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風的十二方位:娥蘇拉.勒瑰恩短篇小說選

風的十二方位:娥蘇拉.勒瑰恩短篇小說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97032
娥蘇拉.勒瑰恩
劉曉樺
木馬文化
2019年8月14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863597032
  • 叢書系列:繆思小說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5 x 21 x 2.6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繆思小說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美國文學

















    娥蘇拉.勒瑰恩是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她不只是科幻作家,更是文學界的標誌性人物。

    ──史蒂芬.金



    勒瑰恩的文字寫入了我的靈魂。

    ──尼爾.蓋曼



      ※奇幻大師勒瑰恩的追本溯源之旅,堪稱第0號作品

      ※哲學、奇想與科幻的完美融合

      ※30年等待,繁體中文版初問世!

      ※收錄《黑暗的左手》、《一無所有》靈感來源、《地海系列》前傳

      ※作家 臥斧、臺大外文系教授 趙恬儀專文導讀



      世上最幸福快樂的城市,住著最悲慘可憐的孩子──《離開奧美拉城的人》

      那孩子小小的手中捧著一個木盒,微笑著說,裡面裝的是黑暗──《黑暗之盒》

      一式十型的複製人不幸死去九個,剩下的那人,將會如何?──《死了九次的人》

      在科學等同黑魔法的世界,對知識的單純渴求竟招致殺身之禍?──《師傅》

      無人知曉山下巫師的真實身分,直到另一名屠龍巫師出現,他們才發現真相──《名的規則》



      《風的十二方位》由勒瑰恩自選17個短篇,收錄自我點評與花絮、起源與軼事。故事設定從中古世紀延伸至遙遠未來;有偶然拾起的靈感,也有未來長篇的起源。勒瑰恩向來善於以優美犀利的筆觸,刻畫衝擊既定印象的情節。於她筆下,所有世俗界線皆可挑戰與破除。透過這本短篇自選,我們將在作者帶領下踏上一趟回溯之旅,一點一滴深入她以文字開闢的科幻疆土,探索豐沛故事力量的源頭。



      來自遠方、來自朝夕晨昏�來自蒼穹十二方位的風,



      說吧,我必回應;告訴我,我能如何幫助你;

      在風自十二方位吹來�我踏上無盡長路之前。



    各界推薦:



      作家 李屏瑤、作家 李伍薰、科幻作家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洪凌、作家 陳?青、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 黃涵榆、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雷雅淇、中華科幻學會 會長兼常務監事 難攻博士──推薦

    ?


     





    珊麗的項鍊

    巴黎四月天

    師傅

    黑暗之盒

    解縛之咒

    名的規則

    冬星之王

    美好的旅程

    死了九次的人



    腦內之旅

    比帝國緩慢且遼闊

    地底星辰

    視界

    路的指示

    離開奧美拉城的人

    革命前夕

    ?





    推薦序



    「閱讀」最大的意義──關於《風的十二方位》




      二○○五年,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的「地海」(Earthsea)系列作品被改編成同名迷你影集。



      一季三集的《地海》影集評價普通,在當年被提名及獲頒的獎項大多是特效、配樂方面的技術項目;觀眾大抵認為這部影集不很差,也不算好,倘若讀過原著,則會明顯察覺雖然影集情節與小說相仿,但就是有什麼東西不大對勁──可能是影集裡的角色形象與閱讀小說時的想像有很大的出入,可能是情節推展當中某些角色的作為沒能表現小說裡的關鍵意義。其實,會讓人覺得不大對勁的最根本原因,或許是影集沒能在影像敘事當中,展現勒瑰恩原著裡地海世界的氛圍。



      地海世界,或說勒瑰恩大多數作品的氛圍,是屬於文字的。



      這不代表勒瑰恩的作品不該以其他表現形式承載──勒瑰恩的作品曾被改編成廣播劇、舞台劇、動畫片及影集,她自己也寫劇本。勒瑰恩的文字作品擁有一種抒緩的節奏,敘事方式有時讀起來不大像小說,反倒有點像人類學、社會學或民族誌,就算故事裡出現以魔法或科學技術的拚鬥,對應的想像畫面也不會是商業電影裡常見的眩目聲光特效。這些特色會與故事的主題相互扣接,形成讓讀者沉浸其中的氛圍;也就是說,無論將勒瑰恩的作品改編成哪種表現形式,改編者都不能只處理情節,還必須設法用另一種表現形式構築類似氛圍,少了這層,改編作品就會缺乏原著的重要特色。



      從這個角度來說,《風的十二方位》(The Winds Twelve Quarters)就有重要的閱讀意義。



      《風的十二方位》最初在一九七五年出版,是勒瑰恩從一九六三年到一九七二年之間創作的短篇選集。「一九七五」聽起來距今已經接近半個世紀,似乎相當遙遠,但勒瑰恩十歲左右就開始嘗試創作,正式發表第一篇短篇故事的時間是一九六一年,在一九七五年之前,她的重要作品,包括「地海」系列的《地海巫師》(A Wizard of Earthsea)、《地海古墓》(The Tombs of Atuan)、《地海彼岸》(The Farthest Shore)及「伊庫盟」(Ekumen)系列的《黑暗的左手》(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一無所有》(The Dispossessed)等書都已經出版,成為奇幻�科幻領域的大師級作者。是故,這本在一九七五年出版的短篇選集,是我們追尋勒瑰恩的創作腳步,觀察作家如何一路摸索、思考、反覆實驗而終於成熟發亮的紀錄。



      而且,勒瑰恩還在每個短篇之前,都加了短短的前言,或者解釋選擇的原因,或者敘述創作的緣由。



      倘若讀者對這類作家成長史沒什麼探究興緻,那也無妨。因為《風的十二方位》當中的十七個短篇,並無劣作,每篇都能帶來閱讀的愉悅,也能引發思索。當然會有讀者認為這是溢美的過譽之詞,例如選集中的第一篇〈珊麗的項鍊〉(Semleys Necklace)情節就相當簡單,主要情節架構幾乎可以視為古早民間傳說的一種變形,結局也並不意外。但在這樣簡單直接的早期創作中,已經可以清楚讀出勒瑰恩如詩一般的敘事韻律,以及將古典社會學研究的方式,置入科幻�奇幻故事的企圖──這個企圖,讓〈珊麗的項鍊〉成為「伊庫盟」系列第一個與讀者見面的故事,也成為奠定勒瑰恩小說風格的礎石。



      勒瑰恩作品裡出現這種寫作企圖,或許並不令人意外。



      父親是人類學家,母親是心理學家及作家,哥哥也是文學學者──勒瑰恩出身書香門第,家中藏書豐富,從小就養成了閱讀習慣。既然成長於學者之家,勒瑰恩雖然對寫作抱持熱情,但原來仍朝學術之路邁進;她一九五一年拿到學士學位,隔年就拿到碩士學位,本來繼續攻讀博士,但在一九五三年到法國旅遊時邂逅了一名歷史學家,同年結婚,也決定中止學業,全心創作。這個抉擇聽來帶著浪漫色彩一如她十年後創作的〈珊麗的項鍊〉,或許讓學術界少了一名學者,卻讓文學界多了一名重要的作家。



      勒瑰恩作品的重要性,放在她擅長的科幻�奇幻類型裡來看,會更加明顯。



      無論各種類型小說的源頭可以上溯到什麼時代,二十世紀都是人類史上這些創作發展最快速的時期,輔以教育普及、傳播與交通發達等因素,小說逐漸成為庶民娛樂選項之一。但無論哪種類型小說,成名作家的男女比例都不平等,除了早先女性受教育的限制更多之外,女性在其他領域面對的不成文限制也不少,勒瑰恩在〈死了九次的人〉(Nine Lives)前言裡就提到這個狀況。男性作家不見得會刻意在作品裡打壓女性,但很容易不自覺地以男性為主的視角敘事。



      就算是經典作品,這類情況仍十分常見。



      例如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偉大作品「基地」(Foundation)系列,最初的三部曲裡真正重要的女性角色算起來只有兩個,而其中一個發揮的最重要功能在於與男性角色的感情關係;托爾金(J. R. R. Tolkien)的傑作「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三部曲裡,幾乎找不到重要的女性角色──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曾半開玩笑地說托爾金作品裡重要的女性角色只有兩個,如果把蜘蛛怪物算進去的話就有三個。除此之外,無論是「基地」或是「魔戒」,都可以明顯看出西方本位的思考模式,例如故事的舞台是「帝國」或者「大陸」。



      但勒瑰恩的故事不是如此。



      其他男性作家的作品自然也看得到社會制度及人性道德的討論──雖然類型小說成為大眾消遣,但利用架空場景探究現實議題,其實一直是創作者們的焦點;不過勒瑰恩的作品從女性視角出發,類似的討論方向,就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觀點,就連論述無政府主義的〈革命前夕〉(The Day before the Revolution),都會顯出意想不到的姿態。而且勒瑰恩不只提供了另一種性別視角,甚至還超越了男女二分的想像,在〈冬星之王〉(Winters King)裡,雙性同體、會在一年當中特定時段轉為某一性別以利繁衍後代的人種登場,這個人種後來在長篇《黑暗的左手》當中再次出現,從根柢顛覆了許多刻板的性別印象。



      除此之外,勒瑰恩也在男性作家的科幻�奇幻領域裡,開闢了全新的想像空間。



      「伊庫盟」裡跨越星際的巨大聯盟並沒有變成單一帝國或相互征戰的政治體,而是為了相互了解及文明進展而齊心努力;「地海」當中沒有建立在廣闊大陸上的類中世紀王國,而是無邊海洋上由大量島嶼組成、彼此以船交通的聚落,居民長得不像身披盔甲的白人騎士,而像黝黑精瘦的亞洲平民,巫師並不是優於常人、有能力無中生有的存在,而是協助醫療或生產、幫忙行船或耕作,以及維持世間平衡的工作者。諸如此類在勒瑰恩的長篇裡會讀到的特點,都能在這本選集中發現;選集裡也有幾篇作品,就是「伊庫盟」和「地海」系列的前身。因此,沒讀過勒瑰恩其他作品的讀者,會在選集裡讀到精采的故事,而熟悉勒瑰恩的讀者,則會獲得更多樂趣。



      此外,選集中的〈腦內之旅〉(A Trip to the Head)相當值得一提。



      乍看之下,這篇小說讀來有趣,但有點莫名其妙;勒瑰恩在前言裡提到了創作的起因,並稱這篇小說為「拔塞器」,意即創作者本來因為某種原因寫不出東西,後來又忽然像被拔開塞子一樣源源不絕地產出故事。身為以文字為主要創作形式的創作者,我也遇過一模一樣的情況,讀到這篇自然覺得興味盎然;不過倘若讀者沒有創作經驗,也可以從這篇小說裡頭,稍微窺見創作者寫出有條有理故事的腦袋,其實多麼亂七八糟。



      無論熟悉勒瑰恩的讀者、不熟悉勒瑰恩的讀者,以及非創作者與創作者,《風的十二方位》都值得一讀。



      閱讀勒瑰恩,除了享受奇妙的故事、從中思索她對性別、社會結構及人性道德的看法之外,更要緊的,是感受勒瑰恩以文字搭構的氛圍。那種氛圍不僅出現在故事當中,也會籠罩在讀者閱讀的當下,就算出現緊張驚險的橋段,勒瑰恩的文字仍會維持一種悠然舒緩的節奏;同樣的情節被影像化之後,這種節奏難以呈現,況且,畫面上不斷向前推進的劇情,某部分限制了閱聽者接收資訊及思考細節的能力。勒瑰恩的敘事用詩的韻律放緩速度,如此一來,便會敦促讀者更仔細地品評文字況味與思索箇中寓意。



      而這正是「閱讀」最大的意義。


    文字工作者 臥斧




    其 他 著 作
    1. 西岸三部曲I 天賦之子(二版)
    2. 西岸三部曲III 覺醒之力(二版)
    3. 西岸三部曲II 沉默之聲(二版)
    4. 西岸三部曲套書(二版)
    5. 世界誕生之日:諸物語
    6. 地海戰記 全彩色故事書
    7. 地海六部曲套書 經典收藏書盒紀念版
    8. 地海巫師
    9. 地海古墓
    10. 地海彼岸
    11. 地海孤雛
    12. 地海故事集
    13. 地海奇風
    14. 一無所有(修訂新版)
    15. 西岸三部曲套書(共3冊) The Annals of The Western Shore
    16. 西岸三部曲3:覺醒之力
    17. 西岸三部曲2:沉默之聲 Voices
    18. 西岸三部曲 1:天賦之子 Gifts
    19. 地海六部曲(繆思十週年紀念套書)
    20. 世界誕生之日 The Birthday of the World:and Other Stories
    21. 黑暗的左手 (修訂新版) 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
    22. 轉機:勒瑰恩15篇跨次元旅行記 Changing Planes
    23. 地海六部曲
    24. 地海彼岸(地海六部曲III)(再版)
    25. 黑暗的左手
    26. 地海奇風
    27. 地海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