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人與地:臺灣景觀變遷與調適(上)

人與地:臺灣景觀變遷與調適(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055842
郭瓊瑩
詹氏
2019年6月28日
667.00  元
HK$ 633.65  






ISBN:9789577055842
  • 規格:平裝 / 824頁 / 21.5 x 22.5 x 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通史











      從1604年荷據時期,到2019年你我的時代

      超過400年的環境變遷史

      你最熟悉也最陌生的家-台灣 ?


     

      ◆ 日治時代因政治遷移的原住民,為什麼居住安全卻比以前更加危險?

      ◆ 台灣的高山,經歷近80年的連續伐木後,現在來喊封山、復育還有救嗎?

      ◆ 四面環海卻快速消失的海洋文化,究竟是面臨什麼威脅?



      深度認識? 多元豐富的自然資源

      5個面向剖析7種台灣在地環境:山林、海岸、溼地、農村、城鄉、離島、文化與自然,從歷史的演進到未來如何調適,作者以生態規劃的觀點,找出人與自然更長遠的共存之道。



      鉅觀思維? 國家政策如何影響生態系統

      荷據時期、日治時代、國民政府遷台……台灣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天然資源,除了引來各國掠奪,統治者的政治決策,複雜且長時間的改變人對土地的使用方式,永久影響日後集體的生存空間,面對持續的變遷和各種威脅,探討如何調整能使國土永續發展。



      生於此地、長於此地,無論一般民眾或政府單位不可忽略的環境議題,我們希望與你一同珍惜這塊土地、找到對寶島最友善的規劃,守護我們美麗的家園。



      跨世紀拉頁-台灣景觀變遷年表

      限量上市,另有販售套書。



    本書特色



      -縱橫400年-


      以景觀視野,分析島嶼變遷和未來趨勢



      -跨域結合-

      國土規劃、區域規劃、城鄉規劃、景觀設計、社會設計



      -豐富圖表-

      超過1400張圖片X53張附錄表X270張表單



    各界推薦



      內政部營建署前署長 張隆盛

      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王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邱文彥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 許榮輝

      大硯國際建築事務所主持人 蘇喻哲


     





    緒論

    〈島嶼面對威脅與變遷之省思〉

    壹、全球變遷之威脅與驅動 2

    貳、自然脈絡 6

    參、歷史文化脈絡 13

    肆、價值思惟脈絡 28

    參考文獻 37



    PartI威脅剖析〈島嶼環境盤查〉

    第一章山林環境

    壹、背景 43

    貳、變遷 49

    荷據時期變遷影響

    明清時期變遷影響

    日治時期變遷影響

    民國迄今變遷影響

    參、威脅 56

    資源面

    經濟面

    社會面

    政策面

    肆、趨勢 67

    氣候變遷與森林保育

    永續林業

    國家公園與國家森林之發展

    永續森林經營之發展

    伍、調適 72

    環境面

    政策面

    產業面

    生態面

    參考文獻 83



    第二章海岸與海洋環境

    壹、背景 87

    貳、變遷 94

    自然變遷

    政策變遷

    社會變遷與價值變遷

    參、威脅 102

    土地利用

    氣候變遷

    肆、趨勢 116

    海岸與海洋應納入全球保護區系統

    重視島嶼國家之人文生態與環境永續發展議題

    以地方及社區為基礎之海岸經營

    回應全球變遷加強地方生態與社會韌性及其回復力

    建立全球大氣觀測網及數位資源資料庫,連結全球動態

    資源觀測與預警

    推動回應氣候變遷之海岸永續經營新規劃

    伍、調適 122

    政策面

    法治面

    認知面

    規劃面

    管理面

    參考文獻 154



    第三章濕地環境

    壹、背景 161

    貳、變遷 167

    臺灣濕地變遷之類型

    濕地變遷之影響與因應

    參、威脅 178

    人為干擾

    自然干擾

    肆、趨勢 190

    國際濕地保育趨勢

    臺灣濕地保育運動

    重要發展議題

    人工濕地淨化水質之發展

    濕地農業振興

    生態旅遊之推動

    伍、調適 206

    濕地科學價值之重新認定

    濕地社會價值之重新認定

    濕地復育與營造之宏觀價值再認定

    濕地經營管理與研究之落實與前瞻

    濕地政策與法令之推動

    未來發展方向之定位與建立政策典範

    參考文獻 234



    第四章農村環境

    壹、背景 241

    貳、變遷 254

    土地改革政策之影響

    工業化之影響

    資本化經濟生產之影響

    都市化之影響

    全球化之影響

    參、威脅 261

    農業地理之限制與風險

    國家農業政策與國土開發之傾斜

    社會結構與生活型態轉型對農村環境之威脅

    氣候變遷之威脅

    跨域流行病之威脅

    商業觀光發展之威脅

    全球化之威脅

    肆、趨勢 269

    歐盟發展趨勢

    美加發展趨勢

    日本發展趨勢

    臺灣發展趨勢

    伍、調適 290

    國際農業參與政策之調適

    永續農業政策之調適

    農村環境與社會安全之調適

    農村資源調查與規劃政策之調適-以生態為基盤之農村建設

    全球化時代「新農村」價值觀之調適

    回應氣候變遷之調適

    參考文獻 316



    第五章城鄉環境

    壹、背景 321

    貳、變遷 344

    土地改革政策之影響-行政區劃

    重要政策對城市空間發展之影響

    社會結構變遷

    全球化變遷

    價值認知變遷

    參、威脅 404

    氣候變遷之威脅

    人口結構變遷之威脅

    全球化之威脅

    郊區化之威脅

    仕紳化之威脅

    肆、趨勢 418

    對都市適意之重視

    對都市自然保育之重視

    對都市保存之重視

    重視都市景觀機能之運作

    重視都市再生與地域福祉

    重視有機重組之韌性都市發展

    伍、調適 442

    對都市成長管理的調適

    對多元文化城市發展之調適

    對氣候變遷之調適

    對生態服務機能之提升

    對都市保存之調適

    附錄 469

    參考文獻 480



    第六章離島環境

    壹、背景 493

    貳、變遷 512

    島嶼之開發

    島嶼的生態變遷

    島嶼的人文變遷

    參、威脅 532

    現代文化對傳統文化之威脅

    離島建設帶來之威脅

    觀光發展對島嶼環境之威脅

    水資源與能源匱乏對發展之威脅

    氣候變遷對離島之威脅

    肆、趨勢 546

    有效掌握島嶼發展威脅資訊建構國際合作平台

    永續島嶼之發展

    建構以綠色觀光發展新模式

    韌性島嶼發展之趨勢

    伍、調適─邁向韌性的永續島嶼 566

    基本方針

    價值調適

    治理策略之調適

    能源政策之調適

    自然資源經營之調適

    文化資源經營之調適

    研究發展與知識社群建構之調適

    附錄 577

    參考文獻 596



    第七章文化景觀與自然地景

    壹、背景 604

    貳、變遷 642

    認知與理論上之變遷

    法令立法與修法之變遷

    參、威脅 657

    全球化之威脅

    工業化之威脅

    政治與政策之影響

    都市化之威脅

    公共建設之威脅

    氣候變遷之威脅

    產業結構變遷之威脅

    觀光發展之威脅

    肆、趨勢 671

    國家公園保護區系統之建立

    世界遺產之保護

    生活歷史保存

    文化景觀保存

    產業文化景觀

    土木遺產景觀

    伍、調適 696

    文化資產盤點之建置刻不容緩

    文化資產保存法之修訂與相關法令之配套

    學術界與公民科學平台之建置

    建立具有臺灣島嶼特色之「文化景觀」與「自然地景」

    名錄與經營實踐



    附錄 708

    參考文獻 766





    作者序



    道法自然在臺灣


      

      Formosa 美麗之島。臺灣在島嶼學上係屬於「大島」,在全球地理區位上,她位居面向海洋又毗鄰大陸的重要國際經貿與地緣政治位置。在全球橫剖北緯 23.5° 的各個國家中,只有臺灣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與地景多樣性,此正因為其地理區位之特殊性與地質地形地貌與微氣候之細緻度,形塑了此世界級的瑰寶,然而也因歷史面之地緣政治因素以及對「海洋」之不熟悉,一直到大航海世紀後,這個寶島的資源才漸漸更科學化地被認識,繼而成為多國民族覬覦之戰略點。



      筆者之專長非政治學或地球科學,更非史學,惟因受教於 Ian L. McHarg之生態規劃(Ecological Planning)之方法論與持續性之現地規劃實務參與(Professional Practice),繼前一本「水與綠」專書後,開始好奇地擬探索這個島嶼之自然、人文、歷史,以及其在史料上所載及近 400 多年來之各向度變遷。



      也因此,本書係集結筆者近 30 多年來在教學研究、專業實務規劃、在國土相關公共政策與民間組織相關議題倡議上之經歷,並將其分類歸納與空間資料之對比。擬自景觀生態學及國土空間系統面切入,俾對跨域與跨界之臺灣土地發展變遷有一更清晰之圖像。而也因景觀生態規劃之系統思考訓練,有幸多年來參與之公共政策面相當廣泛,包括國土規劃、區域規劃、海岸保育與規劃、濕地保護與規劃、都會區域規劃、都市設計、公園綠地系統規劃,以至公共藝術及文化資產保存……等多元多光譜之向度。



      感謝上述實務之參與,讓筆者有不斷學習吸收新知之機會,面對各向度跨國跨域跨界之專業學者互相交流辯證,得以更客觀「閱讀」臺灣、「剖析」臺灣景觀空間系統變遷之多元光譜。而面對國際政經社會局勢之變遷以及全球氣候變遷之挑戰,各國之因應對策不斷推陳出新,而臺灣亦在困境中不斷尋求自我定位及與威脅挑戰共生之新途徑。



      本書歷經超過十年之自我籌劃,每一章節文字均是一字一句親手撰寫、考證,歷經六年之落筆、打字、修正與排版,回顧歷史、檢核現況、前瞻未來,如何面對變遷而有自我調適之道,係本書撰寫之重要目的,全書分為兩大部份:



      Part I 威脅剖析



      Part II 機會潛勢



      第一部份主要自島嶼環境盤查為框架,分別剖析山林、海洋、海岸、濕地、農村、城鄉、離島與文化景觀,而雖然區分為七章,但就實質面,國土空間乃為一整合系統(Holistic System),每一向度之環境資源與變遷均息息相關,包括歷史事件對各項政策之影響,還有地理區位對移民社會之多元價值之影響。每一章節分別自背景�變遷�威脅�趨勢�調適分論之。



      第二部份為「機會潛勢」,主要側重在上述環境資源潛勢下,不同尺度與特質之空間基盤建設與社會基礎建設之發展新趨勢與因應對策,而此部分亦是筆者綜整大量文獻資料及參酌各國最新發展趨勢,對應臺灣之相關新立法與公共政策與相關社會議題而撰寫,包括了國土生態基盤、景觀區域主義、景觀及都市主義、新鄉村主義之發展,及其對國土計畫、綠色基盤建設以及都市化、農村再生等議題予以跨域之連結與剖析。另一焦點係關注近二十年來臺灣因發展快速且自成一特質之社會基盤建設,此包括社區賦權與在地調適、空間規劃與創新治理以及社會設計之思惟如何滲透到不同階層尺度之空間發展中。



      全書最後一章以「土地倫理與國土美學」為總結,主因在撰寫過程中,閱讀了數百本跨領域的新書與無數論文與評論,最後獲致一個從事景觀專業生涯中之「覺悟」,亦即所有分工分門別類之專業在各自著力後,若每一分工從事者得以放寬視角打開視野,縱橫貫穿古今歷史,則有一種大自然秩序中之「網絡」會自然地將所有專業者串連。換言之,透過這些有論述之各分門分科之再重組再串連,無形中吾人必須拋開本位主義,放開心胸去傾聽或閱讀大地中不同尺度以及社會結構中不同族群之「聲音」。而「悟道」之喜悅則在得以將知識融會貫通,得以將技術轉化為人類與環境之福祉。是以殊途同歸之源即回歸到對大地之責任、土地倫理之信守與實踐,則應是大同世界或生態烏托邦之理想。而在趨向此目標前進時,專業者需跨域交流、分享合作( 不僅分工),則受傷的土地也將有機會在吾人調整價值思惟與政策之過程中,逐一在大自然定律與秩序中「歸位」,此亦正是國土「美學」與「哲學」、「倫理」合而為一之務實願景。



      本書在撰寫時,雖力圖綜覽多向度多光譜之文獻資料,囿於筆者個人之學識知能與經驗仍有諸多不足與遺漏之處,當請所有閱讀者以及各界專家前輩之不吝指正。今年正值<< Design>> 問世 50 週年,母校賓夕凡尼亞大學將有系列慶祝論壇與展覽,恭逢其盛!而本書擬獻給啟蒙筆者生態規劃知識與專業倫理的恩師── Ian L. McHarg 教授。


    郭瓊瑩




    其 他 著 作
    1. 人與地:臺灣景觀變遷與調適(下)
    2. 人與地:臺灣景觀變遷與調適(上/下)精美盒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