政府統治的掙扎,更記錄了緬甸共產黨的衰亡。



    這段驚人艱辛的兩千兩百七十五公里路程,他們一家三口多數時間以雙腳跋涉,少數時間則用吉普車、自行車及大象代步,在游擊隊與政府軍駁火中迂迴前進。在這片各方少數族裔軍頭派系林立、政府軍勢力無力干預的絕遠異域,林納一家是許多當地人四十年來第一次見到的外人。在此之前,緬甸已經打了超過四十年的內戰。



    時過境遷,距離柏提爾當年走訪緬北已過了三十個年頭,緬甸此刻也乍看走向民主化進程,內戰看似也停歇了。此刻閱讀《直擊緬甸內戰現場》一書,邊境區域曾是緬甸反抗者的革命重鎮,今日看似已經成為民主戲台的邊緣。然而羅興亞人以及十幾萬流亡泰國的克倫人,仍然用生命與鮮血提醒著世人,也挑戰著仰光當權者的緬族中心主義。這趟三十年前穿越亞洲最危險內戰區域的旅程,柏提爾幾乎失去一條腿,在印度與克欽都曾陷入交戰雙方火線中,然而他一家人活了下來,留下許多珍貴的文字、照片與今日依舊難得一見的少數民族區域地圖。這些少數民族在地緣政治勢力、毒梟、外國介入中,試圖保護自己文化與生活方式的努力,今天仍然給予我們許多對於緬甸真實情況的洞見。



    【國際書評】

    《直擊緬甸內戰現場》仍舊是我讀過最好的報導之一,不僅記錄了夫妻兩人長達十八個月,兩千兩百七十五公里的探險旅程,更對緬甸軍事統治下的那迦族、撣族、克欽族已遭世人遺忘的民族掙扎,留下深刻洞見。──約翰.麥克白(John McBeth),《記者:亞洲報導四十年》



    《直擊緬甸內戰現場》是關於緬甸山區人民反抗仰光統治的四十年抗爭,以及這對大膽夫妻置身其中的時光……從獨特的作者視角,訴說他的旅行、研究及以記者身分所完成的工作。──德瑞克.戴維斯(Derek Davies),《遠東經濟評論》

    《直擊緬甸內戰現場》既是精采的旅行紀錄,也戲劇性見證了當時對抗緬甸政府的不同武裝反抗團體。他是多年來第一位進入反抗團體掌握的蠻荒緬北地區的西方人,並為夾在政府、反抗軍與地方毒梟間的山區人民日常生活,留下難得洞見。──安德魯.塞爾斯(Andrew Selth),《亞洲研究評論》



    ……終極的山岳之行,兩年時間穿越叢林與山地,從一個游擊隊到另一個游擊隊。《直擊緬甸內戰現場》橫跨旅行記述與武裝反抗團體的歷史之間。──安德魯.邁坦(Andrew Metten),《偉大探險》



    若說本書是這個主題的最佳作品,實在稱不上是推薦,因為這是唯一的一本。即便在任何對手作品問世後,我們能預見本書仍將是一場艱困旅程的動人紀錄,也是平衡政治報導的第一流作品。──查爾斯.布朗(Charles Brown),《北方月刊》

    ?


     





    地圖列表

    縮寫說明

    第三版序

    第一章 那迦人

    第二章 加爾各答

    第三章 前進科西馬

    第四章 藏匿

    第五章 隆瓦-格桑羌蘭

    第六章 前往欽敦江

    第七章 胡康河谷

    第八章 三角地帶

    第九章 芭蕉

    第十章 水井灣

    第十一章 果敢與阿佤山區

    第十二章 邦桑

    第十三章 越過景棟山

    第十四章 前往西雙版納與香港

    後話

    致謝

    ?





    作者第三版序



    這是一段二十五年前的旅程紀錄。我與妻子森倫潛入印度東北的那迦蘭邦,這是外國人禁止進入的區域。我們在此地困守數月後,終於成功跨越邊界進入緬甸,最終目標是前往緬甸最北由克欽獨立軍控制的區域。當時沒有任何外國記者曾進入這片區域;為了報導這段冗長而不為人知的內戰,我們在一九八五年三月離開曼谷的家,前往加爾各答。



    七個月裡歷經挫折,試圖與那迦反抗軍建立聯繫,那迦人控制著與印度東北區域接壤的緬甸邊界。我們最後終於成功在十月二十二日非法跨過邊界。此刻,一行已擴大成三人;躲藏在那迦蘭邦首府科西馬的時期,小女兒在此誕生。我們潛入緬北荒野時,她才六星期大。三人在反抗軍陣線後待了十八個月,一開始跟著那迦蘭民族社會主義議會,接著轉到克欽獨立軍,後來則跟著今日已經消失的緬甸共產黨。這段兩千兩百七十五公里的跋涉中,有時極度危險,我們卻有機會記錄了緬甸數十年內戰的歷史。我認為除此之外,這段歷史不可能獲得如此細膩的記錄。一九八七年四月,我們潛入中國,因為非法入境遭到逮捕,拘留將近一週後,遣送香港出境。



    雖然只是穿越緬甸北部與東北部的少數民族區域,比起緬族核心地的平原,這裡彷彿另一個世界。返回曼谷時,我們明確相信剛跨越的這個國家已經緊繃欲裂,準備與強大的軍政府一決勝負。這場對決也確實在一九八八至一九九○年間發生。雖然克欽獨立軍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反抗軍已經跟政府簽訂停火協議,緬北邊境的情況仍舊瞬息萬變。一九八五至一九八七年間我們行經的部分區域,即便今日對外國遊客也相對容易進入,但緬甸看似永恆的族群衝突卻尚未結束。為了解此刻情勢,我認為有必要借鏡歷史,更因如此,這本描述二十五年前情勢的書今日仍舊適用。



    我必須說書中描述的旅程今天已不可能重現,不僅是因為克欽獨立軍在一九九四年與緬甸政府簽訂停火協議,緬共也在早前五年崩潰解體。印度更經歷重大改變,成為一個高科技國家。倘若一九八五年有網路、電子郵件與手機,我們不大可能一路靠著欺瞞詐騙和假造文件,通過邊境檢查哨;當年僅有時斷時續的電話線提供某種程度的即時溝通。印度落後的公共建設對我們非常有利。



    最近幾年,浮現一個更進步也更自信的印度,與一九八○年代中我們潛入的那個國家大不相同。許多特質,我在本書中稱之為偶然發現,也都屬於歷史。許多人認為那些不過是殖民統治的遺緒,並非印度本色。即便如此,我也未更動原始文字,因為這確實是二十五年前的現實,也是我當時寫下的紀錄。讀到我們如何騙過政府當局,潛入那迦蘭邦的故事時,希望印度朋友不會介意;我寫下這些故事,並於一九九○年初次出版時,絕無冒犯之意。



    無可避免地,這趟違法旅程之後,我們上了印度政府的黑名單。畢竟我們假造文件,簽證過期非法停留,未經許可進入管制區,接著又經由稱不上正式關口的印緬邊界小村落,徒步離開印度。但是後續我仍然藉由會議活動特別許可,數次獲准進入印度,直到非法行為禁令終於在二○○○年到期。



    二○○九年十二月,我重返那迦蘭邦,這次是拿著保護區通行許可證(Protected Area Permit,外國人通行證的名稱)合法進入。能夠在科西馬四處走動的感覺真好;先前我只能從躲藏處的窗簾後窺視,或者天黑後從帆布覆蓋的吉普車後座偷看。科西馬已經成為繁榮小城,不像二十五年前我們藏匿數月的地方。現在科西馬的山丘街道上,塞車嚴重;到處都是提供最新電子產品的新商家; 那迦年輕人的時髦程度不輸泰國或馬來西亞的年輕人。但我找到了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三日女兒森泰出生的小屋。當時,這幢房子位於科西馬郊外的偏僻區域。二○○九年,房子依然存在卻已失修,周圍環繞著新的水泥建築。我照了幾張照片,寄給森泰;她已經二十五歲,在東南亞地區擔任建築師。身為瑞典公民,她對自己的瑞典護照上寫著出生地:「印度,那迦蘭邦,科西馬」十分自豪。



    二○一三年十二月,森泰與我一起造訪科西馬,見到接生她的那位助產士,也前往她出生的那棟房子。



    二○一九年四月,當我接到緬北那迦山地格桑(Kesan)村落群(根據新拼音方式改成凱山Kaishan)一名那迦人的聯繫時,這波變化甚至已經明顯傳進緬甸邊界發展最落後的區域。他使用臉書,有行動電話,會說英文,並從西孟加拉邦北部西里古里(Siliguri)的一間神學院畢業。不過一個世代前,當我們在格桑羌蘭時,這群緬北那迦山地的村民都不識字,裸身四處行走,也才剛放棄獵人頭傳統。但正如他的情況顯示,緬甸那迦人更傾向前往印度接受適當教育,卻無法進入緬甸的高等教育機構。

    即便邊界兩側的經濟狀況都有所進展,印度的發展又比緬甸更好,一九八五年我們碰到的許多問題與議題仍舊不變。那迦蘭民族社會主義議會已經分裂;一派由伊薩克與穆瓦哈領導,另一派則由緬甸那迦人領袖卡普蘭領導。那迦人無疑已享有民主自由,但脫離印度的想望仍未消失。同時, 部落主義及對周遭曼尼普爾人和阿薩姆人的深刻不信任,仍舊撕裂著那迦社會。我希望新版《直擊緬甸內戰現場》能為這些問題根源,及緬甸的困境,提供更多理解。我也希望,無論族群,長期苦難的緬甸人民有朝一日能夠享受其他國家視為理所當然之事──真正的和平、自由與民主。



    ──柏提爾.林納於清邁,二○一一年三月




    其 他 著 作
    1. 珍珠鏈戰略:中國在印度洋的擴張野心
    2. 中國的印度戰爭:世界屋脊上的衝突,亞洲兩大區域強權的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