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山村洄游:客家庄的舊時記憶

山村洄游:客家庄的舊時記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628458
潘樵
帕斯頓數位多媒體有限公司
2019年10月04日
110.00  元
HK$ 93.5  






ISBN:9789578628458
  • 叢書系列:頑世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頑世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一手寫作、一手繪畫,出版超過六十餘本書,

    金鼎獎駐鄉作家潘樵,持續地在南投進行文化工作,

    在他身上,看見的是無怨無悔,

    看不盡的是對家鄉的愛。



      山村的每一處,我再熟悉不過了;

      曾何幾時,原來遼闊的溪床被溪堤逼成河溝的模樣,

      長滿野花雜草的溪床則垃圾處處,清澈潺流的溪水也顯得污濁停滯,

      於是魚蝦不見蹤影、蛙類少得可憐……



      潘樵的曾祖父帶著族人從苗栗遷居到埔里北坑開墾,接著祖父又因家族人口日漸增長,便帶著妻兒搬到魚池的加道坑。後來因為父親意外早逝,母親只好帶著孩子改嫁,這才離開了客家聚落。但儘管如此,潘樵一直以身上的客家人血液為驕傲,並持續不斷以書寫、畫作將客家回憶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



      「那時候,野溪裡的魚蝦與貝類極為豐富,在水流豐沛的時候,我們總會拿著竹編的畚箕去捕魚,或者是選擇有泥沙的灘地去摸河蜆。至於枯水期,低窪處的泥灘裡則還有泥鰍、鱔魚與土虱可抓, 一年四季總有不同的收穫,而當時的溪流總是對我們疼愛有加,從來不讓我們失望。」一群孩子結伴到溪邊抓魚、捉青蛙,爬到樹上採果子,滿滿的收穫還可以帶回家加菜,以換來媽媽的誇獎。這是潘樵在南投客家庄的童年回憶,相信也是很多人小時候的生活日常。



      潘樵相信,有些過往總得在歷經起伏和風雨之後,才更顯珍貴及光彩,儘管當時的回憶不這麼美好,甚至有些晦澀和感傷,但時過境遷留下的只是滿滿的念想。而這些過往畫面,因為時代和環境的變化,已不復存在。除了腦海的記憶以外,他希望能用文字和圖畫,替這世代的人留下一點點能夠懷念的物件。



      南投沒有海,卻有很多山、很多水,

      以及很多很多屬於山水的故事。



    本書特色



      •每篇散文搭配作者的畫作,以細膩溫柔且富童趣的筆觸,帶領讀者回到懷舊的記憶裡。

      •作者書寫自然、歷史、文化、教育,描寫南投各個層面的美好,為在地注入深厚的力量。



    珍惜推薦



      呂金燕 客家委員會諮詢委員

      李鴻祺 客家電視台南投駐地記者

      林福? 國姓鄉前鄉長、國姓鄉采風協會理事長

      馬文君? 立法委員

      張滎芝 南投縣客籍畫家

      黃子堯? 台灣客家筆會會長

      黃義  世界客家雜誌榮譽社長

    ?


     





    推薦序 一身客家本心,一生國姓鄉親�林福?

    推薦序? 持續書寫,發光發熱�馬文君

    推薦序 懷戀南投故鄉的在地書寫�黃子堯

    作者序 在回憶中,重溫客家的光彩



    北坑山村

    加道坑的回憶

    印象中的父親

    來自海邊的母親

    喜歡畫畫

    對山水的嚮往

    捕魚的過往

    捕蝶的歲月

    與蛇共存的日子

    釣青蛙的童年

    野薑花的回憶

    習慣種植

    母親與麒麟花

    竹下洗衣

    味蕾的記憶

    客家族譜

    清明掃墓

    太陽公與龍神

    尋找長命草

    客家書寫,書寫客家

    客家人的驕傲

    孝子的故事

    伯公祠與陰公廟

    社區大學采風班

    勤奮的身影

    客家與水鹿

    溯訪國姓,走讀家鄉



    ?





    推薦序



    一身客家本心,一生國姓鄉親




      潘樵老師之於國姓,就誠如潘老師國中的導師,也就是埔里已故的知名詩人、藝文家王灝所言:「他過的國姓橋比你國姓人還多。」



      拜讀《山村洄游》一書,我們很難理解一個不會說客家話的人,不僅自認為自己是客家人,而且對於與客家相關的一切事務,其熱心的程度居然遠遠超乎我所認識的任何一位客家人;再者,潘老師雖然不是國姓人,然而他對國姓鄉在時間和精力上的投入,甚於許多國姓人,他對國姓鄉地方文史的紀錄維護、書寫創作以及對培植文史人才的積極態度,目前尚無人能出其右。那麼,試問潘老師對客家人口高達六成以上的國姓鄉,所圖到底為何?其實答案顯而易見,無非是對地方的關愛罷了。



      的確,早在我擔任鄉長之前,潘老師的身影就已經勤奮的穿梭在國姓鄉的街道巷弄之間、青山碧水之處,當時帶領社區大學采風班學員走訪鄉內大小土地公廟,完成國姓鄉第一冊專書《斯土有情:土地公廟專刊》。而後繼續領著國姓鄉文史采風協會為國姓鄉護國宮編寫紀念專刊,當初協會成立不及一年,會員缺乏編纂訓練,僅憑著一股對家鄉文史的熱情及潘老師耐心的指導,於民國九十一年八月出版《護國佑民》一書。



      民國九十一年六月,采風協會以初生之犢不怕虎的精神,貿然接下《國姓報導》的編寫工作,當時潘老師以「衝動」二字來形容,轉眼間十七年已過,從第二十四期接手到現今二二四期,環顧地震後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大小社區報,誰能與《國姓報導》相提並論?這一切只因協會背後有潘老師當推手;雖然潘老師在本書「社區大學采風班」一文中對「衝動」兩字重新詮釋為「衝力十足,動力全開」,但是不難體會,當時潘老師對國姓鄉文史采風協會的關心與掛慮。



      民國九十二年鄉長任內,在潘老師的建議下,開先河之風首創「國姓鄉駐鄉作家」的活動,並敦聘潘老師為第一屆駐鄉作家,作為領頭羊的角色,隨後潘老師上山下海,深入國姓鄉山巔水際,親訪鄉內南、北港溪的山川物景,以圖文併呈的方式,於民國九十三年發表大作《溯訪國姓》。潘老師足跡所至,即便是土生土長的鄉親,窮其一生都未曾到達過;王灝老師形容該書是「用文學形塑國姓」,更讚嘆是一本富含土地情感與生命的創作。



      有了第一屆,當然就有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相關國姓鄉的著作,有了《溯訪國姓》之後,接續完成的不管是老師的力作,或是指導采風協會的創作,計有《默默歡喜》《客家與水鹿》《國姓報導百期合訂紀念本一》《國姓地名初探》《在地采風與傳奇》《國姓采風》《國姓照相簿》《生命長河》《國姓報導百期合訂紀念本二》等等,對國姓鄉之關愛,無以名狀。



      其實不難在潘老師新作《山村洄游》一書中看出他對客家的執著,而且更可領略潘老師關心生活周邊人、事、時、地、物的細膩度;描述童年的狀況,生動真實躍然紙上,縱然孩提時家況艱辛坎坷,但潘老師一直以正面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並將其轉化成生命的原動力。正因如此,今日方有重溫客家光彩的書寫內容;然而仔細想想,其實也不然,潘老師何須在回憶中去重溫客家的光彩,以其對客家的硬頸執著,以及對國姓鄉的狂熱付出,潘老師根本就是「一身客家本心,一生國姓鄉親」。

    ?
    國姓鄉前鄉長

    國姓鄉采風協會理事長 

    林福?




    其 他 著 作
    1. 南投客家多光彩[軟精裝]
    2. 南投縣青少年文學讀本(六)民間文學卷
    3. 南投縣文學家作品集第22輯93 遨遊於生態和驚喜之間
    4. 台灣牽牛花
    5. 溯訪國姓
    6. 因為旅行在臺灣遇見美麗(軟精裝)
    7. 台灣尋櫟記
    8. 蛙現台灣
    9. 魚池日月潭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