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劇場公共領域

劇場公共領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458639
克里斯多夫•巴爾梅
白斐嵐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2019年11月06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574458639
  • 叢書系列:文化湯
  • 規格:平裝 / 312頁 / 15 x 23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化湯


  • 藝術設計 > 戲劇 > 戲劇總論











      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

      公共領域如何作用、如何轉變?又以何種形式與劇場產生關係?




      「公共領域」此一概念最初由德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尤爾根•哈伯瑪斯(Jurgen Habermas)提出,意指全體公民享有平等參與公共事務討論的權利。本書作者巴爾梅(Christopher Balme)則藉此概念,探討了劇場在政治社會功能之中扮演的角色。巴爾梅一路回溯,認為劇場公共領域實為一種機制,存在於各種不斷變動的界線之間,並援引劇作、歷史、媒體發展、種族�宗教爭議等多重脈絡,進而思索今日劇場與公共領域的關係及與當代社會之聯繫。



    本書特色

      

      1、以哈伯瑪斯觀點,分析劇場的公共性質及與社會的關係

      2、適合都市研究者、劇場研究者、文化政策研究者、媒體學者,以及文化部門相關人士參考

      3、與2019桃園市鐵玫瑰藝術節合作出版

    ?


     





    推薦序 鄭文燦

    推薦序 當代劇場革新與戲劇出版 耿一偉

    ?

    作者序

    導論

    第一章 劇場公共領域在哪裡

    第二章 從戲單到部落格的相「與」互「語」

    第三章 開放與關閉:清教徒與枷鐐舞台

    第四章 舞台上的先知:劇場、宗教與跨國公共領域

    第五章 寬容許可度與紛爭公開性

    第六章 分散式劇場美學與全球公共領域

    ?

    圖片來源

    參考書目

    索引

    ?





    推薦序



    當代劇場革新與戲劇出版



    耿一偉




      台灣小劇場從1980年代中葉到1990九零年代末,會頻頻受到社會注目的主要原因,當然不是它所擁有的觀眾數量,而是小劇場進入了公共領域。當時還沒有網路,這些實驗創作卻經常獲得媒體關注,引發各種討論。但千禧年之後,小劇場逐漸失去對公共事務的主導權,並轉向純粹美學導向的創作。背後原因很多,電子媒體的興盛、網路的出現、補助機制的影響、社會更多元開放等,都讓原來依靠撞擊社會體制與規範的小劇場,不再是社會反叛力量的重要出口──拳揮了出去,卻打在空氣當中。



      不過大約到了2015年後,情況又有了轉變,公部門支持的劇院與藝術節越來越多,這些藝文機構在一臂之遙的自主原則下,嘗試取得獨立性及擺脫政治干預,開始更重視藝術對社會的影響力。在某種程度上,公共領域的重要性又逐漸回到檯面上。畢竟公部門贊助演出有公共性的考量,不像私人投資的商業演出,沒有義務踏足公共領域。



      會造成這樣的現象,除了機構本身具有反思與批判的態度外,另一個原因是,要求觀眾參與的新型態演出開始受到歡迎,比如紀錄劇場、互動劇場、沉浸式劇場、劇場或講座展演。這些表演不但經常在非傳統劇院的公共空間進行,觀眾往往也不再是被動的觀察者,而是演出構成的一部分。2017年,我邀請了德國里米尼紀錄劇場到台北藝術節演出《遙感城市》(關於這個劇團的介紹出現在本書第六章)。《遙感城市》沒有演員,只有戴著耳機的觀眾們被引導進行城市漫遊、互動與觀察。



      這些以觀眾為主體的新形態演出,通常偏好觸及公共領域的議題,我也開始在想,是否有類似的著作,能協助大家對劇場與公共領域的關係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後來發現,我在2010年翻譯的《劍橋劇場研究入門》(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Theatre Studies)的作者,也在2014年發表了《劇場公共領域》這本書,於是,希望有一天能催生此書出版的想法,逐漸在心中成形。



      2018年,桃園展演中心聘請我擔任桃園鐵玫瑰藝術節的策展人,考慮到這個藝術中心在空間上的特色,我自己翻譯了《劇場與城市》(Theatre & the City)作為藝術節的搭配活動。2018年的節目規劃包括:在戶外廣場的高空表演《綻舞鐵玫瑰》、觀眾要戴耳機的戶外演出《在棉花田的孤寂》,以及在機場捷運進行的沉浸式劇場《過站不下的心理時間》,這三個演出都在劇院外的公共空間進行。



      很自然地,到了2019年的策展目標,必須更進一步踏入公共領域的範疇。公共領域牽涉到社會(觀眾)的群體轉化,不見得一定要在戶外進行,但要能引發公共討論,背後總會帶有一定的政治性。像今年委任狂想劇團的《非常上訴》,是以白色恐怖政治犯為題材的紀錄劇場。另外,《月娘的承諾》並非只是大型的戶外演出,這個2018年首爾街頭藝術節的開幕節目,涉及南北韓的政治議題,到桃園時不但要進行在地脈絡化的改編,還需動員社區民眾參與演出。



      本書第二章關注的戲劇出版與評論,一樣是構成劇場公共領域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演出是當下的、會消逝的,但鐵玫瑰藝術節的搭配出版品,會持續留下來,甚至連不住在桃園的讀者,也能透過閱讀這些著作,意識到策展人在使用公部門資源時,目標並非只是成就自己的美學品味,還須考慮到公共性,甚至如本書作者說的:「成為當代劇場革新之參照。」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