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酬神與超幽(共兩卷)

酬神與超幽(共兩卷)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88572823
蔡志祥
中華
2019年9月12日
387.00  元
HK$ 348.3  






ISBN:9789888572823
  • 規格:平裝 / 528頁 / 17 x 23 x 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 宗教命理 > 民間信仰











      對一般香港人來說,「醮」是一個通過道士、和尚的媒介與鬼神溝通的大規模祭祀活動。醮祭的種類繁多。在香港,除了吉澳、高流灣及塔門等地稱為「安龍清醮」外,大部分的醮都稱為「太平清醮」。「太平清醮」或「安龍清醮」都是一種保平安的「祈安醮」,統稱為「打醮」。香港的打醮一般是定期舉行的。最短的周期如在長洲,每年舉行一次。最長的是上水和大網仔,每六十年舉行一次。



      本書作者蔡志祥教授從1979 年開始考察香港各地的清醮活動,在這將近四十年間,他既是清醮的民族志記錄者,同時是社會文化的思考者。本書是對其四十年研究歷程的一個記錄。



      本書分上下兩卷。上卷「香港傳統中國節日的歷史人類學視野」,以香港不同地區舉辦的清醮儀式為切入點,說明民間宗教和傳統宗教節日與地方社群的關係,探討中國民間宗教的普同性、差異性和變動性,並嘗試探討宗教儀禮的功能和象徵意義,如何因地域社區內的移民和都市化過程而產生變化。



      下卷「1980 年代香港新界清醮的影像民族志」,主要以1980 年代作者在香港新界地方觀察的四個太平清醮為切入點,探索在攝影器材多元化、照片數碼化以前,影像可以怎樣輔助在田野中的研究,並討論研究者可以怎樣通過影像,從比較的角度,理解周期性的儀式節日的延續、調整和變化。



    ?


     





    上卷:《酬神與超幽(上卷):香港傳統中國節日的歷史人類學視野》

    致謝

    圖表目錄

    序章

    圖輯

    第一章 節日、民間宗教和香港的地方社會

    第二章 鄉村社會組織與生活:以西貢和粉嶺為例

    第三章 醮:社區和儀式專家的節日

    第四章 地域組成的原理:從醮榜看地域社會的親屬關係

    第五章 族群關係:長洲島的神廟、節日和社區

    第六章 節日和生活的界線:醮和香港鄉鎮的邊緣和空間格局

    第七章 歷史記憶與英雄祭祀:香港的移民、定居與糾紛的傳說

    第八章 正統的競逐:制度化宗教與鄉村的清醮儀式

    終章 時間、變遷與視野

    後記

    附錄

    附錄1 香港鄉村建醮的社區

    附錄2 地方誌記錄的祖先祭祀

    附錄3 ?村鄉約太平清醮的儀式

    附錄4 1984 年?村鄉約太平清醮神棚上之各神位

    附錄5 1979-1998 年間在香港道教聯合會出版的年刊《道心》中報道的圓玄學院的主要活動

    附錄6 青松觀建觀道長侯寶垣參與之法會

    附錄7 本書著者關於香港節日的論與述

    參考文獻



    下卷:《酬神與超幽(下卷):1980 年代香港新界清醮的影像民族志》



    第一章:正一清醮儀式的內在邏輯

    第二章:一處鄉村一處例

    第三章:正統的競逐:全真儀式

    第四章:儀式與文化遺產



    ?




    其 他 著 作
    1. 麵包工程師之燕麥麵包技術手冊 第一冊
    2. 延續與變革:香港社區建醮傳統的民族誌
    3. 打醮:香港的節日和地域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