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Teaching practices and researching in TESOL

Teaching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808095
蕭政華
翰蘆
2020年1月02日
67.00  元
HK$ 60.3  






ISBN:9789869808095
  • 叢書系列:教育與傳播類
  • 規格:平裝 / 96頁 / 15 x 21 x 0.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教育與傳播類


  • 社會科學 > 教育 > 教育史/教育研究











      Teaching practices and researching in TESOL一書,係著者任教國內英文系時,在英語教學師資訓練課程中,根據其專長所進行的三篇研究。三篇研究希望能記錄臺灣高等教育下英語教育的課堂實踐和個案紀錄。三篇論文皆呼應現在英語教學課程和研究的一些趨勢:



      -英語語言課程具互動性、重視社會溝通

      -鼓勵教師做行動研究

      -學生進入社會參與和職場體驗、進而進行反思

      -培養學生學術書寫能力建構有意義的學習、如專題製作或論文寫作



      因此,本書收錄的論文係針對這些面向進行三篇研究:(1)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提問技巧;(2)英文系大學部學生英語教學修習校外實習課程的職場參與,來討論英語職前教師身分的建構會受實習環境的影響;(3)評估臺灣英語教學研究生所撰寫的碩士論文文獻回顧章節的評價語言使用。希望本書能為國內的高等教育中英語教育呈現一些觀點,提供未來英語教育的學習者和教師參考。



    ?


     





    Preface



    EXPERIENCED AND NOVICE TEACHERS’ QUESTIONS AND FEEDBACKS IN EFL LISTENING CLASSES


    1.?? ?Introduction

    2.?? ?Methods

    3.?? ?Findings

    4.?? ?Discussion

    5.?? ?Conclusions and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AND TEACHER IDENTITY FORMATION AMONG PRESERVICE TEACHERS IN TESOL PRACTICUMS

    1.?? ?Introduction

    2.?? ?Literature Review

    3.?? ?Method

    4.?? ?Results

    5.??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s

    6.?? ?Study Limitations and Implications



    ATTITUDES: AUTHORIAL STANCE IN THE REVIEW GENRE OF TAIWANESE MA GRADUATES

    1.?? ?Introduction

    2.?? ?Methods

    3.?? ?Results

    4.?? ?Discussion

    5.?? ?Conclusion

    6.?? ?Pedagogical Implication

    7.?? ?Limitation of the Study



    ?





    前言



      這本書選錄的論文是著者在教學生涯中陸續發表的三篇論文,該三篇論文是筆者在台灣英文系大學部及英語教學研究所的教學過程中,因應所任教的課程所進行的行動研究及文本分析研究所取材寫成的文章。之所以集結出Teaching practices and researching in TESOL這本書是希望這本個人的論文集為著者英語教學課程及研究專長做一呈現和台灣英文系所進行英語教育做一些個案紀錄。然而,近些年來,台灣高等教育環境丕變,少子化及數位時代學生素質的改變,高等教育的英語老師面臨越來越嚴峻創新的考驗。大抵來說目前英語教學課程和其研究有下列之趨勢:



      課程有合作及互動性

      強調教師與學生反思

      鼓勵教師做行動研究

      培養學生專題式學術寫作能力



      因此收錄的三篇文章中有兩篇是筆者在英語師資訓練的行動研究,另外一篇是台灣英語教學碩士論文的文獻回顧章節的特色分析(register analysis)。本書的編排方式從小至在師資訓練課堂上訓練外文系碩士生做英語聽力的示範教學、英語校外實習課程規劃中英文教師的身分認同分析,到收集英語教學碩士論文文獻回顧章節的評價語言進行分析。



      第一篇文章研究在聽力課堂上訓練外文系的碩士生做示範教學兩堂聽力課中,身分為資深教師和新任教師(皆為碩士生),在教學進行中,師生透過問題的互動研究。從資深老師和新任教師看出提問技巧的不同,分別在何時問問題,如何問問題(guided questions),這些問題又如何影響學生聽力的理解和表現。結果發現資深最常問「Wh-questions」,新任教師最常問「Yes/No questions」。資深教師經常應用學生的回饋進行「理解確認(Comprehension checking)」和「問題延伸(expansion)」;新任教師經常直接給評語和重複學生的回饋意見。當然這篇文章中的研究對象和他們的表現是否具代表性不能直接引伸為台灣職前教師教聽力的普遍現象。但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將師生課堂的言談溝通課堂視為社會行為;教師的提問將會決定學生的言談行為的表現。



      第二篇文章研究10位師培生(分別在四個教育機構實習)的教師認同是如何形成,進而找出三個影響教師認同形成的因素。在大學部英文系學生選擇校外英語教學實習單位的過程中,透過實習生的訪談及書面報告及研究者觀察所得出的英語教學實習情形。台灣自從西元2000年起高等教育校外實習逐漸風行。根據2015年Chen et al報告許多台灣的大學及技專院校總共有9,200門校外實習課程,約比前十年多出七倍。校外實習課程備受台灣高等教育的重視。在國立及私立大學依照不同科系屬性而列為必修或選修課程皆有所在。英文系也不例外,雖然英文系的畢業生在職業歸屬於低銜接。但對教學有興趣的學生仍不在少數,因此本研究將英語教學校外實習課程的教師身分認同做一初探。教師身分認同是一抽象的建構。本研究對職前仍在校的修習課程的英文系學生做一分析。校外實習課程的引進對教師身分認同的影響。本研究所採用的理論是合法邊緣漸進的參與(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by Lave & Wenger, 1991)。教師的身分認同是指教師的責任、該做甚麼和如何做。教師身分也進而會影響未來教師專業發展。本研究使用Evans and Maloney’s (1998)對心得報告的詮釋系統來做,列為(1)報告(2)聚焦(3)分析(4)反思。其研究結果發現職前教師的身分認同是(1)處於正式教師和學生身分的灰色地帶。(2)須遵守實習機構規範,從邊緣走入核心。(3)在這階段,該教師身分認同充滿掙扎。本研究雖有受到限制,但結果是認為職前教師的身分認同會受到專業職場環境的薰陶,不同方式理解教學法和其專業處理的事務,進而塑造了不同的職前實習生的教師身分認同。



      第三篇文章乃透過整理分析10本台灣碩士論文中的文獻探討寫作模式(論文第二章),找出研究生英文學術論文評價語言寫作模式與特質,進而提供相關建議給學術英語寫作老師。本篇研究的動機在於評估台灣學生書面的學術評價語言的使用。該研究是文本分析透過Martin and White (2005)的評價架構「態度-投入-程度」來分析。因此在態度(attitude)這方面來講,又分為三個面向:情感(affect)、道德判斷(judgment)、欣賞(appreciation),三個面向又各自有細項。態度的模式又有明顯的(inscribed)/內涵的(evoked)及正面(negative)/負面(positive)。在這三面向中,使用最多的面相是欣賞>道德判斷>情感。在「欣賞」之下,給予「品質評價(value)」是占比最大的。從此特徵分析(register analysis)看來,台灣英語教學碩士生在文獻回顧書寫上符合學術論文的體例,也就是說學術論文表達「去個人化」和「去主觀情感」,而「欣賞」占比最大則反映出客觀的呈現評價。「明顯」大於「內涵」的評價模式則彰顯碩士生在撰寫論文傾向使用明確和直接的評價語言來建構和協商討論的作品。在英語教學碩士論文的文獻回顧章節可以驗證這些英語教學碩士生能適度地使用評價語言於英文學術論文中。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