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她們的時代:民國女子訪談錄

她們的時代:民國女子訪談錄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453764
明鳳英
釀出版
2020年1月16日
127.00  元
HK$ 101.6  






ISBN:9789864453764
  • 叢書系列:釀時代
  • 規格:平裝 / 286頁 / 14.8 x 21 x 1.43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釀時代


  •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人物史/傳記











    旅美學者明鳳英,親身訪談:齊邦媛、林文月、樂?軍、黃美之、范我存、張曉風,記下民國女子的環佩叮噹,文采斑斕!



      潭深無波《巨流河》──齊邦媛

      內山書店的臺灣小學生──林文月

      朗朗天光「薇薇夫人」──樂?軍

      不與紅塵結怨的烽火麗人──黃美之

      大隱高雄的余光中夫人──范我存

      永康街的文人之風──張曉風



      「歲月把父輩的一九四九年越送越遠。望著它身後的煙塵,我有追上去多看一眼,多聽一個故事的衝動。……」──明鳳英



      作者以讀者、學生、好友的身分,傾聽六位知名女作家在戰亂時代中的長成、經歷,和學養。民國女子的靈動與溫度,為一九四九年前後的時代與文壇,譜出深沉動人的篇章。



      她們,是女兒,母親,姐妺,師長,伴侶,朋友。

      她們,是飽讀詩書的知識分子,是優雅大度的民國女子。

      走過戰亂顛沛,政權更迭,

      她們用智慧與韌性回應人生波瀾,為自己,也為整個時代留下精彩動人的見證。



    本書特色



      ◇ 旅美學者明鳳英,親身訪談六位知名女作家:齊邦媛、林文月、樂?軍、黃美之、范我存、張曉風。

      ◇ 獨家深度訪談,記下民國女子的大時代身影,也為一九四九年前後的文壇捕捉永恆的一瞬。

    ?


     





    作者序  



    深無波《巨流河》──齊邦媛

    內山書店的臺灣小學生──林文月  

    朗朗天光「薇薇夫人」──樂?軍  

    不與紅塵結怨的烽火麗人──黃美之  

    大隱高雄的余光中夫人──范我存  

    永康街的文人之風──張曉風





    作者序



      歲月把父輩的一九四九年越送越遠。



      望著那一代人漸行漸遠的身影,我有追上去多看一眼,多聽一個故事的衝動。師長父輩中,有不少生於二、三十年代的大陸,於一九四九年前後,遷移到臺灣來的「知識分子」。在我心目中,他們是所謂的「民國人」。經過戰亂,逃難,遷徙,身上有一種叫「學識」和「風骨」東西。



      我在他們身上,學到許許多多,自認一生受用。那是一個漸行漸遠的年代。我輩中人,也許再也找不到跟「他們」一樣的人了吧。



      儘管對「民國父輩」有著懷舊和感激,但通俗小說和電影裡,「民國」卻似乎一直與腐敗,軍閥、大小姐、上海灘的話題掛鉤,與「黑幕」二字不可分割。比如張恨水的小說、阮玲玉的電影。



      更有趣的是:八○年代初,我在美國校園裡,結識了一群大陸菁英。他們是曾經革命串連,「上山下鄉修補地球」的一代。大家成了好朋友,他們屢屢開我玩笑,稱呼我為「民國人」。原因不過是:民國人有禮貌,常說「謝謝」、「對不起」。



      「民國」到底是怎麼回事兒?我的父輩師長們,是從哪裡得了那些叫我喜歡的「樣子」呢?



      於是有了這本訪談集。



      我找到一九四九年前後,渡海來臺的幾位女性文壇前輩,請她們告訴我「她們的時代」。在那個叫「民國」的歲月裡,什麼才是「重要的」?



      齊邦媛老師把「文化深度」喻為「潭深無波」。林文月老師,把「望月樓的月亮」 (她在校園中的名號)定調為「實實在在過生活」。坐過十年冤獄的作家黃美之,願此生歲月「不與紅塵結怨」。爽氣豁達的專欄作家薇薇夫人(樂?軍)以「靜靜拿起一本書」 面對人生低谷。余光中師母(范我存)把「妥協的藝術」視為婚姻的必要,稱其為:「一加一的民主,一加一的自由」。我也問張曉風老師,為什麼給自己取個筆名叫「桑科」。她說,「那是唐吉訶德侍從的名字,當不了唐吉訶德,也要當他的侍從。要盡力讓人知道,臺灣這些人是好樣的。」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叫《愛爾蘭人》。講的是半世紀前美國工會,幫派勢力,與政治之間真人真事的故事。片子足斤足兩三小時,裡三層外三層,剝洋蔥一樣慢慢講著一個漸漸遠去的年代,人和人間的情分,糾葛,和決絕。演員個個經典,舉世皆知的音容笑貌。



      這部電影,有人喝倒彩,有人大讚。不喜歡的人認為:太慢,演員不對,節拍不對,怎麼怎麼地不對勁。對他們來說,電影就是電影,成敗論英雄。但對喜歡的人來說,卻完全不是那回事。因為這是部電影,卻也不只是一部電影。他們親身走過電影中這一段「漸行漸遠」的美國歷史,跟著這幾位經典演員以前的每一部電影長大。他們是電影中,也是電影外的「那個時代」的一部分。成就片裡片外,雙重的「漸行漸遠」和懷舊。怎是好壞成敗說得清的?



      對我來說,這個訪談集也是如此。

    ?
    二○一九、十二、十六




    其 他 著 作
    1. 一撇到西洋
    2. 一點一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