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食人輓歌

食人輓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763028
奧古斯蒂娜.巴斯特里卡
劉家亨
大塊文化
2020年1月15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9763028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5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文學小說 > 恐怖/驚悚小說 > 歐美恐怖/驚悚小說

















    拉丁美洲西班牙語創作最高榮譽號角小說獎2017年得主

    淡江大學西語系、拉丁美洲研究所教授陳小雀導讀



      在這個吃人合法的世界裡,

      我要使我的肉吃起來很苦,

      不讓任何人享受我的死亡。

    ?


      這是一個動物被奇特病毒侵襲的世界,一旦吃了被感染的肉,人類也會死亡,無藥可醫。人類安全可靠的動物蛋白質來源只剩下自己的同類。昔日的養殖場、肉品加工廠、鞣革廠、肉鋪中所培育、加工、販賣的,如今都是食用人。



      各國政府對人民洗腦,說現在只是過渡期,但這種匪夷所思的生活情境,早就發生許多詭異的效應:人們用「你的肉吃起來味道如何?」來評價彼此;宗教團體號稱自願成為食用人可洗滌自身的罪惡;黑市賣的肉則有名有姓,但貧窮的食腐客並不在意自己吃的是被謀殺身亡的屍體。



      食用人到底是不是人?在肉品加工廠工作的馬可仕無法釋懷。但他喜歡去廢棄的動物園,懷念以前看到的動物。沒有動物的世界少了很多聲音與樂趣,跟他的內心一樣孤寂。養殖場的老闆為了跟馬可仕套關係,送了雌性食用人給他。馬可仕沒有把牠賣到屠宰場,反而對牠悉心照料,還漸漸產生感情。馬可仕的違法行徑已經到了無法回頭的地步……



      《食人輓歌》充滿畫面感的文字,將同類相食的殘酷環節忠實呈現,這些惡夢般的故事情節,也能發人深省:當吃人成為生存的唯一希望,人類成為彼此的食物,人性的善惡將面臨怎樣的考驗?



    推薦好評



      《食人輓歌》是一部精采的小說,深入探討一個反烏托邦食人社會的陰暗運作機制,全書氛圍凝重且催眠,情節出人意表,語言風格直接赤裸,當今人類的日常生活受規範下所做出的諸多黑暗行為,在本作中了然於目。——2017年號角小說獎(Premio Clarin de Novela)講評



      從第一行文字起讀者便宛如書中人物,陷入凝重且催眠的氛圍中。——西班牙作家胡安.荷西.米雅斯(Juan Jose Millas)



      內容扎實,令人不寒而慄,結局出人意表。這是一則關於我們所處的食人社會的寓言,情節出乎意料、安排縝密,風格如刀刃般銳利。——阿根廷記者、作家赫黑.費南德斯.迪亞斯(Jorge Fernandez Diaz)



      《食人輓歌》文字風格直接赤裸,深入探討一個反烏托邦食人社會的陰暗運作機制,書中營照的畫面既噁心且迷人,接二連三襲來,不時令人想起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和卡洛斯.阿隆索(Carlos Alonso)富有暴力色彩的畫作。小說透過當今人類的日常生活受規範下所做出的諸多黑暗行為,營造出一股威脅感,將讀者層層包圍。——阿根廷小說家、詩人貝德羅.馬依拉爾(Pedro Mairal)



      《食人輓歌》所營造的反烏托邦社會與當今人類社會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唯一的差別在於動物的肉已禁止食用,食用人肉通過合法化,禁忌顯得稀鬆平常,被社會接受的觀念反倒扭曲變形。——阿根廷號角報(Clarin)

    ?


     





    導讀



    精緻屍體:食用人上桌




      人類與動物的關係十分密切,動物係人類最早的衣食來源,正如《禮記.禮運》所云:「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與火邂逅之後,人類藉火取暖、照明,以火抵禦猛獸、烹調食物,並用火燒陶、製銅、鑄鐵、冶金……科學在火的淬煉下誕生,炊事也經過火的鍛造而燒出精緻的餐桌文化。動物肉品經過火的烹調,味道竟然更為可口,更容易被消化。為了獲得更多肉品來源,人類不斷精進狩獵技巧,進而馴養野生鳥獸,並發展出畜牧業。



      人類食用動物,將動物當成役獸、馱獸,協助開創歷史。人類為了娛樂需求,而有人獸格鬥表演,並衍生出「動物園」。人類為了自身利益,以動物做為醫學實驗。人類在馴化動物過程中,與動物建朋友關係,「寵物」因而誕生。毋庸置疑,動物對人類貢獻頗多。



      自中世紀盛期以降,牛、羊、豬等肉品即為歐洲餐桌上的要角,肉品不易保鮮,一般以食鹽或香料處理。哥倫布(Cristoforo Colombo,1451?-1506)為了到東方取得肉桂、丁香、肉豆蔻等香料,促成大航海時代的來臨,並無意中來到美洲。美洲儼然《聖經》裡神所允諾的新天新地,馬、牛、羊、豬等家畜因而隨著拓殖者來到美洲,改變美洲飲食文化。其實,史前時代馬曾存在於美洲,只是後來在更新世末期滅絕;另外,美洲雖有其原生種的野牛(bufalo/ bisonte),但不易馴養。於是,來自歐洲的動物參與拓殖行動,對美洲影響深鉅,如今畜牧業成為美洲的重要經濟命脈之一,其中養牛業的經濟利益極高,占所有畜牧業的八成之多。

    ?? ?

      在西班牙殖民時期,拓殖者放眼於阿根廷的遼闊草原,以畜牧業為生,建立了富庶的草原經濟,頗具地方民俗色彩的高卓(gaucho)文化也因應而生。十八世紀,阿根廷肉商以鹽醃漬肉品,出口至美國。肉品人工冷藏法於一八七二年發明後,阿根廷曾因此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牛肉供應地,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躍升為美洲第二大城,僅次於紐約。一九二○年代的阿根廷,名列世界十大富庶之地,社會菁英時常赴歐洲度假,闊綽奢華程度羨煞了歐洲人,巴黎社交圈甚至將阿根廷人視為財富的代表,而流傳著一句用詞:「如此富裕儼如阿根廷人」(Tan rico como un argentino)。

    ?? ?

      不必諱言,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繁華建立在無數動物的哀號上,尤其瀕臨死亡時的淒厲叫聲,令人膽顫心驚。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牲畜市場與屠宰場設在城西的馬塔德羅斯(Mataderos)社區,其西班牙文原意即「屠宰場」的複數,如此命名顯出當地屠宰業的興盛。十九世紀末葉,馬塔德羅斯是鄉村進入城市的門戶,來自彭巴草原的高卓人由此將大批牲畜趕進市場販售,接著,一頭又一頭的牲畜被送進工廠化的屠宰場,牲畜的血水流入社區內的小河西爾達聶茲(Cildanez),小河因此又名為「血河」,而馬塔德羅斯則被稱為阿根廷的芝加哥。



      阿根廷人口四千四百餘萬,牛隻數量約人口的一點二倍。以牛肉為大宗的肉品除了供國內消費之外,主要銷往美國、日本、俄羅斯、中國、香港、南韓、歐盟、馬來西亞、埃及等地。一般而言,阿根廷人相當「嗜肉」,平均每人每年約消費一百一十五公斤的肉品。的確,一提到阿根廷風味獨特的碳烤(asado a la parrilla),不禁令人垂涎三尺。倘若有一天,牲畜全染上了疫病,餐桌上再也無法端出牛排、羊腿、豬蹄、雞胸時,那麼,人類會克制舌尖上的挑剔,而對肉品忌口嗎?



      阿根廷新銳作家奧古斯蒂娜.巴斯特里卡(Agustina Bazterrica,1974~)以《食人輓歌》(Cadaver exquisito)揭露人類「嗜肉」成癮,在沒有牲畜可食的情況下,而改吃人肉。為了確保肉品的來源,人類開始豢養「食用人」。「食用人」如牲畜一般,額頭上遭烙印記號,被關在畜棚裡。小說原文標題極為震撼,乃「精緻屍體」之意,令人遐想,作者更以「精緻屍體」為橋段,鋪陳主人翁與外甥之間的對話,藉孩子們的遊戲,勾勒出一個二分法的人類世界,亦即,「食人者」與「被食者」。既然「食用人」取代了動物,那麼,「牠」會如「寵物」一般,慰藉「主人」的孤寂嗎?



      「精緻屍體」一詞源自一九二○年代的歐洲,係一種兒童文字遊戲,起初被稱為「結果」(consecuencias),後來演變成超現實主義作家與藝術家的創作遊戲,藉以激發創作靈感。遊戲可以字彙或圖案進行,亦可自定規則,例如:名詞—形容詞—動詞之書寫順序。參加者通常三至五人,按照遊戲規則,依序在一張紙條上寫下字彙,並將所寫的字彙摺疊遮住,待最後一人完成後,才打開紙條揭曉內容而完成集體創作;因此,出現了「精緻屍體將喝新葡萄酒」(Le cadavre–exquis– boira–le vin–nouveau)的法文接龍句子,內容突破傳統,看似不合邏輯,卻是理性程序下所產生的非理性結果。簡言之,「精緻屍體」是超現實主義者的創作策略,在潛意識狀態下,或寫出、或畫下「屍體」的各部位。



      奧古斯蒂娜.巴斯特里卡以《食人輓歌》贏得二○一七年的號角小說獎(Premio Clarin de Novela),這是阿根廷號角集團(Grupo Clarin)於一九九八年所設置的重要文學獎,至今已頒發了二十二屆。得獎者不僅獲得三十萬披索的獎金(約五千美元),並能在號角集團的贊助下,於西班牙豐泉出版社(Editorial Alfaguara)出版得獎作品。豐泉出版社總部設在馬德里,但在拉丁美洲十四個西語國家及波多黎各亦設有分社;質言之,作品一旦在豐泉出版,便能打開全球的西語市場,有機會躋身國際文壇。



      闔上《食人輓歌》,整理思緒,不由為奧古斯蒂娜.巴斯特里卡喝采。正如其書名原意,《食人輓歌》以如此充滿隱喻的前衛書寫,建構了一個反傳統的虛幻社會,小說本文儼然「夢的解析」,誘發人類在潛意識裡的野性,殘酷、霸道、貪婪、自私一一流洩而出。再次審度,《食人輓歌》藉人吃人的驚悚情節,凸顯人類「嗜肉」成癮的病態,為了口腹之欲,對牲畜的哀號充耳不聞,為了經濟利益,過度開發畜牧業,導致糧食作物耕地銳減,同時也引發森林大火、汙染環境等生態浩劫。



      《食人輓歌》寓意深遠,大膽診斷你我不願正視的「嗜肉」病症?? ?


    陳小雀(淡江大學西語系、拉丁美洲研究所教授�淡江大學國際長)




    其 他 著 作