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處世第一奇書菜根譚

處世第一奇書菜根譚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167488
洪應明,李睿
天蠍座製作
2019年10月02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3167488
  • 叢書系列:人間智典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5 x 21 x 1.8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人間智典


  • 文學小說 > 中國古典文學 > 古典文學











      《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的著作。揉合儒家中庸、釋家出世和道家無為等思想,並結合自身經驗,形塑為一套出世入世的法則。



      為了讓世人能夠最方便快捷地掌握《菜根譚》,本書從《菜根譚》「防人杜心」的處世角度,提煉出──「避禍遠罪,深藏不露;當忍則忍,吃虧是福;淡心寡欲,順其自然;厚德積福,寧靜致遠」四大智慧。



      真誠地希望本書能為各位洞悉處世真諦,掌握處世技巧,提供有益的幫助。如果諸君想讓自己處世更老練,人際關係更融洽,本書將是最忠誠的幫手和最明智的選擇。



      菜根譚簡介: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力量。



      洪應明(1572~1620年),字自誠,號還初道人,明代思想家、學者。



    ?


     





    第一章 避禍遠罪,深藏不露

    爭名奪利意味著什麼?攬功弄權又意味著什麼?說到底,是為自己選擇了一棵「歪脖樹」。精英也好,庸才也罷,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到頭來都難免在這棵樹上吊死。洪應明正是從歷史的教訓中總結出:權力、軍功、名聲、才情都不是什麼好玩意兒。功高業隆、位高祿厚,實為「罪源」;聲譽鵲起、名傾天下,實為「禍根」!只有避禍遠罪,方可保長久;深藏不露,方可保平安!

    適可而止,急流勇退

    —─沒有安,就無所謂危;沒有危,也無所謂安。任何事情走到極端,就會向反面轉化。處世必須拿捏好「度」。

    天地間萬事萬物都會由盛而衰。人生也同樣如此。盛的時候應保持清醒,防患於未然;衰的時候不應自暴自棄,更應加強自身的修養。在諸多誘惑之中,最容易使人失去理智的莫過於「權」。「人之有權也,天可梯而上。」正是由於它的誘惑最大,其中隱藏的危害也最大。權勢蘊涵著危險,而引發危險的導火索就是「弄權」。

    居安思危,謹小慎微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想避禍遠罪,除了處世待人保持「適度」外,還應善於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聯繫起來。

    人的一生變化無常,「得意無忘失意日,上臺勿忘下臺時。」越是春風得意,越是不能放縱自己。以特權謀取的富貴,就像是插在瓶中的花,花的根沒有長在土中,因此,它的枯萎可說指日可待。有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這失足處,往往就是自己心中的「邪念」。切記:禍福苦樂,全在一念之差。

    中庸處世,平和待人

    —─不要以為自己行得正、站得直,就可以無所顧忌。如果矯枉過正,眼不容沙,嫉惡如仇,後果不堪想像。

    萬事萬物,「過猶不及」。一件事情發展到頂點,就會走向衰亡。處世亦然,必須懂得時時留下餘地的道理。「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如果自以為聰明,玩弄陰謀詭計,言行荒誕怪異,必然招來禍害。

    藏才隱智,冷眼觀世

    —─人生處世,要通權達變,因時進退,而不能固執迂腐,盲目進取。靜水深流,藏鋒斂鍔,含而不露,乃全身避禍之妙訣。

    韜光養晦,不但自己可以減少煩惱,社會也可以少生擾亂;鋒芒畢露,不但使社會日趨擾亂,自己也不能求得安寧。顯示自己的聰明,別人必恐你的聰明害人,希望你變成傻子。所以,聰明的人會採取抱樸守拙、匿銳示弱的生存策略。除了「藏鋒」之外,還應該「藏智」。絕不可「聰明反被聰明誤」。

    方圓自在,明哲保身

    —─人心多險惡,世道多坎坷。這樣一種局面,不會因身處逆境而更加惡化,也不會因身處順境而有所改善。

    人是狡詐善變的動物,當環境相迫時,就會一反常態,做出出人意料的舉動。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如果自己整天像刺蝟一樣,那麼,無論多麼才華橫溢,自己的大業也會因「小人」作梗而付諸東流。



    第二章 當忍則忍,吃虧是福

    行走世間,要幹大事、獲大利、成大器的想法無可厚非。但是,應知凡事均有長有短、有陰有陽、有圓有缺、有勝有敗,何況人生?一味地不堪寂寞、焦躁不安、躍躍欲試,到頭來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洪應明告誡世人:只有保持一種「該退則退,當忍則忍,知足常樂,吃虧是福」的心態,才能保證人生的順遂。

    忍苦耐勞,梅花香自苦寒來

    —─人生之路布滿荊棘,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遂人願。忍苦耐勞、忍辱負重、忍受挫折,便是人生中一種經常性的忍,也是有志者必須做到的第一忍。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歷史上,無論是成大器者還是成小器者,無一不在苦中浸泡過,在勞累中走過。「心想事成」,只能是一種人生的理想。登上人生金字塔的人,哪一位不是身帶受挫之創傷,飽嘗失敗之苦味?

    忍心制欲,莫為虛妄遮住眼

    —─容天下難容之人,忍常人難忍之事,固然不易;克制自身的私欲,摒棄自己的邪念,尤為困難。

    只要能把世俗的各種私欲、邪念以及虛偽造作去掉,就可以顯出本性,消弭人生旅途中的天災人禍。立身,應有良好的道德修養;處事,貴在具備理性能力。而自制或忍耐正是理性能力的一種完善。常言道:「心靜自然涼。」節制內心的欲望,關鍵在於「心靜」兩字。越是胸懷大志的人,越應該「心靜」。

    安於不公,一半清醒一半醉

    —─將以硬碰硬的正面衝突和隨波逐流的消極退避轉化成以柔克剛、以韌對強,才是對待命運不公的最佳策略。

    面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最好還是超脫一些。與其「嫉惡如仇」,不如「忍惡揚善」。在利益之爭中處於劣勢的一方如果不懂得「忍」,不要說親情難存,富貴難求,就是自身之安危,恐怕也成問題。

    安貧樂道,留得自在於心間

    —─越是世風不古,人心躁動,越應該在自己的心頭加一把「安貧樂道」的鎖,監視著自己別因清貧而自尋煩惱。

    衣衫襤褸而心似錦緞的人會得世人的讚美。「家貧未是貧,道貧煞殺人。」家中貧困算不得什麼,但因貧困而失去生活下去的向上道心,才是真正的悲哀。「學會在貧窮中樂道,就能獨享人生成就事業的美境。」



    第三章 淡心寡欲,順其自然

    不知足是亡身喪家的根由。對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之物,忙忙碌碌,巴巴結結,

    實在活得太累。看淡些,即使有功,也不自傲,有名,也不氣盛,有錢,不覺腰粗;看開些,什麼好事,能得則得,不該得,絕不巧取豪奪,甚至尋死覓活;看透些,一切不過如此,即使「功成名就」,又能怎麼樣?

    淡泊名利,為而不爭

    —─為人切不可貪求過高,更不能打腫臉充胖子。保持淳樸敦厚的本性,別無所求,才能自得其樂。

    如果羡慕外界的榮華富貴,那就會被物欲、困惑包圍;如果有貪戀功名利祿的念頭,就會陷入危機四伏的險地。「制服野獸容易,想降伏人心就難了;溝壑填平容易,要滿足人的欲望卻太難了!」古今多少聰明人,就是被一個「欲」字毀掉了。

    達觀忘我,樂天知命

    —─人不可沈湎於虛幻的夢境、自我的藩籬,更不可沈湎於難填的欲壑。

    許多人終生陷於官貴顯達之欲而無法自拔,整日汲汲於功名利祿、煩惱痛苦,根源就在於缺乏達人遠見的生活態度和真知卓識。一個人不論擁有多少財富,假如不知足,就會永遠生活在煩惱中。想真正享受人生之樂趣,應當培養知足常樂的思想。

    順應自然,逍遙自在

    —─憤世、避世、玩世、混世、厭世、欺世,都不足取。順應自然,方可刀槍不入。

    在滾滾紅塵中,勾心鬥角、機關算盡,其目的無非是為了過得更好、更舒服、更愉快。而在追逐這些的過程中放棄了自然的心性,結果反倒失卻了追求的根本。人生在世,若能首先找準自己的位置,處理好自己與社會、與他人之間的關係,順應社會,入鄉隨俗,自然就會一通百通。

    理順矛盾,泰然處世

    —─順其自然,絕非聽天由命,而是看得透、認得清、理得順,從而達到重生樂生之境界。

    世上萬物均有生有滅,人類亦擺脫不掉此種命運。之所以會有「人到中年萬事休」之歎息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區別,關鍵就在於對生與死的不同感悟。

    在一般人看來,靜是淡泊,是高雅;動是忙碌,是俗氣。其實,任何人都有動的時候,也都有靜的時候,動靜得宜,才是順其自然的最佳境界。爭強好勝之心,人皆有之,關鍵在於對「剛與柔」的把握。



    第四章 厚德積福,寧靜致遠

    視欲望為洪水猛獸,把人世間一切煩惱都歸咎於不懂得節制,這是不公平的。的確,欲望的膨脹可以使人「魔性」十足。但是,人們一旦有了高尚的道德和純潔的心靈,欲望同樣可以產生支撐生命的精神能量。可見,靈魂上的追求才是戒除心中「魔障」的關鍵所在。如果一個人沒有靈魂上的追求,他不是想佔有一切的貪欲者,就是一個無能者。有了靈魂上之追求的人,才能將肉欲、物欲轉化為創造欲和生命力。因此,在洪應明看來,單純的節制和壓抑必無法長久;只有厚德積福,才可以寧靜致遠。

    厚德載物,雅量容人

    —─有量無德,缺乏完善的人格這個基礎,終將一事無成;有德無量,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同樣難成大業。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種推己及人的恕道,其核心就是待人要寬,律己要嚴。為善如登山,一步一步地走去,終必達到極高的境地;為惡如掘井,一鏟一鏟地挖去,終必達到極深的所在。登山者容易下來,掘井者不易爬出。因此,為人處世,一定要懂得與人為善、廣結善緣的道理。

    薄憶厚忘,和氣致祥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之所以坦蕩,是因為他善忘好喜;小人之所以悲戚,是因為他善記好怨。

    健忘,對於處世謀生以及成就事業而言,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和方法,也是一種修養。薄憶厚忘,才能在世事紛雜的塵世中去粗留精,不為心中有過多的小事而糾纏住思想和手腳。樂觀開朗,做事必然條理分明;思想偏激,做事必然不合義理;悲觀失意,做事必然橫逆曲折。世事的通與不通,完全存於一念之間,立身首先要在涵養上多下功夫。

    真修內省,制心達靜

    —─寧靜致遠,是人類生存的最佳狀態。那些難斷俗根的人,注定進不了這一狀態。只有大智慧者才具有如此悟性。

    儒、釋、道三家都講求寧靜致遠,以擺脫現實的紛擾,實現人生的超越。儘管三者之間境界不同,但都把靜心視為實現人生之超越的第一步。「寧靜致遠」可以分為「寧靜」和「致遠」兩層含義。寧靜是手段,是為了營造平和安寧的心境。「致遠」才是根本的目的。「真修內省,制心達靜」,就是追求心靈的純潔。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