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台南街屋:73處老屋之美,體現台灣百年常民生活美學印記

台南街屋:73處老屋之美,體現台灣百年常民生活美學印記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087566
王茗禾,家永時,NaNa通
尖端
2020年1月10日
193.00  元
HK$ 164.05  






ISBN:9789571087566
  • 叢書系列:休閒生活
  • 規格:平裝 / 360頁 / 20 x 20 x 1.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休閒生活


  • 藝術設計 > 建築 > 各式建築 > 民屋/住宅建築











    這一次,從街屋認識台南!



      台南讓人流連忘返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復古懷舊的氛圍,

      透過街屋,一起走讀府城72處凝結了美光舊時光的美麗老屋與故事!



      【關於本書】



      本書以圖繪記錄台南舊城區中,建於日本時代至戰後初期的街屋建築,這些常民住宅及店鋪街屋,藉著所表現的形式風格,形塑了街道的歷史與表情。



      如在末廣町(今中正路)以林百貨為地標的連續商店店鋪街屋,可以看到那時流行的藝術裝飾風格,西門圓環邊以紅磚及華麗山牆,形構台灣建築風味的穀物商店金泉成,赤崁東街上以和洋混合風格表現,有著別緻庭院的陳一鶴宅邸,這些街屋均豐富了為歷史古都的台南,之於幾百年來時光進程的感受。



      作多年的台南老屋觀察者,作者從歷史文化層面來看待台南老舊街屋,以樸實動人的精細繪圖與生動的文字敘述,介紹台南舊城一間又一間的特色街屋,秉持著熱血業餘的獨特觀察角度來繪畫與撰寫,期望藉此更親近讀者,也藉此推廣到社會大眾,並讓我們思考這些街屋,該以何種樣貌存於台南的街道。



      目前市面上眾多介紹台南的書籍中,大都以美食、古蹟、旅遊觀光景點,或是近年火紅的老屋改造為主,鮮少有此類介紹街道常民建築的書,期盼透過本書,能讓讀者在閱讀文章之後,從中看到常民建築文化的表現,體會悠遊於街屋表情的樂趣,並且可以重新認識台南街屋與歷史共存的美好。



    本書特色



      *作者將多年所收集特色街屋的資料,以手繪彩稿與文字敘述圖文並茂呈現。

      *73處街屋繪圖細緻精美,以獨特的視角呈現街屋的完整性與生命力。

      *採用進口紙張與精美的印刷、裝禎,將街屋之美躍然紙上,值得收藏。



      ■台南街屋有何特色?

      NaNa是日文??的發音,也就是七條通的意思。七條通,是府城民生綠園的別稱,七條路匯進的圓環是這個城市的中心意象,台南的魅力有很大一部分要從獨具特色的建築說起,這些歷經歲月洗禮,從戰火中倖存的建築,就是街屋。



      ■街屋的可看性是什麼?

      本書所圖繪書寫的街屋,時間軸以日本時代至戰後初期的建築為限,空間軸則涵蓋台南舊城區域及其周邊街巷的範圍,這時期的街屋,有著各種風情,混搭和、洋與台人的各種風格和建築表現元素。

      有台灣京都美稱的台南,近年來躍昇為台灣最具特色城市之一,尤其台南街景在這兩年更多次榮登日本多本刊物的封面,有別於新興城市的現代化規劃,台南新舊雜陳,街景一隅可見街屋的獨特樣貌,也是台南獨特的魅力所在。



    各界好評推薦



      一青妙|作家•演員

      方耀乾|詩人˙臺中教育大學台語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林朝成|台南社區大學校長

      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

      張玉璜|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陳信安|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局長

      (依姓氏筆畫排列)

    ?


     





    002 推薦序 林朝成

    004 推薦序 張玉璜

    006 作者序 王茗禾

    008 作者序 家永時



    014 前言



    ■Chapter1. 中山路

    020 連續壁柱街屋

    024 旭峰號�僾果鮮

    028 中山路82巷的小洋樓�喜鵲微醺

    032 漩渦裝飾的大街屋�合成帆布行

    036 階梯式圍牆民居

    040 圓弧形天花板陽台街屋�弘霖洗衣店

    044 ?八角窗洋樓



    ■Chapter2. 青年路

    052 青年路1號大街屋

    056 四嫂巷的小半樓

    060 劉家洋樓



    ■Chapter3. 開山路

    068 油行尾樓梯井街屋�M&M音樂廚房

    072 開山路小巷的張宅

    076 大埔街?宅



    ■Chapter4. 南門路

    084 雨庇樓梯小透天

    088 寧南門外的街角洋樓



    ■Chapter5. 中正路

    096 淺綠和風宅邸

    100 林百貨

    104 孫金寬宅

    108 五福本店

    112 中正路150巷的小街屋

    116 商工經濟會旁的連續店鋪住宅

    120 台南州商工經濟會�寶島鐘錶名店



    ■Chapter6. 民生路一段

    128 連拱陽台大街屋�蕾絲洋房

    132 下橫街菱形寶石街屋�賣飲料my beverages

    136 做篾街的半邊街屋

    140 南巷洋樓

    144 三開間弧形山牆街屋



    ■Chapter7. 公園路

    152 升越號雜貨店

    156 四海商店�奇威名品

    160 花園町吳家洋樓�霜花亭

    Chapter8.民權到東門

    168 新和興布行�興居台南

    172 韓內科

    176 心形及翅膀裝飾的小街屋

    180 武館街王姓街屋�淳鳩一夫拉麵

    184 全美戲院

    188 美利安洋品店�B.B.ART

    192 遠生醫院

    196 釉綠面磚街屋

    200 雙開間大陽台民居

    204 雙螺旋十三溝面磚街屋�活水職能工作坊

    208 東門大街紅磚連棟街屋



    ■Chapter9. 西外城五條港

    216 翁螺宅

    220 雁鳥寶瓶街屋

    224 新町隅丸街屋

    228 新町菱形裝飾街屋

    232 大衛之星浮雕街屋

    236 精美陽台紅磚柱廊?併街屋

    240 連續雨庇造型街屋�八方雲集

    244 新復興紡織廠辦公廳

    248 老古石街黃宅

    252 老古石街洋樓

    256 欖尖形裝飾四連棟街屋

    260 和風滴水街屋�阿卿杏仁茶

    264 魚字街屋

    268 北勢街菱形陽台挖磚街屋

    272 北勢街木構磚造街屋



    ■Chapter10. 東外城

    280 許嵩煙宅



    ■Chapter11. 民族路二段

    288 米街隆發版畫店�來了

    292 陳一鶴宅

    296 方形花草流線裝飾街屋�喜得三明治

    300 石精臼連棟街屋

    304 金泉成



    ■Chapter12. 西門路二段

    312 廣陞樓

    316 寶美樓

    320 宮後街南側環狀花草飾街屋�金格.長崎蛋糕

    宮後街北側六角連續挖磚街屋�Cactus&Cat Cafe 仙人掌與貓咖啡

    324 許氏街屋

    328 炎光藥行

    332 蘇氏五連厝



    ■Chapter13. 府前路一段

    340 二府口角窗街屋

    344 湯德章故居

    348 八角浮雕連棟街屋

    352 菱形浮雕街屋





    推薦序



    走進歷史與人文的府城街屋




      屋,是庇護之所,安頓生活的空間;街,人來人往的場所,交通、交易之處。街屋,因其所在的場域,呈顯著都市生活的功能設計與風土調適,主人家的美學興味和商家生意的日常。在觀看與交流互動之際,街屋塑造了街道活絡的氛圍,其外觀形制,因市民活動之所在所觀所感,更能連結、觸動集體的生活記憶。



      本書所圖繪書寫的街屋,時間軸以日本時代至戰後初期的建築為限,空間軸則涵蓋台南舊城區域及其周邊街巷的範圍,這時期的街屋,有著各種風情,混搭和、洋與台人的各種風格和建築表現元素,家永時以歷史建築的視野和考現學之所見,不受現況所限,描摹時保留原貌去其遮蔽物,或部分側面描繪其細緻品味,或從街屋的生活美學呈顯歷史場景的建築格調。圖繪和現狀對照,保留了思古、想像、玩味和參與介入的空間。王茗禾及家永時的文字典雅,書寫筆帶感情。或說明其風格的要素、建築構件的細節和匠人的用心,或描述其簡約、內斂、繁複、華麗、混搭的表現手法,更常引入歷史的現場,增發建物的生命厚度。作者隨順現況的變遷,述說人與街屋的故事和風貌,更是動人的篇章。感物興情,觀看街屋,臨感在場的思緒,敘說街屋是對它追憶,也是對它的想像,在遮蔽的街屋中,開顯其存在該有的樣態。



      台南舊城區為台南社大重要的教學場域,台南社大關注府城文資的保存及再生,街巷風華及其相關的公共議題一直是師生實踐知識的場域與觸媒。因此,盼望坊間有本兼具知性與感性的舊城區街屋的解說書,其內容有歷史的脈絡、都市紋理的變化、生活空間的展現和建築美學的品味,以啟發地方創生的想像和實踐。本書在作者的關懷和實務的領會中,敘述街屋的各種面向,滿足了我們的想望,並引導我們辨認或隱或顯的自明性,以彰顯自身存在的豐富和特徵。



      在閱讀本書時,可做圖繪書寫的賞玩神遊,可做現場的導覽,引發情思,亦可促成行動的守護,城市的公民參與。帶著本書,行走在台南舊城裏,得以進入府城建築的歷史生活世界,伴隨著各種驚喜和感動。畢竟,我們總是盼望,街屋的建築之美,本是生活中的日常,隨時可見,隨地可賞。


    林朝成�台南社區大學校長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