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一本充滿正能量氣韻的書──「好?人」之道
儘管做為戊白時有來往的老同學,經常有幸讀到她不時拋來的文章,直至收到這本文集裡的三十四帖長短篇,才知道她這種不因壓力而創作的作品,遠多於我之所悉;而這些還不包括不少並沒有收進文集的遊記。
寫文章是壓根兒跟她沒關係的事。她既不因治學需要著述,也不因論政必須為文,更不因專職寫作而被稿約追著跑。文章千古事,她沒義務攬上身;文章無人問,她也沒必要瞎操心。她之所以寫,必是自信有些駕御文字的能力之外,對日常所見、生活所思都有些自己的想法。正因為沒人逼她寫,有無稿費全不上心,卻總是持續不停地寫,便充分證明她喜歡寫作,並且充分顯示是個極其幸福的寫作者──世上如她不須鬻文為生而酷愛寫作的人,倒真不多見。
如此只因心有所感,閒來無事便提筆為文,不計較發表,不在乎誰看,不須面對催稿的編者,不管讀者褒不褒貶不貶,她不是最幸福的寫作者,還有誰是?
老實說,大學同學時期,她沒在校刊上寫過稿,我做為校刊主編也沒動腦筋邀過她一篇稿。第一次讀她文章是她追懷吳訥孫(鹿橋)先生的長文(發表在傳記文學),那真是一篇「長文」。也就是什麼都要寫進去,材料沒處理好以致顯得臃腫的那一種;並且文字有些生澀以致流暢度不夠,在老編眼裡是需要修理修理的。不過時日久了,她越寫越順手,材料豐富,鉅細靡遺,倒成了她文章的特色,每個材料都因漸漸調理得當,觸及到不同的感官而讓人回味無窮。
戊白從小是個好學生,大學時期依然是班上拿書卷獎的頂級學生,記筆記、背書、考試,都是高手。這些終究沒有浪費,幫著她把史學訓練的方法論用到了生活記事和生涯經歷上,一點一滴都清清楚楚,既出於她的冰雪聰明,也來自她記錄或記憶的一絲不苟,更發揮了說史者娓娓道來有滋有味的本事,和一般小說家大有不同。
她成績好,個頭又比一般女同學高,說話清晰爽氣,意見明朗果決,事事關心熱心,自然是常任班代表人選。在?雌粥粥的臺大歷史系傳統性別結構裡,鳳毛麟角的男生若非埋首苦讀問津學術殿堂如梁庚堯、劉石吉、杜正勝、張炎憲,便是觸類旁通闖蕩江湖大道如吳敦義和我。班上另有一位男同學孫劍鋒先生,上校退役考進本系,因幾乎與我們父輩年紀相若,尊稱為「孫公」而不名。相對地,男同學便私下以「雷婆」稱號奉送戊白,既是戲謔,也足說明男同學對戊白還滿有著敬重和好評。唯是這個稱號,她到日前方知,大方笑稱已經到了「婆輩」之年,才被我昭告天下,實屬萬幸。
這位同學不含糊,大學畢業後赴美深造,成家立業。一度長年定居聖路易,之後與夫婿共赴上海創業,於數年前結束大陸事業,返臺定居,如今過著安逸的退休生活。
我要說的是,戊白的父親是有素質的高級將領,母親是富教養的職業婦女,同胞手足各有專長,全家大小和樂融融。而她自己,無論學業、婚姻、家庭、子女、交友都事事平順。即便後來棄文從商,經歷大陸商場中不足為外人道的驚濤駭浪,談笑間也只視為「苦其心志」的磨練。一路走來,雖沒有大享盛名和坐收暴利,然而七十寒暑過後,到老修得隨心所欲、了無牽掛、安和樂利、無虞匱乏之正果,豈是容易?這樣的境遇不能單純以福氣或運氣視之,必因平生有其高明之心性修為使然。故則戊白的這份幸福寫作之作,正是答案之所在。
近些年流行一個詞語叫「正能量」,意思不外乎正面看待人與事,保持向上進取的心態,與人為善,不念舊惡,不計較,不狹心,不閃避……。這一連串在臺灣政壇最罕見的元素,我發現,恰恰是戊白早就身體力行並在書中前後貫穿的氣韻。她對家人的態度(包括對待長輩、夫婿,教育子女),與員工的相處,對待名利、人生,看待天地、光陰、甚至挫折,從鹿橋學到的作文「詞,達而已矣」的道理,從父祖學到的「理直氣和,義正詞婉」的境界,無不是正面、向上、進取的正能量。她的這本生活記事,正是「正能量」的典型案例,細細品嘗,很是受用。
在許多同學心目中,自始至今戊白是個不折不扣的「好?人」,透過她這本書的書寫讓人大大明白,「好?人」並非無由而至,必有其道。我的體會是,明白此道,人皆可成「好?人」;不明此道,即便是生來的「好?人」也終會如過往雲煙,一夕成空。其中有多少儆醒和自覺!
戊白非困而知之者,更非困而作之者,她的可貴便是從不為賦新詞強說愁,也全然不鋪張揚厲炫技耀人。她老老實實寫她的周遭生活,不因範圍較狹而限制了深刻探索,也毫不掩飾思慮不及之處,但從不出以惡言惡意,相當把持了學史者應有的訓練。她不是閨秀型作家,她甚至也不標榜女性觀點,不強調什麼女性之光。與她的個性一樣,直白但又不願逼人尷尬。說來說去還是一句話:正能量。她以正能量待人處世,以正能量面對人生,也以正能量為文論事。持續寫了一輩子終於結成文集出版,何其難得!這是一本對「正能量」有相當啟發的書,值得推薦。
總結來說,我的同學雷戊白是個「好?人」,是個深通「好?人之道」的「好?人」。「好?人之道」無他,「正能量」而已。特為之序。
?
周天瑞
《優傳媒》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